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窯的基本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4日

  鈞窯是中國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為宋元時期北方瓷窯,為宋五大名窯之一。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鈞窯的簡介

  中國宋元時 期北方瓷窯。在鈞州境內***今河南禹縣***,故名。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亦稱“均窯”、“鈞州窯”。創燒於唐代,興盛於北宋,經歷宋金至元代。以後歷代都有仿造。境內有窯地近一百處, 以小白峪歷史最早, 唐代已燒黑釉帶斑點器物,時稱“花瓷”,對宋代紫紅斑點裝飾有直接影響。宋代首創釉中加入適當銅金屬,燒成玫瑰紫、海棠紅等紫紅色釉,美如晚霞。北宋後期,專為宮廷燒製供養植奇花異草用的各式花盆與盆託;鈞臺窯是宋代眾多鈞窯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窯址發掘出土數以千計供宮廷陳設用的這類瓷器,器物底部各刻一個從一到十的數目字,數字越小,器物尺寸越大。絕大多數窯均燒窯器物,天藍、月白釉較多。一部分窯址還發現燒磁州窯白地黑花、三彩、紅綠彩等品種,其中以扒村窯質量最好。鈞窯[1],傳世不多,評價甚高。

  河南省禹縣,古代稱為鈞臺,明代稱鈞州。

  鈞窯胎質細膩,釉色華麗奪目、種類之多不勝列舉;有玫瑰紫、海棠紅、茄子紫、天藍、胭脂、硃砂、火 紅,還有窯變。器型以碗盤為多,但以花盆最為出色。

  器物底部刻有一到十的號數,相傳一、三、五、單數為紅色,二、四、六複數為青色,但也有人說是數字越小器型越大,只是窯工為方便辨認而作的記號罷了。

  鈞窯的標準

  根據唐人祥編著整理的世界茶經中有記載的近代史上鈞窯產品和圖片

  鈞窯瓷器歷來被人們稱之為“國之瑰寶”,在宋代五大名窯中以“釉具五色,豔麗絕倫”而獨樹一幟。古人曾用“夕陽紫翠忽成嵐”等詩句來形容鈞瓷釉色靈活、變化微妙之美。傳統鈞瓷瑰麗多姿,玫瑰紫、海棠紅、茄皮紫、雞血紅、葡萄紫、硃砂紅、蔥翠青……釉中紅裡透紫、紫裡藏青、青中寓白、白裡泛青,可謂紛彩爭豔。釉質乳光晶瑩,肥厚玉潤,類翠似玉賽瑪瑙,有巧奪天工之美。  唐人祥鈞窯燒成溫度已經達到1350℃-1380℃之間,延承了傳統鈞窯胎質細膩,釉色絢麗奪目的特點,又結合了現代審美,器形飽滿玲瓏。獨特研製的瑪瑙釉水在燒製後形成更加鮮明的層次感,十多種釉色絢麗多彩,周身還佈滿珍珠點、兔絲紋、魚子紋和曲折迂迴的蚯蚓走泥紋等生動美妙的流紋給人無限遐想的空間。

  鈞窯的形成原理

  有其複雜的過程。由於鈞瓷的基本釉色是各種濃淡不一的藍色乳光釉,淺如天青,深如天藍,比天青更淡者為月白,而且具有瑩光般幽雅的藍色光澤。其色調之美妙,為一般窯口的產品所不及。鈞釉在化學組成上的特點:三氧化二鋁含量低,而氧化矽含量高,還含有0.5~0.95%的五氧化二磷。早期宋鈞在二氧化矽與三氧化二鋁之比介於11~11.4之間,五氧化二磷多數佔0.8%。官鈞釉的二氧化矽與三氧化二鋁之比為12.5左右,五氧化二磷在0.5~0.6%之間。

  窯變釉是一種典型的二液相、分相釉,釉中氧化鋁含量低,氧化矽含量高,並含有極少的氧化磷,釉中的紅色則是由於還原銅的呈色作用,由於採用還原氣氛,降低了氧化鐵的含量,燒成的釉色以濃淡不一的藍色乳光釉為主,並出現錯綜掩映的多種窯變釉色。

  窯變釉是一種藝術釉,變化最多,色彩最豐富,形態也最複雜。它的最初出現完全是偶然的。人們按一定的配方,製成某些釉料,施於製品入窯焙燒後,產生了出乎意料之外的顏色和形態,鈞窯的釉色基調是青色,偶然有在青色中出現或深或淺的紅色或紫色來,而這種紫色,有時像雲後迸射出萬道霞光,有時像萬里晴空飄浮的彩雲,變化無窮。人們對此現象無法解釋,就稱之為窯變。在長期實踐中,瓷工逐漸認識並掌握了銅紅的成色技藝。鈞窯的瓷工是首先運用銅紅工藝的,這說明當時已經能充分掌握銅元素的還原技術,這是瓷藝史上的一項重大成就。鈞窯不僅開創了我國窯變釉瓷器的先河,而且鈞窯器物的成型和高超的燒窯技術,一直為後世讚歎不已。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瓷的特點是什麼
鈞窯的基本介紹
相關知識
鈞窯的基本介紹
鈞窯的基本介紹
信陽茶文化的基本介紹
怎樣畫籃球場平面圖的基本介紹
中式茶道的基本介紹
關於跳水的基本介紹大全
員工手冊的基本介紹
關於跳高運動的基本介紹
關於鉛球運動的基本介紹
關於自由泳運動的基本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