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文史常識類試題解析
目前職業高中的學生普遍存在對文史知識瞭解掌握不夠,對哲學常識理解較為膚淺的現象。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這一現象也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直接影響了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素質的培養。結合語文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在教學過程中,增強對學生文史知識、哲學常識的補充講解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歡迎參考閱讀!
如下:
1.從姓氏的演變看,下列姓氏中較古老的應是 B
A.趙 B.姬
C.元 D.吳
2.中國與西方在親屬稱謂上有很大的不同。如:對與父母同輩的稱謂,英文只用“uncle”和“aunt”,而中文則用“伯伯、叔叔、舅舅,姑媽、姨媽……”等。這種差異所反映的實質是 D
A.漢字比英文有更強的表現力 B. 英語比漢語的內涵更為豐富
C.西方人更善於協調人際關係 D.中國人較西方人更具家族觀念
3.孔子有兩個字“牛”的學生,一個是冉耕,字“伯牛”,另一個是司馬耕,字“子牛”。他們倆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證的春秋時期的歷史現象是 B
A.農民可以接受教育 B.牛耕技術出現
C.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 D.鐵製生產工具出現
4.宋朝曾把與契丹族政權邊境臨界地區的一些地點改名,如威虜改為廣信,靜戎改為安肅,
破虜改為永靜等。根據所學史實判斷,這種現象出現的時間是 *** B ***
A.實現統一後 B.澶淵之盟後
C.東京保衛戰後 D.宋金和議後
5.古人“始生三月而加名”,“男子二十,冠而字”。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劉備,名備,字玄德。一般情況下,名供長輩稱呼,用來自稱則有謙恭之意。“卑己尊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劉備與曹操會面時,他的自稱和對曹操的稱呼應是 C
A.備、操 B.玄德、操
C.備、孟德 D.玄德、孟德
6.“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人。他從30歲左右開始授徒講學,開創了儒家學派。”從這段簡介中可知,儒家學派產生於 B
A.公元前6世紀後期 B.公元前5世紀後期
C.公元前6世紀前期 D.公元前4世紀後期
7.俗話說,歷史一條線,地理一張圖,歷史的時序性是學好歷史的基礎。中國封建社會第一次大統一與第二次統一,兩者時間相距 A
A.500年 B.501年 C.809年 D.810年
8.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他根據中國的立法把這正月作為歲首,這一節日應起源於 B
A.秦始皇時期 B.漢武帝時期
C.唐玄宗時期 D.元世祖時期
9.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中的主人公郭靖、楊康名字來自於歷史上的“靖康之變”。“靖康”是指 B
A.河南開封 B.宋欽宗年號
C.宋徽宗廟號 D.宋徽宗諡號
10.“玉鼠去,金牛至,賀歲夜無眠;舉金樽,對玉闕,瑞雪似舞翩;家為天,人如仙,快樂走人間;眾親朋,闔家歡,新春福祿全!”這是2009年春節的一條祝福簡訊,其中的 “鼠”“牛”與農曆紀年相配,這源自 D
A.中國原始的自然崇拜 B.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
C.中國原始的圖騰崇拜 D.中國古代的農業文明
文史常識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1***作家作品。包括:中國古代作家姓名、字、號、溢號、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體例;中國現代當代作家姓名、籍貫、時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對作者及作品的評價;外國作家的姓名、國籍、時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學流派、對作者及作品的評價。
