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勵志的故事
司馬遷,是西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因編纂了《史記》而被後世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司馬遷,字子長,是我國西漢時期著名文學家和史學家,生卒年不詳。出生於史官世家的司馬遷十歲起就開始讀古文,接受父親的教育,良好的家教對他後來的治學產生了深刻影響。
後來司馬遷跟隨父親前往長安,同孔安國和董仲舒學習了《春秋》和《古文尚書》。十九歲的司馬遷就成為了補博士子弟。二十歲的司馬遷開始遊歷天下。司馬遷的足跡到過夏禹遺蹟、會稽、姑蘇、五湖、淮陰、豐沛、大梁、孔孟之鄉、逐鹿、長城等,遊歷的地方多是歷史名人的故事發生地和家鄉,在遊歷中司馬遷更是開闊了眼界,為之後《史記》的撰寫積累了豐富知識。公元前108年司馬遷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司馬遷與唐都等人一同創立了《太初曆》,適應了當時的社會需要。
公元前99年,李陵因被匈奴擊敗而降敵,司馬遷為李陵辯解而被漢武帝判以死刑。單位了完成《史記》,司馬遷自請宮刑而免除一死,在獄中司馬遷堅持撰寫著《史記》。司馬遷出獄後擔任中書令一職,繼續發奮寫書,最終得以完成這部著作。公元前87年漢武帝駕崩,司馬遷隨後離開了長安,不知所向。
司馬遷自小學習古文,在父親的親身教誨和董仲舒等文人的指導下,司馬遷學識更為淵博,他一生為完成《史記》創作而忍辱負重,將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留給後世巨大的精神財富。
司馬遷寫史記的過程
司馬遷寫《史記》的時間最早要追溯到公元前104年,這個時候司馬遷就開始寫《太史公書》了,《太史公書》後來被稱為《史記》。
司馬遷早年間就在全國各地遊歷,收集各地的風土人情,從當地百姓口中去了解古事舊聞,之後又受學於孔安國和董仲舒。司馬遷具備寫作的能力,又有寫作的素材,因此早早就開始寫作了。
但是誰的人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司馬遷的也是。公元前98年的時候,意外出現了。當時李陵自請五千兵馬出擊匈奴,戰敗被俘,漢武帝對此非常生氣。漢武帝問司馬遷對這件事情怎麼看,司馬遷說李陵孝敬父母,又忠君愛國,投降是無奈之舉。於是漢武帝就把司馬遷給打入天牢。之後李陵投降匈奴的時候被公孫敖“坐實”了,司馬遷也受到了牽連,被處以宮刑。
受此大辱的司馬遷並沒有一蹶不振,而是更加奮發圖強,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史記》的創作中去。以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秦記》等書籍,和諸子百家的著作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自己去當地調查取得的一些資料為材料,將收集到的資訊進行認真的摘選,去掉了那些沒有根據的傳言,對無法證實的事情保留態度,或者附上多種說法。前後總共經歷了一十四年,司馬遷嘔心瀝血最終完成了這部史學著作《史記》,也留給了後世留下了一份無價的文化瑰寶。
司馬遷的小故事
司馬遷小時候是在自己的故鄉韓城生活的,常常幫助家裡幹活,因為父親也是史官的原因,所以司馬遷從小就開始學習古代的史書。
一日,馬上就要吃飯了,司馬遷的父親把他叫到跟前,對司馬遷說,我最近公務繁忙,沒有時間教導你看書,你自己也整天都在外面放羊,沒工夫學習,現在趁著飯還沒有熟,我就教你讀書吧。於是父親就開始準備教司馬遷讀書,司馬遷卻說這本說自己已經看過了,還可以背下來。並且還把書從頭到尾背了一遍。
父親對此非常的驚訝,他不相信司馬遷是神童,可究竟司馬遷是怎麼背下來的,父親對這個也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司馬遷準備趕著羊出門了,於是司馬遷的父親就悄悄地跟在司馬遷的後面。父親跟著司馬遷翻過了村東的小山,又趟過了山下的小河,來到了一塊水草豐盈的窪地上,司馬遷把羊趕過去吃草,他自己就從懷中掏出了一本書本仔細開始閱讀了起來,逐字逐句在認真的誦讀,父親目睹了這一切,感覺到非常的欣慰,也明白了司馬遷為什麼能夠背誦史書了。
這個小故事雖然沒有史實可以考證,但是司馬遷學貫當時的古今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司馬遷也一定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努力,這背後的辛苦也不是常人能夠想象的。所以有這樣一個故事的出現,也並不是偶然。
郭敬明小說優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