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武候祠的散文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的《蜀相》曾引起多少人的共鳴。而武侯祠就是緬懷諸葛蜀相的地方,關於描寫武侯祠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成都武侯祠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的《蜀相》曾引起多少人的共鳴。在三國故事中,人們多同情弱小的蜀國,為諸葛亮的壯志未酬而扼腕嘆息,五丈原的秋風吹滅了長明燈,但吹不落一代代人放飛的孔明燈。
松柏森森的武侯祠是人們祭祀緬懷諸葛亮的場所,但武侯祠實際上是君臣合祀,劉備的漢昭烈廟和思陵本是主體建築,武侯祠建於它的附近,後人覺得麻煩便讓它們合二為一,結果人們都稱它為武侯祠,可見諸葛亮在後人心中的位置。諸葛亮生前封武鄉侯,死後諡號忠武,所以稱他為武侯。大殿懸掛“名垂宇宙”匾額,兩側是清人趙藩撰寫的著名對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對聯比較客觀地總結分析了蜀漢政權和諸葛亮本人的成敗得失,提醒後人在治蜀治國時需借鑑的經驗教訓,特別強調的是攻心和審勢。諸葛亮隨劉備驅馳,用一生去實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羽扇綸巾舉重若輕,為三分天下偏安一隅立下汗馬功勞。有道是一對二表***隆中對出師表***為報三顧情,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名成八陣圖。諸葛亮的最後十年,完全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他以蜀國弱小的軍力和後勤保障,去抗衡強大的魏國,以戰代練,雖然取得過區域性的戰術勝利,但更多的是一次次無功而返,“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終成空話。
杜甫對諸葛亮是情有獨鍾的,他安家就在武侯祠附近***杜甫草堂***,有次還專門到夔州江邊的八陣圖遺址懷古,留下了“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的著名詩句。八陣圖是諸葛亮禦敵的陣法,用一堆亂石組成,按遁甲分成生、傷、休、杜、景、死、驚、開八門,變化萬端,可擋十萬精兵。它半立江灘,漲水時部分沒落江中,這樣就能解釋敵人陷入其中的原因。《三國演義》中劉備報仇心切撕破吳蜀聯盟,舉兵伐吳被吳軍都督陸遜火燒連營,大敗潰逃。陸遜乘勝追擊,來到了八陣圖前,當他衝入陣中時,便怎麼也走不出來了,天色昏暗江水上漲,眼看要亡於陣中,這時,出現了一個老頭黃承彥,他是諸葛亮的岳父,老人指點迷津讓陸遜脫離險境。以前一直沒搞懂為什麼。其實,諸葛亮踐行的是聯吳抗魏的核心價值觀,他深知脣亡齒寒的道理,因此他需要陸遜這樣的人去牽制曹魏而不是蜀吳相爭兩敗俱傷。陸遜果然知難而退,馬上加兵於魏,三國格局未發生變化。看來杜甫是讀懂孔明的,所以他為劉備輕易吞吳的失策而遺恨,不是說讓陸遜跑掉了失去了吞吳的機會,以蜀國當時的國力吳國即使沒有陸遜也打不贏。而江流石不轉更表明了諸葛亮的中流砥柱作用。
