北京國子監導遊詞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又稱“太學”“國學”。古代在國子監讀書的學生稱為“監生”。國子監不僅接納全國各族學生,還接待外國留學生,為培養國內各民族人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積極的作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歡迎大家參考。

  國子監導遊詞一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我要帶大家前去遊覽的是北京北二環邊上的國子監。國子監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大學,始設於隋代,歷經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國子監,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的國子監街內,是中國最後一個國子監,儲存至今,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子監,大家會問,何為國子?為何讀jiàn***薦***,而不讀jiān***兼***?首先咱們說說“國子”:《周禮·地官·師氏》記載:“以三德教國子。一曰至德,以為道本。二曰敏德,以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惡。”東漢經學家鄭玄注:“國子,公卿大夫之子弟。”《漢書·禮樂志》:“國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清·劉書年《劉貴陽說經殘稿·國子證誤》:“國子者,王大子、王子、諸侯公卿大夫士之子弟,皆是。”可見國子泛指貴族子弟;至於“監”的讀音,讀相容易讓人產生誤解。歷史上只有男監、女監,沒有專門囚禁貴族子弟之監啊,另外“國子監”作為官署名牧馬監、欽天監、中書監之“監”都讀jiàn***薦***。

  另外,在參觀前,我想請大家在參觀過程中注意一下國子監內的古槐.

  據史料載,在元明時,北京的國子監內有國槐古柏二百餘株,隨著年代的推移,現存古槐古柏僅四十餘株。國子監裡的古槐大多種植於元代,距今已七百多年。在這些古槐中,最著名的一棵,是位於彝倫堂前西側的“吉祥槐”。“吉祥槐”高約15米,由兩棵主幹組成,其雙幹周長分別為2.6和2.5米。似一對孿生兄弟並肩而立,向人們展示著獨特的風采。此槐種植於元代,據說是元代國吉監第一任祭酒***相當於現在的大學校長***許衡所植。人們為什麼叫它為“吉祥槐”呢?相傳在明末此槐已死,但到清乾隆十六年的初夏,枝幹上忽又萌發新芽成葉,枯而復榮。國子監的師生們發現後,紛紛傳頌,當時正值乾隆生母慈寧太后六十壽辰,人們認為是吉祥的徵兆,所以得名“吉祥”。文武百官紛紛題詩作畫,以示慶賀。這年正趕上大學士將溥奉旨到孔廟祭先師,他得知此事後,竟夜宿國子監,發揮其樹畫的特長,繪製一副古槐圖,得到乾隆的嘉獎。據《日下舊聞考》載“國學古槐一株,元臣許衡所植,閱歲既久,枯而復榮。當辛末一枝再茁之出,時慈寧六旬萬壽之歲,槐市眾生,傳為瑞事”。乾隆皇帝也作《御製國學古槐詩》,詩云:“黃宮嘉蔭樹,遺蹟緬前賢。初植至元歲,重榮辛末年。奇同曲阜檜,靈紀易林乾。徵瑞作人化,符祥介壽筵。喬柯應芹藻,翠葉潤觚編。右相非誇繪,由來事可傳。”乾隆的古槐詩和蔣溥的古槐圖及眾大臣的詩文還刻在碑上,立在樹旁。朝廷還下旨把古槐用琉璃圍牆保護起來。據說古槐詩畫碑儲存完好,在1956年該碑與《十三經石刻》一起移到孔廟西側。關於此槐的名字,在上述《日下舊聞考》引句中的“槐市”。在周代時的太學旁,有一大片槐樹林。當時的士人和太學生為了互通有無,每逢初一、十五,就在槐樹林裡,各自拿出家鄉的土特產或書籍等互通有無,或進行買賣。因都是文人進行交易,故出現和氣禮讓的景象,人們稱為“槐市”,以後槐市也就泛指國子監。文句中的“槐市眾生”也就是國子監的學生。

  國子監整體建築坐北朝南,中軸線上分佈著集賢門***大門***、太學門***二門***、琉璃牌坊、辟雍、彝倫堂、敬一亭。東西兩側有四廳六堂,構成傳統的對稱格局,是我國現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辦大學建築。

  琉璃牌坊:在集賢門內有一座三間四柱七樓廡殿頂式琉璃牌坊,正面額書"圜槁教譯",陰面為"學海節觀",彩畫華美,是北京唯一不屬於寺院的琉璃牌坊。

  辟雍:辟雍建於清乾隆四十九年,建於中軸線中心一座圓形水池中央的四方高臺上,是一座方型重簷攢尖頂殿宇。四面開門,設臺階六級。辟雍周圍環繞著長廊,四面架設精緻的小橋橫跨水池使殿宇與院落相通,這種建築形制象徵著天元地方。康熙皇帝之後,每逢新帝即位,都要來此做一次講學,以示中央政府對高等教育的重視。

