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教育孩子的文章
如何把孩子教育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是所有父母的共同願望。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教育孩子
一位普通的韓國主婦***樸賢秀***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結了20個讓孩子走運的祕訣。如今,她的孩子從世界著名大學UCL畢業後,已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世界十大銀行UBS的上員。作為父母的你,是否也掌握了這些祕訣?
1、寬容而溫暖地包容孩子
就算孩子犯了錯,也要用寬容的心原諒他,用溫暖的話包容他。孩子確信得到父母的承認和愛時,才會自己有信心,運氣才會發芽。
2、擁有具有信念的教育哲學
害怕孩子落在別人後面,強迫孩子學習不願學的知識,會削弱孩子的意志。尋找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最重要,找到了就要堅持下去。
3、幫助孩子擁有夢想
父母要幫助孩子擁有具體的未來夢想。孩子擁有了夢想,要引導他們相信這個夢想能實現,這種行動就會賦予孩子進行自我開發的積極“動機”。
4、信任孩子
不管孩子擁有怎樣的夢想,都要暫時相信孩子能實現這個夢想,母親不斷鼓勵孩子的過程中,孩子就會被成長的好運氣包圍。
5、引導孩子擁有具體的夢想
有了夢想,就幫助他們對這個夢想有一個具體的勾畫,圍繞這個夢想啟發他的具體行動。不要給孩子留下強迫印象。
6、母親是學習的輔助者
如果想讓孩子走運,母親首先要以身作則。與孩子一同讀書,擁有可以與孩子共享的經驗。
7、忍耐是最基本的內容
不要嘮叨,讓孩子做這個做那個,要為孩子創造能夠自覺變化的環境,開心地等待他的變化。
就算偶爾孩子做一些不合心意的事,也不妨放任他一次。
8、做話語祝福的傳達者
母親要成為給孩子傳達祝福的人。接受“話語祝福”長大的孩子會擁有比別人更多的機會。機會往往與運氣聯絡在一起。
9、讓孩子有目地旅行
旅行是很好的教育方式。通過旅行孩子能培養自立能力、忍耐力和挑戰精神。
10、讓孩子獨自判斷
讓孩子獨自判斷眼前直面的情況是最好的訓練。就算無法相信,也要認可孩子自己的決定並鼓勵他們。
11、讓孩子承受一定的痛苦
孩子感到痛苦時,想去扶他們的父母的心情都是一樣的。但是父母不能代替孩子走他們的人生路。告訴孩子,人生是獨自決定的。
12、眼界放開
樹立很大的夢想,讓孩子通過夢想獨自成長,在廣闊的世界成長的過程就能抓住最好運氣。
13、不要把父母的夢想強加給孩子
父母不要混淆貪心和夢想。不要忘了父母只是孩子實現夢想的輔助者。
14、培養孩子的社會性
靠一個人和力量,決不能得到幸福獲得成功。缺乏社會性的孩子既不能取得成功也不會幸福。
15、有時讓孩子以失敗為目的挑戰
即使孩子失敗了,也要告訴他們這只是失誤而不是失敗,孩子會通過失敗進一步拓展自身的視野。
16、懂得享受的人才能成功
為了實現夢想必須經歷痛苦,從痛苦中尋找快樂。成功的關鍵在於怎樣享受和忍受困難的過程。
17、訓練讓孩子區分優先順序的方法
定下行動順序是在訓練判斷力。從小開始讓孩子自己選擇玩或學習。
18、鼓勵比讚揚更重要
讚揚只是評價孩子所做的事情的結果,但是鼓勵會增加孩子更好地做事的意志。
19、讓孩子很坦然地接受失敗
如果已經盡了最大的力,即使失敗,也要讓孩子滿足。
20、鼓起勇氣拿起筆
拿起筆以信的方式把想對孩子說的話告訴他,不管是書信還是郵件都沒關係。
:教育孩子
“望子成龍”是每位父母共同的心願,但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如願以償。孩子的成功與否不僅取決於天賦,又有後天教育的問題。天賦是難以改變的,而後天的教育則大有可為,並可以彌補先天不足。使你的孩子日趨完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除了接受學校的教育外,父母的影響則是最持久、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為家長應如何教育孩子呢?
