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姜半夏的功效與作用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5日

  姜半夏,又稱姜夏、姜夏片。為生半夏經水浸泡,漂至口嘗僅有麻辣味,與鮮姜、白礬同煮至透,取出晾至六七成幹,悶潤後切片晾乾入藥。姜半夏毒性已減,性偏溫燥,具燥溼化痰、降逆止嘔之功效,適用於脾虛痰涎湧盛作嘔或寒痰咳逆者。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姜半夏的功效與作用

  1. 用於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溼,聚而成痰者為主,為治溼痰的要藥,適用於痰溼壅滯、咳嗽氣逆等症,常與陳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與貝母配伍應用。因其性溫,故又可用治寒痰,宜與白芥子、生薑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熱痰與風痰,治熱痰可與瓜蔞、黃芩等配伍;致風痰,宜與天南星等同用。

  2. 用於胸脘痞悶,胸痺,結胸等症。

  半夏功能辛散溫通、化痰、燥溼,故可用於痰內阻、胸脘痞悶病症,可配陳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熱互結,有可配黃芩、黃連、乾薑等同用,可收辛開苦降、散結除痞的功效***如半夏瀉心湯***。此外,又常用於胸痺疼痛,配瓜蔞、薤白等同用;治結胸症可與瓜蔞、黃連等同用。

  3. 用於癭瘤瘰歷、瘡瘍腫痛、梅核氣等症。

  半夏又能化痰散結,可用以治療痰溼結聚所致的癭瘤、瘰歷痰核、陰疽腫痛,或痰氣互結的梅核氣等病症。用治癭瘤瘰歷痰核,可與海藻、黃獨、貝母等配用。癰疽未潰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調醋外敷,有散結消腫的功效。用治梅核氣,可配厚朴、紫蘇等同用。

  

  姜半夏與各類半夏的區別編輯本段回目錄  生半夏,為原藥材經揀淨雜質,篩盡灰屑入藥的生用飲片,悶潤後切片晾乾入藥者,稱半夏片。半夏生用辛烈毒甚,不宜內服,故處方中單寫半夏者,都指的是經過炮製後的各種制半夏而言,如姜半夏、法半夏、清半夏等。若需用生半夏入藥時,應特別註明。生半夏多供外用,舊時大多研末吹鼻,引涎以治暈厥、小兒驚風或喉痺腫痛;近來多外敷以消癰腫、除癭瘤、療癬癢等。

  法半夏,又稱法夏、黃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為生半夏用白礬、甘草、石灰加工炮製後入藥者。毒性低,化痰作用強。法半夏燥性較和緩,除可燥溼化痰外,尚有調脾和胃之功,常用於脾虛溼困、痰飲內停之證,取其清痰化飲、理脾和胃之效。

  姜半夏,又稱姜夏、姜夏片。為生半夏經水浸泡,漂至口嘗僅有麻辣味,與鮮姜、白礬同煮至透,取出晾至六七成幹,悶潤後切片晾乾入藥。姜半夏毒性已減,性偏溫燥,具燥溼化痰、降逆止嘔之功,適用於脾虛痰涎湧盛作嘔或寒痰咳逆者。

  清半夏,又稱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為生半夏用白礬加工炮製後入藥者。清半夏毒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強,宜用於體弱多痰、寒溼較輕者。

  仙半夏,又名仙露半夏。為生半夏用甘草、五味子、青陳皮、枳殼、枳實、川芎、沉香等14味中藥煎汁浸泡,待藥汁吸乾,再烘乾入藥者。仙半夏毒性降低,理氣化痰作用增強。

  青鹽半夏,又稱鹽半夏。為清半夏用青鹽水浸拌,晒乾入藥者。青鹽半夏毒性降低,清熱化痰作用增強。多用於治療瘰癧痰核、梅核氣等病症,可收消痰散結之功。

  竹瀝半夏,為清半夏用鮮竹瀝淋灑拌勻,待竹瀝被吸盡,晒乾入藥者。竹瀝半夏清熱化痰止咳作用增強。宜用於胃熱嘔吐,或肺熱咳痰、黃稠而黏,或痰熱內閉、中風不語等證。

  蘇半夏,又稱蘇夏。為清半夏再經加生薑、朴硝、甘草、皁角在水中浸泡取出,再用甘草、青鹽、黨蔘、川貝等進一步加工,晾乾入藥。蘇半夏降氣化痰平喘作用增強,適用於脾胃不和,夜臥不安,或小兒食滯痰阻、咳喘嘔逆。

  另外,還有醋制半夏、膽制半夏等多個品種。而水半夏和旱半夏是不同的兩種中藥,不能混為一談。水半夏性溫、味辛,有毒,具有止痛、行瘀、消腫、解毒之功,用於治療頭痛、胃痛、腰痛、跌打損傷、乳癰、腫毒等,常用量0.3~0.6g。產量大,價格低。

白朮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土茯苓的功效
相關知識
中藥姜半夏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法半夏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中藥半夏的功效與作用及配料
中藥側柏葉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紫蘇梗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壯陽果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中藥川貝母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中藥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中藥女貞子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中藥墨旱蓮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