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落雁的故事
“落雁”,是昭君出塞那段故事。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寧。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于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下面給大家介紹。
西漢時期,王嬙***昭君***被匈奴單于娶走,在西行途中,有一排大雁從她上方飛過去南方過冬。領頭的大雁飛著飛著,突然看見一個美女***王嬙***,於是大吃一驚,看傻了,不知道揮動翅膀了,結果失去空氣動力,從天上掉將下來。這就叫“落雁”。
王昭君約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宜昌興山縣昭君村***。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擅彈琵琶,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
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雲:“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命”,無奈聖命難違。
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
傳說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此事無正史可考,但極有可能是杜撰。有詩云“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王安石《明妃曲》***。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
《後漢書》之《南匈奴傳》記載,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後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
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
王昭君在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始得保障。
歷史影響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于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她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于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難能可貴的是,當呼韓邪單于去世後,她又從胡俗,再嫁給呼韓邪單于的長子,雖然這和中原的倫理觀念相牴觸,但她從大局出發,珍惜大漢與匈奴的友誼。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主角介紹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漢族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漢元帝時期宮女,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匈奴呼韓邪單于閼氏。另外,有多部以《王昭君》為名的電視電影作品。
鹽津縣落雁鄉
落雁鄉是1984年成立的新區,1988年撤區建鄉,地處滇東北入川要道和古絲綢之路邊緣,位於雲南省昭通市鹽津縣城北部,是全縣腹地,距縣城新區31千米,與興隆、鹽井、牛寨、普洱、艾田、灘頭六鄉***鎮***山水相鄰,距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130千米,距昭通市156千米,距四川筠連50千米,內昆鐵路過境9.65千米,最高海拔1384米,最低海拔400米,鄉政府所在地海拔980米,年均溫度160C,年均降雨量1240毫米,無霜期300天以上,年均溼度80%以上,位於東經104011′18″,北緯2809′32″,有明顯多雨、多霧、潮溼的特點,經濟收入主要依靠種植、養殖、林果、鄉鎮企業和勞務輸出,銅礦和煤礦資源豐富,是典型的山區生態農業鄉。
落雁是歷史文化
落雁曾系沼澤,大雁常在此棲息得名。明代前為部分彝族居住。明末清初,因避災荒兵亂,湘、粵、川、黔等地人民先後流徙於此定居。清宣統三年為大關廳及第、沐榮兩鄉。民國6年鹽津建縣屬鹽津,21年施行區自治區為第二區,30年廢區擴大鄉、鎮為保隆鄉,後又名及第鄉。1950年7月人民政權建立為鹽津縣第三區辦事處。1953年2月為第六區。1955年4月撤銷以落雁為駐地的第六區,將所轄落雁、龍塘、天星3個鄉劃歸第四區;柏樹鄉劃歸第一區;萬和、保隆2鄉劃歸以牛寨為駐地新建第六區。1982年3月,從普洱公社劃出落雁、龍塘、天星3個大隊設立縣直落雁區工委籌備領導組。1984年春,農村政社分設時,從興隆劃出共和,牛寨劃出保隆,以原落雁3個大隊為基礎,新設落雁區,轄5個鄉。1988年春改區設鄉、鎮時,改稱落雁鄉。
境內有李、藍義軍古戰場遺址***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革命烈士墓和“天生橋”。有南華宮、禹王宮、川柱廟、黑神廟等六大廟遺址。
有趣的歷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