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市民俗博物館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8日

  位於五四路中段的道佳巷內,並列兩幢儲存完整的古民居,一幢是明代中書府第,一幢是清代民居。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簡介

  位於五四路中段的道佳巷內,並列兩幢儲存完整的古民居,一幢是明代中書府第,一幢是清代民居。福建第一座以展出當地民俗的專業博物館――邵武民俗館就設在其間。邵武是歷史文化名城,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豐厚的文化和風俗傳統。邵武為了幫助人們熟悉、研究民間傳統文化,弘揚民族文化而修建了這座民俗館。全館佔地二千多平方米,分五廳三樓三十六展室。室內分別陳列著婚俗、老年俗、服飾、生活生產用具、民間藝術、社會文化、節俗等2000多件文物,集中地再現了明、清邵武地區固有的傳統生活文化,同時裡面陳列了35尊明清人物蠟像,直觀地展現了當時的生產生活場景。

  博物館分兩期建成。首期工程清代館,於1988年建成開館,第二期工程明代館,1997年竣工投入使用。館內有5廳、3樓、37個展室、1個戲臺,分別陳列著婚俗、老年俗、服飾、生活生產用具、民間藝術、社會文化等方面的文物2300多件,同時塑造了35尊栩栩如生的明清人物蠟像,集中展現了明清兩代邵武的民情民俗文化。

  民間藝術展廳,展示了三角戲、儺舞、提線木偶、手掌傀儡、剪紙等多個藝術品種,這些傳承了千百年的民間藝術,至今仍在邵武城鄉流傳演出。

  二、展覽陳列

  在民間藝術廳,展示了邵武數量眾多的民歌、戲劇、舞蹈等藝術形式。這裡收集整理了數十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樂器。邵武的戲劇有三角戲、儺舞、提線木偶、手掌傀儡,三角戲在我國360多個地方劇種中被譽為全國地方戲曲"一枝花",儺舞更是被譽為傳統民間舞蹈的"活化石"。剪紙在邵武也非常盛行,人們辦喜事、過年節都會剪紙,襯托喜慶,展廳裡的剪紙作品,刀工精湛,圖案精美。

  婚俗廳裡張燈結綵,正隆重地"舉行"一場古老的婚禮。喜堂中央擺放著一頂做工精緻的大花轎,木雕的"吹鼓手"面帶喜悅吹奏迎親曲,親朋好友帶著賀禮來賀喜。"洞房"中,面帶羞澀的新娘和新郎依偎在一起,新郎的父母在一旁看到他們恩愛的樣子露出燦爛的笑容。

  節俗廳裡展示的是節俗所用之器物,獨具特色。如農曆七月七的走"三橋",這天拂曉,成百上千的男女老少帶著香燭、果品先到城郊的芹田走"父母橋",再到城南走"夫妻橋",最後到城東走"子孫橋"。每走一橋都要燒香點燭以求福至家門,老少平安。這裡還展出了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元節等節日的風俗習慣,展示了明清時期邵武風俗畫面。

  邵武地靈人傑,英才輩出。據史料記載,歷代邵武的科舉進士、舉人多達2400多人,知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科學家342人。其中歷代名臣主要有唐工部侍郎黃峭,宋代名相李綱、黃潛善,兵部尚書黃中、杜杲,御史中丞黃履等;著名學者有嚴羽、吳崇書、黃鎮成、李學遜、上官伯達等。此外,宋代理學家楊時、朱熹曾在邵武就讀及講學,南宋法醫宋慈曾任邵武通判,明代愛國將領袁崇煥曾任邵武知縣。博物館收集陳列了他們的有關資料、手跡、書畫及各種用具等。

  邵武民俗博物館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在古城中央。從建館初始,即被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也是邵武重要的旅遊景點之一。

 

 看了的人還看了:

1.民俗博物館

2.杜爾伯特王府民俗博物館介紹

3.北京民俗博物館

4.民俗博物館地域文化保護與旅遊發展的關係淺析論文

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簡介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屈突通生平介紹
相關知識
邵武市民俗博物館
青島民俗博物館怎麼去
杜爾伯特王府民俗博物館介紹
民俗博物館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簡介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盧森堡城市歷史博物館什麼時候建的
東莞市可園博物館簡介
蘭州市地震博物館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