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名著理想國讀書筆記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3日

  《理想國》是西方政治思想傳統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過蘇格拉底與他人的對話,給後人展現了一個完美優越的城邦。小編為大家帶來了理想國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參閱。

  理想國讀書筆記篇一

  這本書在大學的時候讀過,讀完之後這麼久,能夠記得的無非就是各司其職和哲人王這些東西了,不過據說這本書當中有許多微言大義,所以想來,還是翻出來好好精讀一下,開個帖子,記錄一下讀書過程中的所思所想吧。 這本書還是大學的時候買的,1986年版的,1996年第四次印刷。

  譯者引言

  讀《譯者引言》。這篇文章我懷疑是兩個人寫得,主要是文風不同,在前半部分,主要使用現在通行的語言,閱讀起來,就像是時人言論。可是後面一部分,卻很喜歡使用一些半白話半古文的寫法了,比如說“見仁見智,存乎其人。毀之譽之,各求所安。”又比如說:“柏拉圖承先啟後,學究天人,根深葉茂,山高水長,其人其學,成歟敗歟?”多是這種文字。風格很不統一,不知道是不是兩位譯者的共同作品。 還有就是第四頁將公元前339年蘇格拉底被法庭判以死刑。查蘇格拉底生於公元前469年,卒於公元前399年,所謂339應該是399之誤。商務印書館也會犯這種錯誤啊。 通篇大義,在於介紹柏拉圖一生學術發展的簡單理路。基本上就是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壯志雄心的幻滅時期”,這個期間對他影響最大的是蘇格拉底之死。在這個階段他對民主政體產生了極大的厭惡,想想現在居然還有這麼多人奉之若神明,真是莫大滑稽。第二個階段是雅典學園階段,在這個階段,柏拉圖重新建立了自己的政治信念,並且寫出《理想國》這樣的鉅著。第三個階段是晚年,“不得已舍正義而思刑賞,棄德化而談法治”,越是晚年,越求實際,寫出了《法律篇》。

  第一卷

  第一段對話主要是蘇格拉底和克法洛斯的對話。 探討的主題是克法洛斯介紹作為一位長者對於衰老和死亡的看法。 克法洛斯的主要觀點是人們對於死亡的恐懼並非源自於年齡,也並非源自於貧困,而更重要的是源自於人的性格,有點像現在性格決定命運的說法了。 金錢對於人最大的好處是能夠使人更加從容地去思考生活,平心靜氣地面對生活。“用不著為虧欠了神的祭品和人的債務而心驚膽戰。” 而這一段世俗智慧其實只是蘇格拉底或者是柏拉圖需要的楔子罷了。 蘇格拉底話鋒一轉,從債務問題轉向“欠債還債是不是就是正義”的討論了。這時候,克法洛斯告退,他的兒子玻勒馬霍斯接過了這個話題。

  以上讀到第6頁。

  第二段對話是蘇格拉底和玻勒馬霍斯的對話。 探討的主題是正義。 玻勒馬霍斯的觀點一開始是“欠債還債就是正義”,經過蘇格拉底的修正和概括之後,這個觀點被明確成為了“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 這裡其實涉及到倫理學的一個黃金法則:道德回報的對等性。 《論語》當中有一段很著名的對話,“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孔老夫子對於以德報怨的觀點是持否定態度的,他認為如果以德報怨的話,那麼用什麼來報答德呢,所以應該用怨來報答怨,用德來報答德,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這個觀點同玻勒馬霍斯的所引用的觀點非常類似。當然這裡面也有一些紕漏,比如說如何確定報的物件,這些都在後面被蘇格拉底抓住了。

  蘇格拉底是如何駁斥“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這個觀點的呢? 蘇格拉底首先通過一系列例子說明在生活實際中人們更加需要的是一種技術上的幫助,而不是寬泛的“正義”——“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這樣會推出一個悖論,也就是說正義是無用的東西,技術才是有用的東西。 蘇格拉底這番“助產術”的最主要用意我理解是在於說明“正義”是一種專門適用於國家管理的政治才能,而不是一種技術。 接著蘇格拉底談論到如果一個人既能夠把善給予他人,又能夠把惡給予他人,那麼這個人本身也很難說是一個正義的人。這一點在後面還有一些具體展開。

