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古詩鑑賞的專項練習和答案***2***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8日

  高中語文古詩鑑賞專項練習參考答案

  1.***1***首聯,詩人尚在投宿途中,遠看雲門寺;頷聯,詩人初到宿處,點燃油燈,捲起帷幔,觀賞窗外的夜色;頸聯,詩人睡下,一時還未入眠,遊目於室內和窗外;尾聯,詩人入睡,進入夢鄉。

  ***2***想象。在茫茫夜色中,任你捲起窗簾或藉助於所懸之燈,是看不到千嶂奇景和五湖秋色的,這純屬想象之辭,詩人藉此寫出了“千嶂”、“五湖”的高遠氣象和雲門山寺的勢派。***答出對偶或誇張,只得1分***

  ***3***“雲門寺”的特點是“古”與“高”。頸聯上句寫因年深日久,壁畫的大部分已剝落,只剩下大雁,足見“雲門寺”之“古” ; 頸聯下句寫閃爍的群星象是鑲嵌在窗戶上,足見“雲門寺”之“高”。

  【譯文】

  雲門寺閣坐落在雲門山下,繁花盛開如煙如霧,但卻有一種超脫塵俗的幽靜。到了晚上,懸掛的燈火照映著群山,捲起窗幔,映入眼簾的是如太湖秋水般的夜色。畫壁上還留存著鴻雁的痕跡,天上的繁星彷佛停留在紗窗上。這樣的景緻讓人更加懷疑通往天庭的路就在附近,果不然,當天夜裡就做了一個跟白雲一起遨遊天際的夢。

  【賞析】

  雲門寺在今浙江紹興境內的雲門山***又名東山***上,晉安帝時建,樑代處士何胤、唐代名僧智永等都在寺裡棲隱過。從杜甫詩“若耶溪,雲門寺,吾獨何為在泥滓?青鞋布襪從此始”***《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來看,此寺是當時一個有名的隱居之地。

  一、二句以寫意的筆法,勾勒出雲門寺的一幅遠景。首句點出雲門寺的所在,次句寫出寺的環境氛圍。“香閣”二字,切合佛寺常年供香的特點。寺閣坐落在東山下,那兒地勢高,雲霧繚繞。時近傍晚,山花籠上了一層蒼茫的暮色,似在煙靄之中。“象外”,是物象之外的意思。用“象外”去形容“幽”,是說其幽無比,超塵拔俗。一座幽靜的佛寺便在邈遠天際淡淡化出。兩句於寫景之中兼寓敘事:雲門寺尚在遠方,詩人此時還在投宿途中。

  三、四句所寫,是到達宿處後憑窗遠眺的景象。這兩句對偶工穩,內蘊深厚,堪稱是篇中的警策。“懸燈”、“卷幔”正是入夜時初到宿處的情狀:點燃宿處油燈,捲起久垂的帷簾,觀賞起窗外的夜色。詩人借懸燈寫出夜色中壁立的千嶂,借卷幔寫出想象中所見浩淼的五湖***太湖的別名***。山與水對比,縱與橫映襯,意境極為優美。其實,在茫茫夜色中,任你捲起窗簾或藉助於所懸之燈,是看不到千嶂奇景和五湖秋色的,這純屬想象之辭。詩人不為夜幕和斗室所限,而能逸興遄飛,放筆天地,寫出如此壯美的詩句,顯示了詩人寬闊的胸懷。而且,這兩句詩並非泛泛的寫景抒情之筆。詩人以“懸燈”、“卷幔”表示投宿,又以“秋”與“夕”點出節令與時間,並以“千嶂”、“五湖”的高遠氣象表明所宿處的雲門山寺的勢派。

  五六兩句,緊承“懸燈”和“卷幔”,寫臥床環顧時所見。看來,這時詩人已經睡下,但一時還未成眠,便遊目室內與窗外:牆上,因為年深日久,壁畫的大部分已經剝落,只見到尚剩下的大雁;天空,閃爍的群星象是鑲嵌在窗戶上那樣臨近。畫壁黯淡,足見佛寺之古老,正與詩人此時睡意昏昏的狀態相接近;群星在視窗閃爍,象是引誘著詩人進入夢鄉。兩句分別寫出雲門寺“高”與“古”的特色。

  最後兩句寫入夢後的情景。終於,詩人墜入了沉沉的夢鄉:“更疑”句直承“紗窗”句,因有鬥牛臨窗的情景,才引出雲門寺地勢高峻、猶如與天相近的聯想,因而在夜間竟做起駕著白雲凌空遨遊的夢來。“疑”字用疑似的口氣將似有若無的境界說出,朦朧恍惚,真有夢境之感。

