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綜合檢測題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0日

  對學過的知識一定要多加練習,這樣才能進步。 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

  一、積累與運用37分

  1.下列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汲.取jí 根深蒂.固dì 持之以恆.hãng B.詰難.nán 鍥.而不捨qiâ 味同嚼.蠟jiá0 C.滯.礙zhì 吹毛求疵.cī 狂妄.自大wàng D.誆.騙kuāng 豁.然貫通huî 袖手旁觀.guān

  2.下列詞語中有四個錯別字,請把它們找出來填入表格,然後改正。8分

  格物致志 持之以衡 不求甚解 孜孜不倦 秀手旁觀 開卷有意

  3.下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孜孜不倦:勤奮努力,不知疲倦。

  B.垂頭喪氣:形容情緒低落,失望沮喪的神情。 C.不言而喻:不用說就明白其比喻義。

  D.吹毛求疵:課文指細緻到繁瑣,挑剔的地步。 4.下列加點的成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重要的書必須常常反覆的閱讀,每讀一次都會覺得開卷有益。

  B.據說,案件的情節十分複雜,作案手段令人歎為觀止。

  C.“事物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這種思維模式,在我們的頭腦中已不知不覺的根深蒂固。 D.毒害了多少天真無邪的人,其說法做法令人深惡痛絕。 5.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作者羅迦·費·因格,是美國實業家。 B.《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丁肇中,是美籍華裔物理學家。 C.《不求甚解》作者鄧拓,代表作《燕山夜話》。 D.《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作者魯迅,原名周作人。這篇文章寫於“九·一八”事變三週年之際。

  6.下列關於課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一文,從四個圖形引出觀點,然後層層推進,引申出“不滿足於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非常重要及什麼是創造性思維和怎樣才能具有創造性思維。最後得出結論:“任何人都擁有創造力”。

  B.《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文題即本文中的論點,“格物”即推究事物的原理。通篇強調了培養實驗精神的重要性。

  C.《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是為批駁有些人散佈對抗日前途的悲觀論調,指責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的錯誤觀點,鼓舞民族自信心而寫的。採用了駁論的論證方式。

  D.《談讀書》與《不求甚解》兩篇短文,在思想內容上有相似之處,都是談關於讀書問題的,但在寫法上,前者主要運用駁論,後者則以立論為主。 7、綜合性學習:14分

  用心 愛心1 如果你是“讀書活動”的組織者,請你談談活動的目的。不少於兩條。4分

  2 如果你來主持本次活動,你會採取哪幾種活動形式來開展?說出三種以上。 6分

  3 活動結束後,你認為此次活動還有哪些不足,請你寫出兩條活動建議。4分

  二、閱讀理解下文段,完成題35分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在也何嘗少呢?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仆後繼的戰鬥,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於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說中國人a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於全體,那簡直是誣衊。

  要論中國人b,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樑。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不足為據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正史”是加了引號的,這個引號的作用是3分

  2.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在也何嘗少呢?6分 ①“這一類的人們”指代

  ②將“就是現在也何嘗少呢?”改為陳述句。

  3.在“這就是中國的脊樑”一句中,作為比喻,“脊樑”是______意思; “狀元宰相”是指________;“地底下”指 _______。6分 4.文中劃線的ab兩個“中國人”指代什麼?請分別指出:4分

  a.中國人:__________ b.中國人____________

  5.在這幾段文字裡,作者通過列舉事實所確立的正面觀點是“____________”,

  所批駁的觀點是_________________。6分

  6、文中的“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指哪些人?各舉一例。10分 埋頭苦幹的人:

  拼命硬幹的人:

  為民請命的人:

  捨身求法的人:

  三、閱讀下列文字,回答文後問題。28分

  決定成功的利器

  ①每一個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煉好兩把利器,那就是“德”和“才”。只有德才兼備,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馬到成功。

