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婚嫁習俗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0日

  國婚禮習俗非常之多,而且每個地方的習俗都不盡相同,湖南的每個地區的婚嫁習俗也有著差異,下面由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之漢族

  舊俗有說媒、相親、換庚、定庚、過門、拜堂、鬧房、回門等成套儀式。將兒女生辰八字寫於紅紙內,由媒人轉交對方稱“換庚”或“發紅庚”,如合庚順利,則互送信物,稱“定庚”。男方送衣布,女方多為送布鞋、襪底、鞋墊各一雙。擇吉迎親謂之“過門”,互索彩禮、嫁妝。拜堂合巹,行禮為儀,進入洞房還有鬧房的習俗,鬧房形式不一而足。在湘西、湘南一帶,還流行哭嫁之風。出嫁前一兩天,甚至半個月,就開始唱“哭嫁歌”。在湘南嘉禾縣,更發展成一整套“伴嫁歌舞”,有安席歌、哭嫁歌、怨娘歌、罵媒歌、分離歌、送別歌、射歌***歷歌***、耍歌、媒婆苦歌、童養媳歌等,採取坐唱、輪唱、合唱、長歌等形式,還有載歌載舞的《伴嫁舞》***包括把盞、香火、走馬、划船、賣酒、推磨、娘喊女等舞***,舞時所遇之物皆可作舞具。 在少數民族中,青年男女的擇偶、定親和婚禮比漢族要豐富多彩,有許多還保持著原始古樸的特色。少數民族青年互相結識、物色物件常在喜慶節日或趕集赴會的途中。苗族的四月八、六月六、趕秋的歌會活動,侗族的“玩山趕坳”,都是青年男女聚會交友的極好機會。湘西苗族還有跳月之風,童男處女於清風月夜,到林中山巔,對歌跳舞。情投意合者,雖不相識,亦可相約訂婚。 一些少數民族青年男女的定親別有風味。隆回瑤族訂婚的信物是一把油紙傘,女家有意則將用各色花布和絲線紮好的12個三角形的絲線布坨,纏吊在紙傘的撐骨上;懷化侗族則是刺雞定情,在月色皎潔的夜晚,青年男女均由夥伴陪同相會,男方將帶來的大公雞雞冠刺破,把雞血滴入酒中,雙方飲酒盟誓,永結同心。 少數民族的婚禮各有一套禮儀,歡快熱烈,極富情趣。湘西苗族婚禮中,要舉行洗“和氣臉”的儀式。新娘到達夫家時,男方的長輩端來一盆清水,清水中放一隻銀手鐲,新娘和夫家人共用這盆清水洗臉。據說,洗了“和氣臉”,全家可以清泰平安,和睦相處。

  之土家族

  土家族婚禮別具一格,姑娘在出嫁時要唱“哭嫁歌”,送親時姑娘和母親唱“發轎歌”,新婚夫婦進了洞房,歌手就唱“賀喜歌”和“拜客歌”。湘西南瑤族有“搶親”風俗,新郎去迎親時,新娘避之,新郎追趕,如此往復3次,才算成婚。據說這樣結成的夫妻,能夠互敬互愛,白頭到老。 本文來自久久結婚網

