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精神蘊蓄貫始終

General 更新 2024年07月04日

  中華先人以其獨特的宇宙人生觀,形成了影響深遠的“太極說”。中華傳統藝術融“太極”精神、“陰陽五行學說”於一體,形成了豐厚的人文底蘊,以“虛實相生”的空靈意境美體現了對宇宙獨特的東方體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太極拳是靜中求動、動中求靜,動靜相兼的運動,以虛靜為本體,亦以虛靜為極致。無論是先求無極的靜中生動,還是行拳走架的動中求靜;不論是養生保健的靜養靈根,抑或是推手較技的動靜相因,都離不開“虛靜”二字,都是以“虛靜”貫穿始終的,即始於靜而又歸於靜。

  可以這樣說,虛靜的程度反映了習練者太極功夫的程度,太極拳功夫的提高取決於虛靜功夫的深入。從這個意義上說,虛靜功夫就是太極功夫,虛則無所不容,靜則無所不應。正如拳經所云:“太和元氣到靜時,不靜不見動之奇。”

  虛靜,首先是心能虛靜。心為一身之主宰,心能靜則全體皆靜,心能虛則周身皆虛,五官百骸皆從心也。身心虛靜則神能安寧,神即心中之神,神寧心靜則念有所止,氣有所歸,一念無思,一物無有,周身內外一片空靈,中氣存於中,虛靈含於內,靜待其動。

  靜待其動有三層意思:一是在靜站無極樁時或行拳之前的無極式中的靜待“機”動,即先天之機的發動,氣動則太極生,此時開始練拳為最妙。二是在行拳時,一勢既完時靜待下一勢的“勢”動,即動而復靜,靜中有預動之勢,內氣若能運到十分充足則下勢之機自然躍躍欲動,勢有迴環而一氣流通。此處尤須注意,不可半途折返。三是在推手較技時的靜待“彼”動,即舍已從人之謂,彼不動,已不動;彼微動,已先動。

  推手較技時,若能身心虛靜,則精神內固,氣不散亂,神氣合一,意在人先,感覺靈敏,人不知我而我獨知人,以靜制動,後發先至。太極拳架的練習既是動中求靜,亦是靜中有動,即雖動而靜,視動猶靜。待拳勢動作純熟,通順、連貫、協調以後,要平心靜氣地用意運氣,輕輕開始,慢慢執行,默默停止,靜心想著陰陽開合,靜心聽著天機流動,靜心看著浩氣流轉,周身上下渾然不覺,四肢百骸蕩然無存,“不知身之為我,我之為身”,惟有心中一片覺明景象,逐漸達到始於無形,歸於無跡的太極太和之原象。

  太極拳功夫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祛病延年的養生功夫,一是強身防身的技擊功夫,二者統一方能顯出太極拳的功效。太極拳之所以有顯著的養生功效,究其原因就在於貫穿始終的心神虛靜。

  無論是站樁、活樁、單操單練還是套路練習時,都要思想集中,精神蘊蓄,心靜神寧,雜念不起,全神貫注於“陰陽自然開合、天機自然執行”之中,逐漸達到練功入靜,動中有靜的效果,而且越練越虛靜,物我兩忘,一片神行,使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消除疲勞,而又益智補腦,使中樞神經系統得到更好的調節,血液迴圈、新陳代謝的能力得到提高,從而較好的調整臟腑機能,調節生理,達到最佳狀態,增強體質,有病則除,無病強身,延年益壽。所以心神虛靜貫始終是習拳練功之首要。亦可稱之為“總綱”。

  太極精神

  太極拳在一定意義上說是太極“道”,它所承載的文化精神和人文內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方面。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包含“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包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方面,而太極拳所承載的“道”,也充滿著這些深刻的內涵。

  我把“太極精神”概括為十個字:謙和、自信、包容、和諧、至善。

  謙和——虛懷若谷,謙遜謹慎。太極拳講究含而不露,“養我浩然之正氣”。

  太極拳在攻防方面講求“沾連粘隨”、“捨己從人”、“引進落空”和“後發制人”。這裡很重要的是積極的“隨”,在“隨”中尋找變化,不提倡主動進攻;技擊中還講究“點”到為止,不爭輸贏高低,而是在悠閒高雅、妙趣橫生的太極推手中,去探求哲學與力學的真諦。這種謙和的精神與道家的“貴柔”、“無為”、“不爭”的理念是一脈相承的。

