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的人物生平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司馬遷***約前145—前87年***,字子長,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司馬遷生卒年代,史無明文。近人王國維《太史公行年考》認為司馬遷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大約卒於漢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享年60歲。

  據說司馬遷家自唐虞至周,都是世代相傳的歷史家和天文家。司馬錯是秦惠王時伐蜀的名將,司馬昌是秦始皇的鐵官,到了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又做漢武帝的太史令,恢復了祖傳的史官恆業。

  十歲時,司馬遷隨父親至京師長安,得向老博士伏生、大儒孔安國學習;家學淵源既深,復從名師受業,啟發誘導,獲益不淺。時正當漢王朝國勢強大,經濟繁榮,文化興盛的時候,張騫奉使通西域,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漢武帝設立樂府……;也是司馬遷在京城裡豐富見聞,熱情迸發的時候。

  公元前134年***漢武帝元光元年***12歲。是年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司馬遷時在夏陽耕讀,時在長安求學。

  公元前127年***漢武帝元年朔二年***19歲,從夏陽遷居長安。漢武帝從主父偃建議遷民於茂陵。司馬遷隨家遷於京城。從孔安國學《尚書》,從董仲舒學《春秋》。孔安國為侍中。

  公元前126年***元朔三年***20歲,遊歷各地。司馬遷漫遊江淮,到會稽,渡沅江、湘江,向北過汶水、泗水,於魯地觀禮,向南過薛***今山東滕縣東南***、彭城,尋訪楚漢相爭遺蹟傳聞,經過大梁,而歸長安,歷時數年,做了皇帝的近侍郎中,隨漢武帝到過平涼、崆峒,又奉使巴蜀,最南到了昆明。“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厄困鄱、薛、彭城,過樑楚以歸。”為協助父親著作史記做準備。公孫弘為丞相,請為博士置弟子員五十人。司馬遷得補博士弟子員。

  公元前123年***元朔六年***23歲,為郎中。以考試成績優異為郎中,即皇帝的侍衛官。

  公元前122年***漢武帝元狩元年***24歲,為郎中。司馬遷侍從武帝巡視至雍,祭祀五。獲白麟。司馬談始修《太史公書》。《史記》原計劃記事止於此年。《史記》《太史公自序》:“述陶唐以來,至於麟止。”後來司馬遷修改下限述於太初末年。

  公元前119年***元狩五年***28歲,為郎中。漢武帝遊鼎湖,至甘泉***今陝西淳化縣境內***,司馬遷以郎中身分侍從。

  公元前113年***漢武帝元鼎四年***33歲,為郎中。隨漢武帝祭祀五帝到雍***今陝西鳳翔縣***,到河東***今山西夏縣東北***。有司與太史公司馬談、祠官寬舒議祭祀後祠。始立后土祠於汾陰***今山西萬榮縣***。冬十月,“武帝自夏陽東幸汾陰”,司馬遷隨武帝回夏陽故鄉。

  公元前112年***元鼎五年***34歲,為郎中。冬十月,司馬遷以侍中身分侍從漢武帝巡行至西北的扶風、平涼、崆峒。太史公談、詞官寬舒等向武帝建議立泰壇。太史公談議泰典禮。

  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35歲,為郎。漢武帝與公卿、諸生議泰山禪。司馬遷受命為郎以皇帝特使身份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到達邛***今四川西昌一帶***、笮***今四川漢源一帶***、昆明***今雲南曲靖一帶***,安撫西南少數民族,設定五郡。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元封元年*** 36歲,為郎中。漢武帝前入泰山封禪,太史公司馬談隨行,至周南***今河南洛陽***而病危。司馬遷自西南歸,見父於周南。談臨終囑司馬遷繼孔子而續《春秋》。司馬遷以郎中身分侍從漢武帝至泰山,又至海邊,自碣石至遼西。又經北邊、九原***今包頭市西***,五月回到甘泉。

