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有關的散文
好多人喜好釣魚,那關於釣魚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篇,希望對你有用!
篇1:垂釣之樂
友人曾說過,開始並不喜歡釣魚,後來卻慢慢地喜歡上了,釣魚的時候能忘記一切。頗有“何以解憂,唯有釣魚”之意。我便在想,那是何情何景,能讓人達到忘我的境界?
海上我是不常去的,而我所見到的海大多是和“烈日”、“沙灘”、“太陽鏡“、”泳衣“等聯絡在一起。那裡從不缺乏明亮跳躍的色彩,更不乏喧囂的元素。而我獨喜歡踩著沙灘,看浪花拍岸,感受海水的溫度;亦或是看那些石子,歷經滄桑和驚濤駭浪,它們就真實的裸露在我的面前,形狀各異如人生百態。拾起一枚美麗的貝殼,仔細端詳,這曾經是怎樣鮮活的一個生命,是否也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我想垂釣時海景應該大有不同。是水天相接,海天一色吧!亦或是山水相間,“半江瑟瑟半江紅”,沙灘斜陽影相隨,讓人沉醉不歸,驚歎它的美!
釣魚時有怎樣的心境?是“獨釣寒江雪”的守候?還是“斜風細雨不須歸”的等待?古有姜太公直鉤無鉺水面三尺垂釣,是願者上鉤,更是與人無爭,與世無爭,順其自然之生活態度;也有“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壺酒,一人獨釣一江秋”的孤寂情懷,略顯悲涼,卻也自得其樂。我一直以為大自然的色彩之美是畫筆無法調出來的,那釣魚的意境更是用言語無法表達。而我又是聞人談釣頗受感染,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胡亂說辭。試想,約三兩好友前行,享釣魚之樂,遠離鋼筋水泥的城市,喧鬧浮躁的人潮,拋開快如高速公路上奔跑的工作節奏。這無疑是一種奢求,一種超然,一種幸福。人來於自然,最終歸於自然。融入自然的懷抱,在天地之間存在,無須知道自己是誰,感受到的只有:天空的包容、大海的寬廣、海風的灑脫、呼吸的自由。。。。。。這或許就是忘我的境界吧?
“醉翁之意不在酒”,“釣翁之意不在魚”,在乎山水之間也。然而,魚兒知山水之樂而不知人之樂。正所謂:釣風釣雨釣春秋,釣山釣水釣天地!享樂,足矣!
篇2:釣魚者
從前的我酷愛釣魚,不知什麼原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興趣索然了,但佈滿灰塵的釣具還在,偶爾拿起,依稀還有水草、魚腥和陽光的味道,我想大約是水在變,人也在變吧。野塘邊、蘆葦叢、水渠旁或是湖岸上,每每看到釣魚的人,便身不由已駐足、停留、觀察、體味。
喜愛武俠的人都知道,劍道有三層境界。手中有劍,心中無劍;手中有劍,心中有劍;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箇中奧妙,君自神領。
我認為釣魚者也有三重境界,一是,純粹的釣者,他們要的只是魚***此為利***,想的是收穫魚的多少,這樣的人煩惱不少,快樂不多,因為他們的慾望很多;二是,他們關心的不再僅僅是魚,他們更在意的如何更好地釣魚,講究的是釣魚的技巧***此為名***,君不見大大小小的各類釣魚比賽嗎?這類人煩惱也不會少,快樂也不會多,因為他們的訴求也不少;三是,於其說他們是釣魚,還不如說他們的釣樂子,他們根本不關心魚本身,他們找尋的是水中的草和蛙、岸邊的蝶與花、樹上鳥和蟬,甚至還有行路上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所謂“青箬笠,綠蓑衣;和風細語不須歸。”“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說的就是他們,他們所要釣取的是內心對大自然的感受和對人性本源的追訴。
我想人生何嘗不是釣魚呢?萬物皆如是,道法自然。羅貫中要的是“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那份淡定、瀟灑和自在。而我,僅僅是一個追逐者。
篇3:釣魚故事
在江南陽曆十月正是魚肥蟹黃的時節。秋高氣爽、乍寒還暖的日子,許多人願意幹的一種戶外運動就是釣魚。我也是釣魚愛好者,在這裡願與大家一起來分享我的釣魚故事
我愛釣魚,最愛在十月回鄉下老家釣魚。和絢的陽光下,一大片金黃的稻田中間,一方平靜的魚塘。塘邊青草漸黃,密密麻麻地鋪滿了整個塘沿。一個人站著,頭頂個草帽,手提根釣竿,眼睛注視著水面上漂浮的那個紅浮漂,悠然地等待著魚兒來咬鉤。有魚上的時候,拋杆、提竿、遛魚、收魚、再上食後、再拋杆,讓人忙的不亦樂乎,人雖累點,但看到魚獲頗豐,心裡仍是美滋滋的。若遇魚情不好時,魚也不咬鉤,看浮漂也累了,我就乾脆將漁竿隨手一扔,屁股往地上一坐,然後從口袋裡掏出香菸點上,慢條斯理地吸吐著,讓嫋嫋的白煙緩緩地從眼前升騰,飄散。如果覺得坐著還不過癮,我還會倒在草地上,用草帽蓋在臉上,閉上眼,四仰八叉地躺著,聽著秋風刮過田野吹動稻穗的聲音,聞著秋天泥土和青草雜混的氣息,這時侯我就會覺得我正在擁抱著一片藍天白雲,整個田野、鄉村乃至整個世界都是我的了。就這樣,我就喜歡這種釣魚的氛圍、全身心地享受釣魚的過程,至於每次出去有無收穫並不重要,有更好,沒有魚亦挺滿足。
