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心得體會
黨的十七大報告多次提到政務公開工作,強調“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執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的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日前,我國印發《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部署全面推進各級行政機關政務公開工作。這份新形勢下政務公開的綱領性檔案,體現出對傳統政府資訊公開工作的昇華。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將公開不僅作為夯實政府行為合法性的基礎,而且作為提升政府公共治理能力的制度支撐,更加強調公開的有效性與延伸效應,從而建構起兼顧“合法行政”與“良好行政”的制度框架。
以政府資訊公開條例為核心的傳統資訊公開制度,主要功能是針對“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錯誤認識,強化政府行為合法性及方便群眾的意識。而從更高層次的政府治理現代化角度看,資訊公開除了做好與群眾切實相關的資訊披露以外,還必須通過公開促進公共治理的提升,充分發掘出公開的制度紅利。無論是“資訊公開”還是“政務公開”,表明“公開”正走向細化和深入。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意味著,政府治理的全過程充分透明,隨時通過公開治理的各個環節,獲得更多的民主討論,得到更多的及時監督,從而提升政府治理的實踐理性。
在剛剛公佈的這份《意見》中,可以看到對政務公開的很多具體制度設計。例如,檔案中提到的“重大決策預公開制度”,將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決策事先公開。此舉一方面將行政的民主合法性要求延伸到行政決策的過程之中,另一方面也打造了一個公共理性的平臺,可以對重大決策進行“壓力測試”和後果考量,發現其社會效應與評價,從而更加理性而靈活地調整決策,確保決策出臺後的有效暢通。又如,檔案強調加強政策解讀工作,也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舉措。這一做法改變了以往認為公開僅僅是客觀披露、不進行分析評價的做法,而是將政策解讀與政策制定工作結合,形成了一個與社會充分進行理性溝通的全過程,從而促進了公開的實質有效性,增加了公開制度的“附加值”。
治理現代化理念要求,政府應該具有“迴應性”,這在檔案中也有體現,即對“重大政務輿情迴應督辦”的強調,目標在於塑造“迴應型政府”的實踐能力。按照傳統理解,政府行為及其運轉有其專業性和一定程度的封閉性,但在一個全面深化改革與資訊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的時代,重要政務既是影響社會的資訊,也需要建立在充分與社會互動的基礎上。對於社會輿情聚焦關注的問題,通過公開回應、解釋與闡明,有助於及時發現社會反響,找到決策短板,提升治理能力。
公開的有效性既關乎理念,也受制度與技術影響。在資訊本身成為一種治理手段的“網際網路+”與大資料時代,公開的有效性直接取決於資訊網路的技術建設。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必須有效消除政府部門的資訊壁壘,通過移動網際網路等技術,塑造政府部門之間在資訊分享上的友好關係,避免各自為政。為此,《意見》提出“穩步推進政府資料共享開放”,推動政府內部形成通暢的資訊交流、共享、聯動的機制,最大程度迴應社會、調整決策。
相信通過《意見》的有效實施,將塑造出更加註重後果評估、積極迴應、與社會充分商談等現代治理品質,形成以公開為媒介、以民主和理性為核心的現代施政格局。
篇二
黨的十七大報告多次提到政務公開工作,強調“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執行”,而且把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作為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加以闡述,明確政府機關的建設目標就是建成服務型政府。
筆者認為,服務型政府首先應該是透明政府,因為只有政府透明,才能促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只有政府透明,才能強化行政責任,建設責任政府;只有政府透明,才能加快行政“提速”,建設高效政府;只有政府透明,才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誠信度,建設誠信政府。而要政府透明,唯一途徑就是要大力推行政務公開。
