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物理化學學習心得
這次的大學物理化學學習,通過網際網路等形式進行交流,甚至參與老師的科研專案,或者與同學組成學習小組共同學習,那麼將會收穫更多的知識和樂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大學物理是每一個理科大學生所必須學的課程,物理學是關於自然界最基本形態的科學,他研究物質的結構和相互作用以及物質的運動。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掌握物理學史在物理學中的應用。理解每一個物理學家的成功之路。
物理學來自於自然現象,規律源自於生活實踐,每一個物理規律的得出,都是前人用成千上萬次的實驗推理得出的。其中彙集了古人的智慧和力量,飽含著人們發現過程中的艱辛和獲得成功後的喜悅。人們在探索規律認識規律的過程中留下的實踐經驗,對我們現在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啟發作用,也給學生的學習增加了很大興趣。讓學生知道物理家探索物理規律的艱難,明確只有對物理學有執著的追求,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適當學習一些物理學史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建立物理觀念,較好地在頭腦中形成物質結構及物質運動整體上的概括的物理圖景。適當地學習一些物理學史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物理概念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物理規律,當學生知道了這些史實時,不但明確了發現一種物理規律的艱辛程度,還能更好地明確物理規律的內涵,從而更深層次理解了這一規律。更好地知道物理學是來自於自然生活而更重要的是服務於生活,使學生知道身邊處處有物理。適當地學習一些物理學史,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從物理學家那些高貴的品質中吸收更多的營養,對歷史上一些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進行個別考察和研究,這些科學家對待事物的科學態度、思想方法、高貴品質等會對後人產生深遠的影響和薰陶,受到深刻的啟示和啟迪,得到巨大的動力和精神食糧,受到鼓舞。所以在學習中適當地加入物理學史,對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及探索問題堅持不懈精神的培養有著很重大的意義。
學習物理學史,對學生學習知識、理解和掌握知識也具有相當大的作用。例如:在講原子動力時候,原子本身就非常小,用肉眼根本觀察不到它的結構,只能是抽象地去想象,如果硬背原子的結構是由原子核、核外電子構成,講解就非常的乏味,使學生不好理解和掌握,但是如果加上原子物理學史,對知識掌握和理解就容易多了。1897年,湯姆生利用陰極射線管發現了電子,說明原子可再分,還有複雜的內部結構,他就把原子想象成了一個棗糕模型,原子核就是蛋糕,電子就像棗鑲嵌在原子核上。過了二十年,整理英國的物理學家盧瑟福和助手們用氦核散射實驗證實了棗糕模型不成立,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原子的直徑數量級比原子核直徑數量級大十萬多倍。把原子比作足球場,原子核也就是放在足球場中心的一顆綠豆那麼大,電子在原子核外作高速運動,使學生很形象地知道了原子的結構。後來密立根又測出了電子電量,盧瑟福又發現質子,又認識了原子核還可以分為質子和中子。1939年,德國的物理學家哈恩和助手用中子轟擊鈾核時,鈾核發生裂變。1942年,費米等人在美國建成第一個裂變反應堆。人類在原子物理上發展迅速,到1952年第一顆氫彈爆炸,人類在物理上已取得相當大的成就。在給學生講這些物理學史時學生聽得非常認真,物理學史對學生知識體系的形成,知識的把握有相當大的促進作用,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思維方法,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加牢固。
學習物理學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高尚品格。鄭和下西洋用的司南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每次講課講到磁場說到這段歷史時,同學都會感到非常自豪,還有我國宋代沈括發現的磁偏角,證明了我們古人的智慧和力量。再介紹一下我國宋代發明的火箭和現代火箭的原理相同,我們現在的火箭技術更加精湛,是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和提高的。還比如在力學方面,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形變成正比的線型關係是我國古代的鄭玄首先提出的,比胡克早了幾百年。中科院學部委王仁等同志認為應該將這一事實寫入教科書。春秋戰國時我們的古人就知道小孔成像,凹、凸面鏡成像的規律,在光學上的研究也是源遠流長。兩漢時期我們就熟用簡單機械,明朝的方以智提出“宙輪於宇,則宇中有宙,宙中有靜”闡述了時空與運動的關係,在這時我們對時空觀已經有了深刻的認識。但是我們既要看到我國古代的燦爛文化還得讓學生知道,十七世紀後我們的科技發展就開始落後於西方國家,以致於清末時期受西方的入侵、搶掠。以此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在教學過程中對我國的物理學史上的事例加以介紹使學生了解祖國的燦爛文化,使他們從內心激發一種自豪感、緊迫感,從而形成一種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努力奮鬥的愛國主義精神。
