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三落四典故
丟三落四一般是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粗心,那丟三落四有什麼典故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丟三落四的典故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俗語說的:‘夯雀兒先飛’,省的臨時丟三落四的不齊全,令人笑話。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
柳湘蓮救了薛蟠一命,兩人結為兄弟,賈璉把尤三姐許配給柳湘蓮。柳湘蓮聽說尤三姐與姐夫賈珍有染,要求退婚,尤三姐以死殉節,柳湘蓮從此出家。薛蟠派人去找沒找到,薛姨媽說只要有行動就行,以免做事丟三落四令人笑話。
丟三落四意思
【注音】diū sān là sì
【出處】俗語說的:‘夯雀兒先飛’,省的臨時丟三落四的不齊全,令人笑話。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
【解釋】形容做事馬虎粗心,不是丟了這個,就是忘了那個。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粗心
【相近詞】馬馬虎虎、粗枝大葉、丟三拉四
【反義詞】謹小慎微、一絲不苟
丟三落四的成語故事
一個週日的下午,我正在給閨女洗澡,小傢伙突然跟我說:“媽媽,你明天記得跟外公說說,讓他別忘了幫我帶被子!”“恩,好。媽媽會告訴他的。”“你一定要告訴他哦。外公總是丟三落四的!”我啞然。第一次聽到閨女用成語,可沒曾想到用的是這樣一個成語。不過,人家沒說錯哦,外公的確丟三落四過。
事情是這樣的。
那是國慶節後的第一週。國慶放假前一天,老師讓家長將孩子的被子、褥子、床單以及拖鞋什麼的都帶回家,讓家長幫忙搞衛生,洗乾淨後節後第一天帶回。節假日最後一天的晚上,我和馨爸把已經洗好的被子等結結實實地捆成一團,特意放在客廳沙發上,也就在閨女的書包旁邊。同時,我還囑咐外公別忘了幫閨女帶被子。可沒想到第二天早上送閨女上學時,外公還是忘記了。當祖孫兩人走到學校門口,看到別的家長都拎著東西,外公這才發現自己忘帶被子了,於是,把閨女先送進幼兒園後又折返回家拿被子。後來,被子雖說是送到了學校,但老師接到被子時因為要迎接其他的學生,就隨手讓閨女他們班另外一個男同學拿到班裡去。這個小男同學最後卻把被子放錯了地方,本來應該放在閨女床上的,可他居然放到別人的床上***而碰巧那個小朋友的父母那天也忘記了給帶被子,好一連串的錯誤啊!真是無巧不成書!***。結果,那天中午午睡休息時間,閨女卻沒有被子可以蓋!費了好大一番周折,第二天,在與家長溝通確認後老師幫忙把全班的被子翻了個遍最後才找到閨女的被子……
“估計這件事對閨女的影響印象太深了。所以她才說外公丟三落四的吧!”我心想,同時一邊繼續給閨女洗澡。
“媽媽,我的頭髮洗完了,是嗎?!”正開始給閨女衝淋身上呢,閨女說話了。
“是啊!”我很詫異,“怎麼了?”
“你忘記給我的頭髮抹那白白的東西了!”閨女說。
我一愣,對哦,光想著別的事情,洗完頭後居然忘記給閨女抹護髮素了。
“媽媽,你也丟三落四的!”閨女來了句。
丟三落四造句
1. 突然,又衝回房間,拿起了昨天謝琴給他的地址,微微嘆氣,自己什麼時候這麼丟三落四了。
2. 但是它的朋友卻一個膽小怕事、吊爾郎當、馬馬虎虎、懦弱、丟三落四、不思進取、學習成績差,一無是處的大雄,但是哆啦A夢也不嫌棄他,還經常幫助他。
3. 你們,也就是李老財,你們那叫幹活,丟三落四的,還不夠讓人笑話的,就這麼定了。
4. 這混蛋辦事太不讓人省心了,丟三落四的。
5. 身為金燦的一部分,鬼狼似乎也繼承了他丟三落四的習慣,要是他不問,或許永遠也不會告訴金燦。
6. 且慢!真的是一歲年紀一歲人,老是丟三落四的。
7. 好吧!等我吃好飯就回來,你讓澆築的人都早點來等著,還有大燈小燈都準備好,別到時候不說丟三落四的耽誤我的時間。
8. 哥,不是我說你,你這丟三落四的毛病何時能改掉?
9. 司機就是司機,平時都稀拉慣了,丟三落四的。
10. 在他印象中,凌榛榛是個徹頭徹尾的小迷糊,常常丟三落四,記憶力是很差勁的。
11. 但是在井下幹活的工人們偶爾不戴口罩幹活也習慣了,只是今天花木天確實沒帶,因為花木天從小就是個丟三落四的主。
12. 偶爾,老媽還哼幾句早年家鄉流行的民間小調,但是哼得不是串調就是丟三落四,我便給她糾正。
13. 說來也怪,他從小丟三落四,丟過的玩具不知道多少,惟獨這個琥珀,每次丟掉,又能奇蹟般地找到。
14. 仗著她爸是副院長,毫無紀律,毫無責任心,做事丟三落四,小小批評只會哭,只會裝。
15. 她煮起湯來馬馬虎虎、作料丟三落四,經常被亡魂投訴。
16. 可想而知,一套數百個動作的基礎拳法,在這群冷家兒郎的手中可謂是東倒西歪,丟三落四,連錘鍊己身的作用都還達不到,更別提一窺基礎拳法的四個境界了。
17. 錢胖子幹活丟三落四,在藥園混了大半年,因為經常犯錯,所以被各院趕來趕去,已經離捲鋪蓋***不遠了。
18. 數學老師顯然對劉子羽這種丟三落四的行為早已習慣了但就相對於數學天賦好的子羽來說,只是說了句:“要認真學習,別耍滑頭!”。
19. 一副完整的三國殺卡牌涉及的圖案形象,多達五十多種,為了防止丟三落四白費功夫,也為了方便整理檢閱,杜毅專門買了本繪畫冊。
買櫝還珠的歷史典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