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歌鑑賞教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8日

  作為一種文學體裁,現代詩歌的解讀,是有原理可循的。現代詩歌鑑賞是一門學問,應該怎麼去做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中國現代詩歌的鑑賞方法》教學案

  教學目標:

  1、瞭解中國現代詩歌的特點。

  2、掌握中國現代詩歌的鑑賞方法。

  教學重點:

  1、瞭解中國現代詩歌的特點。

  2、掌握中國現代詩歌的鑑賞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中國現代詩歌的鑑賞方法。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教具準備:

  教學資料:

  教學時間:

  安排兩個課時

  一、導語設計

  現代詩歌又稱新詩,一般指“五四”以後在繼承發揚民歌和中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借鑑吸收西方詩歌的表現形式、表現手法而逐漸發展形成的詩歌。具有形式自由、韻律靈活、自然清新的特點。新詩採用了自己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詩家語”***,它高度凝練,大幅跳躍,富有暗示性。“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劉勰《文心雕龍·知音》***劉勰的這段話告訴我們,作家詩人創作時,是先有了情思抒發的衝動,再發而為文辭形成作品,讀者必先通過文辭才能瞭解作品傳達的情思。這樣,由文辭入手,去解讀作品,發幽探微,即使是隱微的內容,也會使它顯露出來。因此,在閱讀鑑賞現代詩歌時,就必須把握其語言特點,從解讀詩歌語言入手,進而探究詩歌的意蘊和思想內涵。

  現代詩歌衝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語言趨於口語化、散文化,其語言與散文的距離縮短,但仍具有自己的特點。

  二、現代詩歌鑑賞

  ***一***現代詩歌的特點

  1、分行排列

  押韻,讀起來順口,而且應富有感情地去讀,不能像讀新聞那樣客觀冷靜、語氣平緩。

  2、飽含真情

  比如流沙河的《哄小兒》中有這樣的詩句:

  莫要跑到外面去,

  去到外面有人罵,

  只怪爸爸連累你,

  乖乖兒,

  快用鞭子打。

  雖然是普通的場景,卻表達出極為複雜、悲痛、深切的思想感情,感人淚下。

  3、立意新穎

  王夫之說過:“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蘇軾也說:“詩者,不可以言語求而得,必將深觀其意焉。”這是強調意的重要性,實際上意不光重要,還應該新穎,應該寫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的新意來,應該有獨特新奇的發現和感受。

  再如:辛笛的《寄心》:

  經過一夜的不平靜,

  決定把這顆心,

  貼上八分郵票,

  寄出去就是了。

  簡樸自然,平中見奇。

  4、聯想自然

  這首詩由祖國地形圖想到了雄雞,由雄雞想到了羽毛,由羽毛想到了“飛”,寄託了作者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一片赤子之情。

  5、跳躍自如

  詩歌不能像小說那樣,細微末節,娓娓到來,也不能像散文那樣,抓住某個片斷,盡情揮灑,大肆渲染,它要在極短的篇章裡包蘊極其複雜的思想內容,有時時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過渡,跳躍自如。如曾卓的《我遙望》:

  當我年輕的時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爾抬頭,

  遙望六十歲,像遙望,

  一個遠在異國的港口。

  經歷了狂風暴雨,驚濤駭浪,

  而今到達了,有時回頭,

  遙望我年輕的時候,像遙望,

  迷失在煙霧中的故鄉。

  這首詩前後兩節,一節一個層面,中間一個大斷層之間,如果寫散文、小說的話,正是用武之地,而寫詩只能這樣跨,用“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作為跳躍的翅膀,從年輕時跳到六十歲,中間留給讀者去思考、去補充,蘊味無窮。

