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夥人電影觀後感
《中國合夥人》既能反映出青年的衝動心理。又能將朋友之間互相信賴的重要緊緊聯絡在一起,並且始終貫穿著一種民族尊嚴是神聖的感覺。現在就和小編一起來讀一讀,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篇1
這部片子吧,要說好吧,他算不上,但你要說好看吧,卻是還是這麼回事。
要說就中國內地片而言算是不錯的一款了,有個香港導演好歹有了點港片的味道。
但這部片子吧,我感覺他是拍的有點意思,以下就純個人觀點了。對錯勿究。
故事的拍攝方式呢,是採用的比較新潮的港片拍法,但是故事內在的敘述脈絡,卻又是比較實在的內地風格。
至於影片的主題嘛,我就更有了種霧裡看花的感覺,看之前就聽說這是部講述新東方的片子,而且開頭採用倒敘的手法,我還以為以為是滄桑的回望昔日的拼搏來著,結果還沒開始品出味來,影片就轟轟烈烈的開始了精彩的校園生活,我又以為影片是來歌頌青春的,結果套著個大學的殼就開始了年輕人必不可少的愛情。青春愛情一直就少不了友情的陪伴,然而,隨著劇情的推進,友情成了主旋律,在我終於明白友情原來是這部片子的主題時,他結尾處鬧了這麼一出,拜託,如果只依靠每個劇情轉折後的幾分鐘拼搏的“調調”就能包裝成一部勵志片的話,你讓《肖申克的救贖》這類片子所代表的的型別往哪放。
儘管看完這不片子後有了不少感想,但那些感想還都是因為看時聯想到其他事時而生的。
最後用一段話來評價這不片子。
它就像一個很有心的廚師燒的一桌菜,本來是想做一座滿漢全席的,所以加了不少材料進去,但是偏偏功夫不到家,搞成了一鍋大雜燴的和菜,你要說它的味道吧,卻是不賴,但你要說它是到好菜吧,心裡又實在無法認可。
最後補一下幾點小感悟。
關於成冬青最後如此的成功,我只想說,精彩的人生背後盡是無盡的辛酸與苦累。
還有在王陽婚禮時,孟曉駿說他們不提他演講恐懼症的事,那確實是感觸頗深,讓我想起一段話,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僅有10%是語言交流,其他的90%依靠肢體動作和麵部表情。 對於一般人而言,別人的缺陷,要儘量避免觸及,但是真心朋友,卻是得提出來想辦法解決的,可能最開始會傷到人,但是不說只不過是掩藏在了雙方的心中,埋下危害感情的隱患。或許這也是為什麼那些說話很直的人更容易被他的朋友稱之為真心朋友的原因吧。
篇2
昨晚我一部電影——《中國合夥人》。這部電影從多方面描述了中國合夥人的創業艱難,使我很感慨。
《中國合夥人》講述了三個北大才子:成東青、孟曉俊、王陽的奮鬥歷程。他們畢業後白手起家,沒有任何人的幫助,在廢棄的工廠裡辦學校。我覺得,白手起家恰恰給了他們勞動的經驗,給予了他們社會實踐。在一步步地走向社會,他們逐步發現自己有諸多缺點。這時,成東青的學校已初具規模,恰好孟曉俊海歸回來,三人經提議便決定合夥創辦“新夢想”。可在工商所碰的釘子,再次讓三人認識到了現實只有靠打拼,才能有收穫。經過了長時間的打拼,公司初具規模。可朋友關係卻陷入尷尬。在一場朋友關係的背後,卻保藏著多年的怨恨。雨過天晴,成東青和孟曉俊再次和好如初,併成功上市,實現了三人的夢想。
通過這個電影,它反映的我覺得是多方面的。故事中,三個人的性格,相互起著制衡,彼此依靠,才托出“新夢想”。成東青的保守思想,紮實務實,勤勤懇懇。慢慢的一點點來。為公司的前期做好了基礎,但古板也成為了他的代言詞,導致出現了一些缺陷;孟曉俊的激進思想,指導公司的創意分配,也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形象,我覺得這個角色頭腦很精明,也很能幹,但是並不愛出風頭。也就不善於頂住關鍵時刻的要害。王陽性格中庸,是朋友之間的磨合劑。既能夠打圓場,又能夠讓自己處於優勢的地位,但是缺點也是明顯的,本身沒有太多的能力體現。就是這樣的三個人巧妙合作,推進了公司的向前。從這個方面,我覺得電影描繪出了現代合作的重要。俗語說得好,團結就是力量!集百家思想於一處,才能採納優點,吸取教訓。