另外,物理學史的學習對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意義重大。物理是事物之間的道理、事物之間的聯絡,這些是與封建迷信中的一些說法格格不入的。比如古人認為下雨時候的雷電是天上的雷公和電母兩個神仙發出,其實物理學告訴我們雷電現象是雲層摩擦發出的現象。物理學使人們知道了很多自然現象的原因,不再對一些現象產生畏懼的心理。人們對物理規律的發現和運用、對整個世界的認識越來越多,人類的文明才會越加光輝燦爛。
總之,物理學的發展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中起著相當大的作用,幾次大的工業革命都與物理息息相關,物理學推動著人類的進步。使學生了解物理學史,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重視物理的學習,培養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都有非常好的作用。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弘揚前人認真、嚴謹、求實的精神,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繼承前人的高貴品質,弘揚前人為科學獻身的精神,在學習中踏實肯幹,努力提高自己的個人修養和知識水平。
大學物理學習心得體會五:大學物理學習心得體會
轉眼間,本學期的物理課程又將結束了,自從打一下學開設這門課到如今學習了大學物理已有兩學期,在這過程中我對學習大學物理深有體會。下面,我就簡單總結下在這兩學期的學習中我對學習大學物理的體會與方法。
物理學學習是一次充滿迷茫、艱難探索、循序漸進的長途旅行,對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和物理思想的理解要經過反覆思索、逐步加深、直到頓悟的漫長過程。學習大學物理,我們從開始就會發現,許多概念和定律在中學都曾學習過,也有了一定的理解,遇到的一些問題也能用中學物理方法解決,這種不斷重複、逐步深化的方式本是學習物理學的常用方法。但這種方法易使我們產生輕敵思想,誤以為學習大學物理不難,對概念的理解、方法的掌握、物理思想的確立以及物理問題的處理思路習慣於停留在中學水平,忽視了對知識體系和思想體系的深入思考,慢慢地感到學習越來越困難,逐漸失去了對物理課的興趣,也就不可能有好的學習效果。因此,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我們從開始就要十分重視對大學物理的學習,不僅要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而且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學習物理關鍵在於多思考,搞清楚其中的原理。學習物理不是簡單的套用公式,進行數字推導;物理知識重要的是要掌握紮實的基礎知識。要對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規律清楚弄清本質,明白相關概念和規律之間的聯絡,明白物理公式定理、定律在什麼條件下應用,而不能簡單地以做習題對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學習和理解,如果概念不清做題不僅費時間費精力,而且遇到的矛盾或困惑就越多.做習題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基本知識,從而達到靈活運用。所以上課時是最重要的。這就是我學習大學物理的體會。
與學習任何課程一樣,學習大學物理也要牢牢抓住課前預習、課堂聽講、做好筆記、理解例題、課後複習包括完成作業和考前複習這幾個主要環節。課前預習就是粗略瀏覽將要學習的內容,目的在於明確課堂上必須重點解決的問題;課堂聽講就是要學習老師引出物理概念的目的、建立物理模型的思路、描述物理現象的方式、演繹物理原理的程式、解釋物理定律的思想、分析物理問題的過程、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在課堂上最重要的是學習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同時以提綱的形式記錄下老師授課的全過程,重點記錄課本上沒有的內容和自己覺得重要的東西,以備查閱。講解例題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例題也是學會應用理論的開始。