  元封元年***前110年***,漢武帝舉行大規模的巡行封禪,步騎十八萬,旌旗千餘里,浩浩蕩蕩。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是史官,本應從行,但病死在洛陽。司馬遷接受了父親的遺志,趕到泰山,參加封禪,隨後沿著東海,繞道長城塞外回到長安。

  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37歲,為郎中。春,司馬遷隨漢武帝到緱氏***今河南偃師***,又到東萊。四月,黃河決口,司馬遷從武帝至濮陽瓠子決口處,與群臣從官負薪塞黃河決口。

  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馬遷三十八歲時,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機會閱覽漢朝宮廷所藏的一切圖書、檔案以及各種史料的機會,他一邊整理史料,一邊參加改歷。等到太初元年***前104年***,中國第一部曆書《太初曆》完成,他就動手編寫《史記》。

  公元前107年***元封四年***39歲,為太史令。冬十月,司馬遷隨漢武帝至雍,祭祀五帝。經回中道,批出蕭關***今寧夏固原縣東南***,經涿鹿,從代地***今河北蔚縣***而還,經河東回長安。

  公元前106年***元封五年*** 40歲,為太史令。冬,司馬遷隨武帝至南郡盛唐***廬江***,望祭虞舜於九嶷山,自尋陽***今湖北黃梅縣西南***過長江,登廬山,北至琅琊***今山東諸城***,增封泰山,沿海而行。

  公元前105年***元封六年*** 41歲,為太史令。冬,司馬遷隨漢武帝行至回中***今陝西隴縣西北***。三月,經夏陽至河東,祭於後土祠。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42歲,為太史令。司馬遷與上大夫壺遂等制定《太初曆》,漢武帝宣佈廢《顓頊歷》,改用此曆法。太初曆對後代有極大影響。冬十月司馬遷隨武帝祭泰山。司馬遷開始著述《史記》。

  公元前103年***太初二年***43歲,為太史令。司馬遷專心著述。“絕賓客之知,忘室家之業,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務一心營職。”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開漢元年***46歲,為太史令。蘇武出使匈奴被扣,武帝發兵討伐匈奴。李陵為將,請“自當一隊”。

  公元前99年***天漢二年***47歲,李陵出塞攻打匈奴戰敗被俘,司馬遷替李陵說了幾句解釋的話,觸怒了漢武帝,把他投下監獄,第二年漢武帝殺了李陵全家,處司馬遷以宮刑。

  公元前98年***天漢三年***48歲。李陵被滅族。司馬遷為著作史記而忍辱苟活,自請宮刑。《悲士不遇賦》約作於是年。

  公元前97年***漢武帝天漢四年***49歲,為中書令。被赦出獄,任中書令。《漢書·司馬遷傳》:“遷既刑之後,為中書令,尊寵任職。”發憤著史記。

  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漢武帝改元大赦天下。這時司馬遷五十歲,出獄後當了中書令,直到徵和二年***前91年***全書完成,共得130篇,52萬餘言。

  公元前93年***太始四年***53歲,為中書令。任安***少卿***此年四、五月間有信給司馬遷。

  公元前91年***漢武帝徵和二年***55歲,為中書令。《報任少卿書》作於是年。完成《史記》。《報任少卿書》說:“僕近自託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改敗興壞之理,凡百三十篇。”、“僕誠已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

  公元前90年***徵和三年***56歲。司馬遷約死於這一年。死因不明。一說司馬遷死於公元前87年***漢武帝后元二年***, 又一說死於公元前86年***漢昭帝始元元年***。《漢書·舊儀注》:“司馬遷作《景帝本紀》極言其短,及武帝過,武帝怒而削去之,後坐舉李陵,陵降匈奴,故下遷蠶室,有怨言,下獄死。”郭沫若《關於司馬遷的死》:“下獄死事,必世有流傳,故衛巨集、葛洪均筆之於書,諒不能無中生有,以歪曲史實”。

  官場生涯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在漢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負責管理皇家圖書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曆法。司馬談打算編寫一部通史,願望沒有實現就死去了。臨死的時候,囑咐司馬遷完成他未竟的事業。

