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安然無恙的典故
下面小編分享成語典故供大家參考,歡迎閱讀:
安然無恙
【成語】: 安然無恙
【拼音】: ān rán wú yàng
【解釋】: 恙:病。原指人平安沒有疾病。現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損害。
【成語故事】:
安然無恙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平安無事,沒有遭受損害或發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災禍。
這個成語來源於《戰國策.齊策四》,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使者不悅,曰: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捨本而問末者耶?
公元前266年,趙國國君趙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太子丹接位為趙孝成王。由於孝成王還年輕,國家大事由他的母親趙威後負責處理。趙威後是一個比較賢明而有見識的中年婦女。她剛剛主持國事的時候,秦國加劇了對趙國的進攻。趙國危急,向齊國求救,齊國要趙威後把她的小兒子長安君送到齊國作人質,然後再出兵。趙威後捨不得小兒子離開,但是聽了大臣觸龍的意見,還是把長安君送到齊國。齊國出兵幫助趙國打退了秦軍。
有一次,齊王派使者帶著信到趙國問候趙威後。威後還沒有拆信就問使者。齊國的收成不壞吧?老百姓平安嗎?齊王身體健康嗎?
齊國使者聽了心裡很不高興,說:我受齊王派遣來問候您,現在你不先問齊王,卻先問收成和百姓,難道可以把低賤的放在前面,把尊貴的放在後面嗎?
威後微微一笑,說:不是的。如果沒有收成,怎麼會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怎麼會有君主?難道問候時可以捨棄根本而只問枝節嗎?
齊國使者聽了,一時說不出話來。
這則無恙的典故,後來演化出成語,安然無恙。
拔苗助長的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