  第三個部分蘇格拉底和玻勒馬霍斯討論什麼才是真正的朋友,什麼才是真正的敵人,也就是確定道德回報的物件。得出的結論是“假使朋友真是好人,當待之以善,假如敵人真是壞人,當待之以惡,這才算是正義。”也就是說,對正義進行進一步的限定。 第四個部分蘇格拉底從這個點出發,討論說正義是人的一種德性,那麼人不能用一種不正義的行為使他人正義,也不能用一種正義的行為是他人不正義。說得有點繞,不過意思還是明白的。這裡其實可以和《孟子》的一段話相互參證:“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下》***——扭曲自己,是不可能讓別人正直的——用不正義的手段,是不可能實現正義的目的的。 用現在的時事來說就是打著高尚目的的旗號,比如說世界和平啊,民主人權啊,人道主義啊,然後用暴力恐怖手段來推進,這其實就是一種不正義。就像當年小日本宣稱他們對亞洲各國的侵略其實是為了“大東亞共榮”,為了“把亞洲國家從殖民主義解救出來”這樣的論調。 被蘇格拉底繞了四次之後,玻勒馬霍斯徹底暈了,倒向了蘇格拉底這邊,反對“正義就是助友害敵”這個提法。 以上讀到第15頁。

  第三段對話主要是蘇格拉底和色拉敘馬霍斯的對話。 這段對話討論的主題有兩個,一是正義是否是“強者的利益”,另一個是“不正義的人和正義的人,哪個更加快樂?”。 色拉敘馬霍斯在對於蘇格拉底的裝B作出了批評之後,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正義不是別的,就是強者的利益。” 這個觀點看起來似乎有點像現在的所謂“強權即是公理”這樣的提法。 蘇格拉底先對這個觀點的確切含義進行界定。 接著蘇格拉底找到這種提法中隱含的悖論,統治者有可能制定出對自己利益有損的法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在這種情況下,正義就不能說是“強者的利益”,相反,卻有可能成為“強者的損害”了。

  但是色拉敘馬霍斯馬上就對這個觀點進行了修正,他認為,所謂的“統治者”是指那種最符合“統治者”標準的“統治者”,也就是最理想的,沒有錯誤的“統治者”。 這裡其實就有一個“共相”和“殊相”的問題,就好比圓,現實生活中所有的“圓”總不是最理想的“圓”,最符合“圓”的標準的“圓”只能是存在於人們對“圓”的理性思考中。 蘇格拉底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展開對這個理論的辯駁。 “任何技藝都不是為它本身的,而只是為它的物件服務的。”從醫生和舵手的例子,同理可以推出,統治者的一言一行都為了老百姓的利益。 這樣一來,色拉敘馬霍斯的觀點就被倒了過來,正義變成了“弱者的利益”,而不是“強者的利益”了。

  在接下來的一段當中,色拉敘馬霍斯大談了一通不正義比正義更有利,更能夠在現實社會中如魚得水,“所以說正義是為強者的利益服務的,而不正義對一個人自己有好處、有利益。” 在這一段當中,色拉敘馬霍斯的主要觀點其實就是莊子曾經說過的:“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莊子·胠篋》*** 不正義的人掠奪人們的錢財、剝奪人民的身體和自由,給別人帶來恐懼。所以,正義不如不正義來得更加快樂。

  蘇格拉底的任務就成為了駁斥色拉敘馬霍斯“不正義比正義有益”的觀點了。

  理想國讀書筆記篇二

  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臘哲學家,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們三個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理想國》是柏拉圖一生最具代表性和影響最為深遠的著作。這是一部典型的大綜合著作,其哲學、政治、倫理、教育、心理、社會、家庭、宗教、藝術等等諸多問題結合在一起,錯綜複雜。朱光潛曾說:“《理想國》是西方思想的源泉,也是我向青年推薦的惟一的西方哲學著作。”我認真拜讀了這本不朽之作,正如利奧.施特勞斯所說:“我閱讀柏拉圖時必定懷有一顆虔誠、恭敬之心。”