  6、凝練集中

  凝練,指語言,集中,指主題,即能夠用極其精練、準確、生動的語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簡意深,在有限的詩句之內,容納豐富的思想內容。如徐志摩的《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裡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原詩十八節,詩人只選取了一個最難忘的鏡頭,即“一低頭的溫柔”,把這位日本女子內心說不出的情意、掩不住的隱祕、別離的憂愁、莫名的委屈等等都表現出來了,詩人感覺她恰似水蓮花那樣秀美、純潔、嬌弱而又靈動,再聽她軟語溫存的一聲“珍重”,交織著“蜜甜”與“憂愁”,她把思念留給了自己,仍把祝福給了對方,最後的那一聲音譯的"沙揚娜拉"***再見***,更是情韻搖曳,縈迴不絕。這首詩可以說凝練集中之至了。

  通過反覆品讀,可以從“神”“仙”“情”“夢”等字眼感受到桂林秀麗山水的個性:神姿仙態,如情似夢,迷離奇妙,妙不可言。神仙誰都沒有見過,但云霧中影影綽綽出現的仙女形象,喚起了人們那種捉摸不定的美感,而情和夢也是不確定的,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就深刻地體會詩歌所具有的韻律美、節奏美,可以去想象那最深沉的情愛和最美麗的夢境,從風姿綽約的桂林山水圖中,體會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讀出語言美的感受。

  8、形象生動

  形象,本義是指人物或事物的形體外貌,具有可視可聞可觸可感的性質。現在人們把“形”與“象”組合成一個複合詞,作為藝術概念,指作者根據現實生活中各種現象加以選擇、綜合所創造出來的具有一定的思想內容和審美意義的具體可感、鮮明生動的圖畫,包括人物、環境、景物等。

  詩的形象是詩人情感的物化,是由詩人的主觀感受凝固而成的有聲有色有形有態的真善美的統一體。

  如曹增書的《笑》:

  “倚著春俏麗的肩膀/秋,憨厚地笑了”這首詩是“春花秋實”的形象化表現,詩人妙用擬人化手法,一倚一笑,一憨一俏,形象生動,情趣盎然,真是一幅奇妙的鏡頭。

  9、意境優美

  意,指意脈,即思想感情的脈絡;境,指境象,即意脈貫注的物件。意境合稱,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外界事物相結合產生的一種境界。也就是說,詩人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和客觀景象融為一體,通過藝術手段描繪出來,構成一種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使讀者可以從有限感知無限,得到一種韻味無窮的美感。如沙鷗的《新月》:

  新月彎彎,

  像一條小船,

  我乘船歸去,

  越過萬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鄉正是春天。

  你睡著了嗎?

  我在你夢中靠岸。

  小船似的新月勾起了詩人的懷鄉之情,爽性當真"乘船"回到了春暖花開的故鄉,故鄉的親人正在夢中,“我在夢中靠岸”情深意美,極寫其兩地相思、魂牽夢繞的情景,意味深長。

  10、虛實相生

  像與不像、似與不似、切與不切、不即不離等說法不同,意思一樣,都可以歸結為虛實處理問題。詩歌也一樣,有實有虛,虛實結合,才能把讀者帶到一個既不脫離現實、又能超越現實、亦真亦幻、迷離朦朧的藝術境界中去。如王小泥的《初春的家園》:

  雞鳴起伏,

  雨點兒在屋瓦上,

  彈奏《十面埋伏》,

  當雀鳥啼亮木格格小窗,

  母親已從窗外菜園裡,

  掐來一筲箕溼漉漉的黎明。

  石磨吟唱出兩桶清香小曲,

  姐姐把它凝成一鍋乳白的晨曦,

  我舉起筷子,母親瞪我一眼,

  她怕我夾碎了,

  姐姐水嫩嫩的叫賣聲……

  蒼老的父親,牽著水牛走向田間,

  牛鞭,抽醒幾聲蛙鳴,

  一曲山歌,在群山間迴盪往復,

  於最高的尖尖山上,

  化為一隻嘯天的老鷹……

  這首詩,運用了許多修辭手法***擬人、比喻、通感、錯覺、象徵等***加以“變形”,使語言“陌生化”,實中有虛、虛中有實給人以既明白可解、又新鮮別緻的感覺,增強了藝術魅力。