  全詩八句,緊扣詩題,絲絲入扣,密合無間。詩人以時間為線索,依次敘述赴寺、入閣、睡下、入夢,寫足“宿”字。又以空間為序,先從遠處寫全景,再從閣內寫外景,最後寫閣內所見;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環環相銜,首尾圓合,寫盡雲門寺的“高”與“古”。藝術結構高超,處處都見匠心。

  2.***1***用典詞語:“牆東”“三徑”“綠楊”;指代內容:都指隱士居住的地方。句子: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2***理由有: ①彼此知心,志趣相投,結鄰而居,可共賞明月,共沐春風;②暫時外出,有良侶偕行;③若想“安居”,必當“擇鄰”;④一旦結鄰,終身常見;⑤子孫後代可永遠和睦相處。或從“志趣、暫出、定居、終身、後代”五個方面講述理由亦可。

  ***3***①此聯想象結鄰相處後明月清輝共照兩戶,綠楊春色同到兩家,充滿詩情畫意;***答出“想象”或“虛寫”***②此聯移情及景,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賞析】

  元八,名宗簡,字居敬,排行第八,河南人,舉進士,官至京兆少尹。他是白居易的詩友,兩人結交二十餘年。卜鄰,即選擇作鄰居。815年***唐憲宗元和十年***春,詩人和宗簡都在朝廷供職,宗簡在長安昇平坊購了一所新宅,詩人很想同他結鄰而居,乃作這首七律相贈。

  詩的前四句寫兩家結鄰之宜行。“牆東”、“三徑”和“綠楊”,都是典故。“牆東”用“避世牆東王君公”典***事見《後漢書·逸民傳》***,“三徑”語出陶潛《歸去來辭》“三徑就荒,鬆菊猶存”句,都用來指代隱士居住的地方。“綠楊”一句,則借南朝陸慧曉與張融比鄰舊事,表示欲與元氏卜鄰之意。這四句說:“你我是生平最知心最親密的朋友,彼此志趣相同,都渴望隱居生活而不謀求自身的功名利祿。既然如此,就讓我們結為鄰居吧,到那時,明月清輝共照兩戶,綠楊春色同到兩家。”這幾處用典做到了“用事不使人覺,若胸臆語”***《顏氏家訓·文章》***。詩人未曾陳述卜鄰的願望,先借古代隱士的典故,對牆東林下之思做了一番渲染,說明二人心跡相親,志趣相同,一定會成為理想的好鄰居。

  後四句寫詩人卜鄰之懇切。詩人用詩句對朋友說:“暫時外出,尚思良侶偕行;長期定居,怎可不擇佳鄰?必欲擇鄰,我舍君而求誰,君棄我其誰屬?一旦結鄰,不但終身可時常相見,子孫後代也能永遠和睦相處,豈不是更加令人神往?”暫出、定居、終身、後代,襯托復兼層遞,步步推進,愈轉愈深。“豈得”,怎麼能;“可獨”,哪裡止。反問一句,緊追一句,讓對方不能不生“實獲我心”的同感。四句貌似說理,實為抒情;好像是千方百計要說服人家接受他的要求,其實是在推心置腹地訴說對朋友的極端的渴慕,表現出殷切而純真的友情。

  頷聯“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是膾炙人口的名句。在這幽美的境界中,兩位摯友——詩人和元八,或閒庭散步,或月下對酌,或池畔觀魚,或柳蔭賦詩,恬然陶然,優哉遊哉。這兩句詩總共十四個字,能描繪如此富有詩情畫意的境界,啟發讀者展開如此豐富多彩的想象,體現了對仗和用典的巨大修辭效用,也體現了詩人那妙筆生花的語言藝術。

  3. .***1***“戶”、“家”***是同義複詞拆用,意即家家戶戶***。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2***①一是形的特徵:“水”蜿蜒曲折,清澈澄明;“山”拔地而起,峻峭玲瓏。二是色的特徵:“水”碧綠,“山”翠綠。②用女性的“青羅帶”、“碧玉簪”作比喻,來寫桂州山水的柔美和秀美,不僅“相宜”,而且獨特。

  ⑶①詩人將荒蠻之地寫得美如仙境,意在勸慰友人。②友人到桂州赴任遠勝過求仙學道或升官發財,詩人有羨慕之意。?