走出武侯祠已是華燈初放,錦官城裡熟悉的麻將聲一陣接著一陣。想起諸葛亮在西城唱空城計時琴音不變,深知諸葛一生唯謹慎的司馬懿果然退兵了,如果諸葛亮改為打麻將,神閒氣定,吃碰有序,估計也能讓敵人退卻,說不定司馬懿犯了癮跑到城樓來打兩圈再退兵也未可知。
篇2:武侯祠遊記
武侯祠以前曾去過一次,這是第二次,前一次去的時候有很多朋友,由於人多,必須照顧很多人情緒,所以未能細細鑑別和醞釀自己心中的感受,留下很多遺憾。這次來到成都,自己特意一個人再去了一次,這是因為諸葛武侯在我心中的形象確實的高大,由於這次是一個人,所以自己可以細細的品味那不同時代人對諸葛先生的敬仰之詞——懸掛篆刻於武侯祠各處的楹聯。
由於戲曲故事和小說《三國演義》的貢獻,諸葛武侯在世人中的知名要遠遠高於其它歷史人物,所以武侯祠的人群和上一次來的時候一樣多。來自擴音器放大的導遊的聲音是這熙熙攘攘額人群中唯一清晰的聲音,這聲音也進入了我的耳朵,聽到最多的是便是這成都武侯祠的鎮館三寶。首先見到的這第一寶便是南宋岳飛所書前後《出師表》,嶽元帥所書出師兩表先是楷書、再是行書,最後成草書。像我這樣的在世事洪流中的草民仍然記得少年時讀那“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句子時,心中也油然產生一股英雄悲壯的氣概。而嶽元帥當時處風尖浪口之位,心中壯懷激烈,讀此千古英雄所共有之言辭心志,怎能抑制氣由心中所發,轉於毫腕之間。察得此意便可明白其楷書、行書和草書混於一塊,但卻渾然一體,這種美不是靠研究和奇巧可以達成,因為嶽元帥所書不是字,而是胸中之氣。這便是成都武侯祠第一寶。在我看來三寶之中,也只有這一寶是真寶,而其它兩寶,徐悲鴻的“千古雲霄一羽毛”和乾隆皇帝“名垂宇宙”的匾額只不過是值錢的玩意而已。
武侯祠中最值得人品味的還是那些歷史名流所留下筆跡,從其中可感受出很多東西來。眾多楹聯中被今人所稱道第一的是清末光緒年間趙藩所題“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即所謂“攻心聯”。石禪老人的這幅“攻心聯”之所以被稱道,我想因為其深得諸葛武侯之法,什麼法呢?上下聯各說了一點,上聯說攻伐當攻其心,使其心服,而不是攻其兵殘其力,說的更明白一些就是以德服人,不以力服人,其中故事便是諸葛武侯“七擒孟獲”;下聯說治國寬嚴皆是手段,當對症下藥,秦皇殘暴,蕭何給漢高祖開出的藥方是“寬”,劉璋羸弱蜀中豪強林立,諸葛武侯開出的藥方是“嚴”。石禪老人趙藩的這幅“攻心聯”比起其他人等對諸葛武侯近似於拍馬屁的頌功贊業自是高出一籌,其自然也獲得高於他人的評價。石禪老人能有蔡鍔、李根源等一批在民國時有所作為的弟子,其境界當然不是一般人所能比。
那些個頌功贊業的楹聯之中,也頗有可玩味之作。其中一幅是明代遊俊的“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明代的人都很是與眾不同,比如正德那幾個皇帝都搞怪的很,所謂上行下效,低下的臣子們也是很怪,就那遊俊的這幅對聯來說也很怪。劉備的三顧茅廬換來的“兩表”鞠躬盡瘁,這筆投資可謂賺大發了,但實際上“兩表”是否就是代表諸葛武侯鞠躬盡瘁呢?我想諸葛武侯的前後《出師表》能夠為我們在今天所仍然誦讀,足見這兩表絕對不是僅僅對劉備爺倆的鞠躬盡瘁。而這後面一句“一對足千秋”給人的感覺則更是一個大烏龍,“一對”指的是諸葛武侯三分天下的“隆中對”,這“隆中對”是讓劉備像秦始皇那樣建立千世萬世萬萬世的功業?顯然不是,只不過是很可憐的和曹操孫權三分天下。大統王朝都不足千秋,更何況只佔巴蜀一處。遊俊之才思,給後人擺了個大烏龍,他可能知道很多人都是隻識其字,不知其意,所以就有意讓自己的愚蠢代表你們的無知吧!果不其然,後人確實冠冕堂皇的掛了起來。我呢也愚蠢的將其改一下成為“一對酬三顧,兩表足千秋”。
