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的文章
我們每個人在成長路上都會有需要找一些勵志的經典短文來激勵自己的時候,而很多時候,個人的成長是個人的修煉,每個人需要的營養都不一樣,需求的東西也不一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個人關於成長的文章,供您參考!
篇【1】:成功是從挫折和失敗中建立起來的
那些不經風雨的人,就像溫水沏的茶葉,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那些櫛風沐雨的人,如同被沸水衝沏的茶,在滄桑歲月裡幾度沉浮,才有那沁人的清香。
一天夜裡,一場雷電引發的山火燒燬了美麗的萬木莊園。這座莊園的主人邁克一籌莫展。面對如此大的打擊,他痛苦萬分,閉門不出,茶飯不思,夜不能寐。
轉眼間,一個多月過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見邁克還陷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就意味深長地對他說:“孩子,莊園成了廢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澤,一天天地老去。一雙老去的眼睛,怎麼能看得見希望呢?”
邁克在外祖母的勸說下,決定出去轉轉。他一個人走出莊園,漫無目的地閒逛。在一條街道的拐彎處,他看到一家店鋪門前人頭攢動。原來是一些家庭主婦正在排隊購買木炭。那一塊塊躺在紙箱裡的木炭讓邁克的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線希望,急忙興沖沖地向家中走去。在接下來的兩個星期裡,邁克僱了幾名燒炭工,將莊園裡燒焦的樹木加工成優質的木炭,然後把它送到集市上的木炭經銷店裡。
很快,木炭就被搶購一空,他因此得到了一筆不菲的收入。他用這筆收入購買了一大批新樹苗,一個新的莊園又初具規模了。
幾年以後,萬木莊園再度綠意盎然。
一個人若缺乏勇氣,很容易就會倒下。而一個充滿勇氣的人,則無所不能、無堅不摧。世間沒有死衚衕,就看你如何去尋找出路。正視困境,不在困難面前退縮,才不會讓心靈荒蕪,才不會無路可走。
成功,是從不斷的挫折和失敗中建立起來的,它不僅是一種結果,而且是一種不怕失敗、在磨難中永不屈服的能力。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失敗,我們就不可能成功。那些不成功的人是永遠沒有失敗過的人。
只有經歷了風雨的彩虹才會放出美麗的光彩,只有從困境中走出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你是否在遭遇困難與痛苦時,總是認為自己根本無力承擔,更沒有辦法去解決?假若你這樣認為,就犯了極大的錯誤。就像文中的邁克一樣,如果他在失去一切後沒有積極思考,想辦法克服重重困難,那也就不會有後來輝煌的人生。你有相當豐富的經歷,而且也有著寶貴的才華,為什麼發生在你身上的事,就無法解決呢?其實,最主要的還在於,你是否能夠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既不迴避,也不沮喪,而是正視困境,尋求解決的辦法,堅韌執著地走下去。
只有經歷了風雨的彩虹才會放出美麗的光彩,只有從困境中走出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篇【2】:別迷失在“成功故事”中
文|趙暢
不論是誰,都想成功;不論是誰,都想尋找實現成功的最佳途徑。於是,有些所謂的經典“故事”,便粉墨登場。只是,到了後來,有的人在頻頻撞了南牆以後,才覺得有受騙上當之感。“‘故事’變‘事故’”,乃此之謂也。
有個讀小學的孩子,儘管平日說話做事顯得很機靈,可學習並不用功,於是,學習成績不免受到影響,有一次竟還考了不及格。對此,孩子的家長不以為然,依然很自信,自信孩子智商高,以後一定會趕上去的。因為放任自流,缺乏與學校溝通,缺乏對孩子的嚴格教育和正確引導,孩子成績每況愈下便成了必然的趨勢。人們不禁要問:這位家長的自信,源於什麼?難道僅僅是因為“智商高”?後經瞭解,原來,他聽信了愛因斯坦孩提時的“故事”。
殊不知,這個傳說中的故事是以訛傳訛的產物。真實的情況是:愛因斯坦在上小學時學習成績優異,而不是後來認為的劣等生。這個說法之所以會流行,是因為每個人都喜歡這樣的故事—小時候學習不好,長大後同樣可以取得偉大的成就。但是令很多家長“失望”的是,愛因斯坦12歲就開始自學微積分了。
也難怪,有識之士直言不諱:“不要痴迷於從閱讀成功人士的傳記中尋找經驗。這些書大部分經過精緻包裝,很多重要事實不會告訴你,蓋茨的書不會告訴你他父母是IBM董事,是他們給兒子促成第一單大生意;巴菲特的書只會告訴你他8歲就知道去參觀紐交所,但不會告訴你是他國會議員的父親帶他去的,由高盛董事接待的。”是啊,當人們聽完許多關鍵細節被故意忽略後的不厚道的“故事”後,有可能會出現“事故”—因為人們聽信之,“以為從此以後自己走的路一定是正確的,即使偶遇失敗,也是一時的困惑,你堅信最終還是會贏的”,這不是誤人子弟嗎?
