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後還要熱多久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處暑之後,會有什麼天氣變化?天氣還會熱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希望大家喜歡。

  處暑後還要熱

  從歷史資料看,夏季往往要延續到九月中下旬,那時候天氣才會真正涼爽起來。不過,進入處暑節氣後,晝夜溫差將漸漸拉大。一般要到白露節氣氣溫開始轉涼,民間流傳“白露身不露,赤膊當豬玀”的說法,說明在白露日以後還有人赤膊。

  白露是九月的頭一個節氣。露是由於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這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

  二十四節氣之一的處暑就要到了,這個節氣是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2014年處暑節氣在2014年8月23日,農曆七月二十八,星期六。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了。

  處暑節氣,這裡的“處”是躲藏的意思。這也宣告,在苦熬初伏、中伏和末伏後,一年當中最悶熱的“伏天”結束了。不過,南方也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處暑處暑,熱死老鼠”之類的老話。過了處暑,到底是“熱死老鼠”還是“暑天結束”呢?

  節令到了處暑,氣溫進入了顯著變化階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氣逼人。節令的這種變化,自然也在農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實用價值的諺語,如“一場秋雨一場涼”,“立秋三場雨,麻布扇子高擱起,”“立秋處暑天氣涼”、“處暑熱不來”等,就是對“處暑”時節氣候變化的直接描述。但總的來看,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溼度低。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容易出現口鼻乾燥,咽乾脣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過涼。所以,此時節要注意防燥,飲食起居均要調劑周到。

  處暑時平均氣溫一般較立秋降低1.5℃左右,個別年份8月下旬華南西部可能出現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23℃以下的低溫,影響雜交水稻開花。但是,由於華南處暑時仍基本上受夏季風控制,所以還常有華南西部最高氣溫高於30℃、華南東部高於35℃的天氣出現。特別是長江沿岸低海拔地區,在伏旱延續的年份裡,更感到“秋老虎”的餘威。西北高原進入處暑秋意正濃,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漸萎,霜雪日增。

  處暑北方氣溫下降

  8月底到9月初的處暑節氣,單單用氣溫開始走低來描述是不夠的。氣溫走低僅是其中的一個現象。產生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首先應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

  開始影響我國的冷高壓,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乾燥的冷空氣,先是宣告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處暑期間,真正進入秋季的只是東北和西北地區。但每當冷空氣影響我國時,若空氣乾燥,往往帶來颳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溼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每每風雨過後,特別是下雨過後,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故有:“一場秋雨***風***一場寒”之說。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區,還有可能出現較大的降水過程。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雨後豔陽當空,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不很適應,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說。

  處暑南方“秋老虎”

  夏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對於走出三伏***2006年三伏在7月20日到8月20日***,並且遭遇嚴重伏旱的地區,如果繼續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連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說的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往往在秋老虎天氣結束後,才會迎來秋高氣爽的小陽春,不過要到10月以後了。在此期間,全國各地的暴雨總趨勢是減弱的。但9月份,仍是南海和西太平洋熱帶氣旋活動較多的月份之一,該月熱帶氣旋平均生成5.3個,僅次於8月份;而本月在我國沿海登陸的熱帶氣旋有1.8個,與8月份相等。熱帶風暴或颱風帶來的暴雨,對華南和東南沿海影響較大,降水強度一般呈現從沿海向內陸迅速減小的特點。疾風暴雨帶來洪水地質災害仍需關注。
 

處暑節氣該吃什麼
處暑後進入伏天對嗎
相關知識
處暑後還要熱多久
處暑之後還要熱多久和注意事項
西安還要熱多久
立春後還要冷多久
楚喬傳還要播多久才結局
測試苦逼的生活你還要熬多久
艾滋病治療後還能活多久
尿毒症透析後還能活多久_尿毒症患者的生存時間
中風後還能活多久
處暑過後還會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