  六堂:位於辟雍左右兩側的33間房,合稱為六堂,分別為:'率性堂'、'誠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義堂'、'廣業堂',是貢生、監生們的教室。

  彝倫堂:位於辟雍以北,元代名為崇文閣,明代永樂年間予以重建並改名為彝倫堂,早年曾是皇帝講學之處,興建辟雍之後,則改為監內的藏書處。

  敬一亭:位於在彝倫堂之後,是國子監的第三進院落。建於明嘉靖七年,設有祭酒廂房和司業廂房和七座御製聖諭碑。

  北京國子監在1949年之後一度被用做首都圖書館,彝倫堂被改建為閱覽室,六堂成為書庫,隨著首都圖書館新館落成並投入使用,2003年首圖遷出北京國子監。現在北京國子監成為中國教育博物館所在地。作為首都圖書館,北京國子監曾經免費向公眾開放,現作為博物館須購票進入。   首圖遷出後,國子監為了牟利,所以又先後將彝倫堂及六堂等空間租給「王碼」開辦復讀班,民眾花錢購票進入後,看不到昔日的皇帝、貢生及監生,卻可以看到復讀班學生在國子監內嬉戲、學習,形成一種特殊的景象。

  下面大家就自由活動一個小時,之後再門口集合。

  國子監導遊詞二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我要帶大家前去遊覽的是北京北二環邊上的孔廟和國子監,大家今天可以一睹這裡的風采,提前祝大家我的愉快!北京國子監坐落在北京東城區安定門內國子監街***原名成賢街***,與孔廟相鄰。國子監整體建築坐北朝南,中軸線上分佈著集賢門***大門***、太學門***二門***、琉璃牌坊、辟雍、彝倫堂、敬一亭。東西兩側有四廳六堂,構成傳統的對稱格局,是我國現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辦大學建築。北京孔廟主體建築都覆以黃色琉璃瓦,是封建社會的最高建築規制。

  大家跟我走我現在看到的是先師門;又稱櫺星門是孔廟的大門,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單簷歇山頂,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建築風格,先師門兩側連線廟宇的外圍牆,猶如一座城門。進入先師門,迎面看到的便是大成門。大成門創建於元代,清代重修,面闊五間,進深九檁,單簷歇山頂。整座建築坐落在高大的磚石臺基上,中間的御路石上高浮雕海水龍紋圖樣,五龍戲珠,栩栩如生。大成門前廊兩側擺放著10枚石鼓,每枚石鼓的鼓面上都篆刻一首上古遊獵詩。這是清乾隆時仿周宣王時代的石鼓遺物刻制的大家想在這拍拍照吧。

  大家跟緊我我現在到了第一進院落是皇帝祭孔前籌備各項事宜的場所,其東側設有宰牲亭、井亭、神廚,用於祭孔三牲的宰殺、清洗和烹製。兩側有神庫、致齋所用於祭孔禮器的存放和供品的備制。

  第二進院落是孔廟的中心院落,每逢祭孔大典,這裡便鐘鼓齊鳴,樂舞昇平,儀仗威嚴。大成殿是第二進院落的主體建築,也是整座孔廟的中心建築,是孔廟內最神聖的殿堂。大成殿始建於大德六年,後毀於戰火,明永樂九年***公元重建,清光緒三十二年將殿由7間擴建為9間。殿內金磚鋪地,內頂施團龍井口天花,其規制是最高建築等級,堪與故宮太和殿媲美。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聖文宣王”木牌位,神位兩邊設有配享的“四配十二哲”牌位。神位前置祭案,上設尊、爵、卣、籩、豆等祭器均為清乾隆時的御製真品。大殿內外高懸清康熙至宣統9位皇帝的御匾,均是皇帝親書的對孔子的四字讚語,是珍貴的文物。

  孔廟的第三進院落最具特色,由崇聖門、崇聖殿和東西配殿組成獨立完整的院落,與前二進院落分割明顯而又過渡自然,反映出古人在建築部局上的巧妙構思。這組建築稱為崇聖祠,是祭祀孔子五代先祖的家廟。建於明嘉靖九年,清乾隆二年重修,並將灰瓦頂改為綠琉璃瓦頂。崇聖殿又稱五代祠,面闊五間,進深七檁,殿前建有寬大的月臺,月臺三面建有垂帶踏步各十級。殿內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顏回、孔伋、曾參、孟軻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東西配殿坐落在磚石臺基上,面闊三間,進深五檁,單簷懸山頂,內奉程頤、程顥兄弟、張載、蔡沈、周敦頤、朱熹6位先儒之父。