一個人的成功,是基礎條件、機遇希望、家庭背景、天賦經歷等諸多主客觀條件相互作用的結果,成功人士要重新複製自我都不可能,遑論後人一定能複製成功。真正能夠複製成功的,便是自我悟徹、自我把握、自我努力。
英國劍橋大學對從本校畢業的曾獲諾貝爾獎的專家進行過調研,結果顯示:他們並非天才,中學時代學習勤奮努力,順利考上劍橋;大學時代大多也是埋頭學業,成績優異;工作後,有的潛心科研,有的將科研與商業結合,但基本仍是兢兢業業,鑽研不止,最終走向輝煌,名利雙收。而美國一本知名雜誌對各界成功人士的調研同樣表明:在天賦、智慧、機遇、能力、勤奮、鬥志、毅力等十幾個成功要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勤奮。
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故事”,不要太相信聰明,不要相信取巧和走捷徑,只須在乎自己的判斷,在乎勤奮、毅力等“大道理”—“大道理是經過幾千年論證的,你以為你是個例外,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篇【3】:為了抬頭的璀璨
大學畢業後,他擠了很多人才市場,在網上投了無數簡歷,參加了不少面試,但最終也沒找到一個與專業對口的工作。他想,我總不能一直這麼依靠父母吧,一定要做點事才行,哪怕是苦力。
於是,看到一家文物單位要招幾個苦力時,他咬咬牙去了。說是苦力,其實不過是跟著文物專家滿山遍野找古墓,挖開某一塊土層,或者砍掉某一片山林灌木,或者用洛陽鏟把深層的土壤剷出來。跟他一起做苦力的是幾位老農,碰上要用力氣大一點的事,他都主動承擔。專家們看這小夥子為人善良,便偶爾讓他幫忙做一些與文物研究相關的工作。每一次他都做得仔細認真,有不懂的地方就請教。有時專家會隨意教他幾句,有時就指指那些大塊頭的書:“自己看去。”他果真捧起那些書一個字一個字地啃讀,一張圖一張圖地細細研究。挖出文物後,專家們聚在一起研究,他就主動給他們添茶加水,站在一旁靜靜地聽。
他發現自己喜歡上了這個領域。畢業三年,有的同學已經換了幾份工作,有的也當上了小領導,而他,一直風餐露宿,拿著做一天掙70元不做便沒錢的微薄薪水。
專家們慢慢喜歡上了這個年輕人,因為他們總是看到他空閒時捧著那些專業書籍看,不嫌髒臭地在墓地幫他們清理文物,甚至對一片小小的碎瓷片也愛不釋手地研究半天……漸漸地,專家有意識地給他看許多朝代各種各樣的文物,給他指點它們的特點,告訴他它們的魅力何在。
就這樣又過了三年,有的同學有了自己的公司,有的同學在職場競爭中小有成就……而他,似乎離這個繁華世界越來越遠。有同學勸他:“趕緊別幹了!”可他說,既然還在幹,就認真些、努力些吧。
這時,一個專家拿出一件瓷器讓他看看。他看了一會兒後,說:“老師,這是仿的,是新東西。”專家高興起來:“孩子,你真不錯!有空去古玩市場試試眼力吧。”
他很興奮,因為他明白這是專家的肯定和鼓勵。從此,他又埋頭到古玩市場練起了眼力。觀察,對比,請教,如此又是兩年多。一天,他買回來了一件青銅爵,小心翼翼地向專家請教。專家驚訝地向他豎起了大拇指,因為這是一件漢朝的青銅爵,而且是品相很好的精品。這類藏品仿品多,連古玩店的老闆也以為是仿品,剛出茅廬的他,慧眼識珠,撿到了大漏。
專家們對這個默默努力的年輕人另眼相看了,他們開始手把手地教他。如此又是數年,他像一個苦行僧般前行在朝聖的路上。
如今的他,已是文物鑑定圈裡赫赫有名的專家。他的那些藏品,每一件都價值不菲,他卻花銷甚少。有人說,天上掉餡餅的美事全讓他一個人攤上了。熟悉他的那些專家卻替他鳴不平:他的眼力比那些藏品所值更高!
於是,有人問他:“你怎麼會有那麼厲害的眼力?”他微笑,答:“沒什麼,我只是埋頭修煉,有一天抬頭,就發現世界璀璨一片。”
個人悲傷感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