  除以上特點以外,還有一些特點也需要了解。如:押韻,或一韻到底,或每節換韻,韻腳的韻母要相同。有些古詩押的是入聲韻;有些新詩外表看起來並不押韻,但它符合內在情感的邏輯停頓,讀起來也不覺得不順口。句式的排列或對仗或參差,要整齊勻稱、錯落有致。還得注意“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平仄規律,給人以抑揚。

  ***二***現代詩歌的鑑賞方法

  1、要知人論世。讀懂一首詩,首先要了解詩歌產生的時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經歷和創作風格。可以說,每一首詩的產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個契機激發詩人創作的靈感。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1933年因為一次被捕,一場大雪,想起了身世淒涼的大堰河,從而引起對她的懷念,一口氣寫下了這首自傳體抒情詩。瞭解這一背景對理解整個詩的內容是大有幫助的。當然並非所有的詩歌都要了解其創作背景,主要還是從詩歌本身內容出發,這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2、要把握形象。現代詩是通過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抒發感情,閱讀、鑑賞詩歌就要通過認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這種形象,感受詩中的意境,從而體會詩人的情感。如徐志摩的《贈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象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裡有蜜甜的憂愁/——沙揚娜拉!”抓住詩的開頭這兩個令人難忘的形象很重要:“低頭的溫柔”與“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實際上是以構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嬌羞之態。我們讀到這樣的藝術形象,就感到一股朦朧的美感沁人心脾,彷彿吸進了水仙花的香氣一般。接著詩中寫一遍又一遍互道珍重,那萍水相逢、執手相看的朦朧情意,被詩人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讓讀者與作者身同感受那悠悠離愁和那千種風情。我們抓準了詩中的形象,也就能從整體上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或詩歌的主旨。

  3、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詩歌的生命和靈魂,詩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悅,或憂傷,或憤怒,或悲哀……無一不浸透在詩的字裡行間。只有很好地體會詩人在詩中的感情和基調,才能準確理解詩歌的主旨。在閱讀中我們可以從詩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啟迪讀者的東西來體會作者的情感。如艾青的《我愛這土地》,該詩塑造的“一隻鳥”的形象,使人體味到詩人經歷的坎坷、悲酸和執著的愛,也抒寫了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和激怒、對光明的嚮往和希冀。準確理解詩歌的情感,也就能正確把握詩歌的主題了。

  4、要品味語言。詩人十分重視錘鍊語言,使詩歌表現出形象、凝練,富有色彩、節奏和動態,且以最恰當的字句生動而圓滿地表達所要表現的思想感情。如臺灣詩人余光中的詩《鄉愁》,每節開頭分別用“小時候”“長大後”“後來”“現在”概括了詩人生活道路的四個階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選擇的四個形象“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都是鄉愁的載體,各有特色,又具有豐富的內涵。其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張”“短短的一方”“淺淺的一灣”等詞語,迴環往復,委婉和諧,如泣如訴,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祖國母親的情感,也給人以韻律美的感受。品味語言還要善於抓住關鍵的詞語進行品析,並藉助想像和聯想,才可能進一步讀懂其深層含義,領略詩歌語言的魅力。如李瑛的《雨中》:“一朵雲/擰下一陣雨/匆匆地掠過車篷。”一個“擰”,一個“掠”,多麼生動傳神,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品味語言一般包括遣詞造句、語句含義和語體色彩等。

  5、要分析技巧。分析詩歌的藝術技巧重在體會修辭手法和詩歌表現手法在詩歌中的妙用,如常用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誇張、反覆、排比、對仗、對比等,常用表現手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託物言志、動靜結合、虛實相生、渲染、象徵及映襯等。如上文所舉例子中,《贈日本女郎》運用比喻和反覆,《鄉愁》運用比喻和排比,《雨中》運用擬人;《我愛這土地》前部分情景交融,最後直抒胸臆。由此可見,詩人是通過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來抒發豐富的情感的。

  6、要重視誦讀。鑑賞詩歌,無論是領會詩歌的思想情感,還是把握詩歌的表現手法,都離不開誦讀。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誦讀是對語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語言的最好手段。通過誦讀,可以讀出詩人傾瀉在詩歌字裡行間的思想感情,可以感受到詩中的情感波瀾,可以深刻理解詩的意境。反覆誦讀,還可以讀出詩歌的音樂美,特別是講究節奏的現代詩歌。

  三、作業設計

  篇2:如何學習現代詩歌?

