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緒在星空中漫步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4日
傍晚,雖然有初夏輕飄飄的雨,但依然沒有影響人們尋找輕鬆的興致——孩子們穿著背心褲衩無憂慮地戲水;年輕人穿著袒露,雙雙肆無忌憚地膩成了夜的雕像;中年人穿著合體,即便是夜晚來了,夫婦倆依然走得是鬆鬆散散;老人們穿著厚重,卻不管夜是否來臨依舊走得從容不迫……
夜,終於把白天的喧囂遮蔽了,人就進入了靜謐的週期。
這時的人們,除了準備高考的學子,只有這個時刻才真正地鬆弛了下來。
夜的靜,真的好。靜謐中可以思考,可以任憑想象的野馬無疆地馳騁。
吃過自己創作的晚飯,孤獨的我便如往常一樣漫步於夜幕。為什麼?說不清,也許是夜的黑可以淹沒許許多多的白天的心事罷。
在看不見面容,只能聽見聲音的黑暗裡,將頭抬起,我便面對了一個廣大繁華的世界——絢麗而繁雜的星空。像是平生第一次,我發現天上的那些星星都神祕著,像人,有述說的慾望。
它們或明或暗,或大或小,有遠有近,甚至有各種顏色,都以各自的身份出現在各自的位置,用它們的數量和距離組成了一個深邃無邊而又五彩繽紛的星空。
我漸漸靜了的心便把每顆星讀成了驛站,從一顆讀到另一顆。彷彿是在飛翔,沿著這一顆顆的星,越飛越遠。竭力地體會太空的遙遠與無限。
不知不覺,我已經走出了市井,來到了龍山腳下。憑高遠望:星空下,碧綠的樹木是銀灰色的,山卻是黑色的,一切都吻合得沒有了縫隙。在遠處起伏的山巒與星空鑲嵌處呈現出了一條亮亮的線,曲曲折折,這是我以往沒有發現過的。我想:這條曲折的亮線是否是一條內藏事物距離規律或世間玄機的警示呢!
遠處有時隱時現汽車的眼睛,並扯著嗓子一聲一聲叫喊,那喊聲與我一樣有一種極力撕破黑暗的衝動,但叫喚了好久,仍然無濟於事,便一起被黑暗緊緊裹牢。
一顆一顆的星把我的視線牽引到了遼遠與深邃——
人類的視野只有在這樣深邃而廣博的空間裡才能盡情地舒展開來。即便是我到過廣闊的草原、無垠的沙漠,抑或是曾經在浩瀚的大海上也沒有如此的境界。面對星空,人類的視野能達到最大限度的高遠。
思維是在視覺的引領下開始啟動、執行、活躍並延伸的。於是,我想起了古人面對星羅棋佈的星空創造了《周易》。《周易》是人類的思維曾經達到極其高深程度的標誌,在如今也無人能及。
據載《易經》是由伏羲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進而領悟天地萬物的自然現象之後而創立的。伏羲氏依龍馬之形畫出了乾、坤、震、艮、離、坎、兌、巽的卦圖,後人稱為伏羲八卦圖。伏羲用陰陽八卦來解釋天地萬物的演化規律和人倫秩序。因此,伏羲氏被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根之祖”、“人文之祖”。
什麼叫卦?古人解釋:“卦者掛也。”實際上是說,卦就是掛起來的現象,八卦就是告訴我們宇宙之間有八樣東西,它們的現象掛於我們的面前,就是八卦。這個宇宙就是一本《易經》,宇宙的現象因其自身的原理都掛在那裡。
在八卦裡,乾卦代表天,我們仰頭一看,天總是在上面,到了太空倒轉頭來,頭上還是天,天一定在頭頂的。
坤卦代表地,人類是地球的文化,地總是踩在腳下,這個地的現象掛在那裡。