梁漱溟先生在武侯祠也有筆跡,,我將先生的言辭摘抄下來:
“中國歷史悠久,往聖先賢曷可勝數,而吾所深愛則蜀漢諸葛公其人也。世俗傳說恆在公之多謀善斷,乃至種種製造工巧,殊不知公之所大不可及者乃在虛懷納諫,勤求己過,唯謙唯謹,感人至深也。其事例試讀公遺集不既徵見一斑乎。回憶1937年5月,吾初次入川,即趨成都造謁公祠堂,伏地叩拜,欣償夙願焉。計其時吾年四十有四,而今九十有三,追憶往事前塵,蓋忽忽五十年於茲矣。”
篇3:十年闊別——再遊武侯祠
光陰如梭,此次借我去蓉城之機,再次踏進武侯祠厚重而古樸的大門,闊別十載,別有一番感慨上心頭,武侯祠於我,就像一位許久不見又重逢的舊友,一壺蒙頂清茶,一方石桌石凳,便可話盡千古笑談,它承載了我太多的回憶,更印刻了我那逝去的青春。
武侯祠,是後人瞻仰懷念蜀漢丞相、武鄉侯諸葛孔明的去處,祠內蒼松翠柏,鬱鬱蔥蔥的交織,像披甲的衛士,靜靜守候著這位智慧曠達古今的奇才,踏入祠中,當正堂映入眼簾時,那膾炙人口的故事便會瞬間湧入腦海:“三顧茅廬肝膽照,羽扇綸巾賺公瑾,八卦陣前顯神威,白帝城下託遺孤,出師一表真名世,六伐中原報知恩,七星幻滅五丈原。”這一幕幕的歷史承述著時空的遷移,當狼煙散盡,功名深掩,兵戈土封,往事如斯,留給今人的,只是一段不朽的傳奇,是一段茶餘飯後的佳話。
金戈鐵馬終須別,紅顏陌上獨慼慼。
堂前幾度飛花落,一道佛門一菩提。
如今,當我再次踱步在武侯祠的林蔭道中,再次凝望著陽光灑下的斑駁樹影,環顧四周春意醉人的景緻,心中撲捉著過往的追憶,那三義廟前是不是還有我曾經的足跡,那臥龍潭邊是不是還有你歡歌一曲?那古牌樓間是不是還有我們的餘音繞樑,那松竹園下是不是還有你飄揚的羅裙。怎奈,綠樹成蔭再也挽不回當年的情愫,湖光粼粼再也夢不到昔日的舊顏。
若君識得人間情,十年風雨皆成憶。當一切歸於平淡,當一草一木僅僅成為一種情感的祭奠,我想,就讓我的執念留在那一處美好的過往吧,陪著那海棠花零落成泥,守候著朝霞彩雲,月落松山;就讓我的思量停駐在那一抹瑰麗的風景吧,痴痴等到彼岸花開,讓所有的追憶和思緒都煙消雲散,飄遠在如洗的長空。
當我再次坐在那個碧波見底的小潭邊歇腳,友人問我,此次故地重遊,心情是否依舊?我答,景緻如故,思量猶存,心緒卻是釋然了。
一度關山幾萬重,怎堪時光荏苒太匆匆,曾經的年少輕狂,早已不能往復,曾經的青春背影,早已漸行漸遠,只是鐫刻在心靈的最深處,不時撥弄著絲絲的心絃。
每當遙望大江東去,每當凝眸梅子黃時雨,每當踏上滄桑的青石板,每當想起蘇軾的詞句:“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心中便生出多少感慨,心頭一念,笑看佛前,也許人生便是陰晴圓缺的月,也許人生便是多少個過往交織的琴曲,也許人生便是不會回頭的馬兒,也許,在心底的那個角落,一時便是一世。
流年十載,再遊武侯祠,心多感慨,情之蔚然。
猜你喜歡:
1.關於描寫成都的散文
2.描寫成都的遊記散文閱讀
3.成都錦裡遊記散文欣賞
4.成都武侯祠勵志對聯
5.2017武大櫻花什麼時候開
彩虹優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