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條件教學反思
相似三角形是幾何中重要的證明模型之一,有哪些關於三角形相似的教學反思?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1***突出了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探索性。
通過學生小組討論、觀察、試算、發現、總結、歸納,得出“有兩個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這個結論。讓學生經歷發現這個結論的過程,使學生嚐到了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學生的發現思維的火花。從而培養了學生觀察、概括能力,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2***引進了計算機《幾何畫板》技術。
通過幾何畫板演示,使學生髮現:隨著兩個三角形相應角度的變化,它們的三邊保持對應成比例,從而對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並且也可以節省很多時間。遺憾的是因為硬體的限制,不能使學生做到一人一臺電腦,更好地進行探索。
***3***恰當地處理自主、探究、合作的關係。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中追求的一種學習方法,我在上課時對不同的內容採取了不同的方法,對於例題、練習強調學生先獨立思考,需要合作探索的內容讓學生大膽動手操作,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競爭收穫。
***4***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民主。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體驗到他們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他們平等的合作者。最後讓學生自己小結,活躍了課堂氣氛,做到全員參與,理清了知識脈絡,強化了重點,培養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通過對上面這節課的思考,結合新課改的具體要求,提出以下幾點疑問:
***1***教學中是強調知識點的落實還是注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
***2***教學中是緊緊把握教材還是結合實際、大膽突破?
***3***在新教材中,很多內容的講解難以把握。
篇二
在探索三角形相似條件的過程中,先通過學生類比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引導他們運用操作和討論的方式得出結論,並加以應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積累了數學活動的經驗,體驗了交流討論帶來的成就感,又一次熟悉了數學探索的方法和過程,提高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在本節教學中,我還注重了習題的發展性作用,通過分層次,逐步提高的問題設計和圖形的逐一變化,讓學生的思維步步深入,突出學習上的重點,突破知識上的難點,最後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如用幾何圖形的運動變化的觀點揭示常見的相似三角形“基本圖形”,較好的提高了學生識圖、作圖的能力。通過進一步強化判定一的知識,又訓練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最後,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分層的佈置。可喜的是,從完成的情況上看,學生能較好的完成自己的那部分作業,並且部分“爭優組”的同學也嘗試做了“優秀組”的一些作業,且效果較好,有幾道相對較難的問題也能自己解決,這足以說明,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講是非常有效的。同時,也反映出,分層作業能及時的反饋學生的課堂聽講情況,並能刺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課後,我還計劃利用這次作業的結果對學生進行學習上的激勵,使他們有信心繼續學好數學這門學科!
篇三
在兩角對應相等兩個三角形相似的基礎上,本節課又學習了兩個定理,由於這些定理與三角形全等時所學的類似,所以學生學習起來並不困難。
一開始,我就在黑板上板書了三個定理的內容與幾何語言,讓學生類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再結合圖形進行了理解。接著處理了學案上的內容,預習檢測的內容剛好是對這兩個新的判定方法的一個應用。
然後將基礎訓練上的一個題作為當堂訓練的題目,請學生限時解答,找兩名學生上黑板做,題目雖說簡單,但學生對新判定方法的應用還是掌握不恰當,在講評時給學生進行了歸納:
1、當題目中告訴角之間的相等關係時,或線段的平行關係時,常常選擇兩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這一判定方法。
2、當題目中告訴線段的長度較多,或含有成比例線段的圖形時,常選擇三邊對應成比例的兩個三角形相似這一判定方法。
3、當題目中既有角之間的關係,又有線段之間的比例關係時易採用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這一判定方法。
所以遇到有關三角形相似的問題時,要充分考慮題目中給出的已知條件,有針對的選擇判定方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節課中有一個疑惑,那就是在本節課的開始有的三個問題,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從而得出兩個判定定理,我覺得,這裡沒有學習平行公理,也沒有學習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所以在理論上無法通過三邊對應成比例的兩個三角形相似,即使推出來,也讓學生半天理解不透,所以,我回避了這個問題,直接類比全等得到了兩個判定方法,這樣做學生只會用定理進行判定,但不知道為什麼,只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在這裡,還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如何處理這一點內容比較合適呢。
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