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員工的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激勵是一種是員工獲得自信心的方式,企業並不能忽視激勵員工的工作。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年輕人哪,不能太舒服了

  文/徐嗖

  一

  昨天,和一群北漂的兄弟吃飯,他們都來自三四線城市,回到家鄉一定能找著一個安逸的工作,領著一份不算高卻足以讓自己輕鬆過日子的薪水。

  可現在,他們一個在金融公司打工,每天通勤就得一個多小時;一個在大型國企做法務,每天事兒雜的,就差給別人端茶送水、洗衣疊被了;還有一個在會計所當會計,忙時加班能到晚上十一二點……

  問起他們為什麼要北漂,答案卻出奇地有默契:北京機會更多,比起舒服,出人頭地才是自己真正的追求。況且,只有“脫貧”了,以後才有真正的舒服。

  一個朋友說:北京是有夢想的人才會來的地方,而哪個人實現夢想又會是舒舒服服的呢?

  事實正是如此。二十歲就想要六十歲的舒服,到了六十那會兒,你就能感受到生活的不舒服和內心的掙扎了。一眼望穿人生的舒適並不叫舒適,那叫碌碌無為。

  二

  我曾經有過一段在外人眼裡舒服得不行的生活。每天上班不用打卡,永遠都能準時下班,工作壓力幾乎沒有,下了班就是玩遊戲,回到家吃了宵夜倒頭就睡。一到週末,基本上都是賴在床上不動。我媽叫我出去運動,我不去;我爸說那你看會兒書吧,我不看。無所事事地把週末過完,又是輕鬆的上班時間。

  一開始,我對這樣的生活狀態無比滿足,就是給我個神仙做做,我也不換。

  不過,很快我便進入了惶恐的階段。我經常都會聽到某個朋友做了哪個大專案,一個月流水上千萬;某個同學簽了筆大單,年紀輕輕就給自己買了一輛夢寐以求的跑車;某個發小考過了注會,進了四大做會計,即將走上人生巔峰……

  同齡人間的交流難免有些壓力,當別人問起我的情況時,我才發現,自己除了長了幾十斤的膘,別的事情一點長進都沒有;除了尿酸高,業績一點高的都沒有,頓時羞愧得無地自容。

  舒服意味著沒有壓力,而沒有壓力就等於沒有動力,最終的結果就是當別人都在進步的時候,你還在原地踏步。當你在羨慕別人以後的生活會變得有多麼舒服、暢快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眼前短暫的舒適有多麼不值一提。

  三

  我的一位作家朋友,是標準的不累不舒服主義者。要說,他的人生也算精彩了,在江浙一家不錯的IT公司做部門主管,出國旅行、買房買車,他都輕易能做到。但他卻並不滿足,每天下班後,馬不停蹄地回家寫稿,一到週末則坐上火車,到不同的城市講學。有時候,火車路程並不算遠,他也要在車上好好地讀讀書。

  不少人看到他乾淨舒適的家居,每天小車一開就去上班,錢也不少掙,都覺得十分羨慕。卻不知道,他花在努力上的精力遠高於常人。

  我特別好奇他為什麼不讓自己輕鬆一些,他卻說:生活中真正的舒服是在充實的行動中獲得的,而不是在無謂的消磨時間裡偷來的。

  俗氣點說,他是瘋狂地掙錢,可往深處想,現在他獲得的東西越多,未來的日子就絕對比那些懶散的人更舒服。

  四

  經常會有讀者跟我分享他們奮鬥的心路歷程。有個姑娘留言說,自己學業挺忙,但夢想是當個歌手。她經常揹著樂器到各個酒吧轉悠,希望老闆能給她個機會登臺。因為上課,有時她只能下午去,但是酒吧晚上人才多,老闆自然不願意大白天花錢讓人唱歌。於是她主動說免費唱,能上臺就行。沒錢、沒觀眾,但只要能唱自己想唱的歌,一切都值得。

  前一陣子,我還收到一個留言說,自己幹了十幾年的廚子,餐廳老闆不願意搞新花樣,每天做的都是那幾個菜,覺得沒有突破。於是辭職,把自己不多的積蓄全都投入到創業當中,開了一家自己想要的餐廳……

  我知道他們選擇的道路一定不是好走的道路,他們將要面對的事情也一定不是輕鬆的事情。可是想想,有幾個人的人生會是一順到底的波瀾不驚呢?奮鬥的路永遠不會舒服,或許會遭遇失敗,或許會經歷挫折,可是這些難過、這些不舒服也一定會讓你充分地成長。