談到政務公開,我們平時講得最多的一個片語是“公開透明”。“公開透明”作為一個片語,實質上是由兩個片語成的,即“公開”和“透明”。為什麼經常把這兩個詞放在一起來講,是有特殊涵義的。公開和透明並非是一回事,公開是過程、是手段,透明是結果、是目的,公開是政府行為,而透明是群眾感受。只有公開才會透明,但並非公開就會透明,透明是對公開的一種要求。公開工作是否到位,就是用透明來檢驗,讓群眾來評判。站在這個層面來反觀和審視我們的政務公開工作,前段雖然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但實事求是講,距透明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權力執行在有些部門、有些領域仍然帶有濃厚的“神祕化”色彩,公開的內容簡單,流於形式,遮遮掩掩,避實就虛。群眾仍然是霧裡看花,嚴重妨礙了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的行使。
今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資訊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就要施行。這標誌著我國政務公開工作步入法制化、規範化軌道。我們一定要以《條例》正式施行為契機,廣泛宣傳條例,嚴格執行條例,不斷推行政務公開工作。具體來講,要緊緊圍繞“廣度、深度、力度”作文章:
一、關於公開的“廣度”
這幾年,雖然對政務公開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和強力推行,但仍然存在公開的領域、範圍、輻射不廣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應重點從“三性”上去強化:
1、要強化公開主體的廣泛性。按《條例》要求,各級政府及縣級以上政府各部門、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公共企事業單位,都要推行政務公開。
2、要強化公開內容的全面性。“公開是原則,不公開是例外”。除了涉及國家祕密、商業祕密和個人隱私的事項外,都應主動公開。在公開的內容上不能有選擇性和隨意性。各級政府及部門公開的重點是人權、事權、財權、物權執行情況以及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公用事業單位辦事公開的重點是工作內容、工作職責,辦事依據、條件、程式、過程和結果,服務承諾、違諾違紀的投訴及追究等。
3、要強化公開載體的多元性。沒有載體支撐的創新,就沒有政務公開的突破。除運用傳統的公開欄、明白卡和廣播、電視、報刊媒體等公開形式外,當前重點是要提升兩大載體:一是政務中心主載體的建設。應重點解決陣地建設問題、職能定位問題和功能提升問題。凡是老百姓辦事的專案,凡是政府投資的事項,應一律納入政務中心管理。政務中心既要“掛號”,又要“看病”,實行“一站式、一條龍”服務,真正向市政大廳方向發展。二是要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加快推進政府上網工程,實行網上公開、網上審批、網上監督。
二、關於公開的“深度”
公開的“深度”問題實質上是公開的質量問題。提高政務公開工作的質量,應該從四個方面去把握:
1、要真實。嚴防虛假公開、欺上瞞下。
2、要具體。就是要解決含糊籠統公開的問題。同志說:“一具體就深入”。如打造基層服務陽光帶的問題,實際上就是鄉鎮政務公開的問題。鄉鎮政務公開要具體,就是要緊緊圍繞建設新農村這個主題來具體化。一是要圍繞推進現代化農業建設來具體化。上級政府和政府部門下撥的專項經費的使用情況、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使用的狀況、徵用土地及土地補償情況等都要及時公開。二是要圍繞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來具體化。各種支農惠農政策要與群眾見面。鄉鎮集體資產和財務收支情況要按照程式逐項逐筆公佈。三是要圍繞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來具體化。要及時將落實義務教育減免學雜費情況、農村醫療保障情況和國家救災、救濟款物、軍烈屬優撫款、計劃生育獎勵扶助款以及最低生活保障費的發放情況進行公開。
3、要及時。公開必須是動態的而非靜態的,要圍繞行政權力執行的全過程,限時公開,及時更新。
4、要規範。要按《條例》要求,編制和公佈公開指南和公開目錄,嚴格稽核程式,保證公開時效。
