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學美術教育教程的建議
當我們在改革開放的勁風中推開窗子看世界時,社會的飛速發展是個知識經濟高科技的資訊時代,人們的世代教育思想和思維習慣起了根本的變化,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中學美術教育的背景
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已推行多年,義務教育本質是加強對人格完善、知識豐富的素質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美術教育是審美教育的主渠道。1988年國家教委為發展中小學教育頒發了《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劃》,為眼下中小學美術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帶來了契機。
美術課是中學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所設定的課程體系的一個重要部分。其目標是以審美教育為主線,以學生的智力和才能培養為核心。審美教育以掌握美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為內容。審美教育不是專指藝術技巧的教育,而是按照美的規律施行的一切教育。不言而喻,中學美術課堂教學方法具有它的整體性和特殊性,其任務不是重受教育者的短期行為和區域性把握,而是注重在對受教育者的心靈從無社會特徵的人塑造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個體品質高尚的世紀新人。這意味著它本身的倫理、知識、審美特徵與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緊密聯絡,最終使受教育的人格趨向真誠、善良、美好。
目前,中學美術課堂教學方法,仍然是“以繪畫性為目的”,一味追求純粹的技法訓練,應付考試,以此來充當“升學率”,帶有強制方法將成年人的規範模式壓給學生。千篇一律對著課本臨摹,“照葫蘆畫瓢”度過45分鐘,還有的地區學校乾脆不開設美術課。這種指導思想與教學方法,缺乏對學生創造思維能力與審美能力培養,違反了學生心理髮展規律,導致了學生個性扭曲,這種現狀與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所提出的素質教育目標相頡頏。具體而言,“以繪畫性為目的”的教學方法,缺乏對物件本質特徵的分析和審美概念的表述。其結果必然是:整體上成為被動刻板的模式,審美教育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訓練脫節;不符合《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美術教學大綱》要求的直觀性、系統性及理論聯絡實際的教學原則;有礙於創造想象和視覺記憶發展及中學生個性、意願、情感的表達;更缺乏審美教育的現代意識,其結果僅極少數學生或憑天資或家庭因素保持著美術的興味,而大部分學生收效甚微,基本毫無效果。如此無功而勞,實在可悲,豈容延續。
如何完成美術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美的規律,並具有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這一中心任務,使之成為促進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的一個有機因素。筆者認為,不僅要開設開展好美術課程和各種課外活動,更要加強對美術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克服以往美術教育中諸多弊端,確立新理念,探索新方法。
教學方法是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體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觀、道德品質,從而達到培養合格人才的目的的方法。教學方法是關係到教育、教學成效的關鍵。巴班斯基認為:教學活動的“一個典型特點是它不容許有千篇一律的現象”***注:《論教學過程最優化》,教育教學出版社,1982年版,第12頁。***,教學中最忌“在課堂教學的結構方面,在教學和教育的形式和方法的應用方面的教條主義和死板公式”***注:《論教學過程最優化》,教育教學出版社,1982年版,第15頁。***,何況時下是一個個思想、性格、智力、技能均不同的青少年,家庭、社會、學校的多種影響縱橫交錯,在每個人身上發生綜合的效應,因而對他們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不應該是一個固定的模式。筆者認為從“美術是視覺藝術,藝術本身是創造,藝術就是感情”這些本質因素出發,引導學生對生活多觀察、多思考、多動手,使眼、腦、手協調並用,建構合理的、動態的、發展的、多元化的、開放型和創造性的教學方法,來全面完善素質教育,這將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
中學美術教育教材怎麼拓展
拓展美術教學材料,豐富美術教學課程的內容
當今的美術在現代藝術材料和藝術技術、交流傳播媒體、視覺研究和資訊科技的衝擊下,在表現手法上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要求老師用發展的眼光對待美術教學和學生,而不能只停留在教授學生掌握某種繪畫技法上。
比如,在七年級的《標誌設計》一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讓學生採用即時貼進行剪貼的方法制作和創意小隊活動的標誌,從而塑造可愛、活潑、健康的小隊形象,這樣既省時、省力、又符合初中生好動的心理特點。美術材料的日益更新使得老師在設計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上有了拓寬思維和想象的空間,如雞蛋殼工藝畫的製作體現了變廢為寶的環保意識,版畫的製作體現了這種繪畫流程給人帶來的視覺美感和快感;
再如,在八年級《紙的造型藝術》一課中,老師不僅僅要教學生紙的剪、折、裁、疊、卷等方法,還要使學生了解和感受到不同材質的紙張的製作特點,更主要的是讓學生怎樣運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美化自己的生活,做到學以致用,這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中學美術教育的教學
藝術教育的參與原則,直接要求學生對知識全方位、多形式的體驗
藝術教育是藝術化的審美的教育,它通過讓學生參與藝術審美活動,獲得審美體驗,進而達到審關育人的目的。對於中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說,藝術不僅僅是一門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內心體驗,一種藝術審美愉悅的體驗。沒有親身參與到藝術活動之中的人,是不可能獲得這佯的一種體驗的,也可以說是學不到真正的藝術的。藝術教育的參與性原則,決定了美術教學過程是住教師啟發和指導下學生參與體驗藝術的過程。沒有學生的參與,就難有真正的美術教學。美術不是掛在教師嘴巴上的,而是學生自己用手用心所創造出來的。
與其他學科比較來說,美術學科更注重實踐性和操作性。實踐必然會有成功與失敗,嘗試失敗的教學方法,就是事先不必給學生過多指導和框框加以限制,讓學生在多次嘗試與失敗中自我進步。當學生在實踐中出現錯誤時,或出現牴觸情緒、不想畫時,老師不應該責怪、批評學生,而應該意識到這是一個教育的契機,及時地給學生以鼓勵和引導,幫助學生完成心中想要表現的作品,使學生在失敗中學到許多東西。而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大膽的嘗試更新穎、獨特的繪畫方式,以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
比如在《剪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很容易把剪紙和紙貼畫混淆在一起,因此,學生的作業中有剪紙,也有紙貼畫,出現這樣的情況,老師只有通過展示一些個性鮮明的圖例,幫助學生了解和區分紙的這兩種不同的表現手法,而不能完全否認學生的作業,要幫助受挫的學生樹立自信。隨著時代的進步,美術課堂教學設計的目標已不再侷限於區分門類和傳授繪畫技法上,而是能夠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進行變化和組合、創造出無數個新造型、新形象、新形式。
對中學美術教育教程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