  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曆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公元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曆》,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新曆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司馬遷的祖先並不十分顯要,其家族世代掌管太史的官職。但是司馬遷和他的父親都以此為榮,在他們的心目中,修史是一項崇高的事業。他們為此奉獻了自己一生的精力。

  在父親的直接教導下,司馬遷十歲時便開始學習當時的古文。後又跟著董仲舒學習《春秋》,跟孔安國學習《尚書》。司馬遷做了太史令以後,就有了閱讀外面看不到的書籍和重要資料的機會。這為他以後著史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資料整理工作非常繁複。由於當時的那些藏書和國家檔案都雜亂無序,連一個可以查考的目錄也沒有,司馬遷必須從一大堆的木簡和絹書中找線索,去整理和考證史料。幾年如一日,絞盡腦汁,費盡心血,幾乎天天都埋著頭整理和考證史料。司馬遷一直記得父親的遺志,他決心效法孔子編纂《春秋》,寫出一部同樣能永垂不朽的史著。公元前104年,司馬遷在主持曆法修改工作的同時,正式動手寫他的偉大著作《史記》。

  直言受宮刑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正當司馬遷全身心地撰寫《史記》之時,卻遇上了飛來橫禍,這就是李陵事件。

  天漢二年夏,武帝派自己寵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師李廣利領兵討伐匈奴,另派李廣的孫子、別將李陵隨從李廣利押運輜重。李廣帶領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軍深入浚稽山,與單于遭遇。匈奴以八萬騎兵圍攻李陵。經過八晝夜的戰鬥,李陵斬殺了一萬多匈奴,但由於他得不到主力部隊的後援,結果彈盡糧絕,被迫投降。

  李陵兵敗的訊息傳到長安後,漢武帝本希望他能戰死,後聽說他卻投了降,憤怒萬分,滿朝文武官員察言觀色,趨炎附勢,幾天前還紛紛稱讚李陵的英勇,現在卻附和漢武帝,指責李陵的罪過。漢武帝詢問太史令司馬遷的看法,司馬遷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見風使舵的大臣,盡力為李陵辯護。他認為李陵平時孝順母親,對朋友講信義,對人謙虛禮讓,對士兵有恩信,常常奮不顧身地急國家之所急,有國士的風範。司馬遷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們如今見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誇大其罪名。他對漢武帝說:“李陵只率領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軍奮戰,殺傷了許多敵人,立下了赫赫功勞。在救兵不至、彈盡糧絕、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仍然奮勇殺敵。就是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李陵自己雖陷於失敗之中,而他殺傷匈奴之多,也足以顯赫於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尋找適當的機會再報答漢室。”

  司馬遷的意思似乎是二師李廣利沒有盡到他的責任。他的直言觸怒了漢武帝,漢武帝認為他是在為李陵辯護,貶低勞師遠征、戰敗而歸的漢武帝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於是下令將司馬遷打入大牢。

  漢武帝把他投下監獄,第二年漢武帝殺了李陵全家,處司馬遷以宮刑。宮刑是個大辱,汙及先人,見笑親友。司馬遷在獄中,又備受凌辱,“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膚,受榜棰,幽於圜牆之中,當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搶地,視徒隸則心惕息。”***司馬遷《報任安書》***。幾乎斷送了性命。但為了完成《史記》的寫作,忍辱負重,苟且偷生,希圖出現一線轉機。

  司馬遷被關進監獄以後,案子落到了當時名聲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嚴刑審訊司馬遷,司馬遷忍受了各種肉體和精神上的殘酷折磨。不久,有傳聞說李陵曾帶匈奴兵攻打漢朝。漢武帝信以為真,便草率地處死了李陵的母親、妻子和兒子。司馬遷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據漢朝的刑法,死刑有兩種減免辦法:一是拿五十萬兩黃金贖罪,二是受“腐刑”。司馬遷官小家貧,當然拿不出這麼多錢贖罪。腐刑***即成為太監***既殘酷地摧殘人體和精神,也極大地侮辱人格。司馬遷當然不願意忍受這樣的刑罰,悲痛欲絕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殺。可又想到,人總有一死,但“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死的輕重意義是不同的。他覺得自己如果就這樣“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無價值的。