三、關於公開的“力度”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和現實利益的驅動,推行政務公開是有一定阻力的。所以,必須加大力度,強力推進,政務公開工作才能落到實處。
1、切實加強領導,提供組織保證。要按照“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主抓、政府辦組織協調,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檢查”的要求,進一步健全政務公開領導機構和工作機制,真正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共同落實。特別是各級政務公開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要切實履責,加強指導和協調,掌握情況,總結經驗,研究問題,提出對策。
2、完善工作體系,健全配套制度。這是做好政務公開的重要保障。當前要在構築政務公開的領導責任體系、公開預審體系、評議監督體系和考評追究體系方面,健全和完善各項配套制度。一是要建立政務公開工作責任制。明確政府及其部門為政務公開的責任主體,並將其列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政府目標考核責任制的重要內容。二是要建立健全預審制度。明確所有公開內容都必須進行事前預審,通過預審準確把握公開的重點、公開的範圍和公開的時間。三是要建立評議制度。對公開的內容是否真實、準確、全面,公開的時間是否及時,公開的程度是否符合規定,公開的制度是否落實,讓人民群眾來評議。四是要建立考評追究制度。制定政務公開的考核辦法和考評細則,量化考核標準,為政務公開的評價獎懲提供參考。要明確政務公開的紀律責任,制定處理依據和標準,使責任追究有章可循。
3、加強監督檢查,嚴格責任追究。這是確保政務公開工作落到實處並不斷推向前進的重要途徑。各級政務公開辦對每年的政務公開工作都要有部署、有檢查、有考核。各責任牽頭部門和上級行政機關要經常督促檢查本單位、本系統政務公開工作落實情況,促進系統抓、抓系統。特別是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切實履行監督檢查職責,加強與各部門協調配合,加大對政務公開工作的監督檢查力度。對工作推行不力的,要加強教育,促其高度重視,加大工作力度;對搞形式主義、走過場的,要嚴肅批評,堅決糾正;對搞虛假公開、欺上瞞下的,要嚴肅查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篇三
為加強政務公開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協調機制;強化激勵和問責,把政務公開工作納入績效考核體系,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部署全面推進各級行政機關政務公開工作。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政務公開作為一種制度安排,肇始於上世紀初的“知情權”運動,近年來逐漸成為各國民主政治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中國將“政務公開”正式作為一項具體的工作加以推進,萌芽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以村務公開、廠務公開為標誌;發展於本世紀初,以20XX年、20XX年中央釋出的兩個政務公開檔案和20XX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資訊公開條例》為標誌。到十八屆四中全會前所未有地將推進政務公開作為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六項任務之一,政務公開在中國的發展達到了新的高峰,與此同時,相伴隨的爭議也達到了新的高峰。
爭議主要源於對政務公開本源的認識。政務公開與知情權相伴相生。一般認為,知情權的制度與實踐首先在美國探索形成,其間,出現了關於知情權的三種理論:第一種可稱之為“基本權利論”,將知情權視為憲法所保障的基本權利,所謂天賦人權是也。第二種可稱之為“民主配套論”,認為知情權是民主制度的配套性制度,因為民主體制要正常運轉,需要讓公眾瞭解必要的公共資訊,以使他們能夠進行充分的判斷。第三種可稱之為“公共財產論”,認為公共資訊屬於公共財產,公眾有權獲取。其中,“公共財產論”早已式微,因為它沒有實質性的理論說服力。“基本權利論”實際上是以“民主配套論”為前提的。世界103個國家的資訊公開法,絕大多數建立在“民主配套論”的理論基礎之上。政務公開在我國的實踐,與推進基層民主建設的程序同步。這也從一個側面表明,在當初的頂層設計過程中,政務公開是作為基層民主建設的配套而提出的。
