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是什麼
中華民族燦爛文明,有著豐厚的人文內涵,藍天碧水,綠水城鄉,保護環境是我們每一位華夏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下面小編給大家講述?
?
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僅次於長江,是中國第二大河,被稱為中國的母親河。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綏遠、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九個省份,成“幾”字形,向東注入渤海,沿途彙集了三十多條主要支流和無數溪川,流域面積達七十五萬多平方公里。中游段流經廣大的黃土高原地區,許多支流夾帶大量泥沙匯入,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黃色,因而得名。
黃河每年從中上游帶進黃河的泥沙有16億噸,相當於長江的68倍。而12億噸泥沙被帶進大海,4億噸就沉積在黃河河道中。問題就出在這4億噸泥沙上,它使黃河的河道逐年上升,使黃河變成懸河。每到洪水季節,黃河就很容易決口,造成大水災。據科學家研究,造成黃河變化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自秦朝以後,黃土高原氣溫轉寒,暴雨集中。加上黃土本身結構鬆散,易受侵蝕,因此助長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進入黃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長,無限制地開墾放牧,破壞植被,使黃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護層,造成水土流失。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西南緣的雅拉達澤,曲折穿行於黃土高原、華北平原,最後在山東墾縣注入勃海。全長5464公里,四周高山終年積雪。黃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無數小湖的沼澤。出星宿海後進入鄂陵湖和札陵湖到瑪多,繞過積石山和西傾山,穿過龍羊峽到達青海貴德有34條重要支流,流域面積7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大河。黃河以泥沙含量高而聞名於世。
歷史時期黃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過演變,有的變遷還很大。如內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為兩支北支為主流,走陰山腳下稱為烏加河,南支即今黃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烏加河下游淤塞斷流約15公里,南支遂成為主流,北支已成為後套灌區的退水渠。龍門~潼關河道擺動也較大。不過,這些河段演變對整個黃河發育來說影響不大。黃河的河道變遷主要發生在下游,大致北到海河,南達江淮。據歷史文獻記載,黃河下游決口氾濫1500餘次,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據計算,黃河從中游帶下的泥沙每年約有16億噸之多,如果把這些泥沙堆成1米高、1米寬的土牆,可以繞地球赤道27圈。“一碗水半碗泥的說法,生動地反映了黃河的這一特點。黃河多泥沙是由於其流域為暴雨區,而且中游兩岸大部分為黃土高原。大面積深厚而疏鬆的黃土,加之地表植被破壞嚴重,在暴雨的沖刷下,滔滔洪水挾帶著滾滾黃沙古腦兒地瀉入黃河。由於河水中泥沙過多,使下游河床因泥沙淤積而不斷抬高,有些地方河底已經已經高出兩岸地面,成為懸河因此,黃河的防汛歷來都是國家的重要大事。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在改造黃河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黃河兩岸的水害逐漸減少,昔日的黃泛區變成了當地人民的美好家園。但是,人們與黃河的鬥爭還遠沒有結束,控制水土流失,攔洪築壩、加固黃河大堤還是十分艱鉅的工作。
中國最大的露天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