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什麼喜歡顏回的原因
“苗而不秀,秀而不實”這八個字,據說是孔老夫子嘆惜他的學生顏回的。顏回英年早逝,幾乎使孔子痛不欲生,連呼“天喪予,天喪予!”孔子為什麼這麼喜歡顏回?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喜歡顏回的原因
在孔夫子的弟子中,顏回大概是家庭比較貧困的一個。一竹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巷子裡,別人不能忍受這種貧苦,顏回卻是自得其樂,對此,孔夫子就讚不絕口,連聲說“賢哉回也”。就是這樣一個出身貧困的孩子,學習卻是相當刻苦。孔子說:聽我講述而始終聚精會神不開小差的,大概就只有顏回一個***“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直到顏回去世之後,孔子還說:“死得可惜啊!我只看到他前進,從未看到止步。”顏回真可謂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典範了,這樣的學生,大概沒有一個老師不喜歡的,孔夫子當然不會例外。
孔子從教,注重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反對死記硬背,此所謂“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篇第七》***。在這一方面,顏回大概也做得不錯。用子貢的話說,叫做“回也聞一以知十”。對於孔夫子的學問,他能夠掌握其精神實質,做到融會貫通,一以貫之,不僅僅是舉一反三了。孔子所謂的學習,其實也不僅是讀書。“學而時習之”的“習”,以我之膚淺理解,有實習或踐行的意思。一個“仁”字,在孔子的學說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顏回問仁,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顏回請孔子說得具體些,孔子就說了四個“非禮勿”,即“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回說:我雖然愚鈍,也要踐行這些教誨。應該說,顏回確實做得比較到位。在他的同門中,幾乎沒有一個被孔子譽之為“仁”的,有人問了,孔子也答之以“不知其仁”。顏回卻是一個例外,而且評價相當之高。孔子說其他人只是偶爾想到仁德而已,顏回則是長久不違仁德的,算得上是將一個“仁”字“落實到行動中,溶化在血液裡”了。
對於孔夫子的學說,顏回佩服得五體投地,用他自己的話說,叫做“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孔子說:顏回對他沒有什麼幫助,對他說的話,沒有不感到心悅誠服的。這句話是批評還是褒揚顏回,大概誰都能夠體會得出來。由此透露一個資訊,對於孔子說的,顏回只會洗耳恭聽,點頭稱是。孔夫子大概也感覺到這未必就是好事,所以曾經偷偷觀察,發現他私下與別人討論時,對孔子的話也很能發揮,於是說“回也不愚”。但也僅此而已,對孔子說的話,顏回絕對不會窮根究底,提出質疑,更不會像子路那樣敢於表示不悅,甚至與之辯說,即使孔子說的話自相矛盾,也不會表示疑惑。
孔子對顏回的評價
首先最著名的對顏回的評價就是孔子的那句“賢哉回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顏回賢德啊!孔子作為一代宗師,門生三千,獨獨對沒有任何政績,沒有驚天動地的事業的顏回做出如此的評價可見其觀點是與我們今天的很多世俗看法非常不同的,從一方面聖人的價值觀是與我們很多人不同的,因為聖人看得更高,看得更遠。
孔子評價顏回的再一句就是顏回死後孔子痛哭失聲,並且做出了對顏回的評價“不遷怒,不貳過”,不遷怒於別人,一個錯誤不會犯第二次,這看起來是非常普通的一個優點,但是真正要想做出來,並且長期堅持是非常難的。
另外,孔子還評價顏回“三月不違仁”,也就是說,顏回可以三個月的時間之內不會犯任何違反“仁”的行為,這也就是孔子將“仁”歸於顏回的證據,想想我們能夠在一天之內所行所說不會違反“仁”的要求嗎?
在孔子被困於陳國語蔡國之間,與弟子七天七夜沒有吃一粒米的狀況下,孔子自己都覺得鬱悶了,問子路、子貢和顏回自己為什麼會到了如此境地,只有顏回表示出了對孔子思想體系的堅定擁護,孔子喟然長嘆:“有是哉,顏氏之子!使爾多財,吾為爾宰。”意思說,有這樣的學生值得滿意了,顏回如果有財富的話,自己願意給他當管家。
從上面孔子對顏回的這些評價可以看出,孔子與顏回的關係已經超越了單純的師生關係,實際上,兩者已經是惺惺相惜的,志同道合的儒家思想的積極推進者。
子游的學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