如果深入考察中國的政治傳統、體制和實踐,而不是帶著有色眼鏡、標籤式地、表面地甚至膚淺地觀察中國,就會發現,政務公開在中國有著堅實的政治基礎,中國不僅不排斥政務公開,反而將探索出具有中國氣派的政務公開,為發展人類政治文明作出新貢獻。
推行政務公開,是踐行群眾路線的必然要求,也是群眾路線得以踐行的外在表現
群眾路線,是黨團結帶領全體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的制勝法寶,也是黨領導新中國不斷取得新勝利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夯實自身執政基礎的根本之道,是當代中國最核心的政統。什麼是群眾路線?毛澤東對此有過十分精闢的論述:“所謂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就是我黨從來經常說的走群眾路線的問題。共產黨員要善於同群眾商量辦事,任何時候也不要離開群眾。黨群關係好比魚水關係。如果黨群關係搞不好,社會主義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會主義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鞏固。”群眾路線的根本要求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一來一去的過程,既內在地要求黨要深入群眾、瞭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也內在地要求黨要實時讓人民群眾知道、瞭解所做的工作、所奮鬥的目標等,從而贏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和擁護,也就是毛澤東所說的“到群眾中去做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於行動”。據此而言,公開透明、交流互動,是群眾路線的內在要求。政務公開對於我們黨我們國家並不是什麼新生事物,而是群眾路線在新時期、新的法治環境下的新表現形式之一,是群眾路線與時俱進的產物之一。如果不能真正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也就是沒有踐行好黨的群眾路線;如果對於公開透明不僅不能從思想上認同反而在行動上加以阻礙,則可以說是背離了群眾路線這個立黨興黨的根本。
推行政務公開,是落實黨的執政責任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實黨的執政責任的重要抓手
黨的執政地位,也意味著執政責任。構建一個好的政府,約束政府在法治框架內履行職責、踐行服務型行政,是執政責任中的重要內容。作為執政黨,有責任確保政府在正確的軌道上執行。構建好的政府,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其中,大力推行政務公開,是一條重要經驗。實踐證明,公開透明是現代政府的基本特徵,是有利於而不是有礙於公共利益的實現,是促進而不是妨礙政府施政目標的實現,是凝聚各方力量協同治理而不是把政府與公眾對立起來,是夯實而不是削弱執政基礎。因此,黨領導人民大力推行政務公開,監督政府按照公開透明的要求執行,以建設一個好的政府,以落實黨的執政責任。這是我國政務公開的又一個重要出發點。
推行政務公開,是政府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重要途徑,更是中央政府監督管理地方政府的重要方式
公開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為外部監督創造必要條件。近年來人們越來越發現,對於政府而言,公開除了有外部監督和約束一面之外,還有自我完善、自我約束的積極作用。現如今,公開透明的雙向互利價值正越來越為人們所認知、認同。政府越來越認識到,政府需要加強日常性的自我監督,實時、動態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防微杜漸,才能良性發展,保持主動。因此,資訊公開制度從起源到逐步發展,經歷了一個從外部監督約束向自我約束自我完善與外部監督約束並重的轉變過程。不僅如此,中國的政務公開在這方面還有著自身特有的考慮因素。我們是單一制國家,監督管理地方政府的主要責任在中央政府。根據《憲法》第八十九條,國務院統一領導全國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中國幅員遼闊,在全國設定著也許是世界上最為龐大的行政系統。對於這種超級行政系統的監督管理,僅靠傳統的行政的方式是不夠的。社會輿論不時有“政令不出中南海”的說法,這固然有誤解的成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傳統的監督管理模式下監督力量不夠的問題。資訊公開作為一種有效的外部監督方式,既是社會監督政府的需要,也是上級監督下級的需要。這也可以從一個方面說明,中國資訊公開法律制度為什麼是由國務院推動並最終以國務院行政法規的形式出現的內在原因。
