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時間是怎麼計算的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或許你看古裝電視劇,總是會聽到他們說一些有別於現在所說的時間,那麼如果你不知道古代時間是怎麼計算,就讓小編來告訴你吧。

  

  看明清小說時,總有類似這樣的對白。

  “也就一盞茶的時間,我就回來了”,

  “一刻鐘過了,夫人還沒回來”。

  那麼,

  “一盞茶”“一刻鐘”到底是多久呢?

  想知道這些,

  還要先了解我國古代的計時方法。

  我國古代有自己獨特的

  計時方法和計時儀器,

  由此遂產生了自己獨特的

  計時單位——時、刻、更、點。

  時

  指時辰,古時一天分12個時辰,採用地支作為時辰名稱,並有古代的習慣稱法。時辰的起點是午夜。

  顧炎武《日知錄》:“自漢以下。曆法漸密, 於是以一日分為十二時,蓋不知始於何人,而至今遵而不廢……一日分為十二,始見於此。”

  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 這些計時名稱常常出現。

  白居易的《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滴血猿哀鳴。”“旦暮”就是指平旦與黃昏的時 候,也就是清晨和晚上的意思。

  古今時間對照

子時

23:00 - 01:00

子初

23:00

夜半

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

子正

00:00

丑時

01:00 - 03:00

醜初

01:00

雞鳴

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

醜初

02:00

寅時

03:00 - 05:00

寅初

03:00

平旦

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

寅正

04:00

卯時

05:00 - 07:00

卯初

05:00

日出

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

卯正

06:00

辰時

07:00 - 09:00

辰初

07:00

食時

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

辰正

08:00

巳時

09:00 - 11:00

巳初

09:00

隅中

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

巳正

10:00

午時

11:00 - 13:00

午初

11:00

日中

又名日正、中午等

午正

12:00

未時

13:00 - 15:00

未初

13:00

日昳

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

未正

14:00

申時

15:00 - 17:00

申初

15:00

哺時

又名日鋪、夕食等

申正

16:00

酉時

17:00 - 19:00

酉初

17:00

日入

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

酉正

18:00

戌時

19:00 - 21:00

戌初

19:00

黃昏

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

戌正

20:00

亥時

21:00 - 23:00

亥初

21:00

人定

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

亥正

22:00

  刻

  古代使用漏壺計時。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裡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

  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鐘。可見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4.4分鐘。所以“午時三刻”相當於現在的中午1時43.2分。

  明末清初,西方機械鐘錶傳入中國,在採用十二時辰的同時,也兼用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計時法。由於百刻制不能與十二個時辰整除,不好計算,又先後改為96刻、108刻和120刻。到了清代才正式規 定一晝夜為96刻,每個時辰八刻,又區分為上四刻和下四刻。

  中國古典小說常有“午時三刻開斬”的說法,如,《西遊記》第九回:“卻說魏徵丞相在府,夜觀乾象,正萟寶香,只聞得九霄鶴唳,卻是天差仙使,捧玉帝金旨一道,著他午時三刻,夢斬涇河老龍。”

  午時三刻,按照現在的計時方法,是差十五分鐘到正午12點。午時三刻是古代重罪犯人行斬刑的時辰,此時開刀問斬,陽氣最盛,人死後的陰氣會立刻消散,罪大惡極的犯人,被斬後“連鬼都不得做”,以示嚴懲。罪刑輕者,可在正午開刀行斬刑,讓其有鬼做。所以,《西遊記》中的“午時三刻,夢斬涇河老龍”,以顯示老龍罪行極重。

  更

  漢代皇宮中值班人員分五個班次,按時更換,叫“五更”,由此便把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為一個時辰。戌時為一更,亥時為二更,子時為三更,丑時為四更,寅時為五更,其對應如下:

  一更天:戌時 19:00 - 21:00

  二更天:亥時 21:00 - 23:00

  三更天:子時 23:00 - 01:00

  四更天:丑時 01:00 - 03:00

  五更天:寅時 03:00 - 05:00

  由此可見,所謂“四更造飯,五更開船”,相當於現在的“後半夜1時至3時做飯,3時至5時開船”。又如《西遊記》第一回:“悟空道:‘師父昨日壇前對眾相允,教弟子三更時候,從後門裡傳我道理,故此大膽徑拜老爺榻下。’”便是讓孫悟空在半夜11時至1時前去拜會菩提祖師。

