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石浦元宵節的優秀作文
每個地方過元宵節的時候會有不同的特色,在石浦過元宵節的時候,有哪些特別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範文一
石浦的元宵節比別的地方早一天,是在正月十四開始的。
那一天,家家都要吃糊粒。糊粒分為甜糊粒和鹹糊粒。甜糊粒使用各種水果熬成的。蘋果、梨子、橘子……放在一鍋,加上澱粉,水,唐,熬稠,便可以出鍋了。吃起來甜滋滋的,而且有水果的清香,一點也不膩。鹹糊粒的材料也很豐富,依你的口味而定,我們石浦人還喜歡放一點鰻幹、魷魚,這樣吃起不但很鮮,而且吃起來非常有嚼勁。煮糊粒時,小孩子們總是圍在廚房裡,不是為了幫忙,而是為了看糊粒有沒有熟。尤其是在爸爸媽媽那個物資缺乏的年代,糊粒更是成了他們夢寐以求的食物。那是,他們還會拿著碗,向鄰居討糊粒吃。說走七戶人家,討七碗糊粒,就會身體健康,平平安安。
吃完糊粒,天也黑了,元宵節的高潮也到了。
天空中,到處是煙花,聲音震耳欲聾,裡面還交雜著舞龍的聲音。舞龍的隊伍在街上一直向前,“龍”搖頭擺尾,嚴肅的龍頭,不是慈祥,小孩子們很喜歡按照習俗,小孩子還得在龍下面鑽一下,寓意身體健康,學習進步。孩子們在龍下面鑽來鑽去,笑得十分開心。
元宵節又稱燈節,是一定要點燈的。別的地方的燈種類很多,什麼宮燈、走馬燈、紗燈……各形各色。可是我們石浦街上,掛的都是魚燈。並不是我們做不出花樣繁多的燈,而是我們石浦臨近大海,“魚”是我們石浦的特色。你看,街上的燈顏色各異,惹人喜愛。
石浦的元宵節,獨一無二。
範文二
“啪啪……”,隨著一聲聲的爆竹聲和煙花聲打破了寧靜的夜空,鬧元宵開始了。
天空中不斷有各種各樣的煙花在空中開花,劃過夜空像流星一樣照亮著整個夜空,遠處近處不斷傳來人們的喝彩聲和讚美聲,整個天空和大地彷彿沸騰了一樣。今晚的月亮也特別園、特別亮,好像也和人們一起來湊個熱鬧,歡度今天的元宵。
我和外婆等人一起夾在人群中不斷地往前擠,去看掛在路兩旁的各式的魚燈。只見一隻很大的螃蟹燈正在舞動著兩隻大鉗子,好像一個威風凜凜的大將軍,兩隻眼睛裝有兩個小燈泡,一亮一閃簡直像活的似。不遠處各種黃魚燈、龍蝦燈目魚燈等叫不出名的各種魚燈,簡直數不勝數。看的我眼花繚亂,真想上去吃它們一口,嚐嚐它們的鮮味。我問外婆怎麼都是海鮮燈,外婆告訴我:我們石浦是個靠海捕魚的地方,漁民們用自己平時捕到的各種魚類,結合自己的想象力和手藝把各式的魚燈做的栩栩如生,每當到了元宵節,人們會把自己做得最滿意的魚燈掛在路的兩旁供大家觀賞,然後由大家評定那一家的燈做的最好,最後由鎮政府一個關於魚文化地單位統一收藏。
哇!怪不得滿大街都是海鮮燈,原來我們石浦最有特色的燈會——元宵節。
範文三
十四夜的石浦街頭,人山人海,前方帶頭的是滾龍燈隊,記者看到不少人爭著觸控龍頭、龍身、龍尾,有些年長的漁民紛紛抱著孫輩在龍身下穿行。漁民陳善本說:“十四夜穿龍身寓意著一年沒病痛,這是石浦的習俗。”龍燈隊、魚燈隊、漁鼓隊等數十支民俗隊伍魚貫走上街頭,數萬名群眾拎著各式各樣的魚燈,跟隨著財神、觀音、八仙等流光溢彩的“抬閣隊伍”踩街巡遊,大街小巷人如潮湧,熱鬧非凡。
舞魚燈已成為當地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間習俗,元宵節上的魚燈都是漁民自己親手製作而成。對漁民來說,風調雨順、魚蟹滿艙是他們的最大追求,而魚又與“年年有餘”“富足有餘”諧音,由此魚便變成了漁民心中吉祥、幸福、美滿的象徵。
石浦元宵節不過“十五”過“十四”。石浦“十四夜”鬧元宵活動由當地群眾的魚燈隊、馬燈隊、龍燈隊進行踩街、巡遊的表演形式組成。除了在十四夜過元宵節外,石浦的另一個特色就是元宵節不吃湯圓吃糊臘。農曆正月十四的晚餐,石浦每家每戶都會做糊臘、吃糊臘,吃了十四夜糊臘,寓意新的一年會聰明、做官、發財。由此小孩子們會自帶碗筷,在十四夜走上七戶人家要“糊臘”,主人笑臉相迎每人一瓢,串門越多越聰明,討糊臘的人越多,主人家越會發財。
據石浦文化館蘇文偉介紹,傳統的石浦十四夜活動有吃糊粒羹、走十四、掛燈、看新媳婦、扮故事等十幾個內容,場面熱鬧非凡。隨著時代的變遷,石浦十四夜傳統元宵活動只保留下了走十四、吃糊臘羹等經典內容,後來又隨著時代變化增加了民俗隊伍巡遊、掛魚燈、放焰火等內容。最初有馬燈隊等三四支隊伍踩街巡遊開始,發展到現在的抬閣隊、船燈隊等25支民俗文化隊。
據瞭解,十四夜作為石浦鎮一項重要的民間民俗文化活動,該鎮積極鼓勵和支援群眾性文化活動的開展,加強對隊伍的聯絡指導、管理服務和扶持發展,加強對活動組織和服務安全保障。並劃撥專項資金,確保專案、隊伍等的資金需求;人才保障上,該鎮還積極挖掘本地人才,建立人才庫,充分發揮紮根基層的鄉土文化能人、民間文化傳承人特別是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積極性,由他們帶動培養一批基層文化人才。
看了的人還看
關於石浦元宵節的優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