總而言之,政務公開,不僅是選舉民主的基礎,更是協商民主的基石;不僅為西方政治體制中的政府所需要,更為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人民政府所需要;不僅不是危害我黨執政基礎的負能量,恰恰相反,它是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絡、夯實黨的執政根基的正能量;它絕非不適合中國國情的外來物種,而是有著深厚歷史淵源的內在政統。以上諸點,不僅應當為國內外各方面所周知,更應當為我們廣大黨員幹部所理解、所貫徹、所堅持。如此,才有助於真正使協商民主落地生根,有序地激發和釋放我國政治活力,在社會主義中國探索出更高程度民主模式的實踐樣本;有助於把黨的執政責任具體化為管黨、管政府、管幹部的實際舉措,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構建好政府的責任落到實處;有助於真正堅持人民政府代表人民、服務人民、由人民做主、受人民監督。
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要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推進行政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和結果公開,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打造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篇四
本年以來,我區在市委、市當局的準確指導下,以展開深化進修理論科學開展觀運動為契機,緊緊環繞“保增進、保民生、保不變和堅持全區開展的優越勢頭”等中間任務,添加當局任務通明度,增強民主監視,親密與人民群眾的聯絡,履行依法行政、優質行政、清廉行政,進一步穩固公開效果,標準公開內容,立異公開方式,凸起公開重點,進步公開程度,政務公開任務獲得了明顯成效。
一、執行政務公開的首要辦法
一強化辦法,當局資訊公開運轉優越。在增強組織指導的還,我區精心預備公開內容,立異公開伎倆,完美公開準則,強化公開監視,經由探究和理論,《條例》貫徹施行獲得穩步推進。一是鼎力宣傳貫徹。充沛應用新聞媒體、收集、口號等方式和渠道對《條例》進行了普遍宣傳。二是增強平臺建立。組織力氣投入專項資金對當局入口網站再次進行了晉級革新,保證資訊上傳任務有序展開,根本做到了具體、實時、精確。在市當局每兩月一次的入口網站內容保證任務傳遞中,我區繼續位居全市進步前輩行列。三是持續做好依請求公開任務。區電子政務辦公室擔任一致受理、登出、分配和督辦依請求公開事項。在當局網站供應了當局資訊公開請求表文本下載,完美了依請求公開表格線上填寫功用。區電子政務辦公室擔任對有關請求進行初步搜檢,對契合要求的實時交付相關部分處理,並催促部分在規則刻日內反應處理狀況。四是增強催促反省。具體清算現行政策性檔案任務,組織各街道做事處園區根據國度、省、市相關司法、律例檔案,對需公開資訊進行具體清算,嚴厲對將要公開的內容進行層層把關和搜檢,將整頓好的資訊、公函及運轉流程悉數在網上公示。截止當前,全區44個部分、11個街道做事處、1個園區管委會的政務資訊悉數在魏都之窗網站上公開,收到了敏捷快捷、便利群眾的結果,提拔了我區資訊公開的程度。
二強化載體,增強電子政務建立。應資訊化建立和網站欄目更新的要求,20XX年我區當局網站再次進行改版晉級,欄目設定愈加合理,頁面愈加美觀不吝嗇,網站拜訪量到達新高,已到達月均2萬人次,全區各部分各單元也在加速本身網站系統建立。當前,全區各部分、各街道做事處均已完成內容上彀。當前區當局網站共設定23個大欄目,近150個子欄目,20XX年1至11月份,當局網站自編各類上彀資訊3216條,上傳圖片350多幅,實時釋出全區嚴重運動、召開會議、指導動態、專案建立等方面的新聞動態。區長信箱效果獲得進一步發揚,共收到網民投訴或建議90餘條,一一予以實時答覆。網上辦公系統效果突顯,共收發檔案548282件,有用提拔了檔案傳輸速度。
