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著作心經介紹
心經,是闡述大乘佛教中空和般若思想的經典。***經名***有數本:一羅什所譯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經一卷,日本弘法之心經祕鍵,即此本之解釋也,但其題號為佛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經書內容簡述
以般若智慧觀照自心而獲得解脫自在的菩薩,修行極深的般若智慧時,觀察洞見到集聚構成人我的肉體,感受,思想,意志,心識等五種要素,是因緣相依的生滅關係。他的本質是空,而非實體的存在。 菩薩因徹見這五種集聚的要素是緣起性空,所以脫離生老病死苦以及一切的痛苦。
舍利弗啊!肉體以及一切的物質現象,不是真實的存在,不外乎是因緣相互依存的生滅關係,所以物質和空並無差別;而空和 物質二者在本質上也沒有不同,因此空不異於物質。 有人認為空是沒有,物質是有,而菩薩以般若智慧觀照徹見到物質就是空,空就是物質,猶如水和水波的關係,二者既是各別的,也是一體的。感受,思想,意志, 心識,同樣也是如此。
舍利弗啊!這五種集聚的要素,從它緣起性空的本質來說,它既沒有生起或滅失,也沒有所謂汙垢或清淨,更不會增多或減少。所以,在緣起性空的本質上,物質,感受,思想,意志,心識都不是真實的存在,而是空。 人對外界的認識,需透過眼,耳,鼻,舌,身體,意識六種感官與物質,聲音,香臭,味覺,觸覺,其他一切事物及概念等六種外境,分別相對應而認知一切,這些都不是真實的存在,而是空。 人的一切認識作用各有不同,包括眼,耳,鼻,舌,身體,心識,物質,聲音,香臭,味覺,觸覺,其他一切事物及概念,甚至於眼,耳,鼻,舌,身體,心識的識別作用共十八種,它們都不是真實的存在,而是空。
不經由佛教導而獨自開悟的緣覺聖者,因觀照十二因緣而了悟,但菩薩以般若智慧照見十二因緣是緣起性空的,所以不論是導致生死輪迴的主因無明;或是滅盡無明, 甚至於生,老,病,死,或是因滅盡無明而脫離甚至於生老病死,也都不是實體的存在。 親自聽聞佛說法而證悟得聲聞聖者,因觀照四諦而了悟,但菩薩以般若智慧見苦,苦的原因,滅苦而解脫,滅苦的方法這四諦是緣起性空的,不是實體的存在。
菩薩所證得的境界中,既不存有能證悟得般若智慧,也不存有所證得的境界,因為菩薩徹見一切是緣起性空的,一切是不可得 的,心不執著於一切。 使自己及一眾生都獲得開悟的菩薩,由於修行可至生死彼岸的般若智慧,而通達空得真理,所以心中沒有一絲牽掛及煩惱障礙;因而不恐懼生死,遠離一切錯誤,不合理的思想,行為,妄想等等,終於達到寂滅無為的最高境界。
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一切佛,都是由於般若智慧,才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而成佛。 因此,由以上可得知般若智慧是具有不可思議力量的密咒,是可破除一切愚痴黑暗的密咒,是至上的密咒,是可達成涅磐妙果無與倫比的密咒。它能去除一切的痛 苦,災厄,是真實不變的真議真議。因此,宣說般若智慧的密咒如下:去!去!去到生死的彼岸!與眾生一起去到生死的彼岸!願迅速同證正覺,獲得大成就!
各種翻譯版本
中國歷史上,至宋朝為止,可考的至少有11次漢譯,現存9本。
《摩訶般若波羅蜜咒經》 吳·支謙譯 缺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姚秦·鳩摩羅什譯***402-413年***略本 存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玄奘譯***649年***略本 存
《般若波羅蜜多那經》 唐·菩提流志譯***693年***缺
《摩訶般若髓心經》 唐·實叉難陀譯***695-710年***缺
《佛說波羅蜜多心經》 唐·義淨譯***695-713年***略本 存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別本 唐·法月譯***初譯******738年***廣本 存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法月譯***重譯******738年***廣本 存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般若共利言等譯***790年***廣本 存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智慧輪譯***847~859年***廣本 存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法成譯***敦煌石室本***廣本 存
《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宋·施護譯***980~1000年***廣本 存
-《到達彼岸終極智慧心經》 現代·元吾氏譯***1965~-***存
雖然各個譯本不同,但其各自所說的內容基本一致,理義沒有差別,文字上雖有不同。但其所表述之義理是一致的。
在各個譯本中以玄奘大師所翻譯流傳最廣,其原因在於玄奘大師在翻譯時,略去了序文和流通分,只保留正宗分,且文詞通順,容易讀誦,故流傳最廣,日本通行的漢譯本共262字,比中國通行本多了2字,即“遠離一切顛倒夢想”中的“一切”。和唐代窺基大師的版本一致,可見中國人由於戰亂等原因,幾百年甚至千年來流傳的般若心經,都遺漏了2個字。即遠離一切顛倒夢想,的一切兩字***“戰亂...遺漏了2個字”這點不敢苟同,歐陽詢在唐貞觀九年寫的小楷《心經》拓本上為“遠離顛倒夢想",應為採用不同譯本的原因***。
後漢書皇甫規傳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