天下父母誰會不愛自己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愛並不能被孩子所接受和認可。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急功近利,恨不得能讓孩子一下子就成才揚名,因而採取一些條條框框約束孩子,不許這樣,不許那樣,並且還冠冕堂皇地說這麼做都是為孩子。作為孩子,他的智力和認知水平是有限的,要他體諒父母的這種苦心並付諸行動未免要求過高。在孩子們的眼中,愛不是訓斥,不是因學習成績不好或是做錯了事導致的拳棒相加;而是一個親切的擁抱,和風細雨的交談,循循善誘的開導,一個淡淡的微笑和一點小小的安慰。這樣可以增進你與孩子的感情,使你的孩子不再對你敬而遠之,也可以使你的孩子不再懼怕你;而變得喜歡你,也不會出現你一抬手就躲的局面了。我認為家長給予孩子的不單單是修改作業等一些小事,而是對孩子的一種關愛與引導,同時更是一種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正所謂好的習慣可以使人受益終生。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把孩子的壞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當發現孩子有一點錯誤的矛頭時,就應及時制止,這樣做才是對孩子負責任。
另外,愛孩子也可以讓你的孩子在錯誤中成長。有些家長在早上一醒來就開始嘮叨,快點起床,不然要遲到;認真刷牙,不然要長蟲牙;一定要吃雞蛋,喝牛奶,不然營養不良。孩子放學一回來,又開始嘮叨:這手、衣服怎麼這麼髒,快點洗手,快去做作業;快點吃;快點睡覺。無數個快點,無數個不對,無數個指責,成堆的禁止出錯的語言讓孩子喘不過氣來。於是,有的孩子開始緊張怕出錯,有的則產生逆反心理――你越是不讓我做的,我偏要做。久而久之,你的孩子就管不住了,對於這種情況,你不妨試試換一種方法與他交談,比如說:今天起床比昨天快了一分鐘,這是你今天表現最好的地方,媽媽獎勵你一杯牛奶。我想,這樣的話語孩子比較願意接受。再如,看到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很少的作業也要很長時間完成,你可以說:今天你已經能夠主動地寫作業了,有進步,既然有進步,那麼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這點作業還難嗎?小孩子都喜歡錶揚,儘管有一些話語對於我們來說是謊言,但我們出於良好的目的,也是無可厚非的。二、傾聽孩子的心聲,尊重孩子
孩子雖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動圈子,隨之產生自己的喜怒哀樂,他需要有自己的傾訴物件。父母即使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拿出一定的時間與孩子呆在一起。不要看電視,不要讀報紙,也不要聽音樂,專心致志地與孩子互相交流,傾聽孩子的心聲,解除他們的疑慮,適時的加以引導。對於工作繁忙的父母來說可能有一些困難,但是應儘量做到,哪怕睡前拿出幾分鐘的時間也可以。如問問孩子在校一天的學習情況;一天你都做了什麼?有哪些進步?短短的幾句,足以讓孩子體會到家長的關心,從而增進大人與孩子的溝通,另外,很多家長經常給孩子買衣服、買玩具,但極少會給孩子訂閱報刊雜誌。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孩子會終生受益,孩子不停地閱讀,就永遠不停。
:教育孩子
父母對待孩子無外乎三種情況: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二是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做,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結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長一帆風順。
顯然,“什麼都做”和“什麼都不做”都過於極端,失之偏頗,並不可取。傑出的父母從來都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更明確地說,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其關鍵在於“定位”: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瞭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瞭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瞭解其內心需求,並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癒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第二件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麼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1、一切從習慣培養開始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
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
2、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
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3、通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
人的品質,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
不過,研究者發現,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來鑄造。
