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爬山要注意什麼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現在清明節更是掃墓、外出踏青的高峰時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_清明節爬山注意事項,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山路溼滑難行 滑鞋是首選
上山掃墓一般行程半天,若選擇不合腳的鞋子不僅會使足部受損,嚴重的甚至可能引起各種併發症。爬山不應穿著涼鞋、拖鞋、尖頭鞋、高跟鞋或新鞋,可選擇軟皮面或布面等透氣性好的圓鞋頭、厚膠底鞋或尼龍搭扣的運動鞋,最好是防滑又耐磨的徒步鞋。出行前應仔細檢查清除鞋內的小沙石等雜物,鞋墊皺褶也要整理鋪平。
雜草林地行走 不妨“打草驚蛇”
春季是蛇活動的頻繁期,特別是在悶熱欲雨或雨後初晴時,蛇經常出洞活動。
專家提醒市民,在山間灌木、雜草林地行走時,可先用棍棒敲擊草叢,“打草驚蛇”將蛇趕走;遇蛇襲擊,不要直線跑,更不要向下坡逃跑,可左右拐彎交替作“之”字形躲避;若被蛇咬,傷者切忌驚慌奔跑,要緩慢行走或由他人運送,劇烈活動會使血液迴圈加快,增加人體對毒素的吸收,加重中毒症狀。傷者要立即用止血帶或手帕、繩索等在傷口5釐米處進行縛扎,每隔15―30分鐘放鬆1分鐘,以免肢體壞死。傷者應到醫院救治。
雨天也要防火 提倡文明祭祀
清明時節上山祭祀,不少人焚燒紙錢,火種隨風飄散,給山林防火造成了極大壓力。
森林防火辦提醒,在清明掃墓期間,市民儘量不要攜帶火種上山,應用綠色環保的方式祭拜祖先,用鮮花代替紙燭,做一名文明的低碳掃墓人。即使是在墓區,也請市民在指定地點焚香燒紙。防火辦特別提醒,清源山上禁止明火。
山上的枯枝敗葉較多,一旦尚未完全熄滅的菸頭掉在這些易燃物上,很容易引起火災。因此,上山掃墓時切忌吸菸。並請家長看緊孩子,別讓他們玩火。
一旦發現火災,不可盲目亂逃,要充分利用身邊可以滅火的物品進行撲打,並立即請求周圍群眾及工作人員支援,及時***報警。
爬山運動量大 隨身帶巧克力
上山掃墓耗時長,體能消耗大,老人、婦女容易出現低血糖症狀。建議市民出行之前,準備巧克力、糖果或含糖飲料,一旦出現頭暈、怕冷、出冷汗、手顫等低血糖反應時,馬上吃一點糖分較高的食物能有效緩解症狀。同時,還應多喝水,適當補充水分。
專家建議,當出現低血糖症狀時,糖尿病人適合進食無糖食物或點心,比如蘇打餅乾,不可食用含糖太高的食物。
此外,到野外掃墓還應注意預防花粉過敏。有過敏體質的人到野外可戴口罩、墨鏡、手套等,穿上長袖衣褲,儘可能減少面板外露。行走時應選擇花草樹木上風口行走,必要時還應帶上防過敏的藥物。
雨天山上氣溫低,市民應及時增減衣物,預防感冒。
遇到雷雨天氣 避免接打手機
清明節多雨水,驚蟄過後便有雷雨天,市民祭掃先人一定要帶雨具,並注意防雷。
在野外遇強雷雨,不要使自己成為最高點。市民應儘快離開山頂、山坡、山脊、河流、湖泊,避免多人擁擠一起,應選擇最低處,雙腳併攏蹲下,除下身上金屬物品;不要靠近電杆、高塔、大樹、煙囪以及牆根的避雷接地裝置,不要接觸金屬管線、電線。
同時,雷雨天氣應儘量避免接打手機。因為手機開通電源後,所發射的電磁波極易引來感應雷,使人遭受雷擊。
如果不幸遭到雷擊,電流會使人的心跳、呼吸停止,但只要搶救及時多數可以恢復,親友應及時向120求救,並馬上以心肺復甦法和人工呼吸現場搶救。
清明節的有什麼風俗習慣
清明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家家蒸清明粿互贈,不僅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死離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踏青
踏青,又叫探春、尋春、郊遊。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清明前後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習俗的一項重要內容。
清明踏青在山東極為普遍。臨朐、滕州的兒童一早就到村外踏青、放風箏。有的用柳條做成口哨吹,哨聲十分動聽。有的地方,兒童仰臉大口呼氣,據說可以洩內火。大部分地區都有打鞦韆的習慣,濰坊地區的鞦韆有三種:一種是直鞦韆***適合老年人玩***,第二種是轉鞦韆,第三種是翻鞦韆。即墨比較重視清明節,這天人們一起床就換上節日服裝,特別是婦女,個個打扮得漂漂亮亮,到處串門,先看新媳婦坐寒食***新媳婦要像舉行婚禮那天一樣在炕上坐著***,然後去打鞦韆。鞦韆甩得高,意味著生活過得好,所以大家都你爭我搶,興高采烈地打鞦韆。這一天,婦女玩得十分痛快,因此,當地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的說法。
蹴鞠
蹴鞠***cù jū***,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唐代時球內充氣。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至今我們叫足球。
盪鞦韆
盪鞦韆,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植樹
清明是在寒食後的一天,屬於氣清景明、萬物皆顯、草木吐綠的時節。悼念之後當仰起頭邁向未來,冬天之後就是春天。人們在寒食之時,祭祀哀思;寒食之後,就出去踏青、放風箏、盪鞦韆,插幾枝柳,看它日後成蔭。而且在寒食之時,偶爾會不小心把山上的草木燒掉了;寒食過去,清明到來,是時候多種些樹木補上了。先人的精神,當像山上的樹木,是長青的;人的生命,也當像新種下的樹木,在這春風中成長、向上。因此清明也是我國傳統的植樹節。清明商機無數。
清明節爬山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