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女神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4日

  “女神三部曲”是郭沫若的系列詩作:《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是“五四”狂飆突進精神的典型體現。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女神基本內容

  1、《女神之再生》是象徵著當時中國的南北戰爭。詩人說過:“共工象徵南方、顓

  頊象徵北方,想在這兩者之外建設一個第三中國————美的中國。”不過,詩人早期的社會理想是模糊的。他曾說過:“在初自然是不分質的,只是朦朧地反對舊社會,想建立一個新社會。那新社會是怎樣的,該怎樣來建立,都很朦朧。”因此,女神要去創造新鮮的太陽,但仍是一個渺茫的創造,只是理想的憧憬,光明的追求。但在五四時期,它曾給了廣大青年以力量的鼓舞。

  2、《湘累》序幕:洞庭湖。早秋,黃昏時分。 君山前橫,上多竹林蘆藪。有銀杏數株,參差天際。時有落葉三五,戲舞空中如金色蛺蝶。 妙齡女子二人,裸體,散發,並坐岸邊岩石上,互相偎倚。一吹“參差”洞簫,一唱歌。

  3、《棠棣之花》人物:聶政年二十歲。其姐嫈年二十二歲。景:一望田疇半皆荒蕪,間有麥秀青青者,遠遠有帶淺山環繞。山脈餘勢在左近田疇中形成一帶高地,上多白楊。白楊樹上歸鴉噪晚;樹下一墓,碑題“聶母之墓”四字,側向右。右手一條隴道,遠遠斜走而來,與墓地相通。

  女神品簡評

  ***一***、《女神》具有浪漫主義特色。郭沫若的《女神》是一部浪漫主義詩集,主要特色有:

  1、 浪漫主義精神。浪漫主義重主觀,強調自我表現。《女神》是“自我表現”的詩作,詩中的鳳凰等,都是詩人的“自我表現”。詩中的“自我”主觀精神,是強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義精神。

  2、 噴發式宣洩的表達方式。浪漫主義以直抒胸臆為主要表達方式,詩中的直抒胸臆表現為噴發式的宣洩,《鳳凰涅槃》等詩最典型地體現這一表達特點。

  3、 奇特的想象和誇張。如從民間天狗吞月,想象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如大海一樣地狂叫”等。這種極度誇張的奇特想象最能表現強烈的個性解放要求和對舊世界的反抗、叛逆精神。

  4、 形象描繪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義的格調。

  5、 語言方面,帶有強烈的主觀性的色彩。一些描寫自然的語句中,染上詩人當時的主觀感覺。

  ***二***、藝術價值。分析評價《女神》在中國現代新詩發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郭沫若的《女神》是開一代詩風的新詩集。這就是它在新詩發展史上的地位。《女神》是中國浪漫主義新詩的開山之作,開拓和形成了浪漫主義新詩流派。《女神》以鮮明的浪漫主義獨樹一幟。它強烈的感情,偉美的藝術形象等對當時和後來的浪漫主義詩人發生重要影響。

  ***三***、思想內容上。《女神》體現了“五四”時代精神。它徹底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舊勢力的革命精神,對光明的嚮往等,是最強烈地體現了“五四”狂飆突進的時代精神。

  ***四***、在詩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體詩的一個高峰,為詩歌的革新和創造樹立了榜樣。它完全衝破了舊詩格律的束縛。詩節、詩行長短無定,韻律無固定格式。

  女神創作背景

  郭沫若是我國現代傑出的劇作家、詩人、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等。郭沫若原名郭開貞,號尚武。筆名郭鼎堂、麥克昂等。1892年,出生在四川樂山沙灣。郭沫若出身於一個地主家庭,父親郭朝沛主要以經商為業,略通醫道;母親杜邀貞是一位沒落官宦之家的後代,因此粗通文字,知書達禮。在這樣一種開明的家庭環境中,郭沫若不但學習了《四書五經》、《古文觀止》、《春秋散文》、《史記》、《漢書》等古代文史經典,而且有機會涉獵《三國演義》、《水滸》、《紅樓夢》等當時所謂的“閒書”,廣泛閱讀了大量中國的詩、詞、曲等作品以及國外的許多文學作品,尤其酷愛詩歌。這些對郭沫若今後在文學、歷史以及考古學等方面的發展都有著很大影響。郭沫若不但鑽研書本,而且自幼就有很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政治意識,他在中小學期間就參加了反帝愛國運動。

  1914年春,郭沫若赴日本留學,主修醫科。在此期間,他接觸到泰戈爾、海涅、雪萊、歌德、斯賓諾莎等人的著作,傾向於泛神論思想。由於“五四”運動的劇烈浪潮,激起了郭沫若懷著改造社會和振興民族的熱情,為此他不斷地從事著文學活動,並於1919年開始發表新詩和小說。1920年出版了與田漢、宗白華的通訊合集《三葉集》。

  從1919年下半年至1920年上半年,郭沫若的詩歌創作進入了空前的高峰時期,收穫了大量的詩篇。1921年8月,郭沫若將這一時期所做的154首詩歌結集出版,這就是轟動一時的詩歌集——《女神》。《女神》以強烈的革命精神,鮮明的時代色彩,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豪放的自由詩,開創了“一代詩風”。

  女神出版後不久,郭沫若與成仿吾、郁達夫等發起組織創造社。1923年在日本完成學業,而後放棄醫務事業回到祖國,在上海從事《創造週報》等刊物的編輯工作。

  1924年,郭沫若在翻譯過程中,接觸到了河上肇的《社會組織與社會革命》一書,由此對馬克思主義有了比較系統全面的認識。1926年,郭沫若受聘到廣東大學***即現在的中山大學***擔任文科學長。同年夏,隨軍參加了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副主任。此後又參加了1927年的南昌起義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春,郭沫若參與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1930年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

  1928年起,郭沫若去到日本,開始了長達十年的流亡生涯。其間從事中國古代歷史和古文字學的研究工作,並寫了有關的學術著作,對學術領域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享有很高的聲譽。同時還積極支援留日青年和國內文藝界的革命文化活動。

  抗日戰爭爆發後,心急如焚的郭沫若告別家眷,隻身一人潛回祖國,投入到了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籌辦《救亡日報》,歷任報社社長,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和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負責有關抗戰文化宣傳工作。抗戰勝利後,仍然置個人的安危於不顧,堅持參加反抗蔣介石實行法西斯獨裁統治、爭取民主和自由的鬥爭。

  

夢想句子賞析
郭沫若歷史故事關於郭沫若的故事
相關知識
郭沫若女神
郭沫若詩集女神欣賞_郭沫若詩集簡介
女神郭沫若讀書筆記
郭沫若與桂林山水的不解之緣
郭沫若的簡介
郭沫若的詩
郭沫若石榴讀後感
郭沫若的著名文章
郭沫若的現代詩歌精選
現代詩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