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名人勵志的故事
想必很多小夥伴都會經常找一些來看,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從摘帽和脫鞋做起
2012年10月13日,阿里巴巴集團老總馬雲從英國趕回當年就讀的杭州市長壽橋小學,慶祝建校50週年。剛接到邀請時,馬雲不知道準備什麼禮物。一天,他早上起來,無意間在鏡子裡看到頭上的一道傷疤,記起了貪玩年代的微末小事:他和同學打架,頭上流了很多血,是孫老師送他去了醫院。路上,批評完後,孫老師還誇他是一個誠實的好孩子。那時候,沒有麻醉藥,他忍受錐心的疼痛,匆匆縫了3針,就此留下傷疤。當時在學校裡打架是壞孩子的表現,而孫老師一句“好孩子”,既保護了他的自尊心,又給了他當好孩子的自信心。
平庸與卓越是同一錢幣的兩面,假如當時孫老師說他是“壞孩子”,或許,“阿里巴巴集團老總”便被“扼殺在搖籃裡”。後來,經過一路打拼,成功掌舵阿里巴巴的馬雲經常說,優秀的老師不只是教我們知識,而且還發現我們身上的特質、潛力,種下未來的種子。回想往日,馬雲知道該準備什麼禮物了。當天,他剃了一個光頭,還有什麼比光頭謝師更好的禮物呢。
當馬雲見到當年的班主任孫老師時,他像小學時打報告一樣,摘下帽子,畢恭畢敬地俯下身去。“看,我最近剃了個光頭……”後來,孫老師回憶起這個場景還感動不已,他忍不住感嘆道:“做人做到這個份上,不成功都很難。”
50多年前,蘇聯宇航局要挑選一名宇航員去完成首次太空遨遊,加加林當時並不是所有人選中條件最好的一個,他參選的時候只是一位替補隊員,根本沒想到自己會被選中。一直到他登上飛船進入太空遨遊了108分鐘,成為世界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後,總設計師羅廖夫才揭開了他入選的謎底。
原來,在確定人選的前一個星期,主設計師羅廖夫發現,在進入飛船前,只有加加林一個人脫下了皮鞋,穿著襪子進入座艙。這一舉動一下子贏得了羅廖夫的好感。羅廖夫說,他感到這位青年如此懂得規矩,又如此珍愛他為之傾注心血的飛船,便更偏愛加加林。
一次摘帽,不僅是對對方的尊重,更彰顯了馬雲不忘恩師教誨之情,讓人敬佩;脫掉皮鞋,顯示的是一種嚴謹與敬業精神,給了加加林一個聞名於世界的機會。當我們一味地埋怨機會與自己失之交臂時,是不是應該自省一下,自己有沒有從摘帽和脫鞋做起呢?
:時間即生命
作者:梁實秋
最令人怵目驚心的一件事,是看著鐘錶上的秒針一下一下地移動,每移動一下就表示我們的壽命已經縮短了一部分。再看看牆上掛著的可以一張張撕下的日曆,每天撕下一張就表示我們的壽命又縮短了一天。因為時間即生命。沒有人不愛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視他的時間。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點什麼事,學一點什麼學問,充實自己,幫助別人,使生命有意義,不虛此生,那麼就不可浪費光陰。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積極不懈的善於利用他的時間。
我自己就是浪費了很多時間的一個人。我不打麻將,我不經常聽戲看電影,幾年中難得一次,我不長時間看電視,通常只看半個小時,我也不串門子閒聊天。有人問我:“那麼你這一生中有多少個兩年半呢?”我痛自反省,我發現,除了職務上的必須及人情上不能免的活動之外,我的時間大部分都浪費了。我應該集中精力,讀我所未讀過的書,我應該利用所有時間,寫我所要寫的東西,但是我沒能這樣做。我的好多的時間都糊里糊塗地混過去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例如我翻譯莎士比亞,本來計劃於課餘之暇每年翻譯兩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懶。翻譯之所以完成,主要是因為活得相當長久,十分驚險。翻譯完成之後,雖然仍有工作計劃,但體力漸衰,有力不從心之感。假使年輕的時候鞭策自己,如今當有較好或較多的表現。然而悔之晚矣。
作為一箇中國人,經書不可不讀。我年過三十才知道讀書自修的重要。我批閱,我圈點,但是恆心不足,時作時輟。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我如今年過八十,還沒有接觸過《易經》,說來慚愧。史書也很重要。我出國留學的時候,父親買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滿了我的行篋的一半空間,我在外國混了幾年之後又把前四史原封帶回來了。直到四十年後才鼓起勇氣讀了“通鑑”一遍。現在我要讀的書太多,深感時間有限。
