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地理知識點簡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想要地理知識牢記而不亂,就要自己好好總結一套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1.地形成因分析:運用地質作用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風、海浪、冰川的侵蝕、搬運、沉積作用等與板塊運動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及板塊的碰撞或張裂來解釋判讀分析與地形有關的地理知識

  2.分析某地氣候特點,應結合該地地理緯度,地勢高低起伏,山脈走向,陰、陽坡,距離海洋遠近等進行綜合分析。

  3.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結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勢,結合迎風坡、背風坡、降水狀況、等高線高差及地貌型別的差異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徵。

  4.地形型別判讀:第一步看等高線形狀,等高線平直,則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線閉合,則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線的註記,平直等高線註記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為平原,平直等高線註記500米以上的可能為高原;閉合等高線註記內低外高的地形為盆地或窪地;閉合等高線註記外低內高,且註記在200??500米之間的地形為丘陵,註記在500米以上的地形為山地。在剖面圖中判讀地形型別,一定要看剖面形狀和對應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參照上述方法進行。

  二

  晨昏線:

  指地球上迎著太陽的晝半球與揹著太陽的夜半球之間的分界線,也稱晨昏圈。晨昏圈把它所通過的緯線圈分成晝弧和夜弧,晝弧與夜弧的長短可表示該緯線圈晝夜長短的狀況。由於地球不停地以1個太陽日為週期的自轉,晨昏圈在地面上不斷地移動,其週期也為1個太陽日24小時,從而產生了晝夜更替現象。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使地球公轉過程中各緯線圈上晝弧與夜弧的長度不斷地發生變化,從而產生了晝夜長短的變化。在北半球的春分日、秋分日,晨昏圈同某一經線圈相重合,全球各地晝弧與夜弧等長,即晝夜平分。在北半球的夏至日、冬至日,晨昏圈同經線的交角為最大,夏至日,北半球各緯線圈上的晝弧為一年中最長,即白晝為最長,南半球各緯線圈上的夜弧為一年中最長,即黑夜為最長。冬至日,反之。晨昏圈是地球上的大圈,但由於大氣的散射作用等,在日出以前和日沒以後天空仍較明亮,因此它實際上要比大圈略小些。

  三

  我國氣溫分佈特點:

  1.受緯度影響顯著,南北溫差大,緯度越高,溫度越低;

  2.受地勢影響顯著;平原溫差與高原溫差大;

  3.受氣候帶和大氣壓影響;同一緯度不同氣候帶溫差大;

  4.受海陸位置影響;內地與沿海不同的季節,溫差大。

  氣溫的變化:

  1.日變化,以一天為週期的氣溫變化。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因此2.年變化,以一年為週期的氣溫變化。北半球陸地最高氣溫是7月,最低氣溫是1月,海洋最高氣溫是8月,最低是2月。南半球與北半球剛好相反。因此會有氣溫年較差。

  氣溫的分佈:

  通常用等溫線圖來表示氣溫的水平分佈。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1.緯度分佈:從赤道低緯向兩極高緯逐漸降低。

  2.海陸分佈: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3.地形分佈:氣溫隨海拔升高逐漸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度。

人教版初中地理知識重點
初三地理長江知識點
相關知識
九年級地理知識點簡結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之培養讀圖能力
湘教版八年級地理知識點歸納
初一年級地理知識點
九年級英語知識點總結
人教版九年級英語知識點總結
人教版九年級英語知識點總結
北師大版九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
北師大版九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
初中九年級數學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