第三件事: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瀟灑;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嘮叨數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製造“機器”……父母若採取如此種種不明智的做法,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只是表面現象,背後一定有原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是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後的原因,才可能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2、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的
孩子缺乏求知慾,通常不是父母的影響或者嚴格要求不夠,而是阻塞了孩子的興趣。
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疑、感恩、發奮、發憤等都是疏通和啟發孩子求知慾的通道。而對於孩子來說,所謂競爭優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而已。心情、開竅、暗示、遐想、砥礪、計劃是激發孩子學習潛能的六大原則。
潛能開發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於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愛學”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須要掌握一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計劃完成、認真寫字、慢慢看課本、整理錯題、隨手筆記、無私幫助同學、高效率考試、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現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步入了一個新的誤區,即盲信盲從甚至痴迷於所謂成功教子的家教經驗,但這些經驗聽著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它們沒有“可遷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實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鄲學步”,適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東西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提煉的。教育孩子並沒有父母想像的那樣複雜,抓好了親子關係、習慣培養、學習這三件大事,父母成為傑出的父母,孩子成為傑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遙遠的夢幻了。
:教育孩子
星期三的晚上,我到學校參加了我兒子的家長會,當開會時間還沒到的時候,我們這些家長已經坐在教室裡,等候班主任的到來,大約還有十分鐘家長會就要開始了,家長們有說有笑,不久,班主任老師進來了,家長都個個聚精會神的聽班主任老師的講話,他說:“各位家長,我們今天這個家長會來講一講一個母親怎樣教育孩子學習的過程”,老師說:“我前幾天去一所高中學校聽課,聽完以後,我作為老師值得讓我去學習,真是受益匪淺,為什麼,因為講述的是一個母親怎樣去教育孩子的學習,你們知道嗎,這是一個十四歲的女孩,家裡條件也不好,經濟也不富裕,而這個母親在外面打工,工錢也很少很辛苦,可是這個女孩的成績,在學校裡算的上是倒數第一,每門功課都考了二三十分,我想:也許他的成績差,可能是因為和他的家庭有關吧,為什麼呢?因為他爸爸早早的去世了,母女倆相依為命,他媽媽在外面打工把一切家務活都留給了他的女兒,後來有一次,他媽媽打電話過來,問她考了怎麼樣,她女兒說:“媽媽,六門功課有四門不及格”,他媽媽聽了這個成績不但不罵她,並且耐心的跟她說:“要好好的讀書,好好地用功,千萬不要像媽媽一樣是個打工的多不好,雖然這次考的不好,媽媽也有責任但媽媽呢,希望你在學習上能夠自強、自立、自學,在學校做作業要認真的做,上課要認真的聽講,下課要多看書,考試的時候要多想想多思考,那麼成績就會提高此時此刻,這個小女孩聽了他媽媽這番話,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感激說:“媽媽,你放心女兒會把你的話記在心裡,女兒會努力會更加的去拼搏,女兒知道媽媽你辛辛苦苦賺錢,為了供我上學,媽媽我不會辜負你對我的一片心血,我會用最好的成績來回報你”,後來,快要期末考試的時候,這個女孩每天早上五點鐘起床,複習半個小時回到學校,早上一個人在教室裡看書,後來有一個老師走過來,看見這個女孩一個人在教室裡看書,對小女孩說:“你怎麼這麼早啊,一個人在看書”,這個女孩對老師說:“早上早一點對精神好,對學習也有幫助”,老師說:“你以後一定是個讀書的料,老師相信你,一定會考出好成績來,後來,期末考試開始了,大約過了一星期以後,這個女孩的成績出來了,竟然四門功課都考上了90多分以上,你知道嗎,對於這個女孩來說,考了那麼好的成績,對她來說是個奇蹟,後來,她把這個成績告訴了她媽媽,她說:“媽媽,我四門都考上了好成績”,他媽媽聽了激動的哭了。
我聽了這個故事以後,我想起了有些家長不但不去鼓勵自己的孩子,只管自己賺錢而且,他考的不好的時候,甚至去打罵自己的孩子,但對我來說,這樣的教育方法是錯誤的,我想:“應該成績考差的時候,你要去鼓勵他,他心情不好的時候去安慰他,這樣才是提高他的成績的好方法。
不管怎麼說,我真誠的希望我們的家長,能給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能夠給他一份關愛,一份理解,一份鼓勵,那麼我相信,有一天,他拿著好的成績站在你的面前的時候,媽媽我考出了全校第一名,這時作為家長的我們,別提心裡有多開心了,那麼你的孩子以後一定是你的自豪和光榮。
初中不應錯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