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泥條製作作品效果圖
泥條製作法是陶藝製作方法中的其中一種。利用此方法制作出來的陶藝作品非常精美。那麼,你欣賞過泥條製作出來的作品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
1
2
3
4
5
泥條盤築法相關介紹
一. 泥條盤築方法
無論是黃河流域的彩陶還是泥羅河邊的陶罐,從考古發掘出來的實物中我們發現,古代的先民們在製作大型生活用陶時,基本上採用泥條盤築這種成型方法。
泥條盤築法是人類最古老的陶藝成型方法之一。它是用粗細一致的泥條,層層盤疊壘築,按著漸次增大或減小的規律連線在一起,壘整合所需要的形體。現代陶藝運用此種成型法,泥條可以自由地彎曲與變化,方便製作一些大型的形體變化較多的自由形態等的形體,為現代陶藝家施展創作才能、抒發情感、表達意念,提供了廣闊的間。這種方法是拉坯等其它一些成型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也是現代陶藝家創作中主要採用的一種成型方法。
***一***底部的製作
1、將揉好的泥團取適量放在左手掌裡,然後用右手掌用力拍打粘土中心,並隨時轉動泥團,反覆擊打,注意保持邊緣厚度。
2、將泥餅放在手輪臺面的中心部位拍打平整,厚度視作品大小而定。
3、用刮刀將表面壓光。
4、用鐵針等工具劃出底部形狀,切去周圍部分——便是陶藝作品的底。
***二***泥條的製作
1、兩手掌相對,掌中合持一塊泥團,直徑約7釐米。
2、左手輕握泥團抽出右手,擠壓拍打下端,隨著轉動泥塊。
3、反覆此操作直至泥塊兩端成錐形。
4、繼續滾動泥塊,將空氣擠壓乾淨形成粗泥條狀。
5、將粗泥條放在臺面上,兩食指分開放在粗泥條上,慢而有力的滾動,由掌心滾到指尖,再由指尖滾回掌心,反覆運算元次,並隨著泥條由粗變細,自然向兩端延伸。***注意:搓滾泥條時兩手食指分開,用力均勻,且向兩端使力,這樣搓成的泥條則光挺、均勻,不至於出現粗細不均以及斷裂現象;泥條粗細視作品大小而定;如果粘土太硬,可用一塊較溼的帆布或麻布墊在工作臺面上操作,泥條在溼布上滾動,可增加其可塑性和柔韌性。***
***三***泥條和底的銜接處理
1、將第一圈泥條與底的粘接部位刻畫粗糙並塗抹泥漿。
2、將搓好的泥條準確地沿底部的輪廓線放置,用刀斜切泥條接頭,並將接頭兩端塗抹泥槳後接合。
3、沿第一圈泥條和底的接縫處在裡面加一根細泥條,然後先裡後外準確地和底擠壓在一起***注意:泥條與底銜接處的空氣須用力擠壓排出,否則燒成後容易產生底部斷裂或脫底現象。***
***四***單環盤築與連續盤築
在處理好底部與第一圈泥條盤築的基礎上按順序一環一環的盤築稱單環盤築。單環盤築的特點是:每一段泥條都首尾相接,成為一個泥圈。然後一個個疊放在一起直至口部;連續盤築的特點是:一根泥條從底盤疊壘築至口。運用泥條盤築法,由於泥條與泥條銜接部位要塗泥槳,再加上泥條本身含有一定的水份,因此,一次不宜盤築過高,否則就會歪斜、坍塌,最好的辦法是築至一定高度,就要涼幹一定時侯,等泥條水份稍幹後再繼續盤築。為了不耽誤時間,可同時一次盤築一至兩件作品,依次涼幹,盤築相互交錯進行。
***五***盤築要點和最後完成
左手放在時針11點部位,右手放在時針1點部位,大拇指在內,其餘指尖在外,四指與大拇指相對用力,將粘土拉向時針12點部位,隨著手輪的轉動,指尖均勻的捏合粘土,要求捏合提拉時,向內收斂,這樣坯體變薄增高時,才能保證理想的預期造型。
隨著坯體不斷增高時,可用鋸片修整挺刮,也可用陶拍適當的拍打,作品表面變化可規則,也可隨意,視各自意圖而定。最後邊緣處理可加厚,也可減薄,如求隨意則可隨意捏塑任一形態,這樣一件作品的成型即告完成。
小巧門:用泥條盤築大件作品時,將粗泥條放於檯面上,用手掌或榔頭、棒錘擊打成扁形板式泥條,利用這種板式泥條盤築,可以加快速度,但粘接處更須加倍用力擠壓,更小心的粘接。
陶藝製作泥條盤築法作品圖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