  自信——中正向上,柔中寓剛。

  太極拳不是一味地講柔,更不是柔弱無能,而是處處帶掤勁,柔裡藏剛,棉裡藏針,極柔軟然後極堅剛。攻防技擊上注重以圓破直,化而後發,“化”是為了“發”,化即是發。太極拳在技擊中,還講究“得機得勢”,就是講在變化中始終佔據主動的地位。強調中正安舒,與提倡“一身正氣”的理念也是相合的。

  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使人們更加註重“迴歸自然”、“返璞歸真”,更加註重自然的自強之道,而淳樸傳統的太極拳正是使人類的身心均處於一種積極自信的狀態之中去展示健康的形體,健康的追求與健康的精神。

  包容——海納百川,大度適度。

  佛家講究“慈悲為懷”多行善事,大度包容。太極拳也是處處求圓,柔和圓活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開放胸懷;太極拳講求順乎自然,含蓄、貴和、不爭的博大胸襟。

  能包容才能開放。太極拳的體系始終是開放的。由於開放,才能廣泛地吸收中國武術各流派的精華,來不斷地充實和豐富自我,才能最大限度地從祖國傳統文化中吸取養料,完善自我。

  和諧——陰陽平衡,中和相合。

  “ 和諧”是人類社會和人體自身健康發展的理想境界。“陰陽和則萬物生”。在這裡,儒家學說的“中和”觀,對太極拳有很大的影響。孔子提倡“中庸之道”,強調“中和”、“中庸”,而太極拳也突出一個“中”字,講求“中正安舒”“不偏不倚”;講求剛柔並用,適得其中;講求動靜兼修,上下相隨,內外共養,在動態中把握陰陽平衡。在這一點上又與傳統中醫的整體觀、綜合觀及辯證施治是相通、相合的。

  至善——生而不已,至善至美。

  “至善”這個提法是廈大教授、養身學家林建華老師提議加進來的。太極拳講求“上善若水,隨物賦形”,這是一種動態平衡。太極拳論講“神為主帥,身為驅使”,這就是要以意導動,以意導氣,把意念、動作、勁道和呼吸高度地融為一體。我把之歸納為“三調”***調身、調心、調息***“三兼修”***動靜兼修、內外兼修、性命兼修***“三合一”***內外合一、形神合一、天人合一***,最後達到“三和諧”,即: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的哲學觀;人與人之問和諧的倫理觀;人體上下內外和諧的整體觀。應該說,這是一種至善至美的完美境界。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道家、儒家、佛家及傳統中醫都對太極拳理論的產生和太極精神的形成有著重大的影響。所以要習練好太極拳,必須知太極術,明太極理,悟太極道。這樣才能從更高、更深的層面上理解和掌握太極拳運動。從這個意義上說,太極拳提供給世人的遠不止是一門拳術。

  徐才先生在文章中曾預言:“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太極拳,是一束未來體育文化之光。”太極拳來源於傳統,她又屬於現在,更屬於未來。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太極拳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生力軍,它的張力、感染力和親和力,都深深地蘊藏在許許多多中國人的形神之中。始終以發展的思維來繼承和研究太極拳,是弘揚國粹、國學,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根脈之一,也是傳承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被譽為“東方芭蕾”的太極拳那獨特的中華文化的內涵神韻,它所具有的體育和文化雙重屬性的完美結合,展現了作為東方體育明珠的無限魅力。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太極拳;以開放的胸懷來傳承太極拳;以整體的思維來研究太極拳,使中華民族這一傳統文化的瑰寶更加發揚光大,使之成為21世紀最受人們喜愛的運動之一,成為全球“一束未來的體育文化之光。”


練太極拳鬆的重要性
太極拳的實戰
相關知識
太極精神蘊蓄貫始終
灰太狼精神名言警句摘抄大全
太極拳中蘊含的文化
太極拳神奇的生理效益
太極拳神奇的生理效益
精神分裂症要終生吃藥嗎
精神科護士年終工作總結
精神科科室年終總結
太極拳的四大精神要領有哪些
太極拳中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