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的歷史簡介
立陶宛是一個歷史古國,與俄羅斯一直在北歐及東歐爭雄,曾遭沙俄與蘇聯的併吞,1990年立陶宛宣佈脫離蘇聯獨立,1991年9月6日,蘇聯正式承認立陶宛的獨立。它也是歐盟、北約、申根公約及多個國際組織的成員。下面是。
1、立陶宛大公國時期
立陶宛人屬遠古印歐語系的一支,於公元前即已來到波羅的海沿岸定居;公元5—6世紀出現階級社會;12世紀起受日耳曼人侵略;1240年,立陶宛大公國成立;13世紀,形成立陶宛民族。
1370年,波蘭王室絕嗣,1386年波蘭公主海德維希嫁給立陶宛大公亞蓋隆,兩國的結合使國力倍增,儼然成為歐洲大國。
14—15世紀,立陶宛大公國的領土大部在西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
2、波蘭立陶宛聯邦時期
1558—1583年,立陶宛參加了反俄國的立窩尼亞戰爭。
1569年根據盧布林條約,波蘭和立陶宛合併成立了波蘭立陶宛王國。
波蘭立陶宛聯邦雛形成於1386年,起因為改信天主教的立陶宛大公國君主亞蓋隆於該年迎娶波蘭國公主,該結合不但使立陶宛成為歐洲最後一個接受基督教的國家,也使立陶宛漸趨接受波蘭文化,1569年,兩國簽定盧布林協議,該聯邦正式結盟,之後,立陶宛逐漸接受了波蘭語言,並使立陶宛農民漸淪為波蘭國農奴,而兩國結盟後被正式稱為聯邦***Rzeczpospolita***。
波蘭立陶宛聯邦正式成立初期,開始對周圍各國展開侵佔,如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並與沙俄帝伊凡雷帝於1558年展開維持25年的拉脫維亞戰爭,爭奪拉脫維亞,戰爭中聯邦雖獲勝,但之後又與沙俄及瑞典持續戰爭與衝突,國力因此日漸消耗。
16世紀中期開始,沙俄以蠶吞方式逐漸入侵該聯邦,併兼並大片土地,聯邦搖搖欲墜。
17世紀,普魯士崛起,最終由於對外長期戰爭,加上國內***不止,國力迅速衰退,最終在1772年、1793年和1795年為俄羅斯、普魯士及奧地利的三次瓜分後滅亡。
3、沙俄統治時期
1795—1815年整個立陶宛***除克萊佩達邊區外***併入俄國,立陶宛大公國的領土,自此成為沙俄版圖的一部分。
立陶宛人民參加了1830年至1831年和1863年至1864年的波蘭起義。
4、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立陶宛被德意志帝國佔領,1917年俄國接連爆發二月革命及十月革命,最後由列寧主導成立蘇維埃俄國。
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佈獨立;1918年12月至1919年1月立陶宛大部分領土建立了蘇維埃政權;1919年2月立陶宛和白俄羅斯聯合組成立陶宛-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同年8月成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並宣佈獨立。
5、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年德蘇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後,1940年,蘇聯軍事佔領立陶宛;1941年德蘇戰事爆發,德軍跨出東普魯士,迅速佔領立陶宛。
1941年-1944年期間,立陶宛一直被德國佔領。
6、蘇聯時期
1944年,蘇聯軍隊再次佔領立陶宛,併成立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立陶宛加入蘇聯。
7、立陶宛獨立
在蘇聯解體之前,立陶宛於1990年3月11日率先宣佈獨立,其他共和國也紛紛加以仿效,先後發表了宣佈恢復或收復主權的宣告,並開始制訂實現獨立的步驟和措施。
起初,蘇聯不予承認;直到1991年9月6日,蘇聯才承認立陶宛的獨立,同年9月17日,立陶宛加入聯合國;2001年5月正式加入世貿組織。
幼兒學拼音遊戲教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