***2***古代文化常識。如天文曆法、山川地理、官職、科舉禮儀、稱謂名號、文化典籍等。
***3***文體知識與類別。包括古代文體知識及類別、現代文體知識及類別和應用文的常用格式,如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詩歌、散文、小說等。
***4***有關作品內容的知識。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節安排、環境描寫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語、典故、名句的出處;詩、詞、曲的名句;等等。
易誤解的文史常識:
***1***“先母”“先父”已作古
“生母”一詞意思就是“生身母親”,與自己有直接的血緣關係,“生母”一詞通常是在有相對詞出現的場合下對舉使用,很少單獨出現。同“生母”相對的詞有“嫡母”、“庶母”“繼母”、“養母”、“過繼母親”等。過去,男子可以有妻有妾,正妻所生的子女稱自己父親的妾為“庶母”,妾所生的子女稱父親的妻子為“嫡母”;
男子已有子女而後續娶,原有的子女稱父親續娶的妻子為“繼母”或“後母”。當然,這些都是書面語言,至於口頭的稱呼,往往會因地域、方言、習慣及其它情況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其基本含義則不會有太大出入。
而“先母”則與之有所區別。“先母”一般出現在社交場合,是對他人講到自己已謝世的母親時所用的敬詞,即“我的已經逝世的母親”,因此,“先母”必須是第一人稱用語。這三個條件同時具備才可以使用這個詞語。不論出於多麼敬重的心情,稱呼別人去世的母親都是不能使用“先母”這個稱呼的。“先父”的使用與此相同。對此不可不慎。
***2***“家父”“令尊”是兩人
說起敬稱,有句話需要記住,那就是“家大舍小令他人”。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社交場合,說到比自己大的家人,譬如說到自己的父母、兄長時,前面要加一個“家”字——家父、家母、家兄;
說到比自己小的家人,譬如弟弟、妹妹時,就要用“舍”字——舍弟、舍妹,以此來表示謙虛。
而說到別人的家人,譬如父母時,前面一般加上“令”字——令尊、令堂,以示尊敬。因此,“令尊”、“令堂”是對別人父母的尊稱,而“家父”、“家母”則是對自己父母的謙稱。
很明顯,“家父”、“家母”與“令尊”、“令堂”根本就不是一個人。“家父”僅作子女對別人謙稱自己父親之用,別人萬萬用不得。“令尊”中的“令”,含有美好義,是稱對方親人時的敬詞,萬萬不可用在自己身上。
敬詞與謙詞互相對應***如“令尊”與“家父”***卻不可互相替代,這是一個常識性的問題,需要時時記在在心上。
***3***“美輪美奐”房屋好
成語是約定俗成的,一旦固定下來,就不能隨意變更它的意思,更不能隨便改變其用法。
常見於報刊之中的成語“美輪美奐”,就經常被用錯或寫錯。
“美輪美奐”這一成語出於《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張老日:美哉輪焉!美哉奐焉!”輪,盤旋屈曲而上,引申為高大貌;奐,鮮明,盛,多。美:讚美;鄭玄注:“輪,言高大。奐,言眾多。”美輪美奐,形容房屋高大華美,多用於讚美新屋。
例如:“學生中有人痛恨曹汝霖賣國賊,生活奢侈,就放了一把火,想把這個美奐美輪的漢奸住宅付之一炬。”
可是,就是這麼明確的寫法和用法,很多人卻寫錯、用錯。
先從寫法上說,這個詞其正確的寫法是“美輪美奐”,有時也寫作“美奐美輪”。因為並列結構型詞語的詞序,前後調換並不影響整體語義。
另外,當“輪奐”連用,也可寫作“輪煥”;煥,則有“煥然一新”之用法。如白居易《和望曉》詩有云:“星河稍隅落,宮闕方輪煥。”
而現實中卻有很多人寫成了“美侖美奐”、“美倫美奐”等,這些都是錯的。
其次,從用法上來講,“美輪美奐”是一種美,然而它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嚴格的規範。它專指建築物之眾多、高大、華美,而不是其它形式的美。有人這樣寫道:“導遊帶著大家遊覽了美輪美奐的彩塑和壁畫。”“《千手觀音》舞蹈美輪美奐,感動了全國觀眾。”更為不可思議的是,有人在描寫女性貌美時,也敢用“美輪美奐”來形容。造成這些錯誤用法的原因在於,把一個只能用於建築的特定成語,任意擴大範圍,運用到非建築類的事物中去了。雖然隨著社會的變化,語言變化發展很快,但是也不能因為很多人用錯,就可以寬容地認為其詞形詞義可以改變。尤為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夠因為時代發展,就藉助讓詞語“發揮更大作用”的名義亂用。
***4***“莘莘學子”多少人
首先從讀錯“莘莘”來說,這個字的確有兩個發音,然而,“莘莘學子”中的“莘”字應當讀“shen***陰平***”,而不是記者口中發出的“xin”。
其次是“莘莘學子”一詞的使用錯誤問題。有很多詞語,人們大體上經常看到或者使用,但是沒有完全理解,所以在實際使用中常常用錯。
