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論建築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無論你是選擇建築設計還是其他任何一個職業,20幾歲的年齡,是左右一生的重要時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之前下載的城市規劃專業書單中有《安藤忠雄論建築》一書,但一直沒有看,大概源於對建築學相關領域知之甚少而懷有的擔心看不懂的心結吧。昨天下午3點多,開始想起這本書來,開始閱讀,沒想到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到今天下午3點,不過24小時的時間,已經完整看完。由於建築學是相關學科,不需要對書中提及的諸多建築師和美術工作者或者其他相關人士有詳細的瞭解,所以把正文完整地讀完了。總體感覺是寫的很棒,娓娓道來,他離我很近,像是在我對面與我聊天。還有寫的很令人期待,讀此書的感覺讓我回到了大學時讀《基督山伯爵》的迫不及待讀完的境地中。還記得《基督山伯爵》當時大概是1000多頁,用了3天讀完的,讀完之後感覺酣暢淋漓,大呼痛快過癮。自此後再看電視劇中關於復仇類似的情節,覺得都像是在對基督山伯爵的模仿。

  再回到《安藤忠雄論建築》一書。也許是因為他的這本書是對東京大學建築系研究生院學生所做的5次講座基礎上整理而成的,也許是因為我最近正對規劃產生了非常強烈的渴望,想系統學習城市規劃,也許是因為他面對的講座物件與我現在的初學規劃狀態非常貼合,我認為這本書對於剛剛轉型的我,對於青年學子,對於還算年輕的人都有著啟迪作用。因為書中有一條主線:20多歲時,應進行獨立思考,應尋找理想,應為理想做準備。為此,他自學了建築,去歐洲進行較長時間的旅行,在旅行了進行思考。與國匠城2014年主題“讀寫行走”如出一轍。

  另外,在這本書中,也寫了很多相關教材中看不到的東西,比方對勒科布西埃和密斯凡德羅性格的比較、建築選用材料的比較等等。如果不瞭解這些內容,在講授城市規劃原理時,很容易有乾巴巴的感覺,這樣則豐富了課本內容。所以算是大開眼界了。

  回想起在大學時,讀書時不加選擇,全憑興趣,至今還非常懷念那段美好的時光。雖然當時是清貧的,但精神世界是很豐富的。由於興趣經常在搖擺,這樣挺好,那樣也挺好,所以至今也沒有在一個專門的領域有什麼作為,但我希望能像安藤那樣在20多歲認識的各領域的朋友後來成為其工作的物件或者奠定了基礎一樣,他在40多歲甚至50多歲時通關了,我也能在未來10年左右的時間裡,能將自己對經濟學、地理學、規劃學的興趣和能力打成通關,收穫一個有高度有深度的自己。

  篇二

  一切都像安藤自嘲那樣,他是游擊隊中的一員,從始至終他一直在戰鬥。

  談到日本,大凡有民族感的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會騰一團與生俱來的仇恨。但軍國主義不能代表日本,軍國主義者也代表不了現在的日本人。通過安藤,我們看到了日本社會的進步、反思,至少在建築行業內。

  安藤的成功,或者說是引人注目,很大程度上在於他的性格。拳擊手出身的他,在看到與頂尖選手的先天差距時,安藤對未來猶豫了。“錢不是用來存得的,只有把用在自己身上時,錢才有了價值”。於是,他決定旅行求學。正是由於這段經歷和他小時候既不受歡迎的遭遇,塑造了他執拗,自立自強的性格。

  在他改造自家住宅“住吉長屋”時,他建構了對外沒有任何開口、無表情的清水混凝土牆面,這表達了他對抗在高速經濟成長的名義下不斷擴張的都市的個人意志。同樣在他的第一個都市建築“表參道之丘”中,他在族中原有的櫸木行道樹的考量下,壓低建築高度,並以玻璃統一橫長的立面,藉此表現公共的民意對抗一味追求樓邊面積與經濟效應而不斷侵蝕都市空間的市場原理,並希望留下那存續超過半世紀的風景。在外人看來,住吉長屋與表參道之丘是兩個層次的建築作品,相去甚遠。但在安藤心中兩者間有一條線,“以建築來表達對都市的觀點”以及“以建築來對都市有所訴求”的主題間所畫的一條線。住吉長屋、表參道之丘……是他同畸形發展的都市戰鬥的陣地。

  在安藤眼中建築是有責任的,除了為人遮風避雨,還需對其周圍環境負責。在他的作品中,作品的創意的靈感或者限制都來源於環境。建築這種對環境的尊重,在環境面前表現得如此謙卑,或許又回到了建築設計的母題。建築的這種責任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最初,是使建築本身與周圍環境儘可能的融合,正是這種觀念使得環境整體面貌未受大的影響,也使相同風格的建築能大量和諧地存在,這就出現“造鎮”的現象,六甲山集合住宅群,安藤十幾年、二十幾年持續持續改變當地的風貌;到了21世紀,世界開始注目環保,安藤則在材料、採光、通風上尋求環保。

