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博物館
創建於1987年,館址設在於山大士殿等清代古建築群中。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簡介
創建於1987年,館址設在於山大士殿等清代古建築群中。十多年間,先後舉辦過"福州地方歷史陳列展覽"、"福州琉球友好關係史展覽"、"福州傳世流散文物展覽"、"福州茶園南宋墓葬出土文物展覽"、"歷史文化名城――福州"展覽等。館藏文物除大量字畫外,還有古陶瓷、青銅器、玉器、漆器、壽山石雕、絲織品、古木雕和古傢俱等,計5000多件。
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深入發展的新形勢,1997年福州、市人民政府決定撥款6500萬元,籌建新館。1998年8月,選址定晉安區文化路近15畝地作為館址,由中建東北設計院設計、中建七局三公司施工,進行基建。歷時15個月,於1999年12月15日基本建成。新館建築高度21.15米,建築物佔地面積325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11萬平方米,綠化面積2880平方米。新館的建築風格和裝飾風格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呈內院式佈局,即用狹長的內院天井,構成福州古建築的空間特色;又結合使用功能,創造具有福州特色的內部空間,與福州市整體規劃及城市特色融為一體,體現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刻內涵,同時又賦予一定的時代感,成為福州的標誌性建築。新館二、三層為展廳。二層為專題陳列,三層為基本陳列,基本陳列舉辦"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和"茶園村宋墓出土文物展"。展廳面積共2000平方米,陳列文物600件、圖照300件、大燈箱20個。.
二、珍貴藏品
魏汝奮雕壽山牛角凍羅漢坐像 魏汝奮是清康熙年間人,留存的作品極少,本館所藏其雕刻的羅漢像刀法嫻熟,神態兼備,藝術水平極高。
壽山石精品館藏品中壽山石豬是迄今發現最早的福州壽山石雕件,還有大量的明清時期的福州著名藝人雕刻的精美的壽山石章。
絲織品 南宋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珍貴的絲棉麻織品和雕漆、金銀器等,其中絲織品和雕漆件填補了中國歷史上此階段的實物空白。
珍貴字畫 本館珍藏的字畫中,既有珍貴的宋元小畫,還有歷代的名人之作。各種形式俱備,內容豐富多彩。
三、館藏壽山石珍品
田黃薄意章
這是一塊由福州博物館珍藏的田黃石***見圖***,高13釐米、寬7.8釐米、厚3.8釐米、重500克,系東門派重要傳人、首開以壽山石雕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展覽"金盃獎"先河的林壽煁於上世紀80年代刻就的田黃薄意橢形章。正面呈桂花黃色,背面稍淡若枇杷黃,有紅色筋格及蘿蔔絲狀細紋。畫面中兩岸峰巒高聳,樹木茂盛,一葉小舟泛行江上,船頭圍坐三人,指點風景,船尾艄公撐篙;帶狀雲彩繚繞之中,一輪圓月高掛,背面山石上有陽刻款"壽煁庚申"四字。作者結合石料紋路、色澤精心安排佈局,繁而不亂;刀法靈雋講究,作品玲瓏精巧;出神入化,方寸之間,容千里美景;其巧妙的構思與高超的雕刻技藝,令人拍案叫絕。
宋凍石觀音
宋凍石觀音,通高12釐米,寬5.5釐米,厚2.3釐米。雕像的材質為壽山凍石,顏色呈肉黃色,結晶體石質。這尊觀音像是1998年福州市冶山路省財政廳宿舍工地考古發掘時出土的,出土的地層為宋代地層。此尊觀音面龐橢圓豐腴,神態端莊,眉間點以白毫相,用簡潔的方法刻畫鼻、眼、脣,嘴脣如彎月,脣角上翹,眉目交流,笑意橫生,內心充滿喜悅。頭戴蓮冠,冠上有阿彌陀佛像,胸前掛滿串珠瓔珞,身穿交領無袖衣裙,著披肩,袒雙臂,臂上披掛飄動的花紋刻飾帛帶,發冠上的珠璣、耳朵的垂珠,胸前、腰際、膝部的飾物,以及臂飾、腕釧、瓔珞與飄帶相結合。背部刻飾比較簡單,肩部刻有一組纏枝線刻。
壽山白芙蓉博古紐方章
林皋,字鶴田,一字鶴顛,清代福建莆田人,後徙居江蘇常熟。林精篆刻,其刀法明快穩健,所作章法簡繁相參,疏密處理周詳,顯示出清麗古雅、綿密秀挺的特點,為世所崇。林作印尤多,當時的書畫名家和收藏家惲壽平、王時敏、吳歷、高士奇、楊晉等人用印多出其手。同時代的文淵閣大學士王掞贊之曰:"鶴田林子,虞山快士,究心斯道,獨追正脈,其鐫刻諸體,全用漢篆,不雜史籀及釧彝敦盤之文,雖海內名家雜出,精於篆學者,畢竟以林子為當代獨步。" 珍藏林皋所治印章一方,印章為長方形,高3.8釐米,寬厚皆2釐米,以優質白芙蓉雕就,石質白嫩如脂,溫潤勻淨,綿密細膩***見圖***。頂部琢刻為玉璧形博古紐,大氣古樸,儒雅方正。紐厚0.4釐米,紐面陽刻捲雲紋及谷紋為飾,兩種紋飾相間,佈局和諧微妙,刻工細膩小巧,在壽山石雕刻中屬西門派技法。底部朱文篆刻"眠琴居士"四字,字型蒼勁古樸,章法佈局得體,刀法穩健流暢,有渾然天成之感。另有邊款分居石章兩面,每面各三列,行楷陰刻迴文詩《春花》一首:溪花繞岸綠河西,岸綠河西影柳堤,堤柳影西河綠岸,西河綠岸繞花溪。落款:"康熙丙辰春日 林鶴田泐"。迴文詩是文人雅士的一種筆墨遊戲,讀來回環往復,綿延無盡,更增添了印章的雅趣,想來印章中蘊涵了作者某種情懷。
福州市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