其實在我老家,釣魚並不是一件很體面的活。記得小時候,父母對我們幾個男孩看管得嚴格,常告誡我們說“好吃懶做、釣魚打銃”。因此在那時的老家,我們可以下河捕魚、幹塘抓魚,但絕不敢去釣魚。我鄰家小孩老大比較調皮,加上孩子多,其父母有時管不過來,開始只有他才會去釣魚。這小子先是在村後山的黃竹叢中選了一根大拇指粗的長竹子,砍了下來,立馬用柴刀削去枝杈和竹頂,拿回家後,接著是在杆頭接上與竹杆一樣長的蠶絲,蠶絲的另一頭則接一調鉤,然後尋一牙膏皮,剪一點卷在調鉤上端的蠶絲上做釣墜、從泡沫舊涼鞋剪一長條,也捆好在絲線上作釣漂,再然後從菜地裡翻上幾條活潑亂跳的蚯蚓,用個缺口碗裝著,就這樣一手提杆、一手拿著缺碗,來到村裡蓄水灌溉用的大過水塘釣起魚來。那時的鄉下魚真多,這麼簡單的釣具和釣餌都能釣到不少,並且各種各樣的魚都能釣上來,讓我們手都有點癢癢的。可好景不長,有一次這小子又去釣魚,結果釣了條兩斤多的甲魚回來,那時鄉下沒油吃,甲魚除了殼又沒多少肉,窮人家不喜歡這玩意,送人都沒人要,於是把它丟在院子裡裝滿水正在漂浸的米酒缸裡,就不管了。這小子四歲的弟弟一天去缸裡玩水,結果被這甲魚咬住了手指,哇哇直叫,他父親弄了半天才讓這甲魚鬆了口。於是,其第的哭聲剛停,他父親打他的聲音便接踵而來。有此案例,村裡和我同年代的小孩中,釣魚的事自然而然就沒人再敢幹了。
我開始學釣魚則是我在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當時單身漢的我,大學畢業後分在在贛江邊上一所中學教書,單位離家遠不可能每個週末回家去幹農活。別人週末玩麻將、玩卡拉OK,可我也玩不起,工資低加上還要支援弟妹讀書。當看到學校一些退休老師去贛江釣魚時,我先是跟著去看,看來看去覺得有點意思,加上父親也監管不到,便自己也買了根甩杆,在不回家的週末跟著他們做起學徒來。
當然,任何一行都是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隨著年齡增長、釣齡增加、經濟條件的改善,我不但成功添置了整套釣魚的行當,而且對釣魚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釣魚不再是開始時打發寂寞時光的專案,而是我的一種業餘愛好與樂趣。記得有一天,天氣不怎麼好,我還是準備和釣友們一道出發去釣魚時,我妻子嘮叨我,“你好不容易有個休息天,還跑到外面去櫛風沐雨,何苦呢” ?我告訴她:“這叫苦中作樂,樂在其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在我近二十年的釣魚歷史裡,我在通過冬釣體驗過“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寒意,也曾為了“桃花流水鱖魚肥”幹過“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事情;也曾在“西風木落五湖秋”人生況境的時候,學著鄭板橋“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一人獨釣一江秋”,想進入“人生貴極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爭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風歸去休”和“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的境界。但無奈我輩僅是凡夫俗子,終未修成正果。依然“煙波江上使人愁”後,用垂釣撫平了傷痛的心靈,去滿懷希望地迎接嶄新的每一天。
因為釣魚不但豐富了我家的餐桌,還豐富了我的業餘生活陶冶了我的愛好與情趣。我在家閒暇時會上上網,有時是查詢些相關釣魚知識,直接地增進了我的魚類知識、天文水利、甚至文學知識;有時是網上淘一淘釣魚的寶貝,補充新裝備和餌料;在外垂釣時常和釣友們交流釣魚技巧,分享釣魚收穫。我還因為釣魚和很多養魚戶、水庫管理員、河道巡視工交上了朋友,如今到哪裡釣魚就往往在哪裡享用免費的午餐,那是地地道道的農家口味,吃起來特別的香喲。
最後,我覺得通過釣魚,我心態很好,有一點范仲淹的那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感覺。因為我不是簡單地為得魚而釣魚,我在乎的是那種釣魚過程中人與魚之間鬥智鬥勇的體驗、那種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的感覺,它確實讓我迷醉。
散文隨筆我有一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