  五

  作家六六在《雙面膠》裡寫過:這人哪,不能太舒服了,太舒服了容易得病。

  以我的經歷來說,太舒服何止會得病,年輕的時候太舒服,人就廢了。

  人不可能永遠拿著一點看似過得去的薪水,安慰自己平淡是福,不累就好。當你老了,發現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不了,想要的生活得不到,才會發現年輕時候用舒服來自欺欺人是多大的罪過,那時真的晚了。

  前幾天看到一組照片,說的是一個卸貨工人,60歲,每天卸貨300噸,每噸6毛。這,所有的懶惰和矯情都會掉到地上碎成渣。

  實話說,我們比這個老人輕鬆多了,不用為吃不上飯擔憂,偶爾想小資一把不覺得心疼,購物也不用一毛掰成兩毛用,在家裡就跟皇帝一樣。

  現在,只是叫你為了人生拼一把,苦一把,你怎麼就怕了?

  二:做大事就是要衝動

  文/艾小羊

  週末遇到過去的同事,說起最近武漢的房價。

  “你買第一套房的時候,不到八百塊錢一個平方吧?翻十倍不止,財商真高。”朋友說。

  財商這事兒跟我真沒有半毛錢關係,我清晰記得當時買房的情形。

  當年我供職的單位是家大企業,雖然取消福利分房,大家還是有福利房可住。每個年輕人結婚的時候,都會有一個自己的窩。但那窩是什麼樣的呢?上世紀60年代的紅磚樓筒子樓,家家戶戶把煤氣爐安在走廊上,衛生間也是公用的。

  這樣的房子是起步,隨著工作年限、級別的上升,住房條件會慢慢改善,最終,住進兩居室,三居室。不過熬到那時候的,都是中年人了。

  有個同事比我早畢業幾年,剛生了孩子,在十幾平方米的空間裡,擠著他們一家三口,還有來照顧孩子的丈母孃。我去的時候,丈母孃正坐在沙發上準備洗腳,燈光昏暗,我進去一腳踹翻了她的洗腳盆,水灑的滿地都是。

  那一刻,我心裡有個聲音喊,這不是我的生活,我不要。

  買房的時候,很多人勸我。住上單位的兩居室只是時間問題,花這個冤枉錢,多傻啊。

  我沒有什麼道理能說服他們,只有一個信念:絕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出生在沒有廚房廁所的房子裡。

  當天看房就下了定金,房子唯一的優點是離單位近。

  後來房價上漲,人人都當房奴的時候,每個人都說我聰明,有眼光,我倒覺得,我可能比他們傻一些。

  一個理由就可以支撐我做一個重大的選擇。而很多人,喜歡左右權衡,喜歡萬無一失,考慮再三,還是會放棄。因為世界上哪有什麼萬無一失,怕失敗的人永遠得不到成功。

  我還在著名的雜誌社工作過,兩年就辭職了。那間雜誌社因為待遇好,很多人做十年二十年,儘管每天都在抱怨,還是不願意走。

  導致我辭職的也是一件很小的事。

  與老總在北京出差,我陪她去買護膚品,她買了兩套,發票開的是她家先生的單位。導購小姐按規矩給了她一些試用裝,她卻軟磨硬泡想多要一些。

  “你看,這小姑娘幫我拎東西,總得給人家一套試用裝吧。”她指著我說。

  那是我一輩子忘不了的尷尬時刻。

  導購只好又給了她一些,嘴角帶笑,眼睛裡卻藏不住鄙夷。她伸出手指頭,從裡面挑出最小的一盒,遞給我。我連忙扔回她的手提袋。

  那一刻,我就決定,絕不在這樣的人手下做事,無論她的業務能力多強,辦的雜誌多麼暢銷。

  朋友覺得我太沖動了,實在不行可以換個部門啊。

  那位老總在這間雜誌社做了15年,從接熱線電話的編輯做到高管,我相信這樣一個人的身上所體現的就是這間公司的氣質。

  如今雜誌社江河日下,跟我同期入職的同事,誇我當初有遠見,如今他們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其實並不是我預見了雜誌社的今天,而是我更尊重自己的內心。我爸經常指責我,你是公主病,別人都能忍,你就不能忍。

  可是,我憑什麼要忍。

  雖然我常常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但我很知道自己不要什麼。我不要委曲求全,整日抱怨,我不要看著自己每天忙忙碌碌、努力上進,卻過著不快樂的生活,跟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有些人覺得人生的重大的選擇,應該有浩大的理由,我卻覺得,越是重大的選擇,理由越是簡單直接粗暴。