“莘莘學子”四個字連在一起,像個成語,其實不是成語,而是個自由組合的片語。
“莘莘”是個疊字形容詞,表示“眾多”,在古漢語中用途比較寬泛。
“莘莘”出自《國語·晉語四》:“周詩日:莘莘征夫,每懷靡及。”
《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辭書均釋其為“眾多”之意,這樣,“莘莘學子”應是“眾多的學子”。
如同上面提到的那個錯誤標題一樣,下面的例句也是因為不太理解“莘莘”之意而出了錯,在“莘莘學子”前加了“一大批”、“許許多多”,或者是在“莘莘學子”後面加上了個“們”字,造成了詞意重複的錯誤。
例如: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許許多多來自中國的莘莘學子共同為祖國祈禱;
一大批莘莘學子走出校門,成為祖國的建設者;
莘莘學子們站在主席臺下,聆聽校長的講話。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錯誤用法需要注意,那就是在“莘莘學子”前加上“一位”、“每一個”。因為“學子”和“莘莘”連用,意思就是“眾多的學生”了,所以就不能再加“一些”、“每一位”這類詞了。再用這些限定,就犯了邏輯上的錯誤。
例如:作為一名莘莘學子,我一定要好好學習;
每一位莘莘學子都應當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些用法都是錯誤的。
點撥:
文史常識的掌握沒有捷徑,主要靠平時的積累、辨別和識記才能準確、靈活運用,主要的考查題型也比較靈活。
其中單選題、填空題、問答題、連線題、閱讀理解與欣賞、默寫題和判斷題、改錯題都有涉及。
中國古代主要文學流派或團體的歸類:
1、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學派化人物有:韓非子。
5、屈宋:指戰國時期的屈原、宋玉。
6、揚馬:指西漢揚雄、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陳琳、劉楨、徐幹、阮禹、應瑒
9、沈詩任筆:指南朝齊樑間的沈約和任昉。
10、初唐四傑:指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時期著名的宮延詩人沈全期和宋之問。
12、唐代詩人屬於邊塞詩派的有:王昌齡、岑參、高適、王之渙、李頎。
13、張王樂府:指張籍、王建所寫的樂府詩。
14、郊寒島瘦:蘇軾語,是對中唐詩人孟郊、賈島詩風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詩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時南唐的兩個皇帝,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
17、三蘇:是蘇軾、蘇洵、蘇轍。
18、唐宋八大家: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軾、蘇洵、蘇轍。
19、宋代詞人中屬於豪放派的有:蘇軾、辛棄疾。
20、宋代詞人中屬於婉約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22、明代後七子:指宗臣、李攀龍、王世貞、謝榛、樑有譽、塗中行、吳國倫。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後七於的反對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順之、歸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巨集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詩人施閏章和宋琬。
27、宋詩派:即清代“同光體”詩人,代表作家是陳三立、陳衍。
28、浙西詞派:清初詞派,以浙江秀水***今嘉興市***人朱彝尊為代表。
29、陽羨詞派:清初詞派,以江蘇省宜興人陳維崧為代表。
30、常州詞派:清中葉詞派,代表人物是張惠言。
31、桐城派:清中葉最著名的一個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蘇州作家群:清初戲曲家群體,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戲劇家洪異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於1909年,發起人為陳去病、高旭和柳亞子。
初三語文口語交際知識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