  【賞析】

  這是公元822年***長慶二年***韓愈為送嚴謨出任桂管觀察使所作的。

  詩一起便緊扣桂林之得名,以其地多桂樹而設想:“蒼蒼森八桂。”八桂而成林,真是既貼切又新穎。把那個具有異國情調的南方勝地的魅力點染出來。“茲地在湘南”,表面上只是客觀敘述地理方位,說桂林在湘水之南。言外之意卻是:那個偏遠的地方,卻多麼令人神往,啟人遐思!以下分寫山川物產之美異。

  桂林之奇,首先奇在地貌。由於石灰岩層受到水的溶蝕切割,造成無數的石峰,千姿百態,奇特壯觀。灕江之水,則清澈澄明,蜿蜒曲折。“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極為概括地寫出了桂林山水的特點,是千古膾炙人口之佳句。但近人已有不以為然者,如郭沫若《遊陽朔舟中偶成》雲:“羅帶玉簪笑退之,青山綠水復何奇?何如子厚訾州記,拔地峰林立四垂。”日人吉川幸次郎《泛舟灕江》雲:“碧玉青羅恐未宜,雞牛龍鳳各爭奇”等。其實,桂林之山雖各呈異態,但拔地獨立卻是其共同特點,用范成大的話來說:“桂之千峰,皆旁無延緣,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簡瑤簪,森列無際,其怪且多如此,誠為天下第一。”***《桂海虞衡志》***而灕江之碧澄蜿蜒,流速緩慢,亦恰如仙子飄飄的羅帶。所以這兩句是抓住了山水形狀之特徵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實只是秀麗甲於天下,其雄深則不如川陝之華山、峨嵋。桂林山水是比較女性化的。韓愈用“青羅帶”、“碧玉簪”這些女性的服飾或首飾作比喻,可以說妙極,不能說不奇,也不能說“不宜”。

  “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柑”二句則寫桂林特殊的物產。唐代以來,翠鳥羽毛是極珍貴的飾品。則其產地也就更有吸引力了。加之能日啖“黃柑”,更叫宦遊者“不辭長作嶺南人”了,這二句分別以“戶”、“家”起,是同義複詞拆用,意即戶戶家家。對於當地人來說是極普通的物產,對於來自京華的人卻是感到新異的呢。

  以上兩聯著意寫出桂林主要的秀美奇異之處,醞釀夠了神往之情。最後歸結到送行之意,嚴大夫此去桂林雖不乘飛鸞,亦“遠勝登仙”。這是題中應有之義,難能可貴的是寫出了逸緻,令人神遠。

  韓詩一般以雄奇見長,但有兩種不同作風。一種以奇崛見稱,一種則文從字順。這首詩屬於後一類。寫景只從大處落筆,不事雕飾;行文起承轉合分明,悉如文句。無論哪種風格,均為韓詩本色。

  4.***1***上片寫小舟飛快地掠過水麵,天水澄澈,水流時而平靜時而湍急,游魚騰躍,點點白鷺棲於沙汀。這是一幅既寧靜又充滿活力的景象。

  ***2***承接上文的寫景,評論嚴陵並非真正寄情山水,因而白白終老於如此美好的景色之中:同時自然引出下文的感慨。

  ***3***以景作結,突出對自然永恆的讚歎,井藉此表達對空名如過眼雲煙的慨嘆,顯得含蓄蘊藉,餘味無窮。

  【賞析】

  這首詞是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二月,在杭州任通判的蘇軾,巡查富陽、新城,放棹桐廬,過七裡瀨而作。詞中在對大自然美景的讚歎中,寄寓了因緣自適、看透名利、歸真返樸的人生態度,發出了人生如夢的浩嘆。

  上闋頭六句描寫清澈寧靜的江水之美:一葉小舟,蕩著雙槳,象驚飛的鴻雁一樣,飛快地掠過水麵。天空碧藍,水色清明,山色天光,盡入江水,波平如鏡。水中游魚,清晰可數,不時躍出明鏡般的水面;水邊沙洲,白鷺點點,悠閒自得。詞人用簡練的筆墨,動靜結合、點面兼顧地描繪出生機盎然的江面風光,體現出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

  接下來“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節奏輕快。沙溪,是白天之溪,清澈而見沙底;霜溪,是清曉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溪,乃是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詞人用蒙太奇手法,剪接了三個不同時辰的舟行之景。既寫出了船之行程,也創造出清寒悽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生的況味,為下片抒寫人生感慨作了鋪墊。