在這個天地之間,有兩個東西,一個是太陽——離卦,一個是月亮——坎卦,它們倆個像球一樣,不斷的在公轉與自轉。這兩個星球不停地旋轉於天地之間便有雷和風的出現。震卦代表雷,我們以現代科學的知識和觀念,來說明我們自己老祖宗的文化,他們認為宇宙間有這種能,電震動了就是雷,雷一震動,周圍就形成氣流,氣流就是風。巽卦代表風,亦即是氣流,氣流震動得過於厲害,一摩擦又發電,又迴轉來了,這就是“雷風相薄”。其高深可誘人,其神奇可慨嘆。
記得有誰說過:一個民族沒有幾個仰望星空的人是一個沒有出息的民族。是呀,像愛因斯坦,像達爾文,像牛頓,像弗洛伊德,像老子、莊子,像伏羲,都是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只有面對廣袤的宇宙進行思索,才能超越現實,排庸得奇,使民族與文化達到渾然天成。
說實話,我們現代的生活被繁文縟節擠得太滿了,滿得讓人失去了對深邃思索的空間。諸如,從每天起床開始就被各種生活瑣事所糾纏,快速的生活節奏惡狼一樣把人追得連撒尿都得提速。
想想,一個古代的孩子閒暇時能來數天空的星星,而一個現代的孩子卻是踅踅摸摸闖入網咖、遊戲廳,連眨眼的時間都嫌煩瑣。兩種孩子的視野就是如此差異,一個面對的是星空,一個面對的是遊戲。我豈敢想象一個現代的孩子會有時間去幻想天空與宇宙的事情。特別是城裡的孩子,甚至城裡臨界高考的孩子,他們永遠失去了觀察星空的興趣。
現代科學技術正在把人類的活動範圍向宇宙縱深推進,而人類的思維卻正在從平面化向立體發展。不難想象,豐富的生活能給人帶來快樂,但卻不能激發人的探索。
嗚呼!
我踏著夜路,披著星光孤獨地前行。
我沿著思緒,揣著憂思茫然地漫步。
忽然想起了歌手那英的那首《白天不懂夜的黑》:“白天和黑夜只交替沒交換/無法想像對方的世界/我們仍堅持各自等在原地/把彼此站成兩個世界/你永遠不懂我傷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優美且帶有些許憂傷的旋律在不斷地撞擊我心房的同時,也瀰漫了整個黑夜。
思緒在星空中漫步
世上最美的風景
夜,終於把白天的喧囂遮蔽了,人就進入了靜謐的週期。
這時的人們,除了準備高考的學子,只有這個時刻才真正地鬆弛了下來。
夜的靜,真的好。靜謐中可以思考,可以任憑想象的野馬無疆地馳騁。
吃過自己創作的晚飯,孤獨的我便如往常一樣漫步於夜幕。為什麼?說不清,也許是夜的黑可以淹沒許許多多的白天的心事罷。
在看不見面容,只能聽見聲音的黑暗裡,將頭抬起,我便面對了一個廣大繁華的世界——絢麗而繁雜的星空。像是平生第一次,我發現天上的那些星星都神祕著,像人,有述說的慾望。
它們或明或暗,或大或小,有遠有近,甚至有各種顏色,都以各自的身份出現在各自的位置,用它們的數量和距離組成了一個深邃無邊而又五彩繽紛的星空。
我漸漸靜了的心便把每顆星讀成了驛站,從一顆讀到另一顆。彷彿是在飛翔,沿著這一顆顆的星,越飛越遠。竭力地體會太空的遙遠與無限。
不知不覺,我已經走出了市井,來到了龍山腳下。憑高遠望:星空下,碧綠的樹木是銀灰色的,山卻是黑色的,一切都吻合得沒有了縫隙。在遠處起伏的山巒與星空鑲嵌處呈現出了一條亮亮的線,曲曲折折,這是我以往沒有發現過的。我想:這條曲折的亮線是否是一條內藏事物距離規律或世間玄機的警示呢!
