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老師國旗下講話稿精選
在國旗下講話中,學校老師應該注重指導學生將正確的理念和高尚的情感化為實際行動,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同學們,你們知道本週星期幾就是中秋節嗎?對,星期四。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話明月•迎中秋》。
秋濃了,月圓了,又一箇中秋節即將來到了!今年的9月15日,是農曆八月十五,就是我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它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又被認為是我們中國人的團圓節。每到這一天,許多遠離家鄉的遊子,都會紛紛趕回家中,與父母親友歡聚一堂,把酒言歡。現在,我想問問大家:你們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嗎?
“中秋”一詞最早在周朝就已出現,而中秋節的盛行開始於宋朝。為什麼叫“中秋” 呢?因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還有許多稱呼:“八月節”、“八月半”、“月節”、等。中秋節原來是豐收的節日。過去,人們在豐收的季節裡,總要大事慶祝一番,慶祝一年的好收成,享受豐收的喜悅。中秋時節除了要舉行賞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此外,中秋節還有許多美好的傳說,如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玉兔搗藥等。這些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中秋的月最圓,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雖然中秋佳節是團圓的日子,但還有好多人因為種種原因而無法與家人朋友相聚,於是他們就把自己的種種情思寄託在明月中,寫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佳句。現在,我就想考考大家,看看大家知道多少。我說前半句,你們來接後半句,好嗎?
1、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2、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4、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6、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7、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看來大家的學識還真豐富!最後,我衷心地祝願我們每一位同學、每一位老師:中秋快樂,幸福安康!
篇2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學會謙讓》。
在我們安徽的桐城,有一條巷子特別出名,人們總愛講起這條巷子的來歷: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大學士名叫張英。一天,張英收到家信,說家人為了爭三尺寬的宅基地,與鄰居發生糾紛,要他用職權疏通關係,打贏這場官司。張英看完信後坦然一笑,揮筆寫了一封信,並附詩一首:“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意思是說,從千里之外來的家書只是為了一堵牆,你再讓對方三尺又有多大損失呢?你看,雄偉的萬里長城今天依然蜿蜒曲折,但是當年建造它的秦始皇早已經不在人世了。其實,這首詩就是勸告他的家人,不要為小事而斤斤計較,再有價值的東西也是身外之物,又何必爭來搶去呢?張家人看罷來信,深深領會到張英和睦禮讓、豁達明理的胸襟,立即讓出三尺地。鄰居看張家禮讓三尺,也隨即退後三尺。兩家不僅化解了糾紛,還為過路的行人留下了一條六尺寬的通行巷道,大大方便了百姓。如今,這六尺巷已成為了我中華民族和睦謙讓美德的見證。
是呀,讓人三尺又何妨呢?生活中常常需要我們大度地讓出這“三尺”,謙讓會讓我們的心境更加明澈。英國的《太陽報》曾以“什麼時候最快樂”為題進行有獎徵答,他們從八萬多封來信中統計出了選擇人數最多的答案:禮讓別人時最快樂!因為,我們的謙讓,會換來別人的感謝和微笑,也會為自己換來快樂的心情。
謙讓是一種美德,更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風度。我們小學生理應學會謙讓,養成相互謙讓的良好習慣。然而,我們也不無遺憾地看到,在我們的身邊,同學之間為了瑣碎小事,發生爭吵甚至打架的現象仍屢見不鮮。固執己見、互不相讓的爭吵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嚴重影響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可是,如果我們擁有了謙讓的精神,遇到這種爭執明智地退讓一步,或許,我們便會發現很多誤會和矛盾都是可以避免的。因為,謙讓不僅可以化解矛盾,更能化阻力為動力,拉近心與心的距離。謙讓,讓我們這個大家庭顯得更加溫暖可愛;謙讓,讓我們心胸寬廣,收穫了更多的友誼和快樂。
同學們,你們也想收穫這樣的快樂嗎?你們也想讓生活充滿陽光,溢滿芬芳嗎?那麼讓我們在生活中學會謙讓吧!給人方便,與己方便,發放新書時,讓同桌先拿;出教室門時,讓老師和女同學先行;下樓時,讓低年級的同學先走;出教室門時,讓老師和女同學先行;做遊戲時,把玩的機會讓給還沒有玩過的同學;看書時,把書讓給另一位也很想看這本書的同學,自己下次再看……
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用謙讓的精神為我們自己儲蓄文明,共同分享我們的歡樂吧!
