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平行志願的投檔規則是怎樣的
在高考錄取中,公平與效率是必須兼顧的兩個原則.長期實行的"志願優先"錄取機制則在公平和效率上都有所缺失.新推行的"平行志願"機制則能夠彌補該不足,實現公平與效率的雙向改進.為保證新機制發揮實效,需要做好相應的配套工作.
高考平行志願的投檔規則,你真的瞭解嗎
平行志願,其實質是省級招生部門對考生投檔時遵循的基本規則,也就是說在高考錄取的過程中,省級招生部門負責把考生的檔案根據其個人志願向各高校進行投送。投檔時遵循什麼樣的規則呢?目前,實行最多的就是平行志願這種投檔規則。這種規則一般三句話可以概括:分數***位次***優先,遵循志願,一輪投檔。
省招辦投檔時,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投哪個學生的檔案,這時是分數***位次***優先,也就是根據分數由高到低,先投最高分的,然後根據名次依次往下投。
在決定了投誰的檔案後,第二個問題就是把檔案往哪裡投?這時就要遵循志願,即首先檢索學生所填的A志願學校,A志願學校如果可投的名額未滿,即直接投給A志願學校;如果A志願學校可投的名額已滿,則檢索B志願學校;如果B志願可投名額已滿,則檢索其所填的C志願學校,直至檢索到F志願學校,學生的檔案都無法投進,則學生檔案進入自由可投狀態,等待本次投檔錄取結束後的徵集志願。
一輪投檔,指的是省招辦只能將高考生的檔案投入學校一次,投檔、錄取結束後,被退檔的學生才有機會再次填報志願,然後省招辦會根據徵集的志願重新投檔,這次稱之為徵集志願。
這裡面有個情況需要說明,就是投檔與錄取是兩個概念,投檔是錄取的前奏和基礎,一般來講,投檔進去基本上就可以錄取,但投檔並不等於錄取,因為還有個投檔比例的問題,即高校為了保證各專業招生計劃完成,在各專業之間進行調劑,所以需要投檔時多投一些學生進來並篩選。以前,在順序志願時,投檔比例要高一些,一般是120%***也就是要招100人,投檔進來的學生達120人***,因為如果投進來後需要退檔的話,該學生還可以投向第二、第三志願;實行平行志願後,投檔進去的學生如果被高校退檔,就沒有第二第三志願可投了,直接進入徵集志願。平行志願的退檔比例較小,一般為110%-105%,一些高校還承諾:只要投檔進去後服從專業調配,保證不退檔。
在平行志願投檔原則下,家長該如何進行志願決策呢?筆者認為是從有利於優質就業的最高原則入手。以前,大家從有利於升學的角度提出相關策略,比如所謂的衝、穩、保策略,就是衝著考上好大學的目標提出的。而從有利於優質就業的角度來考察,就會發現這一策略的不合時宜,因為當高考生用分數衝進了某所好大學時,其成績優勢在學校中自然就沒有了,這時要想選擇該校優勢專業當然就很困難了。再一個,就是人們經常所說的專業冷熱搭配的策略,這依然是立足於升學。而如果從就業的角度看,經過學業規劃選擇的專業就在某個範圍內,不存在什麼冷熱搭配的問題。
從學業規劃的角度看,平行志願下的高考志願該如何做決策呢?筆者的四條基本思路如下:
1、定位準確
相比於順序志願,平行志願的一大特徵為:各學校錄取學生高考成績扁平化,即學生成績都集中在學校的平均分附近,高分學生則會進入更高層次的學校,低分學生因為平行志願很少再有機會進入理想學校。如此,大家都願意去的學校的錄取分自然會提高,大家都不願意去的學校的錄取分數則就會下降。筆者認為,在志願決策中首先應考慮專業的選擇,並且定位學校時一般都要求在所定專業上有就業競爭優勢,一般說來學校中有就業競爭優勢的專業其錄取分數都會高於學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這就要求學生的高考成績一般都要達到平均分後才有相應的專業選擇優勢。綜合上述原因,筆者認為,平行志願填報模式下,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視平均分差的運用,要做到定位準確,爭取A志願就可以進入到合適的學校、專業。
有觀點認為,在填報平行志願時,應當實行“衝一衝”的策略。對此,筆者認為這有可能導致另一種困境。因為平行志願模式下實行的是一輪投檔,加上各學校在投檔時都有一定的投檔比例,比如1:1.05或者1:1.1等,必然會有5或者10個學生被淘汰。這時,如果採用“衝一衝”的策略,勉強被投進一所想去的學校,但由於分數沒有競爭優勢或者不服從專業調配等原因,學生檔案有可能被淘汰,這時後面的BCDE志願也已經投檔結束,學生只能等待徵集志願了。為了避免投檔後被淘汰出局,筆者還是主張準確定位,不建議採納“衝一衝”的策略。
2、注意順序
四川省的平行志願可以填報5個學校,為了確保錄取,我們不僅要在A志願上定位準確,同時對BCDE志願的平均分差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即A志願的平均分差最接近學生的分差,然後B志願比A志願略低,C志願又比D志願略低,以此類推。其分差之間最好相差5-10分之間,這樣,就能確保A志願投不進時B志願可以投進,B志願投不進時C志願可以投進……,一共會有五個機會選擇學校。
值得注意的是,學校的分差排序只能按照從大到小來排列,不能從小到大排列,因為如果按分差從小到大進行排列,A志願投不進去,後面的BCDE也都投不進去;要麼A志願投進後直接錄取,而後面本來還可以進更好的學校,結果因為將分差小的A志願學校放在第一個,後面的BCDE學校也就沒有機會錄取了。
3、有條件地服從調配
服從專業調配實際上是個無奈的選擇,在理想狀態下,筆者主張選擇合適的專業,專業確定後不服從調配。而當考生根據專業及分數定位好了學校,想進入某個目標學校而不被淘汰出局,一般建議服從調配。請注意,這是有條件的服從,這條件就是選擇該校專業時一定要有定向,即自己的專業傾向,比如確定了財經類,那麼就選擇會計學、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等專業,老師如果給你調配專業,一般也不會離你的專業太遠。但如果你專業沒有定向,沒有表現出傾向性,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招生老師也不知道你到底喜歡什麼專業,也就給你隨便調配了。
4、進校換專業
如果根據上述原則,進了學校卻沒有調劑到自己原來定的專方向業,那麼只有進校轉專業了。當然,前面的工作並沒有白費,因為通過前期的學業規劃和升學決策,選擇到了最適合於自己的專業和學校,雖然專業不適合,但學校是適合的。進校後,可以再爭取進入適合自己的專業。
高三生文科綜合答題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