  ②有這樣一個故事。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獻給他一張弓。他又看,試丁又試,認定是難得一見的好弓。於是得意之餘,他就向一個專門製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③但是這個工匠仔細看過之後,卻得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論:“這張弓雖然強,但不是好弓!”,唐太宗急問原因。工匠回答說:“一張弓的好壞,不單要看它是否射得遠,更要看它是否射得準。而能否射得準,關鍵取決於做弓用料的紋理是否好。製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間,木頭的脈理自然都是斜的。因此,這張弓雖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勢必不走正道,偏離目標,所以算不上一張好弓。”

  ④其實工匠的一番話,蘊含著豐富的哲理。他道出了判定人才的兩個標準,那就是一個人不但..要有能力,更.

  要走正道,即一個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備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⑤一個人的德,好比一張弓的木心是否在恰當的位置,決定射箭的方向;一個人的才好比一張弓是否有力,決定箭射得遠近。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張完美的弓,既剛勁有力,射得遠,又箭無虛發,射得準。有德無才的人就像一張有缺陷的弓,儘管木心在正中間,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沒後勁,射不遠,最終還是難以命中目標。無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張有危險的弓,儘管射得遠,但由於木料的紋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結果勢必偏離目標,甚至造成嚴重的危害。無德無才的人就像一張有害無益的弓,不僅木心不正,而且沒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⑥北宋偉大的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司馬光以德、才為依據將人分為聖人、愚人、君子、小人四類—— [甲] 謂之“聖人”; [乙] 謂之“愚人”; [丙] 謂之“君子”; [丁] 謂之“小人”。

  ⑦司馬光認為用人的原則是:假如找不到聖人、君子來用的話,那寧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其道理是: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挾才以為善者,善無不至矣;挾才以為惡者,惡亦無不至矣。

  用心 愛心⑧由此可見德才對於成功的重要性,而兩者又以德為重,所以一個人若想成功,不但要有過人的才能,更要有過人的德行。

  1. 本文闡述的主要觀點是什麼?5分

  答: 2.根據文意,將下面四組詞分別填入文中第⑥段[甲][乙][丙][丁]處只填序號。 8分

  ①才德兼無 ②德勝才 ③才勝德 ④德才俱備

  [甲]處應填: [乙]處應填: [丙]處應填: [丁]處應填:

  2. 第⑤段劃線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麼論證方法?有什麼作用?5分

  3. 第④段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能否去掉?為什麼?5分

  5.本文語言富有哲理,給人啟迪。請從下列句子中找出你最受啟發的一句,談談你的理解。5分

  句一:只有德才兼備,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馬到成功。

  句二:有德無才的人就像一張有缺陷的弓,儘管木心在正中間,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沒後勁,射不遠,最終還是難以命中目標。

  四、作文:請從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作文。50分

  題一:越來越好是一種願望,越來越好是一種狀態,越來越好是一種結果。有一首歌這樣唱道:“房子大了,電話小了,感覺越來越好;天更藍了,水更清了,環境越來越好;朋友多了,心相通了,大家越來越好;道路寬了,心氣順了,日子越來越好„„”其實,越來越好的還有風景,還有心情,還有習慣,還有„„

  來吧,拿起手中的筆,去抒寫心中的越來越好。請以“ 越來越好”為題,寫一篇文章。 題二:父母的一言一行如陽光灑遍我們成長的道路;老師的一言一行似春雨滋潤我們乾涸的心田;朋友的一言一行像爐火溫暖我們如歌的歲月„„因為,在這一言一行中,有濃濃的關愛,有諄諄的教誨,有善意的提醒,有真誠的幫助„„

  請以“一言一行總關情”為題,寫—篇文章。

初三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綜合測試題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初三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綜合檢測題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綜合檢測題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綜合檢測題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綜合檢測題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綜合檢測題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綜合檢測題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綜合檢測題
初三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綜合測試題
初一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綜合能力測試題
人教版初二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綜合測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