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複習攻略
提到高三地理複習,地理教育者並不感到陌生,但是自古以來學無定法,教也無定法。以下總結了一些高三地理的複習攻略,與各大家進行交流和學習,僅供參考。
一、進一步深化統整地理知識的能力
在第一階段複習時,知識點落實到章節,用的時間較長,是以單元為單位重點講解知識點之間的聯絡。在第二階複習時,應重點複習地理學科的主幹知識,加強知識的歸納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注意知識之間內在聯絡。針對複習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一系列問題,應該在精讀課本的基礎上多換角度思考,多借助幾個載體來整合知識,從而掌握知識之間的邏輯關係,以便提高運用知識的遷移速度。如氣候知識,就可根據氣候的具體分佈、氣候的主要特點、影響氣候的成因、各種氣候型別的判斷、氣候對工農業的影響、氣候資源的利用與評價這一線索進行知識串聯;也可利用區域圖對中國各分割槽之間、中國某區域與世界某區域之間氣候資源的利用等進行對比聯絡;還可對各大洲相同的氣候型別進行影響因素的逐一對比等。還要注意知識歸類。在迴歸課本防止知識遺忘的同時,應該做好知識的整理和歸類工作,對高中地理重點和主幹知識進行歸類,可得出幾種型別。
***1***影響因素類。如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因素、影響氣候的因素、影響等溫線彎曲變化的因素、影響海水溫度和鹽度的因素、影響地震烈度大小的因素等。
***2***區位因素類。如工農業的區位因素、人口分佈和遷移的區位因素、交通***鐵路、港口等***建設的區位因素等。
***3***措施和意義類。如減少水土流失的措施、減少土壤次生鹽鹼化的措施、解決水資源不足的措施等;修建鐵路的作用和意義、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的作用和意義等。
二、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要全面思考,對比分析。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總結、歸納出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弄清自然地理環境中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其相互聯絡,人文地理要素的內涵,自然環境與人文活動之間的聯絡等。對於容易混淆的地理知識注意進行對比分析:可縱向對比分析,如按時間順序比較三次技術革命對工業生產、工業佈局的影響。也可以進行橫向對比分析,如比較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成因、氣候特徵、地區分佈;再如比較幾種農業地域型別的發展條件、主要特徵等,可採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過影象進行對比分析等等。認清相似問題的相似性和差異性,明確知識間的聯絡,有利於掌握概念的實質內容,排除干擾因素,形成正確概念。
要多角度進行訓練,促進知識遷移。對於一些可從多角度去思考的地理問題,要整體把握,注意發散思維的訓練。學習中注重加強對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問題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題多變、一題多解,訓練解題思路,提高解題的應變能力,研究各種可能造成知識負遷移的因素,促進知識的正遷移。如給出一組等值線圖,可以從多個方面變換條件進行思維訓練:如假定為等高線圖,判斷山脊、山谷;如假定為等壓線圖,判斷高壓脊、低壓槽;如假定為等溫線圖,判斷是何種洋流影響所致,或是何種地形影響所致等。
要理論聯絡實際,分析、解決問題。高考試題的一大特點就是注重聯絡實際,把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巧妙地與當前熱點、焦點問題聯絡起來,以考查學生運用地理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平時要關注熱點和重大問題,如全球變暖、北京奧運會、水土資源的合理利用、城市化、人口問題、能源的開發利用、新農村建設、建設節約型社會、生態文明等。但不應盲目追逐熱點,要善於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問題,從中發掘所涉及的原理和規律。這樣不僅使地理學習在深度和廣度上得到了擴充套件,而且有助於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提高讀圖、析圖能力
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也是地理學習的重要工具。因此絕大部分高考題都以地圖為載體考查考生從圖中提取資訊、解讀資訊的能力。命題的影象多種多樣,而且多數是課本中圖的變形或創新。近幾年的文科綜合試題中,地理部分出現較多的圖形型別有:日照圖、模式圖、等值線圖、地理資料統計圖***表***或區域地圖等等。雖然種類繁多,變化各異,但其本質都是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時間變化、地理事物之間的關係***數量關係、邏輯關係等***,因此在複習時應注意對圖表進行分類整理,抓住其共性,總結讀圖規律,提高讀圖、析圖能力。