  三進院落及其建築有明確的建築等級差別和功能區域劃分,和諧統一地組成一整套皇家祭祀性建築群落,是我國古代建築的傑出代表。   大家休息好了麼,下一站是著名的學府國子監,大家跟緊我現在我來到的是集賢門是國子監的大門,門內院子東西設有井亭,東側的持敬門與孔廟相通。進入國子監的第二門—太學門,就是國子監的第二進院落,裡面有琉璃牌坊,辟雍和彝倫堂。

  現在大家跟我我待會我為大家介紹一下辟雍和彝倫堂,現在跟我慢慢走進太學門,前方就是國子監二門內大型琉璃坊牌坊,它是北京唯一一座專門為教育而設立的牌坊。正反兩面橫額均為皇帝御題,是中國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徵。位於集賢門內,是三間四柱七樓廡殿頂式琉璃牌坊,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正面額書“圜橋教澤”,陰面為"學海節觀",彩畫華美,是北京唯一不屬於寺院的琉璃牌坊

  現在我為大家講解國子監的辟雍,它是國子監的中心建築,建於中軸線中心一座圓形水池中央的四方高臺上,是一座方型重簷攢尖頂殿宇。四面開門,設臺階六級。辟雍周圍環繞著長廊,四面架設精緻的小橋橫跨水池使殿宇與院落相通,這種建築形制象徵著天圓地方。乾隆皇帝之後,每逢新帝即位,都要來此做一次講學,以示中央政府對高等教育的重視。

  左邊是六堂,它是位於辟雍左右兩側的33間房,合稱為六堂,分別為:率性堂、誠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義堂、廣業堂,是貢生、監生們的教室。現在我問看一下右邊的彝倫堂,它位於辟雍大殿以北,元代名為崇文閣,明代永樂年間予以重建並改名為彝倫堂,早年曾是皇帝講學之處,興建辟雍之後,則改為監內的藏書處。現在大家跟我往後面走,後面就是敬一亭,它位於在彝倫堂之後,是國子監的第三進院落。建於明嘉靖七年,設有祭酒廂房和司業廂房和七座御製聖諭碑,是國子監祭酒辦公的場所。大家看我手指的方向,在孔廟與國子監之間的夾道內,有一處由189座高大石碑組成的碑林。石碑上篆刻著儒家經典:《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孟子》、《爾雅》。這部石經的藍本是雍正年間的江蘇金壇貢生蔣衡歷時12年手書而成。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下旨刻石立碑。全部石經共計63萬餘字,規模巨集大,楷法工整,內容的準確性和刻制的精美度都優於西安的“開成石經”,而在規模上也是僅次於西安碑林的全國第二大碑林。相傳乾隆命和珅、王傑為總裁,彭元瑞、劉墉為副總裁來考訂經稿。彭元瑞以宋元善本十三經核訂蔣衡手書的經稿,並把俗體字均改為古體字,使經文更加完善規範,古意大增,受到乾隆讚賞,被授以太子太保銜。這使和珅嫉恨非凡,權傾朝野的他命人在一夜之間挖去石碑上全部改過的古體字。直到和珅垮臺後,古體字跡才得以重新修復,至今碑面上還有一塊塊挖補的痕跡

  現在我為大家介紹國子監第一任祭酒是元代著名理學家許衡,當時有學生200餘人。在這裡學習的學生叫“監生”,大致有三種來源:一是從全國各地秀才中選拔的正途監生,到此作進一步深造;二是外國留學生,大致來自高麗、逞邏、交趾、俄羅斯等;三是“捐監”,掛名監生,只要交足銀子,就能領取“監照”,算是監生。

  好了大家現在隨便轉轉,拍拍照,大家拍的怎麼樣了我們的旅途快要結束了,大家盡興麼其實孔廟和國子監有太多的東西希望大家再一次光臨在品味一下這裡的文化,謝謝,大家再見!

北京歡樂谷景區導遊詞
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導遊詞
相關知識
北京國子監導遊詞
關於江蘇南京國防園導遊詞
北京景色的導遊詞
北京後海的導遊詞3篇
北京什剎海導遊詞
北京圓明園導遊詞
關於北京的精選導遊詞
關於北京故宮的導遊詞範文
介紹北京故宮的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北京頤和園導遊詞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