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中秋黑板報內容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中秋節有“團圓節”之稱,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那麼關於賀中秋黑板報怎麼做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賀中秋黑板報的文字資料和圖片,希望對你有用,歡迎閱讀!

  賀中秋黑板報圖片:

  賀中秋黑板報圖片1

  賀中秋黑板報圖片2

  賀中秋黑板報圖片3

  1:

  1、月光融融,在八月十五這天最美。月,灑一地的清輝,思鄉的遊子,或歌亦吟。中秋之夜,他們的思想是歌海漫天的精靈。中秋月圓,花好情鬱之際,古代中國文人們的情懷更是詩意飄逸盡染,詞風橫蕩天涯。

  2、“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溼”。側頭仰望圓圓的月亮,高高懸掛於深邃的蒼穹。有凝重的雲塊,漂浮在周圍,猶如遠方在遊子,寫滿相思的淚滴。那泯滅不了思念的素光,何以寄託心中那沾溼的雲彩。

  3、中秋之夜,舉杯團圓,葉已紛飛情義綿延。思鄉的人兒匆忙在遠方,把酒問孤月,今夕是何年?光的柔情在四散,淚已潮溼在他鄉,枕邊漏進來的斑斑銀色的光芒,靜靜伴隨那落寞走過的痕跡。

  4、月光如水,心靜若樹。在這閤家歡樂的日子裡,方惟感幸福生活才是生命紅塵之中不老的綠樹枝繁。近中秋,思千古,凡人自有平常心。足亦,樂哉!

  5、別了中秋的圓月,你那千古傳說的柔情恨意。不再陪你心傷涰泣。

  6、時光飛旋,“不應此曲有,已是天上人間”。月光淡淡,心已鶴鳴,中國的中秋,賦予了中國文人們最繽紛的想象之色彩。紅塵之中,那一縷縷的月華情思曼妙,誰是誰的眷戀人?看月光,幽思緒,中秋月圓之夜,寸心遠表,自是一番不同風。

  7、一紙月華,無數婀娜,盡染無盡悲歡。對歌當吟,人生曳情,亙古皆有。中國古代的文人騷客們,把中秋寫得如些婉轉曲揚,如訴如泣,自是印證著一番多愁的思鄉念人情愫。

  8、時間如水,彷彿是轉眼間,春去了秋又來,一年的工夫就這樣漸行漸遠。大街小巷、店鋪商場裡,花團錦簇、琳琅滿目的月餅,瀰漫著濃濃的中秋味。

  9、又到中秋,又見明月,且讓我們坐成一個圓圓的月亮,細細地品味人生的奧妙,感受生活的真諦。一任月光,如流水,綿綿潺潺……

  10、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月亮緩緩在沉重的夜裡,踟躇碎步飄逸,心,湧動思念無數,淚,滑過月色的指間,一切都了無聲息。望斷明月淚,秋思盡染塵,在萬家燈火的歡樂中,我卻孤苦伶仃,無處棲息明月之身。

  11、中秋的月亮,清雅而端莊,似一位柔美矜持的仙女,在遙遠的天際靜靜的微笑,那流水般的月華,秀色旖旎,一如美人的白紗,輕柔而飄拂,將一份柔情淡淡傳遞,讓人間變得晶瑩而聖潔,幻若仙境。秋水多柔情,秋月多娉婷,在這秋水芙蓉、秋月如玉的夜晚,怎麼能不衍生出美麗動人的故事?翹首望月,讓人遙想千年往事,古今****;中秋的月夜人們對月抒懷,留下了多少觸景生情的篇章,中秋的月亮帶給人們無限美麗的遐想……

  12、中秋之夜,捧香茗一杯,依欄凝望那遙遠的夜空,任憑思緒飛離那夜色的迷茫,根根清茶染浸了思念,月是故鄉明。那如水的月華,像親人思念的目光,牽動著多少遠在異鄉遊子的心,為這月思踏上歸航,而在那雲影闌珊處,又有多少慈祥的母親,翹首望月盼兒歸。中秋的月亮,分外圓潤,分外明亮,有一種萬家團圓的美好,人們望月寄思,那圓潤的月亮之上,裝滿了人們對遠方親人深深的思念和祝願。

  13、月光不是罕有的風景,每月,農曆十五都是月圓之夜。

  14、很久以前,有位痴心女子奔月了,中秋的月光自此變得格外迷人,人們亦自此遺忘了其他的月光。

  15、中秋了,站在銅鑼灣的鬧市裡,我不自覺地望向天空,尋找這顆令人迷戀的星體。

  16、但抬頭,不見了它。能看見的是高樓大廈,是繁華,能看見的,只是天空的小部分。

  17、既然我從不迷信中秋的月光比平時漂亮,為何此刻會有失落的感覺?

  18、是不是我明白到,月光不見了,是因為眼前有太多的高樓。也許誰都察覺不到,月亮出現的日子少了,是因為繁華的高樓多了。

  19、隨著傳統月餅漸漸被冰皮月餅取替,中秋的月亮也漸漸被人忘記。今天,即使月光不再出現,我們也會如常慶祝中秋佳節,你說,是嗎?

  20、月光不變,但人會變。她已不是中秋的主角,但願我們都知道這是繁華背後的代價。

  2:

  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間裡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吳自牧《夢樑錄》說:“此際金鳳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簍之人,解農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玩月遊人,婆婆於市,至燒不絕。”更有意思的是,《新編醉翁談錄》記述拜月之俗:“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盛行不衰。“其祭果餅必圓”;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陸啟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雲:“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或攜柏湖船,沿遊徹曉。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民間以月餅相邀,取團圓之義”。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稱:“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蠟兔之形。”“每屆中秋,府第朱門皆以月餅果品相饋贈。至十五月圓時,陳瓜果於庭以供月,並祀以毛豆、雞冠花。是時也,皓魄當空,彩雲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譁,真所謂佳節也。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同時這五百多年中還推出“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其中的賞月,吃月餅、團圓飯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看過此黑板報的人,還看了:

敬廉崇潔黑板報資料
好習慣黑板報資料
相關知識
賀中秋黑板報內容
慶中秋黑板報內容
關於中秋黑板報內容資料
有關中秋黑板報內容題材
有關中秋黑板報內容題材
有關中秋黑板報內容資料
有關中秋黑板報內容資料
關於中秋黑板報內容
有關中秋黑板報內容
中秋黑板報內容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