篇3
各位老師,同學們,早上好,今天我想分享我人生的幾個片段,希望我的故事能夠給正奔跑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的你們帶來一些啟迪。
四歲那年,鄰居家和我同齡的女孩已經可以拿著蠟筆在牆上自在地寫寫畫畫,而我卻連一個“人”字都寫的歪歪扭扭。雖然缺少了些天賦,但我還是在父母的引導下開始學習書法。剛開始學習寫毛筆字的時候,因為年齡太小,坐著寫字根本夠不到桌子,所以只能站著寫,一站就站好久。往往幾個字練下來,手腕痠痛,腿腳發麻。冬天的時候,家裡很冷,經常寫著寫著,手就凍得冰涼,再也握不住毛筆,於是就坐在爐子邊搓搓手,等手暖和些了繼續寫。三十年後的今天,當我回首那一段童年的時光,覺得和那些無拘無束的兒時同伴比起來,我確實吃了不少苦。但我卻很感激那段時光,因為它教會了我專注,讓我可以在小夥伴們的歡歌笑語裡,在周圍環境的嘈雜紛擾中,依然屏氣凝神;讓我在人生的路上放下浮躁,放下懶惰,放下三分鐘熱度,放空禁不住誘惑的大腦,放開容易被吸引的眼睛,靜下心來好好做我該做的事。
初中的時候學校開運動會,為了班級榮譽,我報名參加了大家都不怎麼願意跑的1500米比賽。開跑後不久,我就被其他運動員甩在了後面。隨著腳步愈發沉重,漫長的跑道似乎沒有盡頭,我開始懷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堅持下來。但我還是不想放棄,因為一旦放棄,比賽也就結束了。慢慢的,原本跑在前面的人逐漸放慢了腳步,我突然發覺我離她們越來越近,直到將她們一一超越。那種堅持,決不放棄的信念,支撐著我跑到了終點。後來人生路上百轉千回,我才開始懂得人生原本就是一次長跑,需要爆發力,卻更需要耐力,需要堅持。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人生為棋,我願為卒,行動雖慢,卻不會也不曾後退一步。“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一個人,如果能堅守自己的信念不動搖,堅持自己最初的選擇並一直走下去,終會收穫自己的夢想,如同水到渠成般的自然,沿途的風雨和荊棘,也終將化為最美的點綴。
高三那年,我的生活已經被簡化成了學校和家的兩點一線。面對著似乎永遠也做不完的試卷和習題,我常常想,未來有一天回憶起高三的生活,我會覺得簡單到乏味吧。可是,當十幾年後的我回憶起那段日子,心裡卻充滿了懷念,懷念那時心無旁騖的自己。想起那些日日夜夜時,心裡會覺得很溫暖。有人說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當你發自內心想把一件事情做好時,這種強烈的動機會讓人充滿力量,生活也就變得格外簡單。學會將瑣碎的日子過出新意,在簡單安靜的歲月裡,安排好自己的一顆心,凡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推諉給別人;凡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推延到將來;凡此地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如此,才能不負黃天厚土,不負自己的人生。 十年前,初為人師的我有幸走進青島九中這所百年名校。這十年來。我有幸面對著一雙雙靈動的眼睛,一張張青春的面龐,也有幸見證莘莘學子的成長。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為人生之樂,而我能融入到這座古老的校園,與優秀的禮賢人並肩作戰,是我的榮耀,我的使命,也讓我懂得感恩。其實歲月是寬宥的,待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薄。一顆心,是絕對不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的。為學之路的失意與得意、清晰與迷茫,最重要的在於我們擁有一個怎樣的心境。我們需要專注,需要堅持,需要簡單,需要感恩。一切都只是過程,成功與快樂才是終點。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追逐夢想的路沒有盡頭,就像追逐夢想的心永不停息。都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夢想不會拋棄從未放棄的追夢人。
看過的人還看了:
教師最新國旗下講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