三標準建立,進步政務公開質量。積極推進普通事項公開向重點事項公開、後果公開向全程序公開、自定公開內容向群眾點題公開“三個改變”,進一步進步政務公開的質量。一是充分公開的內容。對政務公開的侷限、內容、方式、準則等作進一步的明白。各街道做事處、各部分依據檔案精力,依照組織健全、準則緊密、規範一致、運作標準的要求,做好政務公開以及已公開內容存檔備查、立案等任務。二是實時進行公開。針對公開專案標分歧狀況,確定公開工夫,做到慣例性任務按期公開,暫時性任務隨時公開,固定性任務長時間公開。三是凸起公開重點。對峙把群眾最關懷、最需求調查的“權、錢、人、事”等事項公開作為政務公開的重點,從資訊公開、電子政務和便民效勞三個方面動手,加大履行政務公開的力度。
四公創辦事順序,深化行政審批准則變革。行政效勞中間建立是政務公開任務的深化和延長。本年以來,我區進一步深化行政治理體系體例變革,增強行政效勞中間建立,優化行政效勞情況,不時立異和完美行政治理運轉機制,標準行政審批行為,使治理方法和運轉順序趨勢公開化、準則化、法制化。一是精簡行政審批專案,緊縮行政審批時限。當前我區儲存的行政審批事項只要94項,在全市各縣市、區中起碼。修訂完美了《魏都區重點專案審批流程圖》和《魏都區嚴重事項並聯審批暫行方法》,有用地縮短了審批工夫。二是推進為民效勞全程署理任務。增強對區、做事處、社群三級為民效勞全程署理中間站的營業治理,充分相關材料及臺帳,不時進步為民效勞全程署理任務的標準化建立。各級署理站點經過新增為民效勞全程署理專案、發放全程署理清楚卡、做事流程宣傳冊等方式,不時延長效勞範疇,真正做到“群眾有需求,效勞到門口”。本年以來,全區各級全程署理站點共受理代做事項23911件,辦結23442件,辦結率達98%。三是推進行政審批收集平臺建立。依據全市行政審批系統平臺建立要求,當前中間網上審批系統已正式運轉,對效勞物件提交的請求資料,任務人員能敏捷進行預審並做出迴應。還,依託市視窗審批系統平臺,完成與市及各縣市行政效勞中間聯網,在很大水平上進步了行政審批效率。到當前,我區審批事項進入行政效勞大廳網上審批的掩蓋率到達58.7%,完成了行政審批專案線上處置零的打破。
五強化監視,確保政務公開落到實處。在狠抓內部制約機制的還,抓好外部監視制約機制的完美,樹立健全長效治理機制,構成用準則標準行為、按準則做事、靠準則管人的機制。將政務公開任務與黨風廉政建立、行風建立綜合進行反省、考評。嚴把公開內容和專案關,既避免該公開的不公開,搞半公開、假公開,又避免不應公開的亂公開。接納多種方式,強化監視反省任務,執行按期反省與不按期反省、集中專項反省與人大政協觀察反省相連繫。充沛發揚政務監視員的效果,經過按期召開監視員座談會,聽取監視員反映有關狀況,以及下發督查整改建議書等方式,為政務公開建言獻策。還,鼓舞廣闊幹部、群眾積極參加監視,積極反映公開程序中存在的凸起問題,使公開任務愈加紮實、有序展開。
二、存在的問題
20XX年,我區政務公開任務固然獲得了一點成果,但與情勢的要求還有一些差距,存在著一些單薄環節,首要顯示在:一是單個部分、街道做事處的任務不標準,沒有依照相關要求逐條逐項進行落實,有避實就虛的景象。二是知足近況,以為該公開的都已公開,不克不及跟著情勢的轉變而不時更新。三是宣傳力度還有些缺乏,影響政務公開的結果和質量。四是單個部分因受辦公場合的制約,政務公開欄未到達要求,電子政務任務運轉缺乏硬體。
三、下一步任務計劃
往後,我們的政務公開任務應凸起處理存在的問題,從以下幾方面動手,進一步做好做實。
一進一步進步看法,增強指導。把履行政務公開作為一把手工程,擺上主要議事日程,各部分、各單元要進一步增強指導,逐級樹立和完美目的責任制,構成從上至下齊抓政務公開的任務收集,把政務公開任務慣例化。
二進一步標準治理,標本兼治。對峙從實踐動身,進一步標準公開的時限、方式、內容、順序、監視和運轉機制,完美政務公開任務準則。在實踐任務中,一直把政務公開與優化開展情況、促進經濟開展、變革行政審批准則和幹部人事準則、增強黨風廉政建立等相關任務嚴密連繫起來,應用其內涵聯絡,互相促進,同步開展,發揚綜合效應,確保政務公開獲得實真實在的成效。
三進一步健全準則,強化監視。為實在加強政務公開的實效性,避免圖方式、走過場,加大準則建立和監視反省力度,對峙用準則管人。經過組織監視、人大和政協監視、紀檢監察監視、社會群眾監視、言論媒體監視,健全監視制約機制和準則保險系統,確保政務公開的真實性、有用性、長時間性,促進政務公開上質量、上程度。
四進一步抓好載體,豐厚方式。加大入口網站建立的資金投入和力氣投入,完美公開欄目,疏通訊息渠道,實時釋出應公開資訊,力爭一切主要資訊均完成網站釋出。還,以行政效勞中間為重點,以各底層站所為要害,抓好公開欄、標記牌、電子顯示屏等的設定,便利群眾便捷取得本人存眷的資訊,進步公開的實效。
五進一步抓好條例落實,依法行政。充沛應用新聞媒體、收集、口號等方式和渠道對《條例》進行普遍宣傳,加強各部分各單元依法公開當局資訊的責恣意識,明白當局資訊公開的要求、方式和順序,對已請求公開事項高度注重,實時辦結,嚴厲依照規則時限實時公開政務資訊,盲目承受監視,促進當局依法行政、高效運轉。
黨的群眾路線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