  詞的下闋,作者首先由寫江水之清明轉寫夾岸的奇山異景──“重重似畫,曲曲如屏”:兩岸連山,往縱深看則重重疊疊,如畫景;從橫列看則曲曲折折,如屏風。詞寫水則特詳,寫山則至簡,章法變化,體現了在江上舟中觀察景物近則精細遠則粗略的特點。

  “算當年,虛老嚴陵。”東漢初年的嚴子陵,輔佐劉秀打天下以後,隱居不仕,垂釣富春江上。昔人多說嚴光垂釣實是“釣名”,東坡在此,也笑嚴光當年白白在此終老,不曾真正領略到山水佳處。“君臣一夢,今古空名”,表達出浮生若夢的感慨:皇帝和隱士,而今也已如夢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那麼真正能永恆留傳的實體是什麼呢?“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只有遠山連綿,重巒疊嶂;山間白雲,繚繞變形;曉山晨曦,青翠欲滴。意思是說,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恆的,只有大自然之美才是永恆的。這是蘇軾的一貫思想,正如他在《前赤壁賦》中所感嘆的:“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無竭……”

  下半闋以山起,以山結,中間插入議論感慨,而以“虛老”粘上文,“但”字轉下意,銜接自然。結尾用一“但”字領“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三個跳躍的短句,又與上半闋“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遙相呼應。前面寫水,後面寫山,異曲同工,以景結情。人生的感慨,歷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動閃爍、如詩如畫的水光山色之中,雋永含蓄,韻味無窮。

  從這首詞可以看出,蘇軾因與朝廷掌權者意見不合而貶謫杭州任通判期間,儘管仕途不順,卻仍然生活得輕鬆閒適。他好佛老而不溺於佛老,看透生活而不厭倦生活,善於將沉重的榮辱得失化為過眼雲煙,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內心的寧靜與安慰。詞中那生意盎然、活潑清靈的景色中,融注著詞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

  5.***1***主要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描寫了今日風雪交加,朝京人絕的景象,與昔日元宵節的繁盛景象形成對比。通過臨安上元節昔盛今衰的對比,反映物是人非以及政治形勢的重大變化。

  ***2***“猶”應理解為“還,仍然”。宋室江山已經滅亡,我們還對著南宋未亡時就有的月亮,這是一件值得自我安慰的事情。這樣寫看似自我安慰,實際上更加點出了詞人和朋友的興亡之痛。“猶”字含義深遠,用得很妙。

  ***3***“悲”來自於昔盛今衰的感慨;來自於宋室滅亡,異族入侵的慘痛;也來自於年華老去,懷念故國的傷懷。

  【賞析】

  小序中的“中齋”,是鄧剡的號。鄧堅持抗元鬥爭,1279年崖山兵敗,投海未死,被俘,與文天祥一同北遣,至南京放還,終不屈節。鄧剡《憶秦娥》惜不傳。

  這首詞從上元節臨安道上行人稀少,引發了他的亡國之恨,詞情悽苦,表現了一個士大夫對故國的忠貞。上片首先寫上元節:“燒燈節,朝京道上風和雪。”“燒燈節”,即上元節,俗稱元宵節。南宋都城臨安,上元節多繁華熱鬧,《夢樑錄》曾有這樣的記載:“深坊小巷,繡額珠簾,巧制新裝,競誇華麗。公子王孫,王陵年少,更以紗籠喝道,將帶佳人美女,遍地遊賞。人都道玉漏頻催,金雞屢唱,興尤未已。”這樣的通宵歡樂,作者自然是記憶猶新的。這就引起了與當今的對比。如今去京城的路上,是風雪交加,是一片淒寒的景象。“風和雪,江山如舊,朝京人絕。”風雪雖然相同,江山也依然如舊,所不同的是在異民族的統治下,因而帶來的變化是“朝京人絕”,這四個字劉辰翁的故國情深,躍然紙上。上片是寫景,詩人以上元節惜日的繁華,對比當今的風雪交加,行人稀少,反映了政權的變化。

  下片是抒情。“百年短短興亡別,與君猶對當時月。”百年在歷史的長河中是短暫的,我和你都嚐到了興亡的慘痛。我和你面對的仍是宋室亡國前的月亮,這似乎是可以自我安慰了。“與君”句,看似安慰,實際上更加觸動了他的情感:“當時月,照人燭淚,照人梅發。”“梅發”,梅花白色,故即白髮。這是說,同樣是這個月亮,現照著的是傷心的眼淚,照著的是我們的蕭蕭白髮。