  課程設計:張志彬

  一. 匯入:

  還是那句話“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針對第一單元的詩歌教學,我想我們很有必要來談一談如何學習現代詩歌的問題。

  二. 詩作導讀。

  1. 讀題識金。

  舉例:顧城<一代人>,北島<生活>。

  2.知人論事,瞭解背景。

  舉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再別康橋>中的尋夢

  3.感知全文,瞭解內容。

  三. 詩作賞析。

  著名美學家,教育家朱光潛qian在<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一文中提到“去求藝術家對於人生的深刻的觀照以及他們傳達這種觀照的技巧。”

  這其實是從創作者的角度提出了“寫什麼和怎麼寫”這樣兩個方面的問題。因此,相應的,我們讀詩,也將圍繞對詩歌的情感內容和藝術表現兩個方面。而詩歌的思想內容又是融合在藝術表現之中。文藝理論指出“形式本身就是內容”,比如<康橋>的段落句式,給人以美感和詩的意境是相同的。所以無形中它傳達出了詩的主旨。因此我們學習的重點應該是從藝術表現的鑑賞中領會詩的妙處。

  關於詩歌的藝術表現又可分為詩作表現和詩作技巧兩個方面。

  ***一*** 詩作表現。

  1. 意象,意境。

  1***。意象。

  含義:“意“就是情,“象”就是景,物。或寓情於景,或觸景生情,或情景交融,詩人對客觀印象的事物我,透過主觀的美感,經驗,予以剪裁,融合,去蕪存菁的創造後,成為可感的具象就是意象。簡單說,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

  例:<再別康橋>中,西天的雲彩。“離別”本是痛苦的。駱賓王<於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小猶寒。可是<康橋>沒有這種悲涼,“輕輕的,我走了….”。

  西天的雲彩是個典型的意象,雲彩漂浮不定。自由自在。加上“輕輕的”是一種動作,“我”和“雲”。我也像雲一浮來又浮走。即來即去。

  2***。意象系統。

  如果意象只有一個,稱為“單一意象”,如果有好幾個,稱為意象群。如果意象群中個別意象間,互有關連,形成有意的共同指涉。那就是“意象系統”。一首好的詩,其中的意象多能有所共同指涉。

  比如:<長沙>中一段,

  看:……

  其中物象有:漫山紅葉,碧清的湘江水,爭流的百舸,搏擊的雄鷹,自在的游魚。

  這些物象在每一個腦海中各自有自己的意象。但它們有共同的指涉,即自由!積極向上的一種生命狀態,因此才有下句帶有哲理性的概括-萬類霜天竟自由。

  3***。意境。簡單說即是畫境,詩中有畫,即是指意境而言。

  4***意象和意境的關係。

  意境的營造離不開多個意象,意境是畫,屬於全詩。而意象的畫是全部畫的一個部分,同時,意境又不只是意象的簡單相加。用鏡頭和蒙太奇說明這一點。

  2. 節奏――音樂性表現。

  音樂美並非是必須的,但音樂美卻能增強聽覺美感的享受。

  音樂性是指文字本身所形成的節奏,節奏表達情緒之變化,傳達給人以聽覺美感的享受。

  形式上:

  音韻上:隔行押韻,韻腳為:ai 來,彩。這是較明顯的一點。

  音節結構上:音節:能夠表意的最小的語音單位。頓的作用。隔行節奏相似。音斷氣不斷。

  1***。音韻。<康橋>

  篇3:初中現代詩歌教案

  《理想》說課稿 理想》 教材分析:

  《理想》是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 1 篇課文。本單元課文側重於理想和信念, 《理想》一課詩人從多角度讚美理想,用種種意象,打種種比方,闡明理想之於人生的決定 意義, 富有哲理性。 教學中應善於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 引導學生領悟哲理, 樹立遠大理想, 併為之努力奮鬥。 依據新課標和散文教學的特點, 本課教學將引導學生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 領會蘊含在字裡行間的感情, 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和作用, 揣摩精彩的詞句和掌握修辭方 法,引發學生對理想的深入思考和感悟。 教學目標: ①朗讀、背誦課文,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聯絡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②研讀課文賞析詩歌精美的語言、巧妙的構思。 ③樹立為遠大的理想而奮鬥的信念。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訓練, 賞析詩歌精美的語言、巧妙的構思。 教學難點:理解詩中的意象,聯絡生活體驗,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說教法:

  1、朗讀法。

  2、聯想想象法。啟用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理解詩歌的豐富內涵,啟發對人生和理想 的深入思考。

  3、啟發點撥法。用於對重要意象、思想感情的分析。

  說學法:

  採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相互交流,相互啟發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投影儀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蒐集有關為理想而奮鬥的名人名言及其優秀事蹟。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課文匯入: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裡,我們研討過現代詩《在山的那邊》 。詩人在詩歌中寫道: “在山的那 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同學們,這裡的“海”指的是什麼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 麼, 什麼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為什麼要有理想?我們應當樹立什麼樣的理想?如何才能實 現自己的理想?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理想》 ,同樣會“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二、整體感知 ①範讀 最好由教師範讀或放錄音磁帶,學生聽讀、欣賞。教師不必提任何要求,讓學生自行調動情 緒,糾正音準,品味語氣、語調,把握韻律、節奏。 ②正音、正字、釋詞 ③默讀 感知課文內容: a,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麼?b.詩歌是從哪些方面表現主旨的?c.試著分析詩歌的結構 ④集體朗讀,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上述問題,教師巡迴指導。 ⑤課堂發言 小組代表發言,解決上述問題,逐漸明確詩歌主旨及結構。 板書: 歷史意義***

  2、

  3*** 理想的意義***

  1*** {人格意義***

  4、

  5、

  6、?*** }鼓勵人們樹立遠大理想,併為之奮鬥***

  12*** 人生意義***

  8、

  9、

  10、

  11*** 三、研討與賞析***上*** ①精讀 逐段***1?7 節***理解研討,深入思索,反覆咀嚼、領悟詩歌深刻的含義和精妙的比喻。 ②課堂討論 研討詩歌的思想內容及形象化語言: 第 l 節,在語言表達上有什麼特點?它對於表現思想內容有什麼作用?這一節在全詩中起什麼 作用? 有關提示:採用比喻、頂針和修辭方法。作用是使語言形象、生動,在形式上環環相扣,在 內容上步步推進。這一節總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在全詩中起到統領的作用。 第 2 節,表達了什麼意思?能試著舉例說明嗎? 教師應啟發學生舉例證明。 第 3 節,這一節是從什麼角度談理想的?談談“珍珠鏈”和“脊樑骨”的比喻作用。 有關提示: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理想,連綴在一起,正像“珍珠鏈”一樣,推動著歷史的前 進。理想也如同“脊樑骨” ,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精神支柱和動力。 第 4 節,在內容上是怎樣安排層次的?第三、四句有什麼深刻含義? 第 5 節,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樹立遠大理想的重大意義。 提示:a.理想使人積極樂觀。b.理想使人鬥志頑強。c.理想使人永遠年青。d.理想使人 充滿活力。 第 6 節,怎樣理解“獲得”與“犧牲”?你對詩歌所說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第 7 節, “副產品”的本體是什麼?有理想的人為什麼也會“酸辛”? 有關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會進步、人類幸福等,決不是個人榮譽。理想的實現可能 給會個人帶來榮譽,但這正像“副產品”不是主要的。在這裡作者告訴我們,應當正確對待 榮譽。 解決了以上問題, 對所學的內容就基本掌握了。 教師可根據需求, 對以上問題作出增刪取捨, 但不可將結論和盤托出,也不能只採用簡單的問答形式,要特別注重討論分析過程。應當由 教師點撥、引導,讓同學自主發現,提出問題,合作探究,分析、解決問題。對獨到的發現 和見解應予重視。8?12 節教學研討,也應如此。 四、 作業佈置