***一***掌握好讀圖的基本步驟
***1***先看所給地圖的圖名。圖名是一幅地圖的眼睛,它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圖所示的區域和主題內容。例如“中國工業佈局的變化圖”,不僅表明了地圖所示區域是中國,還表明了地圖所示內容是中國工業佈局的時空變化。
***2***細辨圖中圖例。當地圖上出現多項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時,首先可從圖例中找出各項地理事物的名稱,然後分門別類地分辨識別它們的分佈特點。
***3***重檢視中分界線。地理分界線是判斷地理事物分佈的重要依據,如洲界線、國界線、日界線、晨昏線等。
***4***注意空間位置或形象特徵。可通過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徵來認識其分佈。如深圳位於珠江口東岸,而珠海位於西岸;法國的輪廓近似“六邊形”,智利的輪廓像“長劍”。通過閱讀較熟悉的或有一定意義的地理事物,如城市、鐵路、公路、河流等,然後再沿某一方向順序去讀圖。
***5***分析判斷。在地圖上了解某一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特點時,可以從整體到區域性作層層分析,找出規律,最後作進一步分析成因。
***6***勿漏輔圖。有些地圖配有輔圖,如課本中的洋流圖,就配有一幅北印度洋夏季洋流輔圖,我國的地圖往往配有一幅南海諸島的輔圖。輔圖有時有很重要的資訊,讀圖時更需注意主圖與輔圖的關係及相對應的位置,不可忽視。
***二***判讀不同型別的地圖應有所側重
如判讀等值線圖要“五讀一分析”,即讀數值範圍、讀極值、讀疏密程度、讀彎曲方向、讀區域性小範圍閉合等值線,分析成因。判讀曲線圖,應先看清縱座標和橫座標的含義,再認清各種圖例所代表的地理要素,然後去讀圖、析圖。注意利用曲線圖的連續性,向兩邊進行定性或定量地延伸分析,揭示出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時空分佈規律,進而說明各地理現象之間的聯絡,從而去解決問題。又如分析統計圖表時,要按下面步驟進行:一讀圖名、圖例,二讀座標、資料,三讀整體特徵和變化趨勢,並在此基礎上結合有關問題分析作答。
***三***應加強圖圖、圖文轉換訓練
要讓學生知道,大部分地理知識都可在圖上直觀地反映出來,而且教材表明的地理事物或現象之間的聯絡在圖上可以顯示得更為緊密和清晰。複習時要堅持圖文結合的原則,並加上圖文轉化、圖圖轉化訓練。如將區域性圖轉化為全部圖,將從某一角度繪製的圖轉換成從一個比較熟悉的角度去看,將試題中的圖轉化為課本上的圖或文字等,使之轉換到自己比較熟悉的知識體系中,從而方便解題。也可以根據課本中的文字等資訊,將其轉化為各種形式的圖表,以瞭解影象是如何演變而來的,增強自己的判讀能力和繪製圖表的能力。
四、提高審題、答題的能力
審題具有一定的程式。
***1***注意試題的數量和分數的分配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2***要確實弄清楚每道題的題意,搞清楚題目所給予的條件和問題,明確題目要求,因為考試要求可能與自己習慣的答題要求有所不同,所以一定要按題意和要求去回答。要認真解讀試題中的每一幅圖、每一句話、每個數字、符號,搞清楚設問與所給材料之間的關係,儘可能多地從題幹、設問和圖表上提取有效資訊,進行資訊間關係的判斷,互相論證或排除錯誤判斷。更要注意那些關鍵性和限制性的文字,否則就可能造成誤答或答不全。
***3***對於有些“似曾相識”的題目,更不可掉以輕心,不能憑“想當然”作答。要將考題與平時做過的題目進行對比,看看是否有“細枝末節”上的區別。如有,把這些“區別”看出來,就可避免失誤。
在準確審題後,解題的關鍵是要有正確的答題思路,靈活地調動和運用平時積累的知識儲備,綜合分析,將所學知識與試題要求成功“對接”來解答。針對不同的題型,應採取不同的解題方法,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試題基本上是兩種型別,即選擇題和綜合題。對選擇題來說,一是注意事物的因果關係,試題往往要求以果推因,有時則是以因推果;二是採取排除法,從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問題,有時這樣解題會更快一點。綜合題的解答時要有整體性思維,因為綜合題的設計往往以區域地理為載體,圍繞一箇中心問題,從不同側面或者事物的不同層面來設問,因此必須用區域研究的方法,全面思考,圍繞著“在哪裡?”“有什麼?”“為什麼?”“怎麼做?”
這一思路,去綜合分析解答問題,即從自然地理環境的內涵***地形、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及各要素間的相互聯絡,人文地理要素的內涵***資源、市場、交通、勞力、技術、政治、經濟、文化等***,以及自然環境與人文活動之間的聯絡、影響等方面入手,找出優勢條件或限制性因素,綜合分析,提出發展方向或解決措施。如分析沙塵暴的危害、產生原因和對策時,從危害來說,就必須考慮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和對人類生產生活各方面的影響;從原因來說,必須考慮自然原因,如大氣運動、大氣環流的穩定性、氣溫的變化、地表的植被狀況等;而人文原因則要考慮人類對地表的各種破壞,以及造成這種破壞的背景因素,如人口的增長導致對自然資源掠奪性的開發而產生的各種環境問題等。
第二階段複習做題時要多聯想、多琢磨、找思路、找規律,在思考、總結、深化上多下功夫。每做一道題,不能只滿足於知道答案,還應總結出解決這類題型的思路、方法、技巧和規律。還要研究高考試題答案,要知道這個答案的來龍去脈,這樣你就對做高考題有一種感覺,包括獲取和解讀有效的地理資訊以及答題規範的感覺,這樣就能不斷提高應考能力。
怎麼科學整理高中政治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