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反思案例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9日

  當前教育領域對反思性教學的研究日益增多,“反思性教學”日益引起教育者們的重視,而區域地理是中學地理學中的一大核心內容,對區域地理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參考。

  篇一

  期中考試已經結束,有得有失,感觸頗多.在不斷的反思中深感多媒體技術給課堂帶來的實效,實惠.以下是自己的幾點的反思情況.

  反思一;利用多媒體技術帶領學生走出教材,走進生活..

  例如在上<<常見的天氣系統>>時,藉助FLAS***,使學生能很輕鬆直接地理解教材上的內容,因為新的知識被賦予新的背景,學生的興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強,進一步有利於問題的形成,使學生達到想學的境界.

  反思二;學生要成為課堂的主角,多媒體技術搭平臺.

  在課堂的探究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充當探討問題的主人.從引導者到組織者的轉變,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從思維的角度講,學習的過程是一種具備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對不同情況做出適時反饋,引導使之朝有利於知識建構的方向發展.

  反思三,深入挖掘教材知識的內涵,適度擴充套件其外延

  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掌握與之有關的地理知識,才能駕御整個課堂,因此教師必須針對每節課的內容,吃準,吃透,吃深教材,並且還應該掌握與之有關的,相關聯的本學科或相鄰學科的知識,將其適度且充分的連結到整個教學環節中,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藉助於網路資訊科技,則較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題。誠然,百密一疏。要將這一環節做到縝密,完美,還需進一步探索,下更大的力氣。

  篇二

  通過多年的高三地理教學實踐,我覺得應從高考能力要求反思教學活動,不斷探索改進,優化教學環節,提高教學效果。

  1、對教學觀念的反思

  長期以來,教師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動條件下形成的,一直沿襲著“死背書,多做題,拼時間,低效率”的老路。沒有教師主體的自我實踐反思意識和能力的增強,往往只是簡單的重複或沿襲,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

  我們應該從單純複習知識轉向“知識+方法=能力”,優化複習活動,教師講解多啟發多聯絡多分析,學生多思考***分析、比較、概括***、多動手***繪圖,列表***、多動口***提問,討論,交流***、多總結。例如在複習“影響工業佈局的區位因素”的相關內容時,我首先以魯爾鋼鐵工業區為例,讓學生回憶影響該工業區產生、衰落、再度崛起的主要區位因素,從而瞭解到工業佈局是多種區位因素作用的結果,而且這些作用因素對工業佈局的影響會隨著社會、經濟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從而說明影響工業區發展的因素是發展變化的。然後以上海寶鋼為例,瞭解影響其佈局的區位因素又是什麼,並分析它與魯爾鋼鐵工業區的佈局有什麼不同,並分析原因,從而說明某種工業部門是什麼指向型工業,只是針對某一特定時期、某一特定地點而言。同時指導學生分析影響鋼鐵工業佈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這種變化的總體趨勢又該是怎樣的?最後請同學分析比較長江沿線五大鋼鐵工業基地,並說出它們形成的主要區位因素。

  2、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高三地理教學複習實踐中,我們有時會發覺由於學生對所有基礎知識已經學習過,如果老師只是照本宣科,沒有一定的新意和難度,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就會有較大差異,因此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智慧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智慧組合,有自己的智慧弱項和智慧強項,也有與此相適應的獨特的認知方式。學生知識面有寬有窄,學習能力有高有低,認知能力有強有弱。教師必須正視學生之間的這種個體差異。比如可以在內容的呈現方式上進行認真的構思和設計,文字材料,影象資訊,多媒體等等,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要求。

  例如在高中地理主幹知識的複習中,大氣環境是個難點,而其中的有關天氣、氣候、季風等內容更是難中之難。如果還像講授新課那樣複習,一是時間不允許,二是學生也提不起興趣。於是我在教學設計時做了精心準備,試著編寫了這樣一個案例,通過案例教學法來突破難點,案例如下:赤壁之戰前夕,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營精心準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際,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東風”,並應允借東風相助。其實諸葛亮只是作了一次準確的天氣預報而已。

  然後提出下列問題:

  ***1***赤壁位於我國哪一個省?試分析當地的氣候型別。

  ***2***為什麼東亞能成為世界最為典型季風氣候區?

  ***3***我國東部季風區的氣候特徵,及其成因。

  ***4***這個時候為什麼會出現“欠東風”的現象?

  ***5***孔明為什麼又能夠借來東風?

  ***6***你認為季風除了對軍事產生影響以外,還會對哪些方面有影響?

  這樣通過案例將要學習的內容轉變成一個個小問題,教師只提供背景資料,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這樣不僅複習了天氣、氣候、季風等知識,並瞭解形成該氣候的地理因素,同時拓展地理能力,事實證明,這樣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將抽象的原理轉化為直觀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輸的效果要好的多。

  3、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現在的課堂教學主要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圍繞教材內容進行的,學生學習也更多的是對課本知識的死記硬背,從近幾年高考的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來看,直接要求完整表述基本概念、原理的採分點幾乎沒有,需要記憶的觀點和方法論知識所佔的分值和比例越來越少,往往把更多的分值放在結合材料的分析和應用上。記得有一年高考中就有讓學生分析蘭州化工廠佈局是否合理的題目,當時就有同學只是從經濟和社會的角度對化工廠的佈局進行分析,忽視了環境效益對工業佈局的影響,認為這是完全合理的,得出了與標準答案完全不同的結果。