  要不要過這樣的生活,每個人心裡原本都有答案,是理性的分析,慢慢磨損了那個正確的答案,使我們變得與大多數人一樣,為了生活而忍耐,為了生存而低頭,其實你不忍耐也死不了,抬起頭也可以活得好。

  一個女生,覺得男朋友不適合她,在一起不快樂,本來應該轉身就走,她卻開始理智分析,一分析問題就來了——單身女生這麼多,離開他萬一找不到別人怎麼辦;據說中國90%的婚姻都是湊合的,我與其再找個人湊合,不如跟他湊合……

  人腦中有一個區域是專門負責“解釋”的,所謂理智的分析,其實就是為自己的軟弱找藉口。

  我一直是個大事衝動的人。一切讓我覺得沮喪、沒有尊嚴、突破底線的事,我都會毫不猶豫地逃離。很多人在這樣的時候,會問一個問題:你不想要這種生活,但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抱歉,我答不出來。

  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是特別難回答的一個問題。無論你描畫出什麼樣的未來,旁人幾個反問就可以輕意滅了你的熱情,於是你被扣上幼稚、不成熟、異想天開的帽子。

  其實我幹嘛要知道未來是不是比現在好,如果當下的生活是一種忍耐,我要解決的就是不再忍受,而不是一定要知道明天會更好。

  未來更好還是更糟,誰說了都不算,只有去實現才知道。

  不要相信現在不開心,忍到最後就會開心。忍到最後只會心死,不再介意什麼叫開心,什麼叫夢想,什麼叫熱血。

  有一句西諺是,小的選擇靠經驗,大的決定靠感覺。

  小事尊重自己的理智。買哪件衣服、去哪裡吃飯、看什麼樣的書,研究時裝雜誌、上大眾點評、看豆瓣評分,做足功課就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選擇失誤。

  大事遵從自己的內心。為不喜歡的事情而含辛茹苦,為不喜歡的人而強顏歡笑。這樣的經歷,出現在我們18歲以前,是磨練意志,18歲以後就是苟且偷生。

  我們要在生活中盡最大可能儲存的,不是一張飯票,一段關係,一種穩定,而是自己的熱愛、熱血、激情與尊嚴。

  ——END——

  有人喜歡批評別人:你太沖動了。

  我卻覺得,衝動是我們身上可貴的品質,尤其面臨重大選擇時,衝動往往是你向前走的最大動力。

  人們不能依靠經驗做決定的時候,所能依靠的就是衝動,有時候,衝動就是我們內心的呼喚,是我們的第六感。

  ——小羊說

  三:所謂的牛逼,都是用苦逼換來的

  文/陸JJ

  01

  Amy在演講臺上分享她個人的創業經歷,主要講的是她如何從一名普通的廣告從業人員,到現在成為活動策劃公司的CEO。公司目前在上海很火,承辦各大活動,市裡的高層領導也曾去參觀過。因為公司辦得出色,Amy還上過新聞聯播。

  演講快結束時,我聽到旁邊一對男女在議論,男的小聲說:“這種公司很好辦的,要搞活動就是僱幾個人,搭幾張桌子的事兒。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聽到這話,我心裡真覺得堵了塊石頭,因為簡單粗暴的評論能把人的努力在瞬間貶得一文不值。作為Amy的前同事,我知道她幾乎是耗盡了心血才讓公司走到這種地步。

  公司初期的業務,是從舉辦小型線下活動開始的。讀書會、社交舞會、瑜伽課、花藝、茶道… …各種各樣的活動都接。Amy從那時開始便樣樣事情自己上,合作商都靠自己拉。前期、中期、後期,每一個環節都要把關,每一個細節都要做好。

  有一次我凌晨回公司,發現Amy還在改策劃案,邊上是一袋袋速溶咖啡。更誇張的是,她喝咖啡連沖泡的時間都沒,直接幹吃速溶咖啡。再後來,直接從網上買了個睡袋,天天睡公司。

  活動中的飲品都要向供應商一一確認,為了完善服務細節,每次活動她都做服務員,端茶送水,毫不含糊。現場投影儀壞了自己看說明書修,燈泡壞了自己在外面跑3個小時找合適的燈芯。

