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溪的抒情散文推薦
山間小溪潺潺,綠草如茵,別有天地。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有關小溪的抒情散文,供大家欣賞。
:家鄉的小溪
大概是因為山多且分佈有些特色的緣由,家鄉的地名裡多含有“溪”、“灣”、“衝”、“坪”等字樣,而且以含“溪”為多。水流成溪,山與水相連,便形成了灣或衝。即使有叫坪的,也並非這地方多麼平整,只是因為這裡有難得的一塊坪,而且坪的四周還包圍著山。有山有水的地方自然美麗,很有山區之所以成為山區的景緻與特色。
我所在的村是山區極其普通的一個小地方,一條小溪從村中穿過,兩邊為山,中間為溪,小溪流過,正好把村子一分為二。從小溪向兩邊走,依次是小溪、農田、住房和山,而且呈階梯型布,溪最低,山最高。村民的農田就在房前屋後,站在自家屋的門前,就能把田裡的情況盡收眼底。
這次回家,把事辦成後回程,專門選擇了走路,而且是走原來的老路。因為現在村子裡新修了車路,原來的老路基本上沒人走了。其實,老路基本上是沿小溪而行的。如今再來走走原來的老路,也許還能找到一些童年的回憶,特別是清明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帶些傷感,有些無奈。當然,還有在清明時節裡那油菜花帶給人的那份美感。最初就有邊走路邊欣賞美景的想法,便帶上了相機,這時,便可以隨手用相機把家鄉的美景定格。
如今的小溪已大不如從前了,已沒有了先前的那般乾淨。溪底已低了許多,兩邊的路坎有很多地方已經塌陷,也沒人整修。春天的水草還是那麼的茂盛,清綠一片,只是其中夾雜著許多塑料袋、雜草、棍棒之類的東西,有些“五彩繽紛”的味道,可惜這味道不盡人意。水依然清澈,還有原來那般水流的潺潺聲,有著春天裡水流特有的節奏,含著從山澗流出的清脆,把山區裡的山、水和人的性格里有些純靜的成份,隨水流而下,帶向不知哪裡的遠方。
小溪的盡頭是一處水庫,是七十年代修建的,水庫有較高的庫壩,裡面的水是上面更小的溪水匯流而成的。水庫按村南、村北兩邊分別建有水渠。通過水渠,可以對全村的農田進行灌溉。而流入這個小溪的,則讓村裡從上到下都享受著溪水帶給村民的方便。家裡的各類洗涮除能夠在家裡完成的,其他基本上都在小溪裡完成。從衛生的角度來考慮,這大概是不方便細細去想的,因為很多不乾淨的東西村民也習慣於丟向小溪,反正眼不見為淨,下游的村民依然享受著小溪帶給他們的方便。前幾年,村裡進行了用水改造,在村民院落集中的地方,用主管道把山上的水引到一處地勢較高的水池裡,再由各家各戶從水池接入管道把水引入家中,很是方便,比原來從水井裡打水乾淨多了。現在很多新修的房子也都在自家房頂上安裝了蓄水池,用電動機不定期蓄水,隨取隨用,基本也能像城裡人一樣,跟自來水一樣方便。
不知是環境的變化還是農作物用藥的緣故,小溪裡如今已看不到魚兒的影子。幾處印象頗深的深處現在也已經沒有了原來的那般獨特,有的已經被沙石填平,有的已髒得不行,但小時的記憶仍歷歷在目。那時,七、八歲的孩子在小溪裡是玩得最多的,夏天在小溪的深處可以游泳,水不深,也能浮起小孩子水的身子,兩隻腳在水裡撲通幾下,兩隻手向前伸展幾下,算是過了幾把游泳的癮了。小時候抓魚好多種方法,有的在水較深的地方,直接把手伸進魚兒藏身的地方,慢慢地摸,這是很需要技術的,也需要一定的膽量,因為怕蛇或是螃蟹。有的從有魚兒出現的地方攔上一段,下面用石頭或沙子堵上,留下一個口子,口子處用篩子接住,再從上游用石灰或榨茶子油剩下的茶枯撒於水中,魚兒碰到石灰水或茶枯水就會發暈而翻白,這時用手抓上便是。即使魚兒往下逃跑,也會從下游唯一的出口而落於篩子裡。這樣的方法,不管是用石灰還是用茶枯,一般都不會空手而歸。小溪的魚兒很好吃,現在已很難吃到那麼味美鮮嫩的魚兒了。也許,想吃小溪裡的魚還只是其次,孩子們一起抓魚的過程則更讓人記憶憂新。即使現在跟同事們在魚塘裡釣魚,也似乎沒有了原來的那般有趣。
小溪上的橋比原來的多了,看起來也漂亮、穩固了很多。原來的橋都是木橋,由木排和樹樁構成。橋板和橋墩都用松木樹整成,兩根橋墩的用料需要粗壯,上、下各用松木樹和一根大木方把兩根柱子連上,做成“口”字型的形狀,然後穩固在小溪的中間。做好的橋板一頭搭在小溪的路坎上,一頭搭在橋墩的木方上,再從橋面和橋頭做一些修整,把橋板弄得結實些、穩固些,避免搖晃。這樣的橋在整個小溪裡大大小小接近十座,連線著村裡的南北,方便著村民的出行。如今,水泥橋取代了木板橋,穩固性和實用性更強了,也許,這正是小村變化的見證。