教師通過對例題的分析和求解,一方面是要教會學生求解某一類題目的方法,另一方面是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而更為重要的是要加深學生對基本理論的理解、提高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每個例題都是一個物理模型,物理題實際上已知模型的拓展和變化。如何懂一道題通一類題,剖開題目表面找到問題所在是我們學習的關鍵。課後複習包括完成作業就是所謂的“把書讀厚”,既要全面回顧課堂聽講的過程和所學內容,又要憑藉記憶和查閱課本,把提綱式課堂筆記補充為詳細筆記,並寫下自己的思考體會,還要理清知識重點、難點以及解決某類物理問題的步驟和技巧,更要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知識、解決發現存在的問題。考前複習就是所謂的“把書再讀薄”,此時的重點不在於記憶概念、定律和結論,而在於理清課程體系和知識框架、獨特的研究方法和思想模式、常見問題的處理流程和技巧、常用的數學知識,當然還要查漏補缺。
當然在大學學習物理不打你有文化課要學習,我們還有大學物理實驗要做,這是在加強我們的動手能力,所以在大一下學期開始,每一次實驗,我們都要預習,寫好預習報告。基本上是通過看大學物理實驗教材,瞭解本次實驗的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和實驗步驟,並把它們寫在實驗報告冊上,每次總要幾乎都寫不下,都要加好幾頁紙。雖然有時候我們不情願寫,但是後來想想還是值得的,因為預習是這一步,很重要,它關係到實驗的成敗。我覺得我自己準備還是比較充分的,所以很多時候我都能順利地完成實驗。在這些準備的同時我們還需要學會共同學習,科學家很少獨立進行研究,他們更多的是在團隊中合作工作。如果能與同學或老師經常面對面或通過網際網路等形式進行交流,甚至參與老師的科研專案,或者與同學組成學習小組共同學習,那麼將會收穫更多的知識和樂趣。
我在平時儘量要求自己,爭取每節課後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沒有問題,也可以在老師身邊聽聽其它同學有什麼問題。有一些問題可能折射出我們在某個知識點上的欠缺,所以問問題是必要的查漏補缺環節。另外,經常逛逛物理學習交流論壇,參與問題討論也是件很有樂趣的事。
總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大學學習是人生事業的真正開始,每一門課程內容都是專業知識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作為學生,應該端正學習態度,濃厚學習興趣,改進學習方法,重視對所有課程的學習,投入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在每一門課程的學習中取得最大收穫,充實地度過大學這段寶貴時光。並且我們在學習大學物理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踏踏實實,不要出現哪些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事,一步一個腳印相信你會很快掌握其中的知識,在一步的在學習的道路上走得更遠,讓我們共同體會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名言: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取專業知識放在首位。
篇2
有機化學是高等學校化工專業的必修課,要想學好有機化學,首先,要認真讀書,讀懂書上的定義,只有明白了定義才是解決以後所有問題的關鍵。其次,就我個人而言,我喜歡讀完書之後做筆記,就是把書上的知識有條理的自己整理在本子上,記住方程式是重中之重,而且有機化學的方程式比較複雜,副產物多,而且在不同條件下產物不同,主要應記住特徵反應以及重要反應條件。再就是整理網路圖,就是有什麼能氧化或還原成什麼,這樣讓知識點成為知識面,方便在做推斷題的時候能更好更快的推出產物。
想學好一門課程,死記硬背是肯定不行的。中學化學的知識比較散雜,要記的東西很多。例如:反應的顏色變化、沉澱的顏色、反應方程式等,這些都很重要,容易在推斷題中出現。但是這些內容在教材上沒有說明其原理,你就可以利用網路查詢資料簡單瞭解原理來幫助記憶。你還可以查詢一些有關化學史的資料,瞭解一些物質的發現過程或者一些化學家的資料來培養興趣,有了興趣才能學好知識。
學習過程中,老師的授課很重要,所以上課不可以不聽,即使對老師不滿意也要認真聽講。根據老師講的內容作適當的筆記,但是記住,不可以老師講什麼記什麼,那樣對學習沒有任何好處,只會浪費上課的時間。 要定期整理筆記,對筆記進行刪剔與補充。在階段考試前將筆記拿出來看,對不紮實的知識夯實。而且要將新舊知識穿線,不要讓知識結構發生斷層。
要重新學習已經學過的東西,首先你要知道老師對這部分知識進行的怎樣的補充,所以建議你借鑑同學的筆記,不要只看教材。在學新知識時,遇到問題要馬上解決,因為你遇到的問題很可能是因為你對舊知識不瞭解所產生的。多背,多練習,多總結。
學有機化學要及時地對各章節的重點、難點加以歸納與總結。比如:碳的四價鍵原理,抓住烷、烯、炔、苯等等的官能團,官能團思想是有機化學的重要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各類有機反應,學習時切記主要反應記牢;.完成一定量的習題,特別是綜合性的習題,通過解題,加深對重要概念的理解,在思維方式上有所提高; .動手做實驗,通過實驗加深對理論的理解。 適當看一些參考書和參考文獻並做好讀書筆記,擴大知識面,注意觀察身邊的化學現象,並與你所寫知識相聯絡;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