遠處有時隱時現汽車的眼睛,並扯著嗓子一聲一聲叫喊,那喊聲與我一樣有一種極力撕破黑暗的衝動,但叫喚了好久,仍然無濟於事,便一起被黑暗緊緊裹牢。
一顆一顆的星把我的視線牽引到了遼遠與深邃——
人類的視野只有在這樣深邃而廣博的空間裡才能盡情地舒展開來。即便是我到過廣闊的草原、無垠的沙漠,抑或是曾經在浩瀚的大海上也沒有如此的境界。面對星空,人類的視野能達到最大限度的高遠。
思維是在視覺的引領下開始啟動、執行、活躍並延伸的。於是,我想起了古人面對星羅棋佈的星空創造了《周易》。《周易》是人類的思維曾經達到極其高深程度的標誌,在如今也無人能及。
據載《易經》是由伏羲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進而領悟天地萬物的自然現象之後而創立的。伏羲氏依龍馬之形畫出了乾、坤、震、艮、離、坎、兌、巽的卦圖,後人稱為伏羲八卦圖。伏羲用陰陽八卦來解釋天地萬物的演化規律和人倫秩序。因此,伏羲氏被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根之祖”、“人文之祖”。
什麼叫卦?古人解釋:“卦者掛也。”實際上是說,卦就是掛起來的現象,八卦就是告訴我們宇宙之間有八樣東西,它們的現象掛於我們的面前,就是八卦。這個宇宙就是一本《易經》,宇宙的現象因其自身的原理都掛在那裡。
在八卦裡,乾卦代表天,我們仰頭一看,天總是在上面,到了太空倒轉頭來,頭上還是天,天一定在頭頂的。
坤卦代表地,人類是地球的文化,地總是踩在腳下,這個地的現象掛在那裡。
在這個天地之間,有兩個東西,一個是太陽——離卦,一個是月亮——坎卦,它們倆個像球一樣,不斷的在公轉與自轉。這兩個星球不停地旋轉於天地之間便有雷和風的出現。震卦代表雷,我們以現代科學的知識和觀念,來說明我們自己老祖宗的文化,他們認為宇宙間有這種能,電震動了就是雷,雷一震動,周圍就形成氣流,氣流就是風。巽卦代表風,亦即是氣流,氣流震動得過於厲害,一摩擦又發電,又迴轉來了,這就是“雷風相薄”。其高深可誘人,其神奇可慨嘆。
記得有誰說過:一個民族沒有幾個仰望星空的人是一個沒有出息的民族。是呀,像愛因斯坦,像達爾文,像牛頓,像弗洛伊德,像老子、莊子,像伏羲,都是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只有面對廣袤的宇宙進行思索,才能超越現實,排庸得奇,使民族與文化達到渾然天成。
說實話,我們現代的生活被繁文縟節擠得太滿了,滿得讓人失去了對深邃思索的空間。諸如,從每天起床開始就被各種生活瑣事所糾纏,快速的生活節奏惡狼一樣把人追得連撒尿都得提速。
想想,一個古代的孩子閒暇時能來數天空的星星,而一個現代的孩子卻是踅踅摸摸闖入網咖、遊戲廳,連眨眼的時間都嫌煩瑣。兩種孩子的視野就是如此差異,一個面對的是星空,一個面對的是遊戲。我豈敢想象一個現代的孩子會有時間去幻想天空與宇宙的事情。特別是城裡的孩子,甚至城裡臨界高考的孩子,他們永遠失去了觀察星空的興趣。
現代科學技術正在把人類的活動範圍向宇宙縱深推進,而人類的思維卻正在從平面化向立體發展。不難想象,豐富的生活能給人帶來快樂,但卻不能激發人的探索。
嗚呼!
我踏著夜路,披著星光孤獨地前行。
我沿著思緒,揣著憂思茫然地漫步。
忽然想起了歌手那英的那首《白天不懂夜的黑》:“白天和黑夜只交替沒交換/無法想像對方的世界/我們仍堅持各自等在原地/把彼此站成兩個世界/你永遠不懂我傷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優美且帶有些許憂傷的旋律在不斷地撞擊我心房的同時,也瀰漫了整個黑夜。
世上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