  1、抄寫並識記字詞。

  2、針對自己的理想寫一段話或一首小詩。

  3、預習剩餘部分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①檢查作業,回顧上一節內容。 ②繼續研討與賞析。 ③拓展學習與自我展示。 教學設計

  一、 匯入: 回顧上一節內容: 二、 研討與賞析***二*** 讀一讀:形式不定,讀出小組的最佳水平。 ***選 1-2 節*** ***重音、停頓、語速、語氣*** 品一品:說出自己的想法即可,大膽表達。 ***內容、結構、修辭、詞語*** 課堂討論***8??12 節***詩歌的思想內容及語形象 化語言。 第 8 節,你能從現實生活或個人體驗中找出例項,說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 幸者絕處逢生”的含義嗎?什麼是“大寫的人”? 教師引導學生舉出例項,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認識理想的人生意義。 第 9 節,這一節與上一節有什麼關係?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麼特點?作用是什麼?作者列舉 “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麼典型意義? 提示: 並列關係, 都是寫理想對人生的意義。上一節是從正面寫,這一節是從反面寫。第三、 四句是兩個倒裝句,分別強調“給罪人新生”和“喚浪子回頭” 。典型意義是連“罪人”和 “浪子”都因為有理想而改變了自己,何況是一般人呢。 第

  10、11 節,這兩節詩歌在結構上是什麼關係?在內容上有什麼不同?可否將“蛻”字改換 成“變”字?為什麼? 提示:層進關係。第 10 節從被動方面寫理想被曲解、玷汙和糟蹋,應該怎麼辦。第 1l 節寫 有些人因主動放棄理想而產生的後果。不能換, “蛻”是由好向壞轉化,而“變”可變好也 可變壞。 第 12 節,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它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麼?第一、二句表達了作者怎樣 的思想感情? 閱讀體驗 組織學生對照課文,聯絡自己,談談應怎樣樹立遠大理想,併為之努力奮鬥。 教師應讓學生自由論談, 教師給予必要的點撥, 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 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 教師小結 同學們,我們朗讀、研討和賞析了這首詩歌,掌握了詩歌的基本結構,理解了詩歌的主要內 容,體會了詩歌的形象化語言,並深入地談了學習體會。理想猶如航標燈,它指引著我們的 人生之旅。願大家從小樹立崇高的理想,併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鬥。我想,一個有理 想的人,一定是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很高尚的人。 四、 學習詩人汪國真的《致理想》 : 你不是神話裡縹緲的夢幻 你是現實中一團燃燒的火焰 當你在茫茫夜海里閃現 便是對我的無聲召喚 於是, 我揚帆向你駛去 懷著無比的堅毅和勇敢 也許途中 風雨會把船帆撕碎 也許途中 惡浪會把桅杆打斷

  但,永遠打不斷的是脊骨 永遠撕不碎的是信念 小船在風雨裡破浪穿行 呵,我是海燕 ??我是海燕 ***教師指導朗讀並和學生品味部分詩句*** 五、 課堂展示

  1、 學生在投影儀上朗讀自己為理想寫一段話或一首小詩。教師適時點評。

  2、 教師展示: 致理想 張敬成 理想是青海湖 是青藏高原上 繁星一樣閃耀的湖泊群落 把一雙雙目光投向宇宙的浩瀚與神奇 堅定而又執著 永不疲倦 理想更是黃河長江之源 奔向 大海的蒼茫 迴環曲折 洶洶湧湧 一路 放歌浩蕩 把所有的肉體和精神安葬在 墳墓一樣的無數群島之間 四處充滿 無數死亡的孤寂與靜謐??? 映入眼簾的藍天 明淨的陽光 輕輕地照耀著人類誕生以前就存在 甚至更為久遠的荒涼群島 理想總藏在事物的背後 陽光照不到 的地方 它有月亮一樣光潔的額頭 總在真切的夢境中閃現 遙遠得飄飄搖搖 憤恨 懊惱 熱望 驚喜 一一將你擁抱折磨 將你粉碎焚燒 即使化為骨灰 在一縷柔柔青煙後 永不言棄的你 也總能看到 它 那 雙 幽 深 痴 情 火 20

  08.