  這首詞同劉辰翁的其他詞一樣,感時傷事,辭情悽苦,格調悲鬱,是《須溪詞》中的名篇。

  6.***1***早春季節。詞人通過“梅謝”“凍解”“鴻歸早”表明是早春季節。

  ***2***“梅謝”“鴻歸”為實寫,“塞垣凍解”“問訊”“大梁遺老”為虛寫。詞人身在江南,看到梅花凋謝,萬物復甦,想到北方中原地區“塞垣”也該冰融凍解,抬眼看到南來過冬的鴻雁正及早地北歸,想到託鴻雁帶訊問候生活在北方的故都父老。這樣虛實結合傳達出詞人對北方人民的思念之情。

  ***3***“歸鴻”在傳情達意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上片,託鴻傳訊,詞人託北去的鴻雁帶口訊給長期處於金人統治下的宋遺民,傳達自己的思念之情。下片,詞人化身為鴻,以歸鴻所見寫所見:抗金前線,邊聲悄然;淮河以北,人煙稀少,一片荒涼;曾經繁華一時的北宋都城汴京,已是冷煙點點,衰草遍地。抒盡詞人黍離之悲,家國之情。

  賞析:

  開頭以“梅謝了”三字說明季節正當柳垂金絲的早春。春梅謝去,引起作者一系列的聯想。他想起這時中原大地宋、金邊界地區,該也在凍解冰融、逐漸轉暖了吧?宋、金自“紹興和議”之後,兩國邊境東以淮水,西以大散關為界,所謂的“塞垣”已不是往昔的北地,所以“鴻歸早”也暗示著國境線的南移。另外鴻歸本來早於燕歸,晁衝之在《漢宮春》一詞中寫道:“無情燕子怕春寒、輕失花期,準是有、南來歸雁,年年長見開時。”鴻雁帶著多少人的故國之思,越過那冰雪初溶的 “塞垣”,飛往淪陷已久的中原。

  接下去“鴻歸早”三句,要借鴻雁帶訊問候故都父老。大梁,是戰國時魏國首都名,即北宋汴京。范成大曾於孝宗乾道六年為“祈請國信使”去金國索取河南“陵寢”,一路有詩,其中《州橋》詩寫他在汴京州橋看到父老們切盼恢復中原的心情,“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而楊萬里則用不同的寫法道出中原百姓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只能忍淚吞聲,“中原父老莫空談,逢著王人訴不堪。卻是歸鴻不能語,一年一度到江南。” ***《初入淮河四絕句》***好不容易看到宋朝派來的使臣,遺民父老才能傾吐亡國之痛。鴻雁雖然每年都要回到江南,但又無法為他們傾訴苦情。本詞作者將希望寄託於鴻雁,想象它能作為來自南方的問候使者,使遺民父老見雁猶如見到江南故人,從而得到慰安。

  下片進一層表達了對故土、故都的深切懷念。南宋偏安江左,浙江西路的鎮江一帶已經接近前線,北岸的瓜洲渡口是金失南侵的衝要之地。“邊聲悄”,指這一帶平靜無戰事:寧宗曾於開禧二年***1206***發動北伐,戰敗求和。而金國也因受到蒙古南侵,國勢日益衰微,無力攻宋。這裡流露出作者痛感朝廷懦弱腐敗,只圖屈服苟安,一再失去恢復中原的時機。

  “淮河”句,是說淮河一帶,本來是人煙稠密、運輸繁忙之地,自從靖康之亂、金兵南侵,一路燒殺擄掠,“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辛棄疾《永遇樂》***,如今淮河已成為宋、金兩國的國界,淮河以北就是敵國土地,令人不勝感慨,“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楊萬里《初入淮河四絕句》***而在這片瘡痍滿目的土地上,人口稀少,生活艱苦,呈現出殘破荒涼的景象,這裡就以“炊煙少”三個字以概括之。

  末尾兩句與上片結句相呼應。前面是說早春北歸的鴻雁問候故都遺老,末尾點出故都宮殿***宣和是徽宗年號***那裡曾是北宋朝廷所在,當年是何等巍峨巨集麗,如今只餘下冷煙衰草。遺民憑弔之餘,不僅暗傷亡國,“惟有御溝聲斷,似知人嗚咽。”***韓元吉《好事近》***恐怕也在切盼著王師能如鴻歸一般,早日北上恢復中原,而這也是作者的心願。

