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六年級語文的教學需要設計一個明確地制訂教學目的,具體規定傳授基礎知識、培養基本技能﹑發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的教案,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
我站在鐵索橋上教學目標:
1、通過自讀感悟,交流討論,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
2、瞭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3、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達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準確流暢地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俗話說:睹物思人。是啊,每當我們看到鮮豔的五星紅旗,不禁想起無數革命先烈為了讓後代過上好日子,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情景。同學們,還記得咱們上節課學習的一首現代詩嗎?”教師以這樣的一段敘述語匯入,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板書課題後,全班齊讀一遍。
二、品讀詩歌,體會情感
全詩共四節,開頭和結尾反覆吟唱。開頭營造了很美的意境,輕輕搖晃的橋身、飄過的雲霧、大渡河的白浪引發作者無限的遐想;結尾同樣的景物,卻能感受到作者強烈的情感。這兩節詩的內容大致相同,因此我打破了按順序教學的方式,指導學生先學習第1節和第4節詩。
教師配樂範讀全詩,引出新課的學習,提出問題:“詩人站在橋上看到了什麼?”學生先對全詩有一個整體的印象,繼而由問題匯入到第1節詩的學習中。
學生自由朗讀這一節後,說說自己彷彿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此時課件出示課本上的鐵索橋圖片,學生結合圖片展開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見,對詩人站在鐵索橋上看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體驗。一幅靜止的畫面在學生的頭腦中經過再想象、再加工、再創造,就變成了鮮活的、動態的場面。這裡,對學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傾聽能力及表達能力的培養都有所體現。
“此時,我們的詩人正站在橋上,他的心情是怎樣的呢?”由這樣一個問題把學生引到第4節詩的學習當中去。請學生們快速瀏覽全詩,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詞語劃下來。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心潮洶湧激盪”的意思,再自由地朗讀感悟第四節詩。通過指導朗讀、觀察比較,引導學生髮現這兩小節詩描寫的內容差不多,但第4節比第1節表達的感情更強烈一些。
這兩節詩的學習中,我採取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朗讀,比如指名讀、分組讀、師生合作讀、配樂齊讀等。在所有文體中,詩歌的音樂性是最強的,很講究韻律和節奏。所以朗讀自然就成為綜合感受詩歌語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
***二***
蘇武牧羊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西漢中期,為了和平,漢武帝派蘇武為使者出使匈奴。那一年,蘇武恭恭敬敬地接過漢武帝手中的旌節,離開長安——出示課文的第1小節;19年後,他懷揣著旌節又回了故里——出示課文的第6節
二、研讀課文,體會人物形象
***一***比較第1和第6小節內容,發現“變化”。
1 認真讀這兩小節,你發現寫蘇武出使前後內容有些什麼變化?
***學生交流時,出示媒體,相機介紹“旌節”——古代用彩色羽毛裝飾的旗子。***
2 自由讀課文思考:19年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因而產生如此巨大的變化?
***二***瞭解蘇武牧羊的內容,感受蘇武“心堅如鐵,毫不動搖”的愛國評價之心。
1 自由讀課文,簡單交流“變化”的原因。
2 學習第4節和第5小節,出示:蘇武已受各種折磨。
***1***通過引讀使學生繼續感受總分的寫作方法。感受蘇武“心堅如鐵,毫不動搖”的愛國之心。
***2***理解“生死置之度外”的意思。
置:放;度:所打算或所計較的。“置之度外”連起來是什麼意思呢?
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哪些具體的事例告訴了我們蘇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3 學習第2和第3小節
***1***交流事例。
u 匈奴王硬說蘇武參與匈奴內亂,要他認罪。蘇武抽刀自盡,寧死不受辱。
u 匈奴王早已投降漢使衛律勸蘇武投降,蘇武痛斥衛律。
***2***指導朗讀,深入體會。
蘇武出示說的兩句話。請聯絡文章的內容和蘇武的行為,嘗試讀出自己的體會。
①“我是代表國家的,寧死也不能愛侮辱!”
過渡:蘇武是怎樣接過旌節的?
教師補充資料:當時出使的使者或被除死,或倒在途中,無一人能生還。因此當蘇武接過旌節時,就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
②“衛律!你是漢人的兒子,漢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負義,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還有什麼臉來和我說話!”
u 蘇武是國家的使者,見了衛律似乎應該這樣說:“我是漢人的兒子,我不會背叛……,不會……”
u 比較兩種說法,有何不同?
u 後一句中“還有什麼臉來和我說話”,這裡的“我”指誰?
***通過變換說話的角度,體悟蘇武對背叛國家的叛徒的憎恨。***
4 補充李陵勸降的資料,深入體會人物形象。
u 李陵曾稱蘇武為“義士”,並說:“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
引導學生讀懂,“義士”的意思是——
***三***
索橋的故事引入課外資料,瞭解李兵父子是怎樣修建都江堰的。
討論。***勇於克服困難,勇於犧牲,為他人著想的手和心。***
***2***“何公何母”的故事。***具有勇往直前的創造精神,為後人造福。***
***3***勇士丹柯的故事。***捨己為人***
讀書是學生自身的一種參與、體悟行為。如果失去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強迫學生被動讀書,那麼學生的興趣與情感無法體現,學生的閱讀就會成為一種負擔,就會成為一種“有口無心”的形式過程,必然落入死讀書的巢穴。所以教師要從學生的愛好、認知水平、閱讀能力出發,有的放矢地組織教學,給學生留下選擇閱讀文字內容的時間和空間,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部分,進行欣賞揣摩、誦讀,促使學生主動讀書,幫助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教學實效性。
多麼感人的故事,作者走在索橋上,欣賞著獨特的風光,產生了豐富的聯想,有了新的收穫與體會。同學們今天也追隨著作者一起感受了故事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帶著新的感受有語氣地再讀一讀。
索橋的故事自然不止這麼一點都江堰也還有許多動人的故事。你瞭解嗎,能給大家介紹介紹嗎。
交流課前查詢的資料。
故事是感人的,是講不完的。然而,你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要是在索橋上站片刻,一定會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東西。
看圖片,我們一起欣賞這裡的景象,此時你有怎樣的感受,得到了哪些更美更好的東西?
看圖片,交流感受,理解最後一句話的意思。
多媒體課件的引用,幫助學生親身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感受都江堰,索橋的雄偉,美麗。從而感受到勞動人們的智慧與才幹。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表達慾望,難點也在其中被解決。
小結:
充滿智慧與才幹的勞動人民才使得這裡更加美麗。
完整讀課文,想想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試著給課文列一個提綱。
列提綱
交流
讓學生通過閱讀進一步把握文章的脈絡,列出提綱,對文章整體結構安排有進一步的認識。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下冊備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