《中國合夥人》也反映出了80年代人們奮鬥的艱難,也體現了大多數人的思想不前衛,只是想著去美國,去美國。而並沒有一個長遠的規劃旅程,這注定導致了大多數人的失敗,也為成功者做好了鋪墊。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勝出,但是有機會勝出的人一定能夠經得起波折。在那個還並不開放的時候,很多人可能受過磨難,同樣電影中的三個人物都受過磨難。關鍵是我們怎樣對待,電影中,三個人物都很艱辛的面對,他們有著彼此依靠,更好的努力。被學校開除,創校史記錄。成東青當然懊惱不已。但是他沒有退縮,而是繼續勇敢向前,努力拼搏。在美國受挫折的孟曉俊也是同樣的感受,為了民族的尊嚴,為了朋友的友誼,他一如既往的努力打拼。堅持上市的他最終被朋友所理解。
《中國合夥人》電影我覺得是一部很好的電影,它既能反映出青年的衝動心理。又能將朋友之間互相信賴的重要緊緊聯絡在一起,並且始終貫穿著一種民族尊嚴是神聖的感覺。實在值得一看!我見識了三個人物的合作和友誼。認識到了,只有經歷更多的磨難才能有基礎,才能更加的勇敢向前!
篇3
《中國合夥人》讓我看到了那個追尋美國夢成風的年代,懷揣夢想的一群年輕人是如何在現實與夢想中找到那個平衡點的。劇中充斥著那個時代追夢的感動與辛酸,或者更多的是無奈。這部電影把一些東西感情具化了,把夢想寫的很概念很具體,這或許就是藝術來源生活又高於生活,但是細細品過,卻總有那麼些許的細節跟語言打動震撼著我們。劇中人物性格迥異,成冬青一個典型的貧苦出身,土鱉比屌絲更加形象,但是在現實社會中又是充滿堅毅與執著的創業成功者形象,人物很鮮活,有自己的懦弱也有自己的堅持。孟曉駿張揚激進與自尊心極強,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處處碰壁,恰恰襯托出成冬青的“土鱉”—保持穩健。而王陽表現的則是中庸的形象,文藝憤青,三個人中間的調停人與潤滑劑。
那個年代告訴他們什麼是夢想——美國,卻也在無情的擊碎著他們的夢。有的人夢想成真,有的人夢想卻照不進現實。但是上帝卻永遠是公平的,他為你關上一道門的同時一定會為你開啟另一扇窗。正如片中所說:夢想是什麼,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我們只有在失敗中尋找勝利,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在他們眼中有夢想並且堅持就是幸福,無論這夢想是被現實綁架亦或是永遠到不了的“遠方”,這是我明白的第一點。
其次這個電影讓我懂得了什麼是友情,什麼是君子之交。逐夢路上有那麼一兩個志同道合或者是臭味相投的人是多麼幸福的事情。這個感情不需要太多語言,不需要太多煽情的經歷,只是隨著歲月靜好,許多事情就這麼發生了,感情就這樣不期而遇了。不論你發生什麼,總會牽著那麼幾個人的心。有一天你覺得感情淡了,緣散了,但是隻要你需要,你有困難了,它還會來到——泛泛之交,生死相隨。這是我明白的第二點。
有多少人曾滿懷憧憬有多少人背棄理想,又有多少人豪言壯志改變世界卻被世界改變。“如果皺紋終將刻在我們的額頭,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讓它刻在心裡。”用這句話收尾,可謂是畫龍點睛,回味無窮——
電影左耳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