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說明文作文
春節過新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一
家鄉春節的風俗
我的家鄉是大宋才子黃庭堅的故鄉——江西九江修水,我的家鄉不止有黃庭堅一個名人,還有五傑等名人。要談起風俗啊,那可是數不勝數。暫且不說過年過節的風俗,就算是平日裡也有規矩,如:後輩的一定要尊重長輩,子女一定要聽父母的話等。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春節的風俗吧!
春節是一年的開端,所以中國人都特別注重春節。因此純潔的隸屬是非常多的。
春節那天早上,一定要起早床,並且要有精神。因為春節那天代表著全年,所以春節那天有精神,就代表著全年你都有精神。若春節那天你沒精神,萎靡不振,那麼你一年也就會無所作為。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王家門上貼新春聯,假如你早上不貼上新聯的話,就會成為別人嘲笑的物件。早餐一定要吃糖水蒸蛋,這代表著全年的甜甜美美。上午,不管房屋乾不乾淨,都要徹徹底底地打掃一遍,以便接待客人的到來,讓別人對自己新年的第一印象好,從而讓別人注意到自己。中午一定要邀請很多客人到自己家裡來一起吃新年的第一頓飯,人們以誰家邀請的客人多來看待一個人,你家來的人越多,你就會越有面子。下午就要出門到別人家去拜年,拜年時要雙手抱拳,鞠躬,才成禮。拜年要拜的人越多越好,因為這樣別人會認為你廣交好友,成為人們討論的話題。晚上要聚集親朋好友到一個地方,親友之間要互相給對方的子女發壓歲錢,子女收到壓歲錢後不能馬上開啟,而是要壓在枕頭下睡一覺後才可開啟。在這十餘是自己紅紅火火,更上一層樓。
春節的禮節雖然很多,但不可忽視,忽視了的話,會有不祥的事發生的呀!
二
小憶春節
今年的春節來得特別早,似乎有些讓人措手不及。剛過完元旦,就迎來了期末考試;期末考試剛過,居然就要過年了。對於我們學生而言,今年春節的氣氛好象不及往年那麼濃烈。因為考試的餘威尚未散去,似乎還在為考試而患得患失,便幾乎忘了以往過年的熱鬧景象。
讓我想想去年的這個時候吧。由於親戚們都要聚到我家,父母早早的就忙開了。他們倆都騎上自行車,一起到市場上去採購年貨。既要考慮到一幫小孩聚到一起又瘋又鬧地,得準備點他們愛吃愛玩的:又得想到大人們談笑風聲必備的瓜子、花生……。這樣一來,他們回來時,車簍裡必定是大包小包,裝得滿滿的。
就在大家都在忙活的環境中,我們對春節的渴望自然是格外的強烈。好不容易盼來了除夕,從下午開始,我就期待著敲門聲。開門的第一句話必然是“祝你新年快樂,萬事如意”之類。漸漸地,人都到齊了,大人們便圍著圓桌一起聊天。平常日子裡大家由於工作繁忙而無暇互相聯絡,現在,他們都趁這個機會暢所欲言。談談一年來的工作情況,訴一訴生活上的苦衷和感慨,彼此之間沒有半點隔膜,心與心之間貼得格外的近。
調皮好動的我們現在正是如魚得水。大人們有他們自己的範圍,沒空管我們,我們也就有些“為所欲為”。躲進一個房間,一起擠坐大床上。交流交流學校裡的趣事,時不時有人會被逗得差點從床上翻下去。搞笑的哥哥拿手節目便是用他特有的方式,來“輔導”我們幾個妹妹的英語。他的教法雖說不上深入淺出,但讓我們記憶尤為深刻。
“開飯了……”父親的一聲招呼,弟弟連忙蹦蹦跳跳跑到桌前,看著一桌好菜眼紅。大人們不約而同地說:“差點忘了這件重要的事。”我們也才反應過來壓歲錢還沒拿呢。雖說這傳統我們也經歷了不少年,可要接過紅包,不知怎麼的還是有些不好意思。
一大家人團團圓圓地圍在桌旁同吃年夜飯,有什麼比這個還要幸福呢?這時,電視裡的春節晚會似乎也沒有了太大的吸引力。
一年的最後節目便是放煙花迎接嶄新的一年的到來。我們走出家門,室外似乎也被渲染上了春節喜慶的氣氛,變得不那麼寒冷了。一朵又一朵絢麗的煙花在夜空中開放,我們頭仰著,沉醉在這美麗的天幕中。“5、4、3、2、1、0!”隨著我們一起倒計時,新年終於在我們的歡呼聲中到來。喜悅、歡欣溢於言表,大家都互相微笑凝視著,默默無言。
憶起了去年的春節,我似乎可以感受到這特有節日的特殊魅力了。現在,我體會到了去年自己的心情,也越發地盼望可以大家重新歡聚一堂。
三
家鄉的春節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年當中最熱鬧,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早早的,街上“展覽”的對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貨給我帶來了一絲絲“年味”。
從臘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開始,大家就開始準備過年了。這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我們小孩饞的總想先嚐嘗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總要等到奶奶先到廚房的灶王爺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喲。據說,這樣灶王爺才能上天言好事。
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掃房子。媽媽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幹靜,這是為了新年有一個新氣象。過了二十四大人們忙著殺魚、肫肉、蒸花饃,準備年貨。
每當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裡裡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春聯也叫門對、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把節日的氣氛裝點的更加濃厚。吃過午飯後,端出香噴噴的肉餡,一家人就包起了餃子,男同志擀皮、小孩們當運輸員,媽媽們就負責製作精美的水餃。奶奶還要在餃子裡放進硬幣,看誰最有福氣。當一盤盤挺著肚子的水餃端上桌時,大家找到自己滿意的餃子,張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運。最後,那個帶有福氣的餃子還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戶戶吃的都是餃子,我們早早的吃晚飯,守在電視前看春晚,也是“守歲”。
初一到初六這幾天,就是我們小孩子“掙錢”的最好時機。天天不是呆在爺爺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媽媽的話說,就是“整天不著家”,但我們仍然樂呵呵的東跑西竄。
我們這的春節一般到“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才告一段落。雖然濮陽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與許多大城市一樣,熱熱鬧鬧的迎來春節,又熱熱鬧鬧的把它送走。
四
春節習俗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迴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複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執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建立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建立曆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曆,當他把太陽曆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鬚。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曆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春節說明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