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佛寺導遊詞3篇
大佛寺創建於東晉永和年間***345—356***,原名石城寺,宋初改名寶相寺,清初又稱南明寺,民國十四年***1925***始稱大佛寺。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浙江大佛寺導遊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1:浙江大佛寺導遊詞
新昌大佛寺位於新昌縣城西南,在南明山與石城山之間的山谷之中。寺內有大彌勒佛石像,寺外有隱鶴洞、鋸開巖、濯纓亭、俊貌石、石棋坪、放生池及一些摩崖石刻等勝景。寺始建於東晉永和年間***345—350***,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為全國重點寺院之一。寺院依山而建,正面外觀5層,寺內高大雄偉,巨大的彌勒佛石像正面趺坐於大殿正中。
這座巨大的石像,雕鑿於懸崖絕壁之中,歷時約30年才全部雕成,為江南早期石窟造像代表作。佛像高大巍峨、氣勢磅礴,經測定,石佛座高2.4米,正面趺坐像高13.2米,闊15.9米,兩膝相距10.6米,耳長2.7米,兩手心向上交置膝間,掌心可容10餘人。大佛寺西北約300米處還有一小剎名“千佛院”,院內有佛千尊,每尊長約7寸,寬近5寸,排列整齊,個個神采飛逸,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工匠的無窮智慧與高度的藝術水平。新昌大佛寺中有一尊臥佛,處於臥佛寺中,為亞洲第一大臥佛。
大佛寺位於新昌“千仞壁立,嵯峨怪石,環布如城”的石城山。大佛寺建寺歷史悠久,在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地位,曾是我國佛學研究和傳播中心之一。
2:浙江大佛寺導遊詞
坐落在浙江省新昌縣西南的南明山。
大佛寺創建於東晉永和年間***345—356***,原名石城寺,宋初改名寶相寺,清初又稱南明寺,民國十四年***1925***始稱大佛寺。南朝齊永明三年***485***,開窟鑿小石佛千餘尊,次年***486***擴開鑿大石佛像,至樑天監十五年***516***石彌勒大像方始完工。隋開皇十七年***579***,智者大師圓寂於大石佛像前。
大佛寺因石雕彌勒大佛像而名揚中外,民間稱其為彌勒道場。大佛寺自明萬曆年間起,以臨濟為宗。
大佛寺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千佛院、大雄寶殿、大佛殿、地藏殿、西方殿、方丈殿、“智者大師紀念法塔”、兩個放生池以及東西廂房等。
大佛寺與日本佛教天台宗有著源遠流長的關係。日本比睿山天台宗開祖最澄於唐貞元二十年***804***入唐求法,到此參學。大中七年***853***,最澄的弟子義真之徒園珍、園載入唐歷訪名剎,於公元885年到石城寺。此後,日本佛教界凡到天台國清寺朝拜者,必到新昌大佛寺朝禮大佛和智者大師塔。
1983年,大佛寺被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
3:浙江大佛寺導遊詞
佛是一座山,山乃一尊佛,佛瑞坐於千朵蓮花之中,千朵蓮花護擁著千山大佛,大佛寺因千山彌勒大佛顯應降臨此地才得以勝名遠揚,千山彌勒大佛以大佛寺而成彌勒道場。您來到大佛寺,這裡的宗教文化氛圍將會把您深深的吸引,彌勒文化、彌勒藝術,彌勒造像,彌勒千佛殿,您會被這分身千百億的末來佛所護佑,深深的感覺到您並不十份熟悉的佛教故事和那種種讓普通人難以體會的出家人宗教生活的神祕。更被那種人間淨土般的環境而難以忘懷。
群山翠影 ,殿宇樓閣,雕樑畫棟,斗拱飛簷,塔廊相衛,梵鐘樂鳴,一聲聲佛號,一陣陣微風,這裡是自然與人文文化的高度統一,彌勒千佛殿,疊簷重重,閣內的千尊彌勒正是依照佛經中所記載“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卻不識。可謂是千佛一佛,一佛千佛,尊尊法相金身,彩分九色。溶匯了古印度,北齊、北魏古法雕塑技巧,將彌勒的法身,報身,化身之法相一一展現給世人,在莊嚴中體會出彌勒的慈容之心。這裡可以稱得上是一座彌勒慈氏文化的寶庫。
龍華法堂,坐落在大佛廣場之中,是彌勒傳在華林園龍華樹悟道成佛向仙人講道傳法,三次渡化近三百億的弘法寶地。
彌勒是楚文譯音,又可譯作“彌帝隸”、“梅低梨”等,彌勒是姓,亦可意譯為“慈氏”世稱“慈 氏菩薩”。藏語稱“強巴佛”蒙語稱為“麥達勒”。
彌勒的名字,梵文讀“阿逸多”意思是“無能勝”屬於古印度天竺國人,當年釋迦佛親自為彌勒授記:“我從右肋生、汝彌勒從頂生。如我壽百歲、彌勒壽八萬四千歲,我國土土、汝國土金。我國土苦、汝國土樂。”彌勒於華林園龍華樹下成佛後,開三番法會,度盡上、中、下三根眾生。初會說法九十六億人得阿羅漢;第二會說法,九十四億人得阿羅漢;第三次說法九十二億人得羅漢果。龍華樹又是龍宮的寶樹、葉放千華。故而彌勒道場弘法之所,非龍華而難命其名。
廣場南端,一座寶塔直指雲天,這就是釋迦如來舍利法堂及舍利寶塔所在地。
浙江江郎山導遊詞_浙江景點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