  《理想國》是古代西方一部最早的系統教育著作,該書指出,兒童從七歲起,男女兒童分開居住、生活,都分別入國立初等學校,初等學校約十年。初等教育是對“一切兒童”都要實施的“強迫的教育”。學生到十七、八歲的之後,進入高等軍事學校。進行意志教育。二十歲到三十歲的青年繼續學習,研究哲學辯證法,邏輯理論,算術,幾何,天文,音樂理論,再加上文法修辭學。柏拉圖第一個提出學齡前的社會教育的思想,指出遊戲在學齡前教育中的作用,提出要精心選擇童話材料,承認歌唱,講故事的教育意義。一般認為,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個提出系統教育理論的是柏拉圖。他的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雖然是保守的和唯心主義的,但他重視教育的作用,提倡德智體的和諧發展,強調早期教育和女子教育,這些思想是可貴的,為以後教育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是西方古代大哲學家、客觀唯心主義的奠基人和教育家。柏拉圖哲學的本體論被稱為"客觀唯心主義"。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奠基人。心靈和靈魂過去是在理念世界裡的,後來才跟肉體結合。它有各部分:***一***理性部分,這是靈魂的基礎,是從理念世界來的;***二***意志部分;***三***感情部分。這靈魂的三個部分在柏拉圖的倫理學中恰恰順應三種德行:理性部分順應智慧,意志部分順應勇敢,感情部分順應節制。這靈魂的三個部分及其相順應的三種德行在柏拉圖的社會構造上恰恰順應三個社會集團。不過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也還有些積極的因素:他第一個指出教育的偉大政治意義,提出公共的學前教育思想及其內容,確定了心理構成的基本部分,規定了在當時看來廣泛的學科範圍,指出每門學科對於發展抽象思維的意義,主張女子應與男子受完全平等的教育。

  《理想國》展現了作者超凡的教育理念。柏拉圖非常重視教育問題,他為理想國設定的很多規矩、禮儀、道德,都沒制定成法律,而是寄希望於通過從小時候開始的教育來引導人的行為和方向。正如書中所說:“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裡引導,能決定他後來往哪裡走。”柏拉圖認為理想國的教育應從人小時候開始,包括質樸的音樂教育和體育教育,“樸質的音樂文藝教育則能產生心靈方面的節制,樸質的體育鍛煉產生身體的健康。”他希望監督詩人、強迫他們在詩篇裡培植良好的形象,同時監督其他的藝人,禁止描繪邪惡、卑鄙的精神。他希望通過這樣,讓城邦的護衛者遠離罪惡的形象,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受到薰陶,從童年時,就和優美、理智融合為一。這些從小抓教育的理念,無疑是有遠見的,並抓到了問題的關鍵之處。從一個人的童年開始施加影響,將服從統治的信念根植於心中,必然是最徹底、最有效、最穩定的統治方法。這些教育理念,對後世的教育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

  他重視教育對於人的影響,強調要從小就接受教育。幼兒教育方面,他更提出了幼兒的可塑性,並指出要注意給予幼兒良好的教育環境,使其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受到薰陶,形成良好的品德。強調音樂和體育教育,並發展故事教育。他認為“一個兒童從小受了好的教育,節奏與和諧浸入了他的心靈深處,在那裡牢牢地生了根,他就會變得溫文有禮;如果受了壞的教育,結果就會相反”。而體育鍛煉自然是要給孩子一個健康結實的身體。在故事方面,他認為要先審查故事的編者,然後選擇故事的內容,最後用最美最高尚的故事鑄造兒童的心靈。

  柏拉圖的幼兒教育思想可以說和現在的幼兒教育理論是相通的。當代的幼兒教育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幼兒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保證幼兒能夠身心健康,其次是身心和諧發展。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出的優生優育計劃,就是首先從遺傳角度來保證幼兒身體健康,其次又注意後天的體育鍛煉,這就使得幼兒能夠健康的成長。至於心靈上,他主張以音樂來陶冶幼兒的心智,使其接受美好,而厭惡醜惡,形成正確的是非觀,讓和諧融進其心靈,也保證了幼兒心理健康。最後,柏拉圖提出要從小給幼兒講故事,兒童在聽不同故事時,也便發展了其自身的語言和社會性。他又指出要給予兒童數數,計算,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和天文等方面的教育,這些也包含在科學之中。並且,又特地說明,對兒童的這些教育要在遊戲中進行,以免使其喪失學習興趣,這與當下我們講的“活動以遊戲為主”是極其相似的。可見,柏拉圖的幼兒教育思想很超前,還是很值得我們深思的。