  之瑤族: 久久結婚網,最及時的婚嫁資訊

  隆回小沙江一帶瑤族青年男女戀愛較自由,一般由青年男女通過節日聚會唱歌或其他途徑建立感情,徵得父母同意後結婚。他們有自己的傳統節日,在節日歌舞場上,男女任何一方看中了對方,就可以向其求愛,如果兩人情投意合,便按照傳統風俗,男方家求一個媒人,去婦方家提親。媒人第一次去女方家提親,不用帶什麼禮物,主要是徵求女方父母同意。媒人第二次去女方家,僅帶一把紅油紙新傘。姑娘用彩色絲線或毛線繫於傘內,把傘收攏,傘的邊緣現出一寸多長的彩須。媒人將這把繫有彩須的傘帶回男家,作為定情的信物,表示訂親成功。有趣的是,帶傘聘婚的是男媒,瑤族婦女作媒的極省。媒人持傘迴歸時,除女方父母外,所有的人都可以向媒人擲泥巴,愈擲愈歡,出槽門為止。媒人帶傘訂親,一定要是紅油紙傘,布傘、尼龍傘、絲綢傘都不行。   瑤族辦婚事是比較儉樸的。男方不送彩禮,但女方有嫁妝,有的以犁頭和鋤頭作嫁妝。男方一般給姑娘送一條漂亮頭巾和四套新衣裳,當然越多越好。頭巾和衣裳都是傳統的挑花工藝製作,上面鄉有龍鳳呈祥、八仙拜壽、牡丹孔雀、百鳥朝鳳等圖案,及虎、獅、豹等起獸,莓、荷、桂、菊等花卉圖樣。 本文來自久久結婚網

  結婚那天,新娘在女伴們的協助下,打扮一新。新娘要把新郎送來的衣裳,都要穿在身上,並且每件衣服的袖口,每打褲子的褲腳得露在外面,所以從內到外,一件比一件長,每件至少長一寸,層層現出五彩斑爛的花邊,竟放異彩,層次分明,新娘以此炫耀自己找了個富有的男家。

  吃過早飯,新娘徒步去婆家,新娘擎傘姍姍而行在前,後面是人流擁簇的送親隊伍。姑娘出嫁,全寨的婦女和姑娘都來送親,人越多越好,一直送到男方家裡。

  婚禮很簡單,沒有什麼儀式,介非常熱鬧。除全寨親友、鄰里全部參加外,還有外寨的青年男女,他們不畏夜黑路險,有的從幾十裡外山寨自願趕來參加婚禮。男方只需宴請雙方的主要親友,如叔伯嬸子、兄弟姐妹、姑媽舅母等,其他的人不要招待。如有外寨早來的賓客,碰上正餐,自願者也可以就席。

  夜幕降臨,婚禮開始。婚禮別有情趣,既無專人主持,也無須新郎新娘雙雙入洞房,而是由雙方賓客、親友、鄉鄰陪同新娘在火塘裡通宵達量對唱山歌和嬉笑“打蹈”。“打蹈”就是坐異性腿上頓屁股。事先在火塘中間生一盆大火,四周放置矮板凳,親友賓客圍火而坐,覓求“打蹈”物件,男女任何一方都可以向異性提出“打蹈”的邀請,如男青年邀女青年“打蹈”,這男青年走近女青年身邊,發歌而問:美麗的姑娘啊,你有一頂漂亮的轎子,能不能借給我坐一坐?如女青年同意就用歌聲回答:客人呀!只要你不嫌我這轎子的話,試坐一下也無妨。男青年便坐在姑娘腿上,單手挽著姑娘的脖子倆人彈跳著,邊“打蹈”邊說情話。若倆人情投意合,“打蹈”一次,親吻一回。如果男青年“打蹈”的要求遭到拒絕,姑娘起身,讓男青年坐在板凳上,姑娘在男青年腿上坐一下就走了。“打蹈”是種禮節,輪流一次。“打蹈”完後,就唱歌或談笑,鬧到天亮方休。   當星月當空,原野沉睡的時候,有的男女青年還悄悄溜出火塘,雙雙對對到山崗或草地等幽靜處,去傾吐彼此愛慕之情,互訂終身大事。

  之民間風俗

  待客習俗 待客長沙民風普遍好客。客人進屋,無論寒暑,少不得要泡茶接待。寧鄉、望城等地,杯中時放些炒熟的黃豆芝麻之類,叫芝麻豆子茶。瀏陽北鄉則興茴香茶:茶中放一爪或多爪小茴香,溢放出一種特別的香甜味。客人喝完一碗,熱情的主婦又會端來一碗。客人如不推辭。要連喝五六碗之多。如果尊長蒞臨,主人要出門恭迎,讓客先行;客人講話,要注目傾聽。 祝壽習俗 祝壽舊語“六十曰下壽,”即六十歲以上老人整生***逢十***賀生日才能稱為“壽”。長沙人講“男進女滿”即男做虛歲,女做實歲。60歲以前做整生者,長沙人有“男不做三,女不做四”之俗,即滿29歲,女滿40歲不宴客,不願做生日者,或先期向親友辭謝叫辭客;或外出迴避叫躲生。現在都比較流行做36歲生日。 copyright@2005-2016