  9. 17 六、 小結並佈置作業: 摘抄積累,背誦流沙河的《理想》

  焰

  一

  樣

  初

  戀

  的

  黑

  眸

  《化石吟》說課教案 化石吟》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幾篇文章都與科學密切相關,內容豐富多彩。新課標在這一單元中 要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1、《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 寫的是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科學家通 過它, 能給我們展示出億萬年前地球上的奇異畫面。 它以詩的形式寫科學的內容,

  也正是許多學生所喜歡的。課文以詩歌的形式,傳達科學的內容。兼具科學與文 學之美。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2、學習這一課時,為了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有必要聯絡生物學的內容,就 文中涉及的如魚類的進化、鳥類的進化、兩棲類的進化、被子植物、恐龍、猛獁 等內容。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講解過多,不能上成生物課。

  3、本單元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而《化石吟》作 為第一篇課文,應是引導學生走進科學宮殿的前奏。所以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探 究科學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熱愛科學的熱情。

  4、《化石吟》也是一首語言優美的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應指導學生 反覆誦讀,細細品味。體會作者由衷的讚美之情,感受詩歌的韻律之美,激發學生 熱愛文學的熱情。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幽雅、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2***瞭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2***學習快速閱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 情感目標:認識到科學的美,培養對生物世界的興趣和對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教學難點:聯絡生物學的相關知識,啟用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三、關於教法:

  1、朗讀法: 詩歌教學首先應重在朗讀吟誦,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富有韻律美,同 時運用擬人手法,以第二人稱“你”稱呼化石,親切自然,字裡行間流露出讚歎 之情。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感受情感之美和音樂美。 .

  2、聯想想象法。 科學的探索同樣需要豐富的想象。依據現存的化石推測逝去的世界,依據科 學的分析想象神祕的故事,在合理的聯想想象中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他們濃厚 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

  3、討論點撥法: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 學習的主體,自主的探究詩歌的內容和首尾呼應的結構美。 四、 學法指導

  1、自覺參與 教師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創設適宜誦讀的情境活動,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 誦讀中來。讀中見意、讀中品詞、讀中悟情,使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得到進一步發 揮,參與意識不斷加強,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2、自主探究 依據化石推測上古的生物世界,開啟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充分聯想想象,探究 未知世界的祕密。 在發言中主動思考,在表達中善於探究,逐漸形成自主探究的學 習方式。

  3、小組合作 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總結。 五、課前準備

  1、 利用網路或書籍查閱有關化石的資料。

  2、 結合生物課瞭解生物的進化,化石的形成。 六、教學設想:預計用兩課時。

  1、 匯入新課 投影電腦中的關於古生物恐龍的圖片,從“侏羅紀公園”開始講。激發學生 的學習興趣。

  2、 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範讀課文。 

  2***學生掌握生字詞。 

  3***教師指導閱讀:

  3、問題討論: Ⅰ整體把握 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詩歌。 例:概括詩歌的主要內容。 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

  

關於中秋節的現代詩有哪些
世界上最美四首情詩
相關知識
現代詩歌鑑賞教案
初中語文古代詩歌鑑賞教案
高中語文現代詩歌鑑賞
經典的現代詩歌鑑賞
兒童現代詩歌鑑賞
高三高考語文詩歌鑑賞教案_語文學習
初中現代詩歌鑑賞
現代詩歌欣賞
關於英語現代詩歌欣賞
七年級上冊古代詩歌四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