往下走,另一條小溪從別處蜿延而至,與這條小溪在這裡交匯,匯成一條比這兩條小溪稍大的小溪。同樣是山裡的溪水,同樣是給村裡帶來方便的小溪,在這裡交匯並相向而行,更有著山區小溪別樣的風景。再往下走,這條稍大的小溪又與另一條從遠方而來的小溪交匯,同樣又相向而行,流到了小河,也許還流到了大海。
小溪是天然生成的,但又是不斷變化的。經歷著風霜雪雨,見證著這個村從無到有、從貧窮到溫飽、從簡單到複雜、從安靜到熱鬧、從落後到繁榮的歷史與變化。村裡每一個人的生生死死都離不開溪水的喧染,幾十年的人生,相對於小溪的變化也不過是溪水流過的小小一段,簡單而沒有痕跡。
一路走過,心中便有了對此山、此水、此情、此景更為深入瞭解的衝動,山區的山水,寧靜而靈動,水在流,山未動,但似乎都有著生命的意義。山與水的交融,花與草的相伴,每時每刻裡都有著不一樣的風景,不一樣的情趣。愛山愛水,也就等於愛了大自然。
一路走過,雖然掛著相機,但沒有更多地按下快門。不成片的油菜田,一塊一塊的,黃黃的,黃的鮮亮,黃的耀眼,透著山區空氣的潔淨和舒暢。油菜田與退耕還林後山上的樹林倒也能構成幾處不錯的風景,於是便按下快門,讓山裡的樹、田裡的花定格在相機的鏡框裡。
只是照片裡沒有小溪的印記。
:童年的小溪
這條小溪從嶽麓山谷中潺潺流下,經過青楓峽,繞過愛晚亭,來到湖大集賢村我童年居住的屋前。
四歲多的我懵懵懂懂剛剛記得點事,經常被哥哥姐姐們帶著去愛晚亭那兒玩耍。他們和其他小夥伴們一起玩“捉摸子”,看著他們在楓林裡瘋來跑去的,我也跟著跳啊,叫啊,笑的,很開心。時常,他們也跳進小溪流裡打起了水戰,弄得一身溼漉漉的。在夏天裡,冒著挨打受罵的危險偷著在溪旁的小池塘“狗爬式”游泳。口渴了,就用手捧喝幾口甘甜的溪泉水。玩累了,就在溪邊的草地上休息,躺著仰天看藍天和流動的白雲。有時我會趴在地上認真地看著眾多的螞蟻搬動著一條還在扭動掙扎的蚯蚓,一直到拖進它們的洞口內才離開。
記得有一回姐姐帶我去小溪裡捉螃蟹,我幫姐姐守著裝螃蟹的竹簍。看著姐姐抓來的一隻只的螃蟹,我高興的拍著小手只叫。小螃蟹在竹簍內爬來爬去的樣子好可愛,我忍不住用小手去撥弄它們,結果被夾著了,痛的我哇哇大哭。姐姐聞聲跑過來揉了揉我的小指頭,對著指頭吹了幾口氣說:“好了,不痛了。”就又去捉她的螃蟹了。我含著淚忍著痛,再也不敢去碰螃蟹了。 晚上,媽媽把螃蟹沾上放了鹽的麵糊在油鍋裡炸熟了給我們吃,那香,那脆,那鮮,好吃極了。這是我童年記憶中最好的美味,現在一想起來還只咽口水。
小時候是媽媽的跟屁蟲,媽媽去屋前的小溪旁洗菜,我跟著。媽媽去小溪邊洗衣,我也跟著。想幫媽媽做點事,卻總幫倒忙。有次試著去提裝衣服的籃子,自己反而被跌倒在小溪裡。那天很熱,被水打溼的感覺很舒服。我索性躺在小溪裡翻滾著不肯起來,最後被媽媽打了兩下屁股才鼓著嘴無奈的跟著媽媽回家換衣服......
如今,小溪旁的青楓峽和愛晚亭早已是國內外知名的旅遊景點,如織的喧囂的遊人讓小溪顯得更加秀美動人。面對著流動著的呢喃細語的小溪,走過坎坷人生的我感嘆不已,想起了非常熟悉的唐人崔護的那首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是的,小溪還是原來的小溪,而我已不是年幼的我了!
我敬畏這條小溪,因為我知道,它經歷過的滄桑,它見過的歷史風雲,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而我的童年甚至一生對它來說只不過是時間的一個瞬間!
我愛童年的這條小溪,因為我一見到它就感覺非常的親切,就回到了金色童年的那些快樂時光。
:一條清澈的小溪
一條清澈的小溪水
緩緩流過心的門前
那是六月金沙的陽光
伊人遠處
披著綠柳藤條
至今銘記
那是一條清澈的小溪水
緩緩地流過我們的心田
伊人遠處
踏著輕輕的銅蕭……
思念的清秋
清秋一片思念
驀然上心頭怎能夠
陽光雨露
稍事縱愛的憂愁
天地悠悠
我把歸心繫燕鷗
故鄉小溪水東流
剎那哽在喉一壺酒
鄉音閏土
佳期望琴聲依舊
那縷憂愁
思念的清秋
那片寧靜,八月寧靜,書香。
轉眼秋以末。
咖啡還在飄香,冷卻了杯中水。
寧靜間一枝飄萍,順風書飄零,流浪的夢,繼續追。
描述大伯的寫人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