  後來她身體自然就垮了,得了很嚴重的胃病,眼睛也出了點問題。我覺得她完全沒必要這麼拼,她告訴我創業公司不拼就是等死,不然怎麼會只有1%的創業公司活下來,成功是要用辛苦去換的。

  我沒有什麼話能反駁她,她太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

  儘管如此,Amy從來不在任何場合提及自己的努力與辛苦。人前扮女神踩高跟,人後是風風火火的女漢子,永遠撩起袖管衝在最前面,輕傷不下火線。

  這一秒,她站在演講臺上講得頭頭是道,眼前的一切景象,都顯得那樣美輪美奐。可沒人想到她是剛從醫院做完胃鏡,打車來現場的。

  很多人記住了Amy的光鮮,但我只記住了她在黑夜裡伏案工作的景象。我甚至到現在都無法想象,一個人是如何熬過創業初期的痛苦,走到現在的。

  在旁議論的男女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知道這些故事,他們永遠固執地認為別人的成就都是輕而易舉,或是走了狗屎運。

  他們永遠不明白那些牛逼閃閃的人,都是從黑暗裡爬出來的人。

  很多人只是在你看不見的地方努力,而你不知道罷了。

  那些不足為外人道的苦逼往事,才是真正讓他們成功的理由。

  02

  高考前3個月,年級組組長把一個去年考上北大中文系的學長請來,給學生開動員大會。一聽到是考上北大的神人,周圍人都拼了命地往演講大廳擠。那個學長的表情淡然,笑容親切,十分自信,在上面平靜地敘述著整個高中的奮鬥史。

  關於如何從原本的年級200名,考到年級第1名,進了北大。我聽了開頭,便知道,這可能是大部分人所喜聞樂見的勵志故事。從落後年級水平,到反超,他大概也就花了半年的時間。很多臺下的人都在認真地聽著,像虔誠的信徒。

  我是工作人員,能感受到臺下的人群是極為亢奮的。

  學長的講述正像給他們打了一劑興奮劑,這也是此次動員大會的目的所在。

  我是學生團隊裡面唯一一個男生,演講結束後,年級組組長派我送學長去車站。正因為這樣,路上我們有了交流的機會。演講的現場我根本沒好好聽,因為現場狂熱的氛圍和人群難以使人靜心。

  沒想到的是,在路上與學長的閒聊中,他竟然跟我說了很多,在演講臺上沒有說的話。

  他說他在演講臺上只說了三分之一的內容,關於如何逆襲考上北大,還有另外三分之二沒講。他說離高考還有184天的時候,父親忽然腦溢血去世,留下他和母親兩個人。母親從頭到腳一身病,失去了工作能力。他如果再高考失敗的話,真不知道該怎麼活了。

  那個時候他腦子裡就一個念頭,一定要考上中國最好的大學。他整個半年都在痛苦中度過,甚至還有輕度抑鬱的傾向。除了白天學校的常規學習時間,晚上他還要學到凌晨3點半。睡眠時間不夠,他就第二天挑時間利用碎片時間補覺。在家裡學習,會在寫字桌邊上放一把水果刀。

  我聽著嚇了一跳,他說他每次覺得疲倦了,就用小刀子在右臂上劃一個很淺的小口子,這樣又能重新打起精神學習了。

  唯有刺痛,才能驚醒一個人。

  年級組組長請他來分享心得,但是明確告訴他,因為是動員大會,所以要展現最陽光,最自信的一面。於是他不得不把那些陰暗的經歷都收起來,只能展現最溫暖的一面。

  可極為諷刺的是,所有這些擺在檯面上的自信與陽光都是虛假的。那些躲在角落裡的,焦慮的、陰暗的、病態的努力,才是他真正成功的原因。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學長說的這段話:

  “你去看那些分享成功經驗的人,他們分享的,並不是他們成功的真正原因。就像冰山理論,你永遠只能看到冰山的角,而看不到它大部分的真相。成功者不會把那些努力的過程一五一十說出來,因為那些東西太陰暗、太痛苦了。我當時的苦逼程度,只有我自己最懂。”

  03

  考上研究生以後,很多學弟學妹加我微信,希望我能分享一點成功的經驗。那時,我才體會到當年學長跟我說的那段話,是極為正確的。

  作為過來人,能和他人分享的東西十分有限。我可以授之以魚,也可以授之以漁,但我不可能把努力的所有過程展現在他們面前。我也不可能四處宣揚我的痛苦和毅力。

  很多人對著我發笑臉的表情,說我厲害,說我很棒,但他們不清楚我曾經為了考試而付出的代價。那種共鳴與理解是單薄的,他們無法做到感同身受。

  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大概在考試倒計時20天時,我得了水痘。

  瞭解這種病的人,應該都知道這病是很折磨人的病,而且具有傳染性。我辛辛苦苦準備了1年,結果要上場了,給我來了這麼一出。幸好我大學裡一個哥們兒陪我去醫院看病了,不然真心扛不住,分分鐘會倒下。