  過節習俗 接春節令習俗,流行於長沙地區。民間認為立春才是一年的開始,故很重此節,有“新春大如年”之彥。立春時刻,設香案於門外對禮拜,鳴放鞭炮迎春。立春的節日食品為春捲,以白麵皮卷夾韭菜肉絲。立春禁忌很多,忌吵架打破東西說不吉利說話及借錢、借火、借物給人。 久久結婚網,最大的婚禮經驗交流平臺

  三月三地菜子煮雞蛋農曆三月三,古稱上已節,這天人們到江邊去洗滌,清除汙垢,消災得福。後來盛行於長沙城鄉的習俗是“三月三,地菜子煮雞蛋”。城鄉居民用地菜子、生薑、紅棗合雞蛋煮食,謂可去風溼,護肝明目。立夏吃筍立夏節和夏曆四月八,習吃筍子炒肉。名為“助力”,又叫“接力”。據說可以健腿,象竹筍一樣節節拔高,堅韌有力。有“立夏不吃筍,瘦得光梗梗”等民諺。 伏日吃薑夏日炎熱,民間有伏日吃老薑炒子雄雞的習俗。姜要多放,有人吃時要將門窗關閉,吃得大汗淋漓,意在散發體內蘊寒,防止秋髮寒病

  之哭嫁

  哭嫁是湖南省部分地區的習俗,特別是郴州、永州、衡陽一些地區婚嫁習俗中的重要一項婚俗。 久久結婚網,最權威的婚嫁資訊

  哭嫁,不僅是出嫁姑娘個人哭,而且母女同哭,伴嫁姑娘同哭、對哭。你哭一聲,我哭一句,滿面淚流哭成一團。要是不知道結婚的看到這種場面,以為遭受到了不幸傷心而哭。

  哭的內容步驟繁瑣且多,如哭爸媽、哭舅爺舅娘、哭弟弟妹妹、哭爺爺奶奶等等,要是在現場看的話估計你也會跟著哭起來,那場面相當的震撼。也有把出嫁前晚的禮儀、開臉、梳頭、祭祖等各項儀典,作為哭嫁內容的。

  到了晚上,哭嫁到達高潮。出嫁姑娘與伴嫁姑娘一道,按出嫁禮儀,一項一項哭,幾乎哭個通宵。哭嫁,是表達傾吐心腸的方式,也與傳統哭了才會家道興盛,哭了孃家郎家才紅火的信念有關。

  哭嫁的語句寓意情深,哭法與往常的哭法不同,即非號哭,又非低泣,而是一種演奏式的哭唱,從慢到快地重複著。會哭,人譽是有教養的表現,是以往在伴嫁中訓練的結果。更有甚者有一些人職業就是哭,比如把它們請來當伴娘或者伴郎。 本文來自久久結婚網

  1949年後,哭嫁的婚俗逐漸消失。不過在某些偏遠地方現在還保留這項習俗。

  湖南的婚嫁習俗只是中國結婚習俗的冰山一角,由此可以看出中國有關婚嫁的傳統文化是多麼博大精深。當然,隨著社會的進步,一些習俗在隨時代變化而更加的文明。看了以上的介紹,大家現在應該對湖南的婚嫁習俗有所瞭解了吧。

婚嫁習俗的來源
湖南婚嫁習俗
相關知識
湖南婚嫁習俗
湖南婚嫁習俗
越南婚嫁習俗
江南婚嫁習俗
河南婚嫁習俗
南通如皋的婚嫁習俗
南昌婚嫁習俗
雲南民族的婚嫁習俗
廣西南寧婚嫁習俗
南京婚嫁習俗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