  因此我在教學中往往會選擇一些有關材料和學生一起討論、共同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複習有關廠址選擇的問題。我在給出了大量有關“食鹽”及“食鹽化工”等背景資料***略***之後,提出:  某公司正考慮在某鎮附近建一新的食鹽及食鹽化工廠,給出了某鎮的一部分地圖以及一些有關的資料。請同學對照地圖和資料,討論:圖中“公司提出的地點”和“議會提出的地點”相比,哪一個方案更合理。每一大組分別代表不同的角色:公司法人代表、工廠管理人員、議會代表和社群代表。討論之後進行大組彙報。同時強調:***1***考慮問題時,必須進行多方位的思考,要綜合已有的知識來解決正在研究的實際問題。***2***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不是單一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比較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利弊得失,從而優選出最佳方案。***3***分析任何問題都應該採取科學的、辯證的、全方位的態度和方法。

  在隨後進行的大組彙報中,學生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扮演公司法人代表的同學,從工廠經營必須取得更大利潤的角度,希望工廠建在距原工業區較近的地點;扮演工廠管理人員的學生,從方便原料採購和產品銷售的角度,建議工廠建在距交通線較近的地點;扮演議會代表的學生,從保護綠化的角度,呼籲新建工廠不能破壞樹木,工廠應建在沼澤地;扮演社群代表的學生,從維護社群環境的角度,要求工廠建在與常年風向相垂直的郊外。之後,在自由發言時間,學生們比較了上述意見的利弊得失,一致認為,雖然從他們各自的利益出發,提出的方案似乎都有道理,但是,綜合大家的意見,從整體、全面的角度看問題,還是公司提出的地點比較合適。

  4、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地檢討自己的言行:是否從權威的教授轉向師生平等的交往與對話;是否有公正的品質、豁達的胸懷、豐富的感情,以及敏銳的判斷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等等。

  例如,在“西北地區荒漠化防治”一節教學中,有一位學生提出:“我認為植樹造林並不一定能解決荒漠化的問題,因為樹木生長中要吸收更多的水分,從而會造成進入湖泊、河流和地下的水分變少,反面會導致荒漠化的加劇。”這個觀點與教材相反,我當時作了批駁。在課後反思中我深感這樣扼殺了該同學積極思考的興趣、大膽創新的勇氣,其實學生的思路也不是一點也沒有道理。於是,在下一堂課中當全班同學的面作了自我批評,並在後來的教學中注意寬容各種觀點,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創新。

  這就是說作為老師一定要謹慎處理自身的教學行為,既要能積極肯定學生的“別出心裁”,但也要給予及時適當的匡正。

  5、對教學反饋的反思

  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意觀察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行為,還要通過學生作業獲取教學反饋的資訊,在資訊反饋中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學習中的情感體驗等獲取全方位的體察。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內容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有許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學生知識的習得不是學生自己學會的,而是老師教會的,所以我們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

  因此我注意多與同學個別溝通,瞭解他們的解題思路與方法,平時上課也多從他們的能力角度講解,以求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篇三

  本人本學期擔任高三年級的地理教學工作,反思這兩個多月來的地理教學,本人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

  一.認真研討考綱

  作為高三地理教師應認真學習地理教學新大綱和高考考試說明,分析對比考綱的變動情況,研究近幾年高考地理試題,把握高考命題走向,使高三地理複習有明確的導向。

  二.立足課本,夯實雙基

  分析近幾年高考地理試題的特點: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學科的知識主幹、基本原理和規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維邏輯和知識運用能力。而能力是建立在夯實的基礎上的,沒有紮實、全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很難獲得高分。因此,在第一輪複習階段,切不可盲目追求進度,要穩紮穩打,注重立足課本、夯實基礎,突出主幹知識,重視圖表的判讀、分析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到位,以及地理學科語言的運用,力求使學生形成較完整的知識網路。並在此基礎上,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和轉化,靈活運用基本知識去辨析和認識與人類生存或環境相關的具體問題。

  三.重視圖表教學

  圖表是地理學科的特殊語言,地理試題的資訊往往來源於圖表,從地理圖表中正確獲取資訊,處理資訊,解決問題,是歷屆高考文綜地理試題的一個重點。但地理影象繁多、龐雜,在教學中教師應對那些最能考查考生思維能力、最能體現地理特色的地圖,如:等值線圖***等高線圖、等溫線圖、等降水量線圖、等壓線圖等***、日照圖、經緯網圖、***中國和世界***區域圖、地質構造圖等給予充分的重視,要指導考生進行圖文互換、變換角度,學會從圖表中提取對解題有用的地理資訊並加以描述,從而提高考生的地理綜合分析能力和地理表達能力。當然,對地理圖表的分析、簡圖的繪製也應該成為考生經常性的練習。

  四.優化練習,提高練習的針對性

  知識的鞏固,技能的熟練,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過適當而有效的練習才能實現。因此,及時收集各地的模擬試卷,根據考生的具體情況和高考的命題趨勢,精心選題、組合練習試卷,並對練習進行及時評講,規範專業術語,幫助學生總結解題規律,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途徑,既能使學生及時發現知識缺漏,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猜你喜歡:

1.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反思案例

2.初中分析

3.高中

4.初中

5.初中

初中科學老師的教學反思案例
初中教育案例與反思
相關知識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案例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案例
地理教學反思案例
高三物理教學反思案例
高二物理教學反思案例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案例
地形和地勢教學反思案例
地形和地勢教學反思案例
高一物理的教學反思案例
初中物理光世界巡行教學反思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