  去了醫院,進了診室,醫生一見我的病症,立馬掏出一個紅本子,上面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源登記冊。

  醫生跟我說,水痘傳染性極強,早點回家躺著去,睡一禮拜再出來。

  為了不連累大學室友,也為了不連累家人,我拿了些複習資料,在校外的負星級賓館住了一星期。水痘、胃炎、高燒像約好了似的,在短期內同時發作。

  半夜睡覺,額頭燒得厲害,肚子又不舒服,只能躺床上打滾緩解,從凌晨1點滾床單滾到凌晨4點。緊接著是無盡的嘔吐,飛速跑進廁所,手扶著馬桶邊緣,臉正對著馬桶,吐個沒完。

  我當時真覺得把整個世界都吐出來了,把所有器官都要吐出來了。吐到早上6點,頭直接枕著馬桶睡著,睡得很香。

  要是在現實中,這種故事都不會說,因為一說就顯得矯情,也就只能寫寫文章回憶一下這種苦逼往事。

  在學弟學妹面前,我笑著告訴他們,要加油。但笑完之後,我沒法更深入地講了。因為吃苦這種事兒,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那些無盡的、漫長的痛苦都黯淡了,它們早已化作了眾人面前的微笑。

  04

  正因為牛逼之人在看不見的地方努力,所以旁人會說:“你看,他不過是運氣好罷了,他只是家裡條件好罷了,他說不定是開了後門的。說白了,他只是那隻風口上的豬,如此而已。”

  他們不明白,所謂的牛逼,都是用苦逼換來的。

  而他們之所以仍舊在平庸中沉醉,只是因為他們不敢用苦逼去交換。他們怕輸,他們怕選擇一條唯一的路,他們怕用盡氣力之後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

  甚至有風來了,他們都不會往前挪一步。

  他們在努力之前,就已經扼殺了所有的可能性。

  看到Amy在朋友圈裡晒出了公司上新聞聯播的截圖,我為她鼓掌。

  因為我知道她配。

  因為她懂得成功者的一個基本法則:物物交換。你想要什麼?好,請用東西去換。

  你想要成功?你想要牛逼?很好,用辛苦去換,用做一個苦逼的決心去換。

  05

  奇葩說第三季的尾聲,最後一場1V1對決的辯題是“懶是否是人類之光?”

  當姜思達和黃執中辯完後,郭德綱做了這樣一個總結陳詞:

  “如果演員都用功的話,都會成為侯寶林。可是這一場相聲七段,七個侯寶林,我們怎麼安排誰第一,誰最後。老天爺就是這麼設計的,有的就是開場的命,有的就是中間,有的就是攢底。勤奮的就勤奮吧,懶的就好好歇著吧。這是天道。”

  牛逼之人的數量永遠佔2,非牛逼之人的數量永遠佔8。

  不得不承認,變得牛逼或是取得成功,都太辛苦了。但總有20%的人,願意逆著人性來,願意跟人性對著幹,願意用代價去交換,去換一個成功的花環。

  也總有80%的人,他們順應著人性,過著毫無意外的生活。這真的是一件很自然的事,這才是我們普通人的真實狀態。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兩種人的距離會越來越大。

  起因可能只是因為當年,那個懶人,做了一些平凡的事,按部就班。

  而那個未來的牛逼之人,他開始變得隱忍,開始接受做一些苦逼的事。

  他開始明白,金光閃閃的牛逼,是要用陰冷的、疼痛的、不那麼體面的苦逼去換的。

  他開始明白,美好事物的誕生,是建立在某種犧牲之上的。

  那些牛逼的存在,都絕非偶然。

  

關於學習勵志文章
激勵員工的好文章
相關知識
激勵員工的文章
一些激勵員工的文章
領導激勵員工的文章
激勵員工勵志文章精選_公司激勵員工的文章***2***
激勵員工的好文章
激勵企業員工的文章
關於激勵員工的演講稿範文
企業激勵員工的勵志名言經典又文藝
領導激勵員工的演講稿範文
企業勵志文章短文6篇_公司勵志員工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