下面將結合本人在有機化學學習中的心得,分類論述本人是如何學習有機化學的。
1 總結經驗規律
掌握有機化學中規律性的東西對於更好地掌握、理解有機化學反應及其原理是很有幫助的,因此在2 善於歸納總結
在有機化學學習中,會發現有機反應式錯綜複雜,且種類繁多,想要全部記住,記準並非易事,但若在平時的學習中善於歸納總結,將所學的每一章節的內容歸納出其知識網路圖,相信學好有機化學並非難事。
3 注重實驗
有機化學作為一門實驗科學,若不能掌握其基本的實驗操作,不重視實驗技能的培養,是很難學好有機化學這門課的。掌握實驗操作,在實驗過程中理解和記憶有機化學反應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結合實際生活,培養學習興趣
學好有機化學,重在要有興趣,培養學習興趣能夠使我們更有效地進行學習。結合生活實際,解釋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問題,或通過所學知識去解決一些與有機化學有關的問題,均能使我們能更近一步掌握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並逐步建立起學習興趣。
當然,以上僅是對課堂學習的一點補充,我們應該在認真聽取老師的講義並作好課堂筆記的基礎上靈活運用以上方法,才能學好有機化學這門課。
篇3
一.收穫
《分析化學及實驗》課程是理工科院校和農業院校化學、化工、製藥、生化、食品、醫藥等各專業的基礎課,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提升創新能力的關鍵課程之一。
分析化學課程教學內容包括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兩大部分,儀器分析的內容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分析化學學科發展迅速,課程教學內容多、更新速度快,傳統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理念都遠遠不能滿足課程發展和教學改革的需要。豐富的課程內容與有限的課時矛盾也越來越突出,如何對大量的內容進行取捨,使之在課程教學中使學生既能夠打下堅實的基礎,又能使學生對課程整體及學科發展前沿有所瞭解,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儀器分析教學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分析儀器的原理、結構、影響因素與操作條件選擇等內容,抽象、枯燥難理解而成為教學中的難點,多媒體技術與虛擬實現技術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有利支撐。
劉志廣教授的《分析化學及實驗》課程是國家精品課程,在多媒體教學、虛擬實驗室構建、數字化資源建設、教材建設、雙語教學、實驗教學改革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形成了以數字化資源建設為特色的精品課程建設成果。
在實驗教學方面,劉志廣教授開發了系列化、多層次的網路虛擬實驗室,配合所研製的《基礎化學實驗》開放實驗網上預習、測試與預約管理系統,結合實驗內容的改革,率先實行了全方位的開放式實驗教學,併成為首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這次培訓的《分析化學及實驗》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數字化資源建設、雙語教學、實驗教學等方面,為我國高等學校在分析化學精品課程建設中提供了寶貴經驗,值得我深入學習和研究,值得我們所有學校主講的分析化學及實驗的教師學習。
二.存在的問題
1.一線教師普及率不高
作為來自教學一線的教師,工作20年以來,參加培訓的機會太少。據瞭解,我周圍的其他同事情況基本上也是如此,甚至有一些同事幾乎近幾年都沒有培訓的機會。這樣的現狀不利於教師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也不利於學術交流,各個學校重視不夠。
2.培訓期限較短
這次培訓只有三天。,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期限的長短直接決定這授課效果、培訓效果的優劣。培訓的內容過多,時間太緊張,導致我們受訓教師普遍感覺老師講的很好,就是沒有完全吸收,這就使培訓效果大打折扣。對此,我們深感遺憾。
3.網路培訓效果有待提高
本次“國家精品課程骨幹教師高階研修班”培訓層次很高,教師培訓班水平非常高,但是網路培訓達不到面對面的效果,我們一線教師都非常珍惜每次培訓機會。多舉辦全國、國際領域的教學、學術探討,有利於一線教師提高教學、學術水平,當然,也就相應的會提高授課物件——
高校大學生的學習質量,這有利於我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有利於高校質量工程的建設,我相信隨著高校教師培訓規模的擴大,層次的提高,這勢必是造福高校學子,造福千秋萬代的明智之舉!
大學聽課後心得體會