  安藤對清水混凝土情有獨鍾。一方面,正如他自己所說“混凝土是一種可以吧建築家的想法有如表情般展現與外在、具有多樣的材料。”對建築不加修飾,以如此骨感的方式呈現,可以讓觀眾不受外在裝飾的影響,直面設計本身,或許這樣更能讀懂設計者;另一方面,混凝土本身具有耐震、耐熱、極具表現力的特點,“語氣用特殊工法展現自己的特色,不如以平常的方式做出誰也模仿不來的作品,雖然困難,卻讓創造懷有夢想。”越是平常的食材,就越是考驗廚師的能力,建築也如此。安藤的特色還在於他對光影的理解,光之教堂便是一個極成功的案例。“要在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徹底凝視眼前叫做‘影’的艱苦現實,而為了超越它,就必須鼓起勇氣向前邁進”,他認為光影不只是建築裡的明暗關係,更是人生中的經歷,是生命不斷拼搏、戰鬥的姿態。

  安藤是一位建築家,但幾十年的從業經歷使他的目光轉向社會,建築裡表現著對不同時期社會的思考。他關注兒童建築,關注弱勢群體……出於這些初衷,他的很多建築設計都是無報酬的,他甘願奉獻自己。

  安藤忠雄在做一個設計時,設計的想法不是在接到委託時才開始構思的。他常常給一些空地,或者有意思的基地進行設計思考,很多時候在接到當地委託的時候,他已經思考很多遍了。我想這一點是很值得我們年輕人學習的。生活需要發現,靈感也來源於生活。安藤雖說是做一個建築,但他往往是從巨集觀方面開始思考的,這使他看到的問題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最後,想感謝安藤,讓我走入了建築的殿堂。

  篇三

  很慶幸看到這本《安藤忠雄論建築》時,我二十幾歲。

  “無論你是選擇建築設計還是其他任何一個職業,20幾歲的年齡,是左右一生的重要時期。人在感覺敏銳的20幾歲時,能否有緊迫感地去生活,對其以後的人生,特別是四五十歲時,是能否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工作生活的分水嶺。”這是著名建築師、普利茲克獎得主、清水混凝土詩人安藤忠雄在為東京大學建築系做講座時,對學生們的殷殷忠告。這個叫做“二十幾歲時的人生”系列講座後來被彙編成冊,成為了這本《安藤忠雄論建築》。

  安藤的傳奇故事,始於他“一個人的旅行”。這是一段可以想像有多艱難的旅程。歷時整整7個月的車船勞頓才從大阪抵達巴黎,帶著省吃儉用以身體為代價做拳擊手攢下的些許路費。也許是麵包,也許是自來水,也許甚至風餐露宿。只為了能親手觸控浸染著前輩心血的磚牆、能親眼看到那束光芒從天頂洩下、能親身感受無法言表的空間奧祕。奮鬥在夢想中的他,無疑是飽足的。

  安藤的建築,是坐在恆河旁聞著腥臭的腐屍味思考而來的。因此和科班出身的不同,他考慮經濟性、卻不為利,他考慮美學、卻不為名。建築於他,是哲學、自然學、社會學、宗教、美學、經濟學,是對生活的抗爭,而不是補給。為了完美的作品,他不惜代價、不計得失。

  這樣,是對夢想懷有真誠的熱愛,對此生懷有深切的責任。

  “人生的終點無論落在何處,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區別。既然如此,我們應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它,因為這是自然的法則。無論是為了追求自己的目標,還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信念而奮鬥,也終究會有倒下去的那一天。”

  光教堂、直島美術館、住吉的長屋,京都的車站,安藤原原本本向讀者介紹了這些作品的創作靈感、遇到的挫折以及背後的思考。像一個母親,絮絮叨叨談著他的兒子,從睡覺的姿態到考試的名次,言語間滿滿是驕傲和欣慰。 這是世間最深沉的眷戀和牽掛。

  人生不能只是吃飯睡覺地度過,為自己熱愛的事業奮鬥,哪怕碰得頭破血流也在所不惜。不是因為名利和成就,只是希望人生過得有趣一些,僅此而已。
 

愛怕什麼讀後感
讀我的中國夢有感
相關知識
安藤忠雄論建築讀後感
安徒生童話故事讀後感
作文論語的讀後感
于丹說論語的讀後感
論語的讀後感作文
有關於丹論語的讀後感
關於論語的讀後感
教育著作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
英雄楊靖宇讀後感_抗日英雄楊靖宇讀後感
論教育讀後感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