  點

  古代使用銅壺滴漏計時, 以下漏擊點為名。一更分為五點,所以,一點的長度合現在的24分鐘。

  如《西遊記》第九 回:“卻說那太宗夢醒後,念念在心。早已至五鼓三點,太宗設朝,聚集兩班文武官員。”“三更兩點”就是指深夜11:48;“五鼓三點”就是指 凌晨04:12。

  其它

  中國人自古就有喝茶的習慣,所以喝茶的時間來計時是很自然的。古人稱喝茶喝酒用的小杯子為“盞”,所以才叫叫做“一盞茶”時間。

  寺廟是老百姓常去的地方,燒香又是寺廟裡最常見的宗教儀式,所以燃燒“一柱香”的時間也成了人們常用的表達時間段的用語。

  明清小說中常用“一盞茶”和“一柱香”來表示時間。

  一般來說,演算法是這樣的。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四周,一週有七日,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2小時***有八刻,一刻***15分鐘***【古時把一天做一百刻即14.4分鐘一刻,約15分鐘一刻】,一盞茶***10分鐘***有兩柱香,一柱香***5分鐘***有五分,一分***60秒***有六彈指,一彈指***10秒***有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秒鐘。

  《僧祇律》記載:1剎那者為1念,20念為1瞬,20瞬為1彈指,20彈指為1羅預,20羅預為1須臾,1日1夜有30須臾。換算結果:須臾=48分鐘,彈指=7.2秒,瞬間=0.36秒,剎那=1念=0.018秒。須臾彈指瞬間剎那=1念。

  在古代半夜不能做什麼

  子時,就是12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就是晚上11點到凌晨1點。

  1、子時不能剪指甲

  子時既不能給大人剪指甲,更不能給孩子尤其是嬰兒剪指甲,否則恐怕會出現意想不到的麻煩。

  2、子時不能倒垃圾

  子時是一天的最早時辰,因此通常家庭裡面,子時與亥時都不要往外倒垃圾,否則財運可能被你倒掉哦。

  3、子時不能做愛

  根據傳統位理學說法,子時為一天陰氣最重的時候,而男子行房靠陽氣,陰氣最重的時候硬要提伸陽氣,做愛就可能損傷元氣,因此要謹慎。

  4、子不問卜,自惹禍殃

  “子不問卜,自惹禍殃”說的是子時的時候不能求神問卦,這是很忌諱的,會遭來禍事和噩運。

  這是出自中國傳統的“彭祖百忌”。彭祖百忌是說某些日子的宜忌,在一天中的某時不要做某事否則會發生某事。適合或不適合做什麼事情。

  彭祖百忌對十二時辰哪些事情不能做有具體論述,比如:“庚不經絡織機虛張”、“甲不開倉財物耗散”等等。其中戊、子、甲、庚都是指時辰。

  5、子時不要熬夜

  除非迫不得已,或者要加班或者要上夜班,子時通常是就寢睡覺的好時機,如果你打亂了自己的作息習慣,那麼恐怕運氣也會下降。

  6、子時不能下決定

  其實不僅僅是子時,午時也如此。因為子時、午時都是陰陽相交的時候,因此通常不能做大決定。

  子時是一陽生,午時是一陰生。夜裡頭的十一點到凌晨一點,這個時候陽氣開始生髮了,所以要護陽。而中午時候,就是十一點到下午一點,這個時候陰開始生起來了。中國古代到現在,好多人在這個時候還遵循一個規律,叫做“過午不食”,就是一旦過了這個時間就不吃東西了,吃東西就難以消化,尤其是下午。因為這個時候陰的功能開始起作用了,陰氣就是收斂,陽氣可以消化萬物,陰氣就不行,所以這個時候吃東西就特別容易胖。

  子時和午時都是陰陽交接的時候,一般不可以做大的決定。因為你能量不夠強的話,可能抗不過天意。與此類似,凡是節氣日不做大的決定,雷電日不做大的決定,陰陽交接的時候不做大的決定。比如和生命相關的,比如做人生重大抉擇的,別在這個時候下決心。因為這時候天地交合的作用太強烈,整個磁場會影響人的思維。這個時候,懷孕生子都不太適合,也是一樣的道理。

古代時間是怎麼計算的
板橋是古代的書法家嗎
相關知識
古代時間是怎麼計算的
古代時間是怎麼計算的
古代官員是怎麼放假的
古代小孩是怎麼讀經的
古代美女是怎麼刺青的
古代美女是怎麼刺青的
2016年三伏天時間表怎麼計算
2016年三伏天時間表怎麼計算
古代忍者是怎麼修煉的
古代忍者是怎麼修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