  司馬遷宮刑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正當司馬遷全身心地撰寫《史記》之時,卻因李陵事件,而受到宮刑。宮刑它是中國五大酷刑之一,也是最殘酷的刑罰之一。執刑人用刀子剜掉受刑男子的睪丸,如果受刑者是女的,那麼,這麼女性將永遠地失去生育能力。總之,這是一種對人格施以極大侮辱的酷刑。

  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寵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師李廣利領兵討伐匈奴,另派李廣的孫子、別將李陵隨從李廣利押運輜重。李陵帶領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軍深入浚稽山,與單于遭遇。匈奴以八萬騎兵圍攻李陵。經過八晝夜的戰鬥,李陵斬殺了一萬多匈奴,但由於他得不到主力部隊的後援,結果彈盡糧絕,不幸被俘。

  李陵兵敗的訊息傳到長安後,武帝本希望他能戰死,後聽說他卻投了降,憤怒萬分,滿朝文武官員察言觀色,趨炎附勢,幾天前還紛紛稱讚李陵的英勇,現在卻附和漢武帝,指責李陵的罪過。漢武帝詢問太史令司馬遷的看法,司馬遷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見風使舵的大臣,盡力為李陵辯護。他認為李陵平時孝順母親,對朋友講信義,對人謙虛禮讓,對士兵有恩信,常常奮不顧身地急國家之所急,有國士的風範。司馬遷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們如今見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誇大其罪名。他對漢武帝說:"李陵只率領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軍奮戰,殺傷了許多敵人,立下了赫赫功勞。在救兵不至、彈盡糧絕、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仍然奮勇殺敵。就是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李陵自己雖陷於失敗之中,而他殺傷匈奴之多,也足以顯赫於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尋找適當的機會再報答漢室。"

  司馬遷的意思似乎是二師李廣利沒有盡到他的責任。他的直言觸怒了漢武帝,漢武帝認為他是在為李陵辯護,貶低勞師遠征、戰敗而歸的漢武帝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於是下令將司馬遷打入大牢。

  司馬遷被關進監獄以後,案子落到了當時名聲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嚴刑審訊司馬遷,司馬遷忍受了各種肉體和精神上的殘酷折磨。面對酷吏,他始終不屈服,也不認罪。司馬遷在獄中反覆不停地問自己"這是我的罪嗎?這是我的罪嗎?我一個做臣子的,就不能發表點意見?"不久,有傳聞說李陵曾帶匈奴兵攻打漢朝。漢武帝信以為真,便草率地處死了李陵的母親、妻子和兒子。司馬遷也因此事被判了宮刑。

  據漢朝的刑法,死刑有兩種減免辦法:一是拿五十萬錢贖罪,二是受"腐刑"。司馬遷官小家貧,當然拿不出這麼多錢贖罪。腐刑既殘酷地摧殘人體和精神,也極大地侮辱人格。司馬遷當然不願意忍受這樣的刑罰,悲痛欲絕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殺。可後來他想到,人總有一死,但"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死的輕重意義是不同的。他覺得自己如果就這樣 "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無價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孫臏等人,想到了他們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驕人成果。司馬遷頓時覺得自己渾身充滿了力氣,他毅然選擇了腐刑。面對最殘酷的刑罰,司馬遷痛苦到了極點,但他此時沒有怨恨,也沒有害怕。他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 史記寫完,"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正因為還沒有完成史記,他才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

  

歷史人物洪秀全
周黑鴨歷史介紹
相關知識
司馬遷的人物生平
司馬光的人物生平
馬謖的人物生平
馬騰的人物生平
醜郡馬宣贊的人物生平
馬湘蘭的人物生平
馬可波羅的人物生平
馬克思的人物生平
秋瑾的人物生平
蔡鍔的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