無論做什麼事,健康的身體是基本條件。我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有所謂“強迫運動”,我踢破過幾雙球鞋,打斷過幾只球拍。因此僥倖維持下來最低限度的體力。老來打過幾年太極拳,目前則以散步活動筋骨而已。寄語年輕朋友,千萬要持之以恆地從事運動,這不是嬉戲,不是浪費時間。健康的身體是做人做事的真正的本錢。
:李光耀的眼淚
新加坡開國李光耀性格剛毅,卻也有傷心流淚的時候。
1959年6月3日,新加坡擺脫英國殖民統治成為自治邦。此後不久,36歲的首任李光耀,致力於讓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聯邦。因與其他政黨和民族在政治、經濟等諸方面的矛盾愈演愈烈,1965年8月9日,合併不過兩年的新加坡,遭到馬來西亞聯邦政府的驅逐。
最初,李光耀不認為獨立自主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大事好事。他始終覺得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各族人民,在地理、經濟以及血緣上密不可分,理應攜手走上富強。所以,被無情拋棄的時候,他號召國民務必面對現實,保持冷靜,自己卻在電視裡幾度哽咽,不停地用手帕拭去不聽話的淚水,最後,不得不睜開紅腫的雙眼,問演播室工作人員:“能不能暫時停止拍攝?”
稍平靜之後,李光耀毫不掩飾內心地說:“二十年前立志當律師,只為謀得成就感和優厚生活,做夢也沒想到學成二十年後,竟然必須為200萬人的命運負起責任。”
當時,新加坡人口中75%是華人,周圍的三萬多個島嶼上,卻居住著一億多穆斯林。相比之下,華族顯得多麼微不足道。更為關鍵的是,除了主權糾紛、住房緊張、土地與天然資源極度短缺外,李光耀還必須面對高達12%的失業率。如何在重重包圍中求得生存呢?
擦乾眼淚之後,李光耀表現出一種迎難而上、知難而進的剛毅和果斷。他下令出版政府憲報號外,刊登分家宣言,要求馬來西亞在其宣告上簽名和會見外國使節進行通告,並呼籲各國政府承認一個全新的新加坡。理由很簡單,既然分開另過,就不可藕斷絲連,以後要各自過好自己的日子。在他的鼎力推動下,1965年9月21日,新加坡作為一個獨立國家,成為聯合國大家庭的一員。
隨後,李光耀公開發表施政宣言:“作為,不是為了隨著別人的音樂起舞,更不是討好和聽命他人,我要對幾百萬人的生活負責,只有這樣,新加坡才能活下來,而且活的像個樣子!”
於是,李光耀結合國情,博採眾長,自力更生,鐵腕執政,不徇私情,使這個彈丸之地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1990年他卸任時,新加坡年人均收入由剛獨立時的440美元,逐漸增加到1.23萬美元。
在李光耀眼裡,家庭的穩定是事業成功的基石。在英國劍橋留學時,他認識了年長他兩歲的柯玉芝,兩人結婚後相濡以沫63年。柯玉芝成為當之無愧的賢內助。2003年夏天,柯玉芝不幸罹患腦溢血,李光耀潛心照顧夫人,大部分時間都守在她的病榻前。
後來,柯玉芝再患中風,臥床不起,並失去語言能力。那兩年,李光耀天天都會向她介紹國家大事,回憶以前兩人共同生活中美好的點點滴滴。他認為:“我每天和她說話,經常朗讀她喜歡的詩歌,還告訴她當天我做了些什麼,我相信她肯定能聽得懂。為此,她一定會為了我而保持清醒。”
2010年10月6日,87歲的李光耀參加夫人的葬禮,白髮蒼蒼的開國,左手拿著一支深紅色的玫瑰,緩緩走近夫人遺體,將右手手指放在自己脣上,然後再輕輕撫摸著已亡人的面頰,以示親吻和惜別。
致悼詞時,李光耀聲音顫抖:“沒有她,我會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人,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她度過了充滿溫暖和有意義的一生,我應該為她的生命感到慰藉。但是,今天在這個永別的時刻,用任何言辭也無法形容我內心的巨大悲痛。”話音未落,已是老淚縱橫。
無情未必真豪傑,偉人也有落淚時,卻絲毫無損其形象,反而顯得更加真實、偉大和可敬。
勵志成語故事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