  7.***1***依依,留戀不捨的樣子。既有對即將逝去的大好春光的留戀,也有對時光流逝年華老去的不捨。

  ***2***表達對南宋當權者苟求偷安不思振作的不滿,抒發自己報國無門之嘆和思念家鄉之情。

  ***3***暮春時節,苜蓿長得茂盛,侵佔了官道;蕪菁的黃花開了,飛入麥田漸漸消失不見。緊扣“春殘”二字選取暮春季節田間的典型景物,一方面透出恬靜和平的意境,另一方面又暗含一種寂寥的情緒。

  【賞析】

  翁巨集存詩僅三首,這首《春殘》有絕妙佳句,流傳於世。

  詩寫女子春末懷人。首句點題,不拘一格。一句中,以“又”字開頭,“也”字結尾,連用一個副詞和一個語氣詞,這在詩中是少見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增強了語氣,加強了詩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並有籠蓋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寫法的出新。“又”字還與下面的“經年”對應,暗示這女子與情人分別,正是去年此時,故對物候變化特別敏感。第二句“如何出翠幃”,“如何”,有不堪的意思。聯絡第一句看,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時此地,經受著別離的苦痛。時隔一年,記憶猶新,而且,此時又是在同一時間和同一地點,她不敢再身臨其境,重新經受這樣的苦痛,所以說不敢出翠幃。再聯絡下聯看,不敢出來實際上還是出來了,人在極端苦悶的時候,往往就是處在這樣的自我矛盾中。這又活畫出了這位女子夢魂牽惹、如痴似醉的神態,從而烘托出她的思念之情是如何的刻骨銘心。

  以下幾聯均寫其院中所見所感。主要是說她如何觸景傷懷,憂思難解,但反覆抒寫,意多重複,用語平淡。惟獨第二聯兩句,融情入景,寫得工麗自然,不失為精彩之筆。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已是春殘,落花無數,而無數落花又極易引起人們韶華易逝、青春難再之感。此刻,這位女子,正當芳齡,卻獨立庭院,青春正在消逝,歡娛難再,她的命運和這春殘的落花,一模一樣。作者將落花與思婦互相映襯,倍覺悽然。暮暮天氣,微雨濛濛,給人的感覺本是抑鬱沉悶的,何況是心事重重、愁思鬱悶的女子呢。偏偏此時,一雙不知趣的燕子,在細雨中飛去飛來,顯出很自得的樣子,這就使她更加難堪了。燕子無知,尚能比翼雙飛;人屬多情,只能黯然獨立,此情此景,不堪忍受。詩人以燕雙飛反襯人獨立,把女子的內心愁苦之情推到了頂點。花、雨、人、燕,本是純粹的“景語”,作者通過映襯、反襯,融情入景,把它們連成一幅和諧統一的藝術畫面,從而烘托出詩中女子憂思難解的內心世界,使“景語”完全變成了“情語”。這兩句寫得細膩深刻而含蓄委婉,對偶工麗而無雕琢之嫌,堪稱佳句。

  北宋詞人晏幾道名篇《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中,創造性地挪用了翁巨集這兩句詩,他寫道:“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這兩句恰恰是詞中的精華所在,成了譚獻譽為“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

  8. ***1***詞人寫“愁”,卻不明說愁多,只說樓小,且以“忒”字加以強調,其愁之多,便不言而喻。不說思歸,卻說“愁”飛出小樓,隨雲駕霧去“覓歸舟”,且以“幾度”加倍表現。

  ***2***①《虞》詞人久滯客中,思鄉懷人,賞海棠本是為了自我安慰,排遣心中愁思,但映入眼簾的是雨後競相吐豔的滿眼紅綠,聯想到自己,韶華漸老,思鄉自憐之情不減反增。本詞以樂景寫哀情,倍增其哀。②《如》通過寫海棠委婉地表達了詞人憐花惜花的心情,“綠肥紅瘦”寫出了一場雨過海棠凋零的慘象,以哀景襯哀情。


猜你感興趣:

名師指導如何解答高考語文文言基礎題
高中語文古詩鑑賞的專項練習和答案***2***
相關知識
高中語文古詩鑑賞的專項練習和答案***2***
高中語文古詩鑑賞的專項練習和答案***2***
高考語文古詩鑑賞的答題技巧
高中語文關於名著閱讀的專項練習和答案
高二語文關於語言運用的專項練習和答案
高中高考語文古詩鑑賞答題技巧
高三語文古詩鑑賞萬能公式
歷年高考語文古詩鑑賞題目集錦
高考語文古詩鑑賞專題練習附答案
陝西高考語文古詩鑑賞試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