  對於柏拉圖的《理想國》,我的闡述還是片面而膚淺的,因為還有很多細節之處不明白,需要更加深入的仔細閱讀書籍並清晰認識柏拉圖的哲學思想,才能更好的對其文章進行解讀。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學會了如何鑽研學問,讀懂文章,還學會了思考人生,我要成為怎樣的人,達到什麼樣的人生目標等等。名家的哲學思想給了我許多人生啟迪。讀書,要學習書中的學問,更要從學習書中品味人生。

  理想國讀書筆記篇三

  柏拉圖的《理想國》既是西方政治哲學的開山之作,也是西方思想史上的經典著作之一,內涵豐富,包羅永珍,博大精深。但凡目下之人文、社科類學科莫不可追源溯流至此,書中涉及了政治學、哲學、倫理學、神學、美學、教育學等領域的諸多問題。故此,欲入西學之門尋奇攬勝,《理想國》堪稱首選路徑。該書中文譯本以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郭斌和、張竹明之譯本為最佳,英文譯本以劍橋政治思想史原著系列之“The Republic”譯筆最為流暢,當為尚未熟諳古希臘文者之寶鑑。

  閒言少敘,書歸正傳。蘇格拉底與格勞孔在比雷埃夫斯港給女神獻祭完畢,正準備返回雅典。玻勒馬霍斯和格勞孔的弟弟阿得曼託斯挽留了他們,來到玻勒馬霍斯家裡。第一卷中的有關“正義”問題的所有辯論都是在這裡進行的。首先,蘇格拉底與玻勒馬霍斯的父親珂法珞斯交流了擁有財富的老年人的優裕生活,並從而引發了有關“正義”的討論。珂法珞斯認為正義就是“為人誠實”和“欠債還錢”。這一辯論未及深入,玻勒馬霍斯起而為其父辯護,但只是堅持“欠債還錢”就是正義,並進一步把“正義”發展為相當於咱們的雷鋒同志那樣的精神境界——對朋友要像春天般溫暖,對敵人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其次,“憤青”色拉敘馬霍斯不滿於蘇、玻二人的“一唱一和、互相吹捧”,挑起了其與蘇格拉底之間的激烈論戰。色拉敘馬霍斯認為“正義無他,就是強者的利益”,而且強者是從來不會犯錯誤的。呵呵,這個詭辯士、憤青子已經頗有些“強權就是真理”的意味了。蘇格拉底通過分析所謂的“技藝”就是要使利益達之於客體,而非對於執行者本身有利來加以反駁。色拉敘馬霍斯對此也提出反對意見,認為牧羊人就不是為了羊群好,而是為了牧人自身獲利,並由此得出結論:"Justice is in fact what is good for the stronger, whereas injustice is what is profitable and good for oneself." 即公然叫囂——正義者,強者之利也;多行不義,方能得利。看來政治非道德論者古已有之,始作俑者非此“色憤青子”莫屬啊!文藝復興時期的馬基雅維利和中國法家的慎、申、商、韓之流真當拜色拉敘馬霍斯為他們的祖師爺了。最後,智慧的蘇格拉底終於說服了粗魯的色拉敘馬霍斯,使之勉強認可了過正義的生活要比過不正義的生活好,理由有三:第一,正義的人聰明善良,不正義的人邪惡無知;第二,不正義者內心煩亂不安,從而不能有效行動;第三,正義者要比不義者生活更加幸福。

  我們要注意的是,從一開始蘇格拉底的被強行挽留,到論辯過程中辯論的話題也隨著發問者的牽引而不斷地轉換,直到第一卷的結尾也沒有告訴我們到底“正義”是什麼。這樣的結局,我們是不滿意的,然而蘇格拉底的高徒們就滿意嗎?到底什麼是正義,蘇格拉底有答案嗎?第二卷能否揭開謎底?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鳴條之戰的結果是什麼
哲學名著理想國讀書筆記
相關知識
哲學名著理想國讀書筆記
哲學名著理想國讀書筆記
理想國讀書筆記12篇
理想國讀書筆記1500字__理想國讀書筆記1500字讀後感
理想國讀書筆記3000字3篇
柏拉圖理想國讀書筆記5篇
柏拉圖理想國讀書筆記5篇
文學名著茶花女